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陈场长和赵厂长有不正当关系?陈场长的tຊ私生女吗?祖坟冒青烟了,这么聪明的女儿,要是我家女儿,我太爷爷都得从坟地里跳出来夸我一句孝顺子孙。”
这明显是调侃,不管是男女关系还是私生女关系,这明摆着就是胡扯,还不如说贿赂靠谱!
调查员马上转移话题,“难道他们间存在金钱关系?谁来详细说说。”
好家伙,一句话就上纲上线啊,农场众人不敢满嘴跑灰车了。
说实话,大家还挺害怕的,谁不知道,革委会、红袖章、调查组,这些人来一次就有一次血雨腥风,一句话说不对,可能这辈子都完了。
陈西华被调查,大队长出面代表农场,“调查组同志,我们没啥文化,也不懂啥能说啥不能说,不过我们都是实在人,只要你们问,我们不会编瞎话。”
“陈场长和赵厂长之间有没有其他关系,我们不清楚,我们看到的,只有一心为集体,殚精竭虑,努力壮大集体的陈西华同志,还有人虽然不大,力气也不大,但愿意无私无偿帮我们这些伤残老兵改造自行车,自掏腰包送三轮车,主动扛着比她手臂还长的零件去修拖拉机的赵小甜同志,他们都是优秀的好同志。”
“你看到我们农场这边田了吗,我们今年多种了三十垧田,全依仗陈西华同志的兢兢业业,还有赵小甜同志的无私奉献。”
“说别的我们不懂,但是我们知道,今年农场所有人都不用挨饿啃树皮,挖草根了,也不用养猪十年,一口肉都没吃过。”
“我一个人说话可能没有威信,调查组同志可以去问农场的每一个人,甚至是知青,或者隔壁农场和公社,都可以。”
调查组同志嘴角抽了抽,他们也就走个形式调查,不料没调查出问题,倒听满脑子的歌功颂德。
如果这两个人真的是优秀同志,被举报也不足为奇。
别看调查组人见人嫌,但他们心底也有一杆秤,有的时候,好同志会被人眼红,坏同志会让人敢怒不敢言。
如果这两位真的是好同志,那也不能寒了好同志的心,调查组同志打算给县里去个电话,和领导说说这边的情况。
还别说,听到陈西华和赵小甜被调查了,最慌的不是当事人,而是所有人。
首当其冲的就是买了农具,还有租用农具这些人,机器还没用完,修机器的人别举报了,搞得他们都不敢用机器了,坏了怎么办,找谁修!
农场的原住民和知青也不开心,说好的,过一段修理厂和机器厂都要招工了,还要开培训班,他们还等着学知识,摆脱地里刨食的命运呢!
虽然不满,但调查组肯定是要配合的,可除了夸以外,多一个字都不说,生怕说错了。
调查组的人心情也不是很美妙,这些人嘴上很礼貌,眼神可不是这么说的,眼里的凶光都能把他们生吞活剥了,显得他们好像是真正的恶人。
省农业局局长笑了,扫过下面心思各异的几人,“查过了,各位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县里农业局负责人,还有几位机械厂的负责人面面相觑,其中有一位干瘦的中年男人面上阴晴不定,但没说什么。
省农业局长陈平磊笑道:“那这次考察就算过了,我的意思各位明白吧,该查的也查了,该给的态度也给了,人家赵小甜同志就是经过验证的好同志,再有不三不四的风言风语,我这个做领导的,也该为好同志做一回主。”
说完,目光在某个干瘦的男人身上停留一瞬,片刻又挪开了。
被盘问的赵小甜丝毫没慌,陈西华受她影响,不安的神情也淡了,翘起二郎腿抽起了旱烟,美其名曰,平日里媳妇不让抽,好不容易有机会。
赵小甜:“......”
她很想说,陈场长,你不可能一直被关在这里。
走形式盘问的调查组同志也一脸无语,这两个人到底有没有认清自己的身份,即使不害怕,也要装个样子,稍稍不安点吧。
再一看赵小甜捧着搪瓷缸子,还有闲心要热水泡红糖,另一个吧嗒吧嗒抽旱烟......
调查组不能打,也不能骂,但是他们能...打开窗户,再填一杯热水。
赵小甜笑眯眯的,“谢谢啊。”
调查组同志咬牙切齿,“不客气,为人民服务。”
赵小甜笑容更大了,陈西华也看出了门道,这下彻底不慌了,甚至觉得有些困,这几天为了办各种手续,可把他累坏了,休息会也不错。
第57章
调查组同志在帮赵小甜倒水的时候, 悄悄往她手心里塞了一张纸条,趁人不注意,赵小甜打开看了看, 嘴角一翘。
没错, 调查组同志,正好是前几天她在县里修理厂见过的人,当时她认识了钱学东厂长,厂长向她介绍了他们厂里最有前途的宣传员,也就是眼前的小伙子, 唐良。
不知道为什么他会被选进调查组, 可看到他那一瞬, 赵小甜就知道这次调查雷声大雨点小。毕竟她去过县里修理厂不是什么秘密, 要是她真有事,调查组的成员肯定要避开这些人。
和纸条上的信息一对,果然如此。
其实举报这件事她早就料到了, 甚至一定程度上是她自己放任这件事发生的。
她想在这片土地上搞事业, 还是七零年代初这个时期, 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背靠大树, 上面挂名, 这些都必不可少。
可是她初来乍到,谁都不认识, 哪怕有点技术,也避免不了被人眼红,随时都有可能被人摘桃子, 这可不是她想要的。
上辈子为人做了一辈子嫁衣,这辈子谁也别想算计她。
暗箭难防, 虽然民风淳朴,但也要防备利益的纠纷,她必须找个机会,将她和所有人绑定,让农场所有人,包括某些干部,把她当作这个集体的一份子,只有这样,她才敢放开手脚作为。
机器厂,修理厂,从来不是她的目的,她只是想通过这些,让一些人知道她的价值,她要成为不可替代的那个。
既然要做特例,就要做最特殊的那个。
想要做修理厂和机器厂,一定会动某些人的蛋糕,她之前仔细看过县里和镇上各个厂子的情况,也把厂长的情况分析个透彻,这还要归功于大哥和曹振东提供的资料。
也不知道曹振东现在怎么样了,按照上辈子的时间,应该明年才会对上,希望他一切平安吧。
压下心底的担忧,赵小甜打起精神,迎向这场扬名的战役。
是的,扬名。
这次举报虽然声势浩大,但在可控范围之内。
无论哪一条举报,都不会查到真凭实据,甚至会让上面看到她的价值。
与此同时,农业局局长陈平磊敲桌子,“我知道举报的同志肯定在你们其中,或者你们肯定知道谁举报的,现在就睁开你们的眼睛看看,都查到了什么!”
资料洋洋洒洒落下来,县城修理厂厂长率先拿出一张,眉梢微挑,啧啧道:“英雄出少年啊!”
谁说人家在家乡不显山不露水,分明是家庭环境限制了人家发挥!
好家伙,凭一己之力,直接联动整个三八公社的纺织厂大改革,现在随便拉出来一个纺织厂的同志,谁不对赵小甜竖大拇指,人家愣是做好事不求回报,默默把细纱机给改良了!
当然,赵小甜本人肯定没做白功,只不过这些被张素厂长瞒得死死的,调查组根本查不到。
陈平磊笑骂道:“知道你和赵小甜同志关系好,吹捧的话别在这里说。”
钱学东一挠头,大声道:“是不是吹捧大家没有眼睛吗,凭心而论,在座各位谁有这个本事?反正我没有。”
所有人都哑巴了。
确实,有这个本事他们早就不在这个位置上了。
之前不信任女同志能干一番事业,用最恶劣猜测揣度赵小甜的人此刻红了脸,陈平磊这是明晃晃打他们脸啊。
其实,收到举报信之后,田青玄田老教授,还有外交部的刘国富局长,以及京市农业局的主任吴爱党都打来电话,用人品保证赵小甜绝不是特务,并且是有真材实料的。
这还不算完,这件事不知为何惊动了司令部,司令专线直接打过来催问进度。
这么多根正苗红的老同志作保,加上频频催问的大佬,这下县里的人都知道,这几封举报信算是捅娄子了。
明眼人准备直接冷处理举报信,毕竟也不是每封举报信都要严查的,明显的无稽之谈,查只会浪费大家伙的时间。
但是陈平磊一锤定音,“查,必须严查,不查个水落石出,有些人心底总会犯嘀咕。”
这才有了看起tຊ来一本正经,实际处处照顾的调查组。
赵小甜接到这张纸条正是钱学东写的,没旁的信息,就四个字,快点开班。
钱学东的隐藏信息赵小甜明白,是催她快点把培训班搞起来,他好送人来培训。
调查组来得悄无声息,走的时候敲锣打鼓,农场办事处上面的横幅马上被换下来,挂上早就准备好的,“正式任命赵小甜同志为433培训班主负责人。”
甚至还有调查组同志从兜里掏出鞭炮,霹雳乓啷好不热闹。
一辆高头大马的轿车驶入农场,陈平磊局长带着农业局负责拖拉机手培训的负责人霍明,还有几个零件厂的局长下车。
赵小甜也震惊这个排场,马上跑出去迎接。
充当介绍人的钱学东一脸骄傲,帮着双方引荐。
赵小甜受宠若惊,这是她不敢想象的待遇,“陈局长好,我是赵小甜,劳烦您过来实在太过意不去了。”
陈平磊哈哈一笑,“赵厂长,真心虚就多培养出几个像你这样能干的年轻人,也不枉我这把老骨头折腾一场!”
赵小甜一摸鼻子,完了,自己这点小心思瞒不过陈平磊这个老姜,被看透了。
钱学东偷偷向赵小甜要人情,“小甜,咱们也是老熟人了,培训班的名额,要多多照顾啊。”
赵小甜一脸无私,大声道:“放心,要求很低的,大家一视同仁,都要参加考试。”
陈平磊闻言一乐,“如果说考试,农场多数人都不认字吧,似乎这次考试范围只能针对知青了。”
农场的知青眼睛明亮,考试,他们行啊!
虽然不会种地,学习也算不上多厉害,但要看和谁比,和这些大字不识的农民比,他们很有优势的!
而农场土著表情就没那么美丽了,之前虽然知道要考试,但没想过要和知青比,这不是明摆着比不过嘛。
若说以前他们准备矮子里面拔高个,期待可能发生的一二侥幸,现在希望彻底破了。
农场土著心里不太舒服,甚至想,赵小甜到底不是本地人,不是一条心。
给大家足够的思考时间,赵小甜跳上高台,大声道:“各位,我知道大家肯定对考试心里都没底,甚至很多乡亲们忙于生活,根本没时间也没机会学习文化课,这能说明我们不优秀吗?不能!”
“优秀也没用啊,不识字照样没法考试。”
“有人肯定在想,为什么要考试呢,见谁优秀,就让他进培训班,以后当技术工人,这样不好吗?”
“当然不行!正所谓没规矩不成方圆,大家都很优秀,有人做饭好吃,有人种田厉害,还有人写字漂亮,这么多优秀的人,选拔进培训班的标准又该是什么呢?所以必须要考试!”
听赵小甜这么说,所有人都没办法反驳了,确实,不考试该怎么选呢?
怕是最后选谁都有人不服气。
赵小甜看到知青们嘴角挂上兴奋的笑,嘴角翘起,“乡亲们,我还没说考什么呢,大家就气馁了?想放弃?”
当然不会!农场有几个年轻人对机器和修理很感兴趣,可惜不识字,闻言马上道:“不放弃!可是不识字还有机会吗?”
“当然没机会。”赵小甜斩钉截铁,不管什么时候,技术这东西都需要与时俱进,不识字就很难进步,她没必要花心思教这些人。
不过她话没说完,“但也不是绝对,我明白的大家的情况,也明白大家都是热爱学习的人,只要有机会,文化课肯定会手到擒来。”
大饼画完了,赵小甜说出自己的目的,“第一次考试,不要求大家懂太多文化课,但至少自己的名字要会写,算数要会算,其他的考试内容,都是关于大家天赋的测试,我就不多说了。”
此话一出,农场土著满意了,都明白这条件明显是在照顾他们,要是还不满意,那就说不过去了。
不少知青明显有意见,但他们和赵小甜不熟,虽然赵小甜身边的几个助手都是知青,但那几个知青和赵小甜穿一条裤子,完全没缝插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