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分的知青敢怒不敢言,安分的知青早就被陆琦策反了,此刻乖顺异常,主动跟着鼓掌。
被扯大旗的陈平磊无奈苦笑,他怎么觉得自己成了小女同志的见证人了呢,能三两句话号召所有人都听话,确实有两把刷子。
显然,陈平磊对自己的定位十分准确,还没见过陈平磊,但田老早就通信告诉她,陈局长这个人能信,肯办实事,还是他好友,他们之间无话不谈。
提示到这份上,赵小甜要是不知道陈平磊局长是友军就太蠢了。
把人情先记账,扯大旗更不手软,“陈局长,我们一个月后开始第一批培训班学员考试,到时候还请您和感兴趣的人来做个见证。”
陈平磊:“......”
田老真给他找了一个麻烦啊,但是,他个人也很感兴趣这个小姑娘能走多远,她现在所展示的才华,确实够他伸手拉她一把,于是笑道:“没问题,我就等着三个月后,小甜同志能交给我一个什么样的答卷了。”
赵小甜有些汗颜,这是送军令状,对吧,还是不能拒绝那种。
心底在打鼓,面上全是肯定之色,“您就擎好吧。”
陈平磊见她惊得瞳孔都放大了,笑呵呵地道:“我相信小甜同志不会辜负组织厚望的,拖拉机手培训班和修理技术培训班就全权委托给你了,几个修理厂和部分农业局相关部门的人随你调动。”
赵小甜眼睛一亮,这领导果然能处,人敞亮啊,这么轻易就放权了?
当然没这么简单,陈平磊继续道:“钱学东可以做你的副手,至于唐良,之前调查组的时候你们接触过,还算熟悉,他就当我们之间传话跑腿的。”
赵小甜明白了,这是送个督军,外加个传话筒。
不管如何,先表示欢迎,“感谢您的信任,我还年轻,经验不足,以后要麻烦各位多多指教了。”
陈平磊笑道:“放开手脚干,组织外领导组织内,这可是全国独一份的特例,我可是和领导打包票的。”
第58章
调查组走了后, 陈西华怕夜长梦多,又和赵小甜提了提落户农场的事。
“小甜,这事你好好考虑考虑, 没坏处, 以后你这厂子一定要做大的,到时候你的关系不在这边,很有可能惹出来麻烦事,还不如一次性解决。”
赵小甜道:“是这个么道理,可是场长, 农场也不是什么人都接收的, 这么好的农场, 我要是因自己的私事把关系私自转过来, 我亏心啊,好像只为了占农场便宜一样,不如这样, 我先把前面铺垫好, 等过阵子厂里需求的人就多了, 肯定要增加工人名额, 也能多帮农场这边创造点机会。”
陈西华听着心里舒服, 农场干部脸上也光彩。虽然他们不觉得农场有什么了不起的, 但赵小甜这么一说,明显是肯定他们的工作!
再说, 如今赵小甜也算是给了准话,保证落户优先考虑农场,凭赵小甜的本事, 做出点成绩也是早晚的事。
和其他地区机械厂互相学习是大事,哪怕赵小甜个人能力再强, 也没办法让人家高贵的机械厂低头。
只能等这次培训后闯出点名堂,多累点资本去谈判。
崔师傅和朱老六这段时间一直忙着修理机器和备课,没空做其他的,幸好另外三个女同志能力很强,直接将陆琦提出的玉米脱粒工作做强,又补了三台机器,招了三个腿脚不太利索,但力气不错的退伍士兵。
也许因背靠部队,农场的普通人也会下意识照顾伤残的战士,并没有提出什么意见。
修理技术培训的选拔考试有一个月的准备期,农场不知道是哪位小机灵,竟然主动找学问不错的知青给他们开班补习,当然,回报是知青的活,他们帮干了。
很快,选拔考试开始了,地点就设在农场的闲置学校,陈平磊如约主持考试。
还别说,报考的人还真不少,不仅有本农场的知青和本地人,还有其他公社的。
里外一算计,约莫得有上百人!
赵小甜摸了一把冷汗,幸好找陈平磊来镇场子,不然她可压不住北大荒这些人高马大的乡亲们。
条件艰苦,赵小甜没提前印试卷,而且她想考的东西,也不在试卷上。
农场的桌椅板凳不太够,幸好很多人都是自带家伙什来的,倒不用赵小甜操心。
赵小甜自己出的题,方才和陈平tຊ磊局长商量过,都认为可行。
考试的内容分三块,一块是基本的算术题,修理工是工科,数学不行很难走长,不过算数也不难,在赵小甜看来都是千以内的加减乘除,还挺基础的。
一块是作图题,赵小甜提前将六铧犁搬来,让大家根据实物描画其构造和原理。
最后一块是开放性试题,让大家说说自己的修理经验,举一个例子就行,实在不会写,那她也没办法了。
考试约莫半天的时间,大家都挺遵守纪律,不过很多人明显水平不够,写了名字后一个字都答不出来,偏生还执拗,不肯离开,那抓耳挠腮的模样,赵小甜看了都于心不忍。
陈平磊笑道:“这题出的好,不偏不倚,还能找出来天生吃这碗饭的人。”
赵小甜略显担忧,“我觉得...不太妙。”
她就没见过几个人在埋头答题。
陈西华也跟着犯愁,他们文化水平什么样他清楚的很,加在一起还不如他呢,要不然也轮不到他做场长这么多年。
陈平磊倒是不悲观,“以前啊,穷苦人家想搏一条通天路,只有走上独木桥那一个法子,谁会管他们懂不懂手工活,也没人在乎上位者有没有那种能力。”
陈平磊说得含蓄,但赵小甜听懂了。
她要选有用的人,宁缺毋滥。
考完后,赵小甜面对一百多份卷子发了愁。
试卷没有标准答案,全靠她一个人,不吃不喝也要半个月才能看完。
幸好,作为农业局的局长,陈平磊抽调几个修理厂的高级技术工人帮忙一起批阅卷子。
考试结果实在惨不忍睹。
知青们算术没问题,后面两个实践题不能说毫不相关,只能说风马牛不相及。
但也别说,有两个知青让人眼前一亮。
一个是隔壁胜利公社的男知青,李彦明,还有一个让赵小甜很震惊。
农场知青李晓霜。
这姑娘赵小甜没怎么接触过,但名声在外,想不知道都不行。
就连不怎么说人闲话的胡晓杰,都说这姑娘心思浮躁,天天打扮的花枝招展,就想嫁男人,攀高枝。
赵小甜确实见过几次,李晓霜和大队长齐春的儿子齐武打得火热。
这些赵小甜都不关心,目光下移,停留在最后一道题。
李晓霜是为数不多完整答完题的人。
最后一道题,原则上是写自己的修理经验和步骤,李晓霜没做过类似的事,但她看过赵小甜修理机器。
坦坦荡荡,她把赵小甜的修理思路复刻下来,中间还夹着自己的总总结和想法。
李文月凑过来,不开心地瘪瘪嘴,“这不是明显投机取巧吗!”
帮忙批改卷子的钱学东不明所以,在他看来这份卷子十分出色,堪称第一了。
听过解释后,钱学东也沉默了,明目张胆参考阅卷人答案的,他还是第一次见到。
朱老六有惜才,也有不解,纠结半晌,实在给不出分数,询问赵小甜的意见。
赵小甜看了看她的答卷,直接问:“不考虑这些,她如何?”
朱老六毫不犹豫,“上等。”
赵小甜微微一笑,“那还纠结什么,她就是第一。”
“可是...”这人投机取巧啊。
朱老六没明说,赵小甜明白。
这种答题手段确实出乎她预料,但不得不说,这是阳谋,李晓霜的下的注赢了。
天赋不错,日后肯定要和他们一起共事的,赵小甜不得不操心一下员工的人际关系,主动解释。
“这次选拔,想必大家看出来了,我只是想选有点天赋的人,至于文化课基础,还有旁的,我都不太在意,也没办法在意。”
她拿过李晓霜的卷子,指了指第二道作图题,“崔师傅,朱师傅,按照你们多年的经验,结构图画到这个份上,难吗?”
两位师傅踌躇半晌,不得不承认,如此详尽的结构图,他们画不出来。
赵小甜继续,指向第三道题,“我修理机器的时候,没避着旁人,农场多数人都来看热闹了,你们说说,其中有几个人能交出这样一份感悟心得?”
众人沉默,当时光顾着震惊了,最多只是记住修理顺序,日后若是遇到相似的,还能哪痛修哪,哪里有心计给各种小毛病归类。
经过赵小甜的提点,大家也明白,李晓霜这姑娘,是真正有天赋的人。
赵小甜本人都很羡慕她,她属于笨鸟慢慢飞,可是李晓霜呢,她再如何,也不能见到她第一面就开始准备。
最后,挑挑拣拣,除了第一名李晓霜外,又选了十五人,男女都有,不过只有四位知青。
赵孝天对这个结果还算满意,尤其发现李晓霜这个潜力股后,人更轻松了。
想做机械厂,不可能只靠她一个人,外面来的不好把控,李晓霜刚刚好。亲手把人培养出来,对自己肯定没坏处。
只是有点遗憾,如果现在能上大学,李晓霜肯定是个好苗子。
还有三年多的时间,只能按捺性子慢慢等了。
考完试第三天,赵小甜把成绩交给陈西华和陈平磊,自己联系拖拉机手的培训班,问问有多少人要来培训。
好巧不巧,县里不参加这次联合学习,只有镇里参加,正好也是十六人。
两方一合计,决定分开教学。
镇里先培训他们选拔出来的拖拉机手,培训结束后,和赵小甜这边的修理技工培训队进行交换学习,正巧两不耽误。
修理技术的培训不会那么快,赵小甜定了两版方案,一版是简易速成方案,只需要半个月的时间,并且有基础的人,很适合县里挑选出来的拖拉机手。
另一版是无基础方案,慢的需要三个月,快的需要一个月。
这就要看个人天赋了。
开班之前,赵小甜找来了成绩第一李晓霜,问道:“你知道自己是第一吗?”
考试没公布成绩排名,多数人只知道自己入选了,不知道名次。
其实李晓霜很忐忑的,这段时间吃不好睡不好,考卷上,她写了赵小甜的修理方案,这要是小心眼的,指不定怎么给她扣帽子呢。
不是没犹豫过,只是下笔那一刻,她下意识觉得,赵小甜不是小心眼的人,最多就是不要她,不至于找她麻烦。
即便这样,她无论如何也没想到,自己是第一。
那意味着,赵小甜非但没怪她,还认同了她的做法。
呼吸间,李晓霜道:“谢谢。”
赵小甜想听的可不是一句谢谢,笑了笑,“李晓霜同志,我是个俗人,不做踏脚石,也不做无偿好心事,我想要的,是可给信任,可相扶持,可以互借力,不抛弃不放弃的登天梯,你明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