再看其他主演——除了陶静还算稳得住外,所有人的紧张焦虑全写脸上了。
凌穗岁心想,之前参加戛纳时,裴导是一行人的定海神针;看来在柏林,这个活轮到她来干了。
她也不用做别的,只需要稳稳地坐在那。他们跌宕起伏的心情曲线,总会在看到她的那一刻逐渐平复。
凌穗岁,一个很能给人安全感的好同事。
全场灯光熄灭,电影开场了。珊珊收回往凌穗岁那边看的目光,视线集中在荧幕上。
嫁不出去的姐姐……希望这部女性主义的电影不要太枯燥。珊珊很了解自己的朋友,如果这部电影的主演不是凌穗岁,她绝对不会买票来看。
啧,珊珊忽然想到,如果朋友在观影途中睡着了,那该是怎样的场面……
但现实发展并不如珊珊的预料,《嫁不出去的姐姐》入围了柏林主竞赛单元,并不代表它就是一部沉重的、枯燥的、普通人看不懂的片子。
相反,凌穗岁扮演的白薇经常会来几句吐槽。她吐槽父母,吐槽弟弟,吐槽不靠谱的相亲对象,这些不能深思的细节被她用插科打诨的方式说出来,让珊珊想笑,笑容又凝固在脸上。
她很难形容这种风格,说是黑色幽默,似乎略显夸张,但说轻松愉快?那也不见得。凌穗岁的喜剧功底很强,对节奏的把控特别好,偏偏她又顶着一张“我在演严肃作品”的脸。
这两种方向拉扯着冲撞珊珊的感官,直到电影都过半了,她这个非专业观众才品味过来,原来是凌穗岁故意用这种表演风格,来冲淡白薇的“苦难叙事”啊。
弟弟被找回来了,白薇明显感受到父母对白飞那种更偏心的爱。她失去了父母的关注,不再是家庭的重心,他们一家三代人其乐融融,而她被一道无形的墙给排挤出去了。
她听见妈妈脱口而出“走丢的怎么会是你”,她看着他们尴尬,懊悔,试图找理由解释的表情,还要僵硬地转移话题,开个玩笑,当做自己没联想到别的意思。
天哪,看到这场戏的时候,珊珊的心都快碎了。哪怕他们理所当然地说,都没有说完又意识到不妥那么让人难过。既然潜意识已经驱使大脑如此思考了,为何还要装出手心手背都是肉的假象?
提到重男轻女,女性的苦难就会被反复叙述。但她是白薇,她能从高考的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她能在互联网创业的赛道上厮杀出一条血路,从小县城扎根到大城市,她绝不允许自己成为被同情、被可怜的目标对象。
所以她宁可自揭伤疤,宁可用犀利一点的语言去挖苦嘲讽,哪怕在别人眼中稍显刻薄,她都绝不低头。
珊珊的眼睛红了,她从来没有和哪个角色如此共情过。因为电影里并没有播到感人的桥段,她很怕自己擦眼泪的动作显得突兀,就只能稍稍仰起头,很小声地吸了吸鼻子。
她没有告诉任何人,在她出国留学的时候,爸妈生了二胎,她有个弟弟。
从独生女到姐姐,虽然每月的生活费没变,父母提供的物质支持没变,但真的什么都不会改变吗?
珊珊沉浸在自己的情绪里,直到电影都散场了,主创们都离开了,她被朋友牵着回到酒店时,还有点魂不守舍。
朋友问她:“你觉得这电影好看吗?结束的时候好多观众都在鼓掌,反响这么热烈,你说穗岁这次还能再拿个影后回去吗?”
“不过柏林只有一个演员奖,不分男女的,她还要和男演员竞争,压力好大的。其实也不一定要拿演员奖,直接拿影片奖更好,毕竟电影节的奖项特别珍贵,给影片颁奖也代表了对演员演技的认可……”
朋友喋喋不休说了一堆话,珊珊的反射弧特别长,这会才点了点头,说好看。
此时,珊珊已经完全把带着粉籍滤镜的,“有五星都只能按三星处理”的严苛标准抛到脑后了。如果说这不是一部好片子,她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朋友:“是吧,我也觉得特别好看,等正式上映了我再多摇点人来,二刷三刷都得安排。”
“我特别喜欢白薇的事业线!家里人不爱她没关系,金钱永远不会背叛她,有一段是她签了个大单,碾压了傻x相亲男,真给我爽到了。”
珊珊迟缓地跟着点头,不过提起这段,她印象最深刻的不是白薇怎么挥斥方遒,而是她拿起电话想和家里人分享这个好消息,又放下手机的情节。
是因为白薇和家里人有了隔阂,所以没有这么强的倾诉欲了吗?
这只是最表层的原因,珊珊回味着白薇的眼神,那一闪而过的犹豫分明是对家人的警惕和怀疑啊。
家庭不再是她避风的港湾,她的收入,她的公司,她的事业发展,都成了需要被保护的个人隐私。父母有了儿子,还有儿媳和孙子孙女,她和他们不再是天然紧密的利益共同体了。
那个瞬间,她该有多难过?
而白薇的难过,不会流泪,不会痛苦,她只是失神片刻,又很快强打精神。
珊珊理解她的表演,没有人比她更懂这段了。因为心中的依靠已经不再可靠,她需要更多的东西来填补这份安全感,比如继续赚到更多钱,很多很多的钱。她没有时间伤春悲秋,她要继续赚钱。
但就算伤口能够愈合,那一刻的疼痛,也是实打实发生过的啊。
吹凌穗岁演技的通稿有很多,珊珊平时不屑一顾。看完这部电影后,她猛地意识到,原来那些东西,都吹得太保守了。
她单方面宣布,此女是内娱演技真神!
白薇这个角色被她演得太好了,简直是直接往她心窝上戳。这哪里是入戏,完全是灵魂上的共鸣啊。她觉得自己有点头晕,有点激动,很想说点什么,又觉得如果能再看一遍就好了。这部电影的后劲真的很猛。
至于她的生粉立场,她坚定不移当许时龄唯粉的决心……哎呀,那些东西都不重要。
如果有人问,珊珊就会理直气壮地回答,反正许时龄本人也很崇拜凌穗岁,这算爬墙吗?这分明是追随偶像的脚步,和他成为同担嘛!
第308章
所以,该给这部电影颁发哪个奖呢?
由于行程原因,凌穗岁只参加了《嫁不出去的姐姐》首映仪式,以及记者招待会。她在柏林没待太久,就要坐飞机前往美国。
她要离开时,严思菱依依不舍。要是凌穗岁不在,她未来这几天该怎么熬啊!
骤然失去了主心骨,严思菱社恐症大爆发。而且这还是在国外,她英语水平一般,德语完全不懂,那些个行业交流论坛,她去了也只能勉强听懂一部分,涉及到专业词汇就抓瞎。
这还是她突击补习后的成果——严思菱就很后悔,早知道自己还有这么风光的一天,学生时代必须认真学英语啊。
凌穗岁安慰她:“没事,英语很简单的。遇到专业词汇你就现场翻辞典,很多人都这么干,英语的生僻词对大部分母语者都有门槛,更别说我们了。”
“对了,有事你就找谷思则,他这人特别热心,什么事都愿意帮你做的。”
无论是为了维持老好人的人设标签,还是想在柏林电影节大出风头,谷思则都不会拒绝严思菱的任何要求。
麻烦?怎么会麻烦,这些事情他最喜欢了。
主演有事不在,导演紧张不适应,对谷思则来说,简直是让他大放光彩的天赐良机啊。
只要他别把当爹的念头打到自己身上,凌穗岁一点都不排斥他身上大包大揽的“爹系”特质,至少人家有事是真上。
凌穗岁乘坐飞机横跨大西洋时,《嫁不出去的姐姐》首映影评已经在互联网流传发酵。
得益于凌穗岁的超高流量,这个项目在开拍前就获得了大量关注,还闹出了一点选角风波。当然,和对电影的期待比起来,那点小事不值一提。
《大侠无忧》让凌穗岁带回一个戛纳影后奖杯,这次她带着作品再战欧三,究竟是延续辉煌,还是空手而归?
有影评人说,观众们对凌穗岁的要求真的很高。在大家眼中,获得提名已经不算实绩了,好像成了她应该做到的事情。得拿个奖回来,才值得恭喜。
这就是高信任度的代价,它代表了真金白银的号召力,同时也代表着更高的期待和要求。
当然,到目前为止,凌穗岁还没让观众失望过。
第一波影评给出的反馈非常积极,电影名还登上了德国趋势榜。要知道,这还只是在柏林的首映,并未正式公映,虽然参与讨论的数据较少,但话题阅读量特别高。
相关影评很快就被搬运回了中文互联网——作品很好,演员演技很棒,影片放映结束时全场鼓掌,气氛热烈。不刻意煽情,没有说教台词,首批观众非常愿意推荐他人观影。
十几条热门影评,提到印象深刻的情节和镜头时重合率非常低,这证明电影的内容足够精彩,角度多种多样,又要诞生无数个哈姆雷特了。
作为电影主角,凌穗岁扮演的白薇是被讨论、提及最多的名字,首批观众对她的评价似乎难以达成统一。
有人说她极度缺乏安全感,有人说她冷漠无情注重利益,还有人说,她是个任性的,还在争夺父母宠爱和注意力的孩子。
有一个形容最特别:白薇非常完美,无所不能,唯独不知道怎么当一个男权社会的女人。
夏天也去看了电影。她有作品入围了柏林电影节的其它单元,这次是去走个红毯,顺便看看《嫁不出去的姐姐》首映。
裴学海和应年都在群里问她对于这部电影的评价,夏天思考片刻,然后回答:
【一个揭开真相的过程。有点残忍,但我不想用悲剧来形容。】
裴学海若有所思,而应年打了很多个问号。
不是,在他印象里,这部电影应该不是走悬疑风格的呀,你在这当什么谜语人呢?!
夏天描述得这么云里雾里,让应年抓心挠肝,又深觉遗憾。
其实他很想飞去柏林电影节看首映,但他又没有一个像夏天那么正当的理由,就怕被人抓住这个点节外生枝。
“倒也不必想这么多。”夏天诚恳地说,“就算你大张旗鼓地过去蹭红毯,再主动发一百条通稿,大家都知道你是在倒贴,不会给穗岁带来什么影响。”
应年:“……你不说话没人把你当哑巴。”
破防的应年回去研究他的电影剧本了。不就是欧三吗,他靠自己的作品也能去,到时候看夏天还能说什么。
……反正电影节单元这么多,也没人规定,必须投主竞赛嘛。
由于参加首映的观众数量不多,他们也普遍比较自觉,没有发剧透相关的内容,所以关于《嫁不出去的姐姐》的具体剧情,在国内仍然披着层神秘的面纱。
大家只能通过预告和记者招待会的只言片语,拼凑出一点梗概:女主有个双胞胎弟弟,从小走丢,然后回来了。家人催促她结婚,她相亲多次没有满意的。
这两件事放在一起说,很多人就脑补出了“豪门家产纷争,女主反抗联姻”的相关内容,但根据影评内容和角色介绍,剧情又完全不是大家想象得那样,这就把观众们的好奇心勾起来了。
岁丝的心态很着急,追演员的粉丝都尝试过胚胎式追剧,为了“接生”新作品,宣传排面拉满是常规待遇。但这种在国外首映的电影,大家就无能为力,只能先干看着。
这种等待上映、还要等待颁奖的心情特别焦虑,不过只要想到黑粉更急,岁丝就觉得轻松多了。
果然,幸福都是对比出来的。
柏林电影节的时间很长,随着参赛电影陆续放映,很多媒体都在猜测今年的奖项花落谁家。因为《嫁不出去的姐姐》现场反响不错,这部作品拿奖的呼声还挺高的。
至于究竟有没有奖,是什么奖,电影节的几位评委正在展开激烈讨论。
如果严思菱能听到他们谈话的内容,她肯定会松一口气。《嫁不出去的姐姐》肯定是有奖项的,这点评委会已经达成了共识,他们正在讨论的,只是该把哪个奖项发给它而已。
有评委提议最佳演员,凌穗岁对白薇这个角色的完成度相当高,她撑起了整部电影的主线,时刻引领着观众的所思所想,没有人能在看完影片后,不为她的表演生出一段澎湃的思绪。
评委甚至表示,如果再有人问他,什么是完美的表演,什么是演员的人生角色,他肯定会推荐别人看这部电影,白薇就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
“你说得对,但我们不是应该先讨论金熊奖的归属吗?”
金熊奖是柏林电影节的最高奖项,此奖项的意义即主竞赛单元的最佳影片。其它的评审团大奖,或者最佳导演、演员等等的单项奖,都只能算银熊奖。
如果让凌穗岁来选,想要金熊奖还是最佳演员奖,她肯定毫不犹豫选择前者。
在《嫁不出去的姐姐》之前,评委会已经有两部金熊奖的候选影片了,这部作品加入进来,就成了三选一。
毫无疑问,评委们为各自支持的影片吵起来了。
虽然这种评奖制度产生的结果很主观,每年都有很多观众喝倒彩,但评委们在讨论的时候,也不是完全根据个人审美,还是有一些通用标准的。
能进入提名名单,就说明这部作品在表演、叙事、画面、构图、运镜、剪辑等等方面都没掉链子,而且有几项十分出彩。
比起另外两部候选影片,《嫁不出去的姐姐》的优势不在导演炫技,反而在于平平淡淡才是真。它没有试着带观众体验艺术,而是走接地气路线,让人觉得白薇就生活在身边。
她可能是邻居,是街道偶遇的路人,也可能是你自己。
从电影要表达的内容来看,这种平淡的拍摄手法和凌穗岁细致入微的演技相得益彰。有评委说这样看不出导演的水平,被人反驳,作品不是导演的秀场,任何卖弄都要为成片效果让步。
你可以说严思菱知道自己经验不足,水平有限,所以选了可以扬长避短的题材。但我们现在讨论的又不是最佳导演,你就说从整部电影的效果考虑,这样拍是不是最好的?
而且,不炫技不代表导演水平不行。整部电影的叙事节奏非常好,分镜设计也很合理,蒙太奇的回忆拼接恰到好处,可见严思菱的基本功相当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