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每一次进攻,每一次交锋,都让我浑身的血液跟着沸腾起来,恨不得能冲进战场,随她一道厮杀。我不考虑成功,也不畏惧失败,唯一的念头就是只要跟着她,上刀山下火海我也愿意。
云筝就是这种不要命的打法,凌穗岁的演技为这份孤勇添上一层鼓舞人心的光环,让人忘记了现实的所有,满眼满心都是大放光芒的云筝。说云筝是她的人生角色,百分之八十的剧粉都是打戏入坑,这话一点都不夸张。
前几集的云筝真的特别爽,不止在战场上杀敌爽,和官员打嘴炮怼遍平城爽,想尽办法哪怕是坑蒙拐骗弄来粮食也爽。她就是这么天不怕地不怕,浑身散发着被逼到绝境后敢于逆流而上,逆风翻盘的人格魅力。
为了活命,为了守城,她什么都豁得出去。我为她喝彩,为她提心吊胆,内心深处也向往着像她这样轰轰烈烈地活一回。
我爱上云筝了,之后呢?
她打下了一块地盘,她掌握了一支军队,她还获得了百姓的拥戴。虽然敌军依旧猖獗,朝廷只会拖后腿,但似乎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走。
除了,云筝不再是从前的云筝了。
她开始惜命,开始多疑,她不再意气用事,随时准备来一场酣畅淋漓的豪赌。她变成了一个执棋者,在意的不是几个子的得失,而是整个棋盘的大局。
对于一个优秀的政治家来说,以上特质无疑是好事。
她惜命并非贪生怕死,而是在她死后无人能接任她的位置,她此前的所有努力将会瞬间化为泡影;她多疑是因为蛋糕做大了,利益面前人心会变,她必须做好万全的准备。
云筝并非常胜将军,她也打过败仗。她遇到过最坏的局面,就是己方士兵溃逃,亲卫全部牺牲,只有她一个人活了下来,回到她的大本营。
这场戏当时被称为“如梦令全剧最虐的一段”,虽然这个记录后面被其它情节打破,但我每次回想起来,心脏还是有点抽痛。
极致的悲伤和怒火并不需要靠吼叫来表现,她只是握紧了手中的长枪。她的眼泪顺着脸颊流淌,就像是没拧紧的水龙头,泪珠源源不断往下掉。
泪水只是她的生理反应,忍耐才是占据她全部心神的情绪。
她就像一只困在牢笼里的猛兽,拼了命想要冲出笼外。即使不调动守军,即使孤身一人,她也会用自己的本能厮杀到最后一刻,只为了啃咬下敌人的血肉,完成一场轰轰烈烈的复仇。
在凌穗岁之前,我从来不知道演员的演技可以好到这种程度。镜头每次给她特写,我的身体都会不由自主地跟着颤抖,心里有个声音跟着呐喊:“做点什么!什么都可以!”
云筝太想为牺牲的人报仇了,我甚至可以感觉到,这个在战场上抛洒热血的战士,其实以独自苟活为耻。
但困住她的牢笼,并不是敌军的铜墙铁壁,而是她手中的权力和责任。
有些人会把这个过程称之为“成长”,他们说岁月会磨平棱角,破茧才能成蝶,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到彩虹,失败经验的累计才能换来下次成功……
以上说法或许正确,但我始终觉得很遗憾——初见时勇敢无畏的云筝将军,在白纸黑字的史书记载中,慢慢失去了她的个人色彩。
她明白她的肩上背负着什么,所以不再把自己当成一个具体的人,而是权力的化身和使用它的工具。她残忍地刨除了自己的私人感情,希望把所有决策都建立在“绝对理性”的基础上。
为了稳定大局,她可以先不清算给她拖后腿、背刺过她的部下,放弃追究害死金盏的凶手,默许贪官奸臣继续猖狂,甚至还背上了“同流合污”的骂名。
她能怎么办?打仗是有消耗的,是需要用国力去填的。她当然可以掀翻桌子撕破脸,但之后呢?任由敌军把这里当成后花园,可以随意劫掠抢夺吗?
她的决策是理性的,也是最符合当下利益的,但这不意味着她的内心不会痛苦。
每一个“正确”的选择,都是对她的凌迟。她的良心,她的道德,她的感情都不允许,但只要这是她能得出的最优解,她就必须压制住内心的猛兽,做出以上决定。
那笼中的猛兽该去向何处?它不能攻击敌人,就只能攻击云筝。
她的灵魂每天都在被啃咬,被撕扯,布满了密密麻麻的伤口。她鲜血淋漓,行将就木,却没人能为她包扎,给她疗伤。
即使在后面的剧情中,她的名声得以恢复,作恶者迎来了正义的审判,但这些残忍的决定带给云筝的创伤,也永远不会被抚平和愈合了。
从封建王朝层面的宏观叙事来看,《如梦令》无疑是一部happy ending的作品。在民族危难之际,有云筝这样的人挺身而出,挽大厦于将倾,这是这片土地和人民的幸运。
但凭一个人的血肉之躯,又怎么能承受得起时代洪流的冲击呢?哪怕只是一粒小小的尘埃,落在普通人的肩上,也会有千钧之重。
时代选择了云筝,这是王朝的中兴史。从此“云筝”成为了一个传奇,一个符号,而她本人鲜活的灵魂,只能在盛大隆重、鲜花漫天的庆典中,悄无声息地走向悲剧。
我还记得她,可也仅仅是我记得。
我很想说,云筝,如果有下辈子,你就做一个普通的女孩吧。
但她不会这么想。我知道,云筝后悔自己做过的每一个决定,但如果能重来,她还是愿意走这条布满荆棘的道路,只为了这片土地上的每个人,都能有光明灿烂的未来。】
第348章
如梦令剧评2
【@水牛奶少冰不加糖:
《如梦令》太好看了!本人已经上头到连看十几集,如果不是因为平板没电,充电线又不在床头,可能会一直熬夜看下去……
目前我已经追到了最新一集,在等待更新的日子,抽空写点东西。
先说结论,我愿称《如梦令》为内娱国产剧权谋题材的巅峰。
往前看,在影视制作技术发展迭代下,无论是场景还是服化道,质感都比以前的作品好得多,演员的演技和剧情内容也不输“前辈”——当然这部作品里本身就有很多前辈。
而往后看,如果不是凌穗岁组局,这样的阵容很难复制,能称得上精品的权谋剧本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写出来的,除非《如梦令》还有第二季。
各平台夸《如梦令》的内容已经很多了,别人夸过的我不重复,这次就从“权谋”的角度,来说说这部剧到底好在哪里。
首先,权谋就是权力与谋略,后者不用多解释,反而是“权力”这个词,在国产剧中给人的印象一直很极端。
它要么是一个贬义词,贪恋权力的反派必定有一副丑陋的嘴脸,狼子野心无所不用其极,以此来衬托“出淤泥而不染”的主角。
在这样的背景下,权力只是反派用来打压主角的工具。反派负责展示人性丑恶,主角需要宣扬真善美,他们的弱者身份就成了最初的道德资本,逐渐形成了主角越弱小,被欺负得越狠,立场就越正义的公式,被很多编剧套用到了各种作品中。
所以,以上主角是绝对不能和“权力”扯上关系的,这会影响到他们在观众心中善良而纯洁的印象。这种只把“权力”理解为上位者的剥削和压迫,把对权力的态度和对反派的仇恨挂钩的看法,当然是非常片面的。
至于另一种极端,则是对权力极致的吹嘘和追捧。
比如认为在某个领域拥有某些权力,就肯定能解决所有问题的想法,无疑是一种对权力的天真幻想。
与其说这是对权力的追捧,不如说这是对主角“无所不能”、“万事皆符合我心意”的想象和自我投射。
与此同时,国产剧对权力的包装美化还体现在诸多身份“特权”上。
古装剧里嫡庶神教的嫡,仙侠剧里仙凡有别的仙,现代剧里贫富差距的富……血统更高贵,背景更强大,所占有资源更丰富的主角,成为了被观众“慕强”的对象,生来就比配角拥有更美好的品格。
以上这些都是“权力”吗?是的,权力是一种适用范围极广的东西,剥削和特权都是它的分支与类别,但这些都不足以完全的定义它。
近年来播出的国产剧中,不单单是很多打着“权谋”旗号的作品,只要涉及到权力或地位话题的影视剧,主角往往都要经历两个阶段。
先是淡泊名利,人淡如菊,视“权力”如猛虎,为自己积攒纯洁善良的道德资本;后面被反派陷害,这时候的“权力”就成了翻身报仇的必需品,只要拥有了它,主角就是赢家。
至于获得权力后能做什么,要怎么做,权力的范围和界限在哪里,就不是剧情关心的事情了。主角已经身居高位,碾压了以前欺负过ta的存在,复仇打脸的桥段已经完成,还要怎样?
《如梦令》和以上作品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把“权力”当成一个中性词去处理了。
云筝从不掩饰自己对权力的渴望和追求,并将手中的权力抓得很紧。她之所以能成为权力的主人,而非被权力支配的人形怪物,是因为她从头到尾都有非常清晰的目标和规划。
她需要权力,需要的并不是权力能提供给自己的高位,或是作用于他人身上的快感,而是把它视作实现目标的工具,并在行动中付诸实践。
其实从《如梦令》塑造的群像角色中,我们也能看出编剧把“权力”和“人”分开看待的态度。
位高权重的上位者们是可耻的既得利益者,但他们中的部分人也有品德上的闪光点;被压榨的平民百姓是需要被拯救的对象,但这其中也不乏挥刀向更弱者,专挑妇女儿童欺负的渣宰……
讲个笑话,以封建王朝为故事背景,不以身份地位,血统高低来划分角色善恶值的《如梦令》,从某种程度上,也算是打响内娱国产剧“反封建”的第一枪了。
权力是被使用的工具,评判一个角色的标准不是看ta拥有多少权力,而是用权力做了什么——这是云筝的主张,也是《如梦令》向观众传达的态度。
顺着这条线,我们就能清晰地整理出云筝的人脉关系网。为什么有些人前期和她是盟友,后面变成了敌人,为什么拥有相似家庭背景和出身的政治对手,有的可以拉拢转化,有的必须赶尽杀绝……
云筝从来都是一个实干派,甚至还有明显的马基雅维利主义倾向。她还是“君子论迹不论心”的忠实拥趸者,能把所有个人情感都刨除在外。大概从第十集 开始,她做出的决策就是绝对冷静理智下的最佳选择了。
说实话,这就是我给《如梦令》打九点五分的原因,这零点五分扣在编剧对云筝的刻画转折还是不够自然,没有拿捏好冲动和理智间的过渡心态。
听说唐编是第一次负责权谋剧本,虽然这部剧在同题材范围内已经遥遥领先,但如果用十全十美的标准去评判,依然有进步空间,在这里小小的鞭策一下。
不过,凌穗岁的演技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点。如果不是因为知道这部剧也是按照场景顺序拍的,我还以为剧组是真的按照剧本时间顺序来拍摄,她怎么能把云筝每个阶段的变化演绎得这么自然流畅啊!
“权力”中性词化是《如梦令》作为一部权谋作品的及格线,它能成为破圈层的大爆剧,肯定还有其它值得称道的闪光点。
围绕着权力这个话题,它还不惜打破国产剧中标配的主角光环,让云筝不断犯错。
这里说的犯错,并不是云筝个人能力问题带来的错误,而是现实困境一次又一次把她逼到绝路,让她在两个不那么正确的选项里,不得不选择一个伤害比较小的。
这就是掌权者的无可奈何。《如梦令》用一种很残酷的方式告诉观众,完美解决所有问题,保住所有人利益的方法是不存在的,你必须利用现有的资源,先解决一部分,然后眼睁睁看着另一方承担损失。
这时,所有的损失就成为了掌权者的过错。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手中只剩一个无法被掰碎、分割的面包,眼前却有两个快要饿死的人。你选择把面包给谁,都要为另一个人的死亡承担责任,因为你行使了让谁活下来的权力。
当这份权力被交到你手上时,你就已经退无可退了。如果你放弃做决定,这两个人都会死,人们只会记得你的冷酷无情,没人会认为如果没有你手中的面包,他们本来也活不下去。
谁让你有面包呢?这就是权力带来的责任。
你的决定救了人,也害了人。云筝不止一次地面对过这样的问题,最有争议的情节大概就是她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放弃援救京城,导致妃嫔公主受辱,无辜民众被杀,京城血流成河。
我记得这一段在各平台都吵翻天了,有人说云筝为了自己的利益害了这么多人,也有人说难道只有京城百姓的命才是命,让敌军打到其它地方就不杀人了吗?
这其实是云筝综合考虑下做出的“最优选项”,但没人能说它是一个正确的、完美的决定,包括云筝自己。
事实上,她的政敌也没放过这个对她口诛笔伐的机会,编剧还向我们秀了把文学修养,朝堂上弹劾云筝的发言,可比网友和黑粉们骂得难听多了。
虽然相关情节很令人痛心,但这是我非常喜欢《如梦令》的一点。它对封建时代掌权者的处境和行为没有任何美化,即使是屏幕外欣赏云筝的观众,恐怕也不会想要穿越到她身边,接受她的领导。
——你怎么就能保证,自己是被偏爱的幸运儿,而不是在困境中被她放弃的那一批人呢?
并不是她无情无义,云筝做每个决定时都很痛苦,奈何生产力条件就摆在那,你能给她想出更好的办法吗?
光是不给观众加滤镜,不引导对角色的极端崇拜这一点,凌穗岁和《如梦令》已经吊打内娱百分之九十九的同行。
我觉得吧,这也是顶级演员的底气和傲骨。我非常期待能看到更多的国产剧权谋作品,但如果是只有主角聪明,其他人都是傻子,世间万物都要给主角让路的所谓“权谋”……那还是算了吧,真的。
最后再夸一个我认为编剧非常敢写,广电竟然也能给过审的点:在《如梦令》里,权力寻租一直是云筝和朝廷需要考虑的问题。
这是个经济学术语,通俗点说就是通过权力去获得物质利益。现代社会想搞这一套,贪污受贿还得找个隐蔽点的交易方式,放在通讯条件落后,信息极为闭塞的古代,地方与基层官吏只会更加猖獗。
《如梦令》的故事背景在架空王朝,但不难看出很多地方都参考了宋朝。云筝曾提出过改革经济税法,设置阶梯税率,既能促进商品经济发展,又能向富人多征税,充盈国库积极备战。
从现代眼光来看,这当然是好事,这项举措被很多官员反对时,观众们还骂过他们目光短浅,天天念叨什么“祖宗之法不可轻变”,还不是只想着自己少掏钱,等敌军打过来看你们怎么办!
不过后来的剧情发展证明,虽然这些官员确实存着私心,但人家反对的也不算全无道理。
上面要改革,朝廷的意志就一定能贯彻到基层么?连天子脚下的小吏都敢拨着算盘,硬生生把商户的税率标准往上抬高几阶,离国都更远的地方,可不管你什么阶不阶梯,还能按照最高档收税,不额外增加“新税目”,都算是他们的良心没有完全泯灭了。
这就是封建时代的改革,基层百姓没有手机,不能上网,那时候也没有什么信息公开制度,新法要怎么执行,都由当地的掌权者说了算。
所以,士大夫们强调的祖宗之法不可变,除了维护现有的利益关系外,还真的有为百姓考虑的一部分原因。上面变来变去,就是给地方官吏更多寻租腐败、折腾百姓的空间,因为解释权握在他们手上啊!
权力的本来面目就是这么令人懊恼,它不是很多作品里的过家家游戏,只要主角定了方案,自ta之下的层层官员就会严格执行,百姓也能立刻领会,高度配合。这种令行禁止的效果,放在现代也够呛难达成。
和其它影视剧比,有以上限制的《如梦令》很多情节不够爽,主角似乎也没有那么多高光,但它真的是一部很有诚意、非常优秀的权谋作品。
虽然它已经很爆了,不过我还是希望它能被更多人看到,更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这样才能吸引更多同行制作相关题材的作品,前提是他们真的懂《如梦令》为什么成功。
《如梦令》是我心中的top,但作为一个权谋爱好者,我还是希望这条赛道上能涌现出更多的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