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他们出来的长随还道:“这是廖家的家训。”
纪楚抚摸这八个大字,怪不得廖知州如此重视武备。
不过这事还要再等等,朝廷发话了才能做。
毕竟跟军队相关,不能自己随意做主。
不用长随吩咐,纪楚跟李师爷都不会多言。
见过廖知州之后,纪楚终于要去他办公地点了!
已经好久没正儿八经上过班了啊。
先去户司见了卓主事,卓主事喜笑颜开地:“看,咱们今年的税收为整个陇西右道第二!”
连隔壁咸安府都不如他们!
这还是咸安府有成品油收益的前提下。
这还是没有苛捐杂税,大部分百姓都能安居乐业的前提下。
如此好的政绩,让卓主事万分高兴。
而且真正能造福一方百姓,也对得起自己读过的圣贤书。
户司同僚见了纪楚,也在调侃:“这次沾桥县的被服作坊,收益如何?”
纪楚轻咳道:“等到明年,就能比肩油菜了。”
本来只是开玩笑的同僚们瞬间傻了。
真的假的?!
油菜的税收有多少,你知道吗。
纪楚还真的点头:“知道。”
明年?
“那明年岂不是能超过永锦府。”
“也不会,永锦府到底底蕴深厚,他们的织造行业经营多少年了。”
户司右都事谢富默默开口:“加上缝纫机的收益就差不多。”
对了,还忘了这个大头,缝纫机。
要说缝纫机的收益有些复杂。
除去给工匠,数科夫子学生,以及工人,还有成本价格之外。
多数收益自然是归于州学。
剩下一部分为税收,另一部分为工司,毕竟也有他们的牵头去做。
但现在订单刚下,距离交税还远,所以户司多数人并不知道具体数字。
可户司右都事谢富却了解过,再加上最近来州城的买家越来越多,这份税收太可观了。
众人为此高兴时,纪楚才道:“既然这样,工业作坊园的款,是不是能早点批啊。”
???
你在说什么!
这才六月份,田税刚刚收上来,还没到分配的时间啊!
要说曲夏州户司,每年五月,八月收两税,其中以五月的为主。
所以各部门等到他们收好税之后,就会陆陆续续提交各司需求。
这个司要买多少东西,有什么事情需要办,需要多少银子等等。
比如官学就需要说明自家多少学生,哪个官署需要修缮,科举考试需要多少预算等等。
其他各司自不用说。
而曲夏州的工司这些年太过低调,每年的预算都要的少之又少,毕竟不做什么项目不做什么工程。
主事景大人更不会自己揽事。
户司都快习惯他们这样做了,今年却十分不同。
看看你们工司提了多少项啊。
又是要拨钱给各地清淤,又是觉得城墙要修缮。
哦,还有各地慈幼堂同样修缮。
这些就算了。
连建造工业作坊园,都需要户司拨钱?!
这不是州学的事吗,让他们自己出啊,而且州学现在也出得起。
你们工司打什么申请。
户司对此并不同意,想让州学自己全出了。
但关键是,营造这种事,本就是工司去做,而且廖知州也开口让工司主持修建工业作坊园。
既然如此,肯定要申请的!
于是这事情便卡在这,无论站在谁的角度来讲,都是没问题的。
卓主事打量纪楚:“好啊,你过来就是说这事的?不行,让景大人别想了,州学真的有钱,问他们要。”
纪楚笑眯眯道:“州学也没那么有钱,缝纫机的单子还没做,而且这建好之后也是衙门的地方,其中款项巨大,还是要托户司帮忙。”
“敬安你也是户司的人,不能只帮他们说话啊,衙门用钱的地方极多,那工业作坊园建起来容易吗?需要多少银子,你算过吗。”
“工司几年不干活,一干就干个大的。”
“简直要把这几年没干的事,全都给补回来!”
眼看要陷入日常争吵,纪楚心道,这才是他熟悉的户司,这才是上班的样子啊。
不过纪楚也是提个话头,工业作坊园是个大项目,不是张张嘴就成的。
而且牵扯出力的工司,出钱的户司,以及归属者州学。
三方还有地吵。
这也是现在的工业作坊园那块地,主体建筑还未开工,如今只是工匠们按照规划在盖自家作坊。
但他们盖归盖,周边基础设施大概率还是户司或者州学出。
所以这是个大事。
归根到底是,以前没有这种先例。
以前的州学可是不赚钱的,只能有户司拨款。
现在的州学跟之前不同,情况自然也要有改变。
所以工司在里面就很无语。
户司不想给钱,州学也不肯全出,他们干活的怎么办?
身为工司一份子,纪楚肯定要提一嘴啊!
等纪楚再去工司报到的时候,第一时间就说了这事,让工司同僚笑:“还以为你先去见了廖知州,再去户司,是把咱们工司给忘了。”
“就是,回来之后也不先看看咱们这,真的很忙啊。”
众人开着玩笑的,纪楚擦擦头上的汗,就是怕大家调侃,所以赶紧跟户司提工业作坊园的款项啊。
没想到还是被发现了。
再回衙门,纪楚身上的事情基本在工业作坊园。
也因为他跟工司,州学的关系,户司那边批款的差事肯定要避开他。
这对他跟各司都好,省得其他人说他徇私枉法。
只要这个款项商议好,那工业作坊园的主体建筑也能动工。
户司那边迟迟没有答应,自然有其原因。
虽说今年税收不少,但交到朝廷之后,剩下才能用作款项他用。
建设工业作坊园花费也不是小数目,都需要细细斟酌。
而工司这边,自然也把预算做了又做。
一直到六月下旬,总算出了个合理的数字。
再接着,便是州学跟户司各处多少的争论,工司作为中间方,也是头都大了。
州学学政是不管事的,可他们宋左训导可不是吃素的,跟户司打得有来有往。
趁着吵预算之时,纪楚也算去了州学数科好几趟。
数科今时不同往日。
不管是新数科人不少,老数科同样人满为患。
现在数科的夫子有十五人,皆是各地主动过来的厉害大佬。
一个是数学联盟,二是曲夏州数科更受尊重。
众人慕名而来也不意外。
学生更多了,经过层层筛选,也共计七十人,达到经科一半。
重点是这些人,那都是有数学天赋的,尤其是新来的几十人,很多公式一点就通,对数学也抱有很大的兴趣。
这让最初进来的十五个“学长”很是汗颜。
他们算是明白,自己能进数科,全靠来得早。
如果现在再考数科,肯定是进不来的!
随着专业人员的加入,数科的专业性也越来越强。
纪楚在老数科看大家讨论公式的时候,跟听天书已经没什么两样的,不知道的还以为穿越回高数课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