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始到结束,一共有近两千女工接受了缝纫机的培训。
她们多是沾桥县本地人,知道县城作坊招工后,就陆陆续续赶到。
其中一个叫魏春雨的女子就是第一批来的。
跟她一起去的,还有嫂子跟娘亲。
要说缝纫的技术,她在三人里面最差。
可学怎么用缝纫机时候,十六岁的她却是机灵。
大家都是懵懵懂懂地跟着干活,第一件缝纫机做出来的棉衣却让众人都在惊叹。
太整齐了,让她用手缝,一辈子也缝不出这么整齐的针脚啊。
要说她家的情况,其实很不好。
她爹跟她哥早些年去世,家里只有娘亲,嫂子,还有下面三个侄子侄女。
倘若不是纪大人到了沾桥县,还给她们家发冬日扶济,她们一家人肯定早就卖身为奴,成为别人家的婢女小厮。
熬过了最难的几年之后,她们家一直在衙门的扶济名单上,逢年过节都有人过来看。
不仅如此,分田地的时候,更没忘了她们家。
有了地,有了人撑腰,日子渐渐好起来。
但不管怎么说,她家比其他各家过得还是差一些,谁让她那会其实也是半大孩子,全靠娘亲跟嫂子支撑家里。
现在好了,她缝纫机用得好,也能帮家里做事了!
刚开始进去的时候,县令就说了工钱,从开始学缝纫机开始算钱,但每日只有五文钱,管吃住。
等正式开始干活之后,每日二十文,每做成一套棉被服还有三十文的计件费。
这让手头快的她最开心了。
只是娘亲不适合这里,先回家照顾侄儿侄女,自己跟嫂子一组,嫂子备料,她用缝纫机。
她俩合作,每日能做快两套衣服!
两人加起来,一天能赚七十文,折合起来,一个月差不多二两五钱银子!
要知道,这可是纯收入。
因为被服作坊管吃管住,钱全部都能攒下来。
而且负责作坊的女管事还道:“给广宁卫做的棉被服利润低,故而计件费不高,以后会根据被服价格提高价钱的。”
魏春雨已经很满足了。
主要她还觉得,好像学到怎么用缝纫机才是最关键的?
反正在被服作坊三个月,她跟嫂子带了七两五钱的工钱,还有一两多的补贴回去的。
但刚到家还没坐稳,就有同村的富户找过来。
这些富户之前可是从来不会搭理她们家的。
现在找来,则是受人之托,想请她跟嫂子去永锦府教人使用缝纫机。
不仅包来回的路费,还有村长媳妇她们带着,绝对保证安全。
说是过去一个月,就有十五两的银子拿!
十五两?!
这么多?
“谁让你们会用缝纫机,全天下也就不到两千人会用。”
“若是能去江南巴蜀一带,那一个月能拿三十到五十两呢。”
不过她家不太合适,那些出远门的家里,基本是父兄带着的,更为安全。
她们家去趟永锦府也就差不多了。
魏春雨一家说要商议商议,但已经心动了。
只要去个两个月,回来便能修修房子。
还好她家没有答应得那么快。
因为沾桥衙门的差役下来说:“但凡有人请女工去其他地方教学的,必须在官府登记在册,保证大家的安全。”
“到时候由官府组织护送。”
“各地请老师的价格不一,大家注意甄别。”
说着,还说了去往各地的费用。
其他的先不看,但要是去永锦府教人用缝纫机,一个月至少二十两,普遍价格则在三十两上下。
多少?!
二十到三十?!
同村的富户说十五两?
肯定是在骗人啊。
还好她们没答应,否则就吃亏了。
现在十月份,魏春雨跟嫂子已经从永锦府回来了,拿着五十两银子回来的。
修房子!
把方子修得舒舒服服地!
她家开始修缮房屋时,也跟风买了挂鞭炮。
听着鞭炮噼里啪啦的声音,别提多高兴,她的家真的越来越好了,娘跟嫂子还给她留了嫁妆钱,说都是她的。
这样的日子可真好啊。
魏春雨凑到娘亲旁边:“娘,过年咱们也买烟花吧。”
这算不算浪费钱?
谁料魏春雨她娘道:“好啊,不过少买一点,咱们看个热闹。”
日子越来越好,这些花销称不上浪费,就是让大家更高兴一些的。
以后不管是出去教人用缝纫机,还是去县里的被服作坊做工,她都能养活自己,还能攒到很多银钱。
沾桥县有无数人家,都像她们一样,改变了生活。
听说被服作坊订单愈发多了,等她休息得差不多,就过去做工!
而县城的颜县令人已经麻了。
他跟州城的小宋训导表情差不多,说是被各地订单淹没也不为过。
整个沾桥县的棉花产业实在太过兴旺。
他以前那么喜欢棉花的人,现在都有点怕了。
尤其是冬天,大冬天的,这棉被服的订单就更多。
要说十分赚钱?
那也没有。
至少棉被服的利润,远没有卖甲乙等级棉花利润高。
做棉被服,更像是以工代酬,把棉花产业的利润再分给做工的百姓。
颜县令到底是大家族出身,知道棉被服或许不会官府迅速致富,但一定能让更多百姓穿上平价棉衣。
至于利润方面。
也根本不用发愁,有的是冤大头买甲等棉花,然后做死贵死贵的白叠子。
在他看来,这远没有棉衣来得实在。
只是颜县令还有点奇怪。
纪大人为什么让他买烟花庆祝啊。
说什么给当地百姓的娱乐活动,丰富大家的生活情趣。
这都哪跟哪?
颜县令虽然奇怪,但还是在照做。
反正沾桥县有钱,根本不缺这点的。
如今的沾桥县,确实坐实了上县的名头。
不管是名气,还是税收,以及人口,都是实打实是上县。
也就隔壁的安丘县能与之比拟。
颜县令甚至有点发愁。
每年符合扶济要求的百姓越来越少,这让他的工作很难干啊。
这样可不行,他要看看谁家需要帮助,一定要让这件事做得漂亮。
他最是知道,隔壁安丘县的县令,铆足劲要跟他比。
说什么,都从纪大人手中接过的地方。
他们县绝对不能落后。
还落后?
安丘县油菜种得多,棉花种的也多,平日里闷声发大财,以为大家都不知道吗。
他们县的学生也厉害,还有在翰林院做事的,还有在数科当学长的。
听说那边准备专门研究高产种子,已经偷偷做了一年时间,甚至想做温室大棚,目的便是可以加快种子的研发速度。
纪大人对此表示非常赞同,还介绍了几个厉害的人物,专门跟他们一起培育种子。
如果真让安丘县做成了,岂不是更要超过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