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穿越当县令_分节阅读_第221节
小说作者:桃花白茶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956 KB   上传时间:2025-04-29 19:47:29

  而且现在再被翻出来,大概率也是本国有战争风险。

  整整一天,纪楚都在廖知州这里欣赏早期火器的图册,看得他意犹未尽,确实有意思啊!

  谁说他们搞出火药只会放烟花啊!

  烟花跟火器他们都要做。

  看完之后,廖知州感慨道:“这就是本官想做的事,所以必然要朝廷同意。”

  确实,都发展重武器了,要是不经朝廷同意,他们这跟造反也没区别。

  廖知州他们一直在等朝廷的消息,只等那边松口。

  “其实前两年就在说了,主要是海上水贼越来越多,那边的火炮有些支撑不住。”

  廖知州说完,纪楚下意识道:“水贼越来越多,是因为商船越来越多吗,海上贸易增加了?”

  “是,最近几年来买咱们货物的番邦人越来越多。”廖知州无奈,“水贼有利可图,自然也多起来。”

  再加上广宁卫那边的乱子,所以请求研发火器的声音也越来越大。

  所以火器重启这件事,大概率是能成的,就看朝廷什么时候发话了。

  纪楚再看看这个册子,如今的火器只是初步研发阶段,别说成体系了,就连适用的标准都没有。

  如果要研发的话,赶早不赶晚,尽快完善才是真的。

  了解完如今火器的进程,纪楚心里也算有底了,剩下的就是等朝廷点头。

  以后等着火器重启计划的人又多了一个啊!

  希望这一天可以快点到来。

  纪楚从未希望差事能赶紧下来的,他有种自己是天生牛马命的感觉了。

  不过这也是侄儿纪振给他的“压力”,实在没办法啊。

  廖知州又宽慰他几句,说那俩孩子不会出事的,他这才回家,同李师爷,李娘子,乐薇说明情况。

  火器的事自然隐下不提,只讲了广宁卫如今的情况。

  还有两人一时半会不会上战场,没个一年半载的训练,更不会让他们冒险等等。

  再加上董千户的人已经去追了,到时候跟着运送棉被的车辆一起过去,路上也不会出问题。

  李师爷叹口气:“算了,他们两个也是跟着咱们跑了几千里的人,不会出太大问题。”

  五年前这俩孩子可是一路从原化州到曲夏州的,其间也两千多里的路,算是有经验?

  李娘子眼睛红肿,声音嘶哑到说不出话,原本开朗大方的妇人此刻只挂念着远行的儿子。

  纪楚这边也急忙给家里写信,他实在愧对哥嫂,不过也跟他们保证,那边有人帮忙看着,他也会尽力劝振儿回来。

  今年还说给他寻门亲事,现在好了,别说亲事了,人都跑了。

  这就是年轻人吗?

  好在七月十四清早,董千户就派人送信回来,已经接到这两人了,他们好着呢。

  李纹跟纪振并不莽撞,人也机灵。

  提前从家里开溜之后,并未直接前往广宁卫,而是像纪楚认为的那般,就在途经的驿馆等着董千户他们过来。

  两人赶过路,知道其中凶险,并不会一味冒进。

  而且两人还在驿馆里看到了追风。

  原来他俩离开时,追风就偷偷跟上,倘若纪楚真的想找到他们,简直易如反掌。

  也是明白他俩决心已定,这才没有强行追赶。

  董千户看到他们之后,立刻让他们回去,但两人根本不回,只给家里写信报平安,还说什么男儿不展青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

  这信件看得纪楚眼前一黑又一黑,心里却暗自点头的。

  放心吧,你四叔肯定会好好研究火器,让你们跟广宁卫的士兵们都健健康康,平安回家。

  家里忽然少了两个小辈,骤然冷清不少。

  好在大家事情也很多,也就不再多想。

  最近一段时间,曲夏州州城的事情极多。

  乐薇跟李娘子都在忙蜂糖的买卖,现在各地的油菜趋于平稳,蜂糖数量也较为平稳,也算有了规律。

  但这个时节正是出货的时候,大家都很忙。

  江南一带的不少人爱甜食,曲夏州的蜂蜜已经是他们日常食物之一了。

  纪楚跟李师爷则在工业作坊园,现在各方的钱已经拨出来了,工司已经在动工建设的,而且农忙一过,招人也比较简单。

  永锦府那边的道路也开始修缮,直通曲夏州的工业作坊园,不出意外的话,能达成长久的合作。

  经过这事,跟纪楚之前那点摩擦彻底不见,双方关系越来越好。

  说起来,只有看不清形式的马家在这里面消失。

  永锦府里的纺织行当竞争本就激烈,出了这事之后,各家都想分一杯羹,自然把马家吃得差不多。

  至于从中获利的丁家,则更加谨小慎微,生怕自己也飘了,步入马家的后尘。

  丁家面上低调,但手里的白叠子却已经织好了。

  用纪大人的话来讲,便是古法传承,匠心独运,工艺精湛,纯手工制造。

  总之一句话,市面上绝无仅有的好料子,前朝宫里什么样,我们家白叠子便什么样。

  那五十斤棉花,一共织了十五尺的白叠子,连半匹布都不到。

  但其手感之妙,但凡见过的人,都忍不住夸赞。

  听说还没织出来,就有人预定了。

  毕竟整个平临国,也就这么十五尺的料子,做件稍微复杂的衣裳,也就用尽了。

  是谁买的,丁家一直没讲,要价多少更是秘密。

  只看丁家的表情,便知道利润多少了。

  之前马家开价最低也是八百两一匹,这价格已经不少,看样子比这还要夸张。

  也就纪楚跟这事接触得深,而且丁家跟沾桥县也有合作,知道真正的价格。

  说是京城一户人家买的,十五尺的布料,给了三千两银子。

  纪楚听到这个价格的时候,都感觉钱不是钱了。

  三千两?

  开什么玩笑呢。

  又听说买白叠子的人是为了送礼,这便可以理解了。

  世上绝无仅有的十五尺料子,用作送礼再合实不过。

  纪楚稍稍摇头,这就是奢侈品行业吗,一点点东西就能卖上天价。

  不过这也能看出来,倘若棉花真的放开了卖,普通人绝对是买不起的。

  还是按照等级定价最合适不过,想买贵的买贵的,同时给平民留下活路。

  不过永锦府算是被白叠子刺激到了。

  等到今年曲夏州棉花收获,肯定是要买甲等棉花,还要请求沾桥县的认定,在白叠子上大赚一笔。

  永锦府的商贾们肯定会默契抬高价格,这就不用纪楚担心了。

  到时候甲乙丙丁四种等级的棉花,价格差距会越来越大。

  时至今日,棉花的价格才算真的稳定下来的。

  永锦府的力量功不可没。

  而永锦府那边,不仅在等曲夏州的棉花,还在等他们的缝纫机。

  从五月份,缝纫机大放异彩之后,永锦府的织户们蜂拥而至。

  一直到如今的七月份,几乎全国各地的大织户都已经来了,目的都是缝纫机。

  不管在他们那适不适用,先买回去再说。

  其中以巴蜀江南最为迫切的,他们都是传统的织造产地,对这种事肯定更敏锐。

  小宋训导最近忙的,便是这件事。

  各地订单加起来,已经预定了三千台,再多的就不给预定了,等这批订单清完了再说。

  缝纫机的定价也不算低,一台的价格在五百两,别说还价了,就算加价,那也排不上订单。

  之前拼命给沾桥县做缝纫机时,多个作坊一起作业,一个月差不多能有五百台。

  但现在情况不同,情况既然不紧急,而且还有新作坊的事要忙,现在一个月顶多做三百台。

  有人问这十几个作坊:“有钱怎么不赚啊,多做点多赚钱啊!”

  这些作坊异口同声:“做那么多干什么,太累了啊。”

  钱没有命重要。

  赶工?那是不可能的。

  其他人只能等工业作坊园建起来,那样别说一个月五百台,一个月做一千台,都是有可能。

  估计也因曲夏州这边造得太慢,故而全国各地的民间作坊都在发力。

  尤其是经济发达的几个府,都在成立相同的部门。

  大家不约而同地,都在打听,自家有没有数科联盟的数学学者,能不能请到他们那做官,也好带着本地数科作坊一起研究新玩意。

  虽然大家都在起步阶段,但能起步已经很好了。

  如果说之前还有跟风的趋势,现在能留下来真正成立数科作坊的,则是认真研究了。

  纪楚听着各方的消息,也把心放在肚子里。

  同时对以后的武备研究充满信心。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87页  当前第22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21/48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穿越当县令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