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提问过后,是观众提问。
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女孩举手提问:“宋老师,我本人非常热爱文学,我想跟文学青年处对象,但我父母坚决反对,说文学青年不靠谱,您对此怎么看?”
宋知南语重心长地说道:“小妹妹,你可以热爱文学,但不要热爱文学青年。如果你喜欢吃炊饼,你去买炊饼也好,自己做也行,你为什么要去喜欢武大郎呢?”
现场突然爆发出一阵大笑,女孩也不由自主地跟着笑。
这场记者招待会在一阵笑声中画上了句号。
宋知南却因此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她公开骂赵远不是人的原话被刊登了出来,她问男记者是不是被男人伤害过的话也被刊登了出来,大家先是震惊接着开始口诛笔伐。
然而这两样的热度远远比不上她劝年轻女孩不要爱文学青年的话。混文化圈的文学青年多,看书看报的文学青年也多。他们无财无貌无人品,就靠着若有若无的一点文学才华才获得女青年的青睐,现在宋知南一语道破真相,这是要砸他们的饭碗,是可忍孰不可忍。
什么赵远啊男记者统统让到一边去。
他们揪着这个问题不放,必须为广大的文学青年,主要是男青年讨回公道。
宋知南一看这些,脑中灵光一闪,灵感就这么不期而至。
她坐下来写下题目:《嫁人不要嫁文学青年》。
“他们有着极低的养家能力,有着极高的自恋。
他们自以为是,不切实际,在精神的王国里当惯了国王,在现实中也想称王,是吸女人血的集大成者。
他们还虚伪至极,做错事百般为自己辩解;
明明是一棵大蒜,非把自己当成水仙花;
明明长得丑还临水自照,自我欣赏。
他们天天叫着怀才不遇,一个个肚子却像怀了孕。
长得丑想得美,把邋遢当个性,把精神病当激情。
他渣他贱他浪,他嗑药他嫖、娼,但他是个风流男人。
他贫穷他无能,却说是这世界吻他吻得痛。
他家暴他出轨他杀妻,却说这是艺术家的特征。
身上艺术细胞没一个,艺术家的毛病全都有。”
第146章
这一次记者招待会后, 宋知南赚杠精值赚翻了。每天早上起来一查看,又赚了几万杠精值。
她再次笃定, 虽然首都风沙大物价贵,但是,她是个适合奋斗的地方,来得值。
宋知南也懒得做饭,直接下馆子庆祝一下。她回来时,黄桂枝给她端来一海碗百合莲子汤让她败败火。
黄桂枝心疼地说道:“报纸我也看了,这帮人怎么这么小心眼啊。你可别生气,气坏了自个儿不值当。”
宋知南在不意地说:“没事的阿姨,我早习惯了。我就当他们在狗叫。”
黄桂枝摇着头叹着气离开了。
她回到家里跟老伴感慨:“干哪行都不容易,本来我觉着作家是个好职业,又受人尊敬又自由, 可我一看小宋, 又觉得心疼。”
李明达安慰道:“我看小宋没事, 她该吃吃该喝喝。这姑娘天生就是干这行的料。要不人家怎么是文曲星下凡呢。”
宋知南吃完莲子汤,开始精修誊写文稿。
《嫁人不要嫁文学青年》就给《杂文周刊》的老周吧。
老周接到稿子一看, 不禁拍案叫绝:“骂得好, 骂得妙。立即刊登。”
他手下的实习编辑小心翼翼地建议道:“可是主编,这篇稿子的争议是不是太大了?宋知南这次骂得也太狠了。”
老周扶了下眼镜,淡声说道:“我们杂文就是骂人的,不怕她骂得狠,就怕她不骂。”骂得越刻薄,杂志越有名。
《杂文周刊》这期一发行,销量立即大增, 读者来信雪片似地飞过来,得用麻袋装。
老周一看大部分是骂宋知南的, 他当然不能转交,直接让人卖废品。
宋知南清早起来一查看,杠精值突然上涨十万。
哦,是本期的《杂文周刊》出刊了。
骂完文学青年,宋知南还觉得不过瘾。骂人的□□一旦被挑起来就很难平息。
她写了一篇新闻体稿子,名字就叫做《如此记者,如此作派》,换了个笔名叫西城吹风投稿《首都日报》。
“文明礼貌月,一记者很不礼貌地追问女作家的感情生活,当他被问及为什么不找男人恋爱时,该记者躲躲闪闪,支支吾吾,似有难言之瘾,不禁令人浮想联翩。”
宋知南所引起的一场文化风暴,持续了一个多月才渐渐平息下去。
据说,很多文学青年在婚恋市场的行情受到了相当大的冲击,有些迷恋文艺青年的女青年突然被骂醒了,女青年的家长更加理直气壮了。
宋知南的生活渐渐步入正轨。
她每周去杂志社两次,审审稿子,参加下会议,跟吴总编和钱副总编聊聊当前文学界的近况。
钱梦秋告诉她,去年,著名作家茅盾先生去世了。他临终前将25万元稿费捐出来设立了茅盾文学奖。此奖意在推出和褒奖长篇小说。首届茅奖将在今年进行评选。评选范围就是最近几年的长篇小说。宋知南的《女人的风格》可能也会参与评选。
钱梦秋接着又说:“我跟老吴都建议你趁着精力旺盛,多写几部长篇小说。编辑部的工作你不用操心。外面那些人,你抽空骂骂就得了,别浪费太多精力。”
宋知南笑道:“我也没费太多精力,这不赶上了吗?”
宋知南回去以后开始努力写稿,她很自律,每天晚上九点睡觉,早5点起床,生活规律得连黄阿姨都夸。
宋知南很快就找出了自己适合写作的黄金时间,就是早起后的三小时,适合写难度较大的文章。
每天早上从5点写到8点,去遛狗吃早餐。
回来看看书,练练书法。中午午睡半小时,起来活动活动,在院子里干点活。
下午一般是写点散文杂文。老周每周必找宋知南约稿,有时宋知南说没灵感,他会主动给她提供灵感:“最近社会又出现了某种现象,你就不想骂一骂吗?”
宋知南无言以对,作者跟编辑交朋友一定要谨慎。
宋知南现在的人脉越来越广,不但有了一大批编辑朋友,还有了很多文友。
她跟格羽和罗静林还有几个女作家时不时地小聚一下。相比那些有男作家参加的乌烟瘴气的大聚会,女作家的聚会堪称素净。她们不抽烟不喝酒不说荤段子,连吹牛都是含蓄的。大家一起交流读书写作心得,一起去看花拍照寻找美食。
认识的时间一长,宋知南也发现了格羽和罗静林两人的特点。格羽表面文静,内心很奔放。用她自己的话说,诗人的感情总归是浓烈的,不浓烈就写不了诗。
罗静林看上去比较端庄稳重,相处久了,也会流露出小女孩的那一面,主打一个反差。
在她们眼里,宋知南也很有反差。毕竟看她骂人这么狠,生怕她在生活中也是如此。两人小心翼翼地接触了宋知南一段时间后,发现她对朋友竟然很温柔,而且她还仗义。两人再无顾虑,愈发大胆地向宋知南靠拢。
格羽在文化馆工作,众所周知,文化馆的工作时间相当自由随性。罗静林在是一所大专院校的老师,每周上两回课。
三个人的时间都自由,聚会也方便。首都的春天像胖子的脖子一样短,大家都很珍惜这一段美好的时光,今天去玉渊潭,明天去颐和园,后天去植物园。
要是时间方便,宋知南还顺便把李成章也给带上。
李成章一回到家就兴致勃勃地告诉全家,她今天去了哪里吃了什么。开口闭口我南姨。
宋知南一边赏春踏青一边偿还稿债。春天欠的债,在冬天终于还完了。
她的长篇小说的资料也搜集得差不多了。准备过完年就开始整个大的。
1982年12月初,首届茅盾文学奖评选开始,评选范围是1977-1981期间发表的长篇小说。
宋知南《女人的风格》获奖,奖金5000元,后面不断有人捐赠,奖金也一路上涨,从5千到5万再到50万。
颁奖典礼在明年3月底举行,地点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茅奖是目前为止龙国长篇小说的最高奖项,此时又正值文学的黄金时代,可谓是全国瞩目。
宋知南的名气和档次也跟着水涨船高。有官媒要采访她,也有导演联系她想要把她的小说改编成电影搬上荧幕。李群英听说后比宋知南本人还激动,“那可是改编电影,答应啊,必须得答应。”
宋知南说道:“别急,我得看看导演的水平。有些导演喜欢乱改胡导,我不能让他们糟蹋了我的作品。”
李群英对电影圈的人有层滤镜:“不是吧?我觉得那些导演都很有水平。”
宋知南没有轻易地答应这个导演,打算认真考察一番再说。
宋知南这段时间忙得不可开交,各种邀约一齐涌来。
首都语言文化大学、燕京师范学院、河东大学、河西师范大学纷纷邀请她去他们学校当客座教授,很多地方邀请她去开讲座。
李群英见宋知南忙得都没时间写文了,担忧地说:“我觉得你应该有一个助理帮你处理这些杂事,你专心写作就行。”
李群英越想越可行,便说道:“宋老师,你真的可以认真考虑一下我的建议,反正你出得起请人的钱。现在的待业青年非常多,正好促进一下就业。”
宋知南考虑了一会儿,说:“这个人也不太好找,首先得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得会社交,还得值得信任,最好是女同志。”
李群英又补充一句:“最好能帮你把生活也打理好,你那些猫猫狗狗和家务也需要人打理。”
李群英突然想到一个人:“我觉得你弟弟冬宝就挺合适的。
你听听我的理由:一,冬宝这人我知道,工作上没有什么事业心,对你很依赖;二,现在随着知青大量返城,待业青年非常多,哪怕是首都也很乱,我总感觉这样下去得出点事儿。你独居又有钱,我怕你会引起有心人的注意,你身边多个人也多一层安全保障;三是你正处在关键时期,最好别被琐碎的生活影响你的创作。我可能是年纪大了,最近总感觉力不从心,人的精力太有限了,你浪费一分就少一分。对你来说,时间精力比金钱还重要。所以我觉得让冬宝过来帮你合情合理,他应该也很乐意。”
宋知南点头:“你的意见挺好,我考虑考虑。”
宋知南给宋冬宝写了一封信,详细说明她现在的情况,问宋冬宝愿不愿意来帮她,她每月给他开30块钱的工资。
宋冬宝收到信后,激动得一蹦三尺高。上次从首都回来后,他光吹牛就吹了半年多,他带回来的首都特产被很多邻居们称赞,他的那沓照片被无数人传看。大家也都知道很快就会被接大作家姐姐接走。
三姐终于,终于想起来他了。
宋冬宝嫌回信太慢,直接跑到邮局往李群英家打电话。
接电话的人是要文。
宋冬宝大声说:“要文啊,我是你冬宝舅舅,还记得我吗?”
“冬宝舅舅,我记得你。”
“你告诉我姐,也就是你南姨,说我马上就进京。”
“哦哦。”
要文蹬蹬跑出去告诉宋知南,宋冬宝要来了。
宋知南在杂志社还接到了吕会琴教授的电话,宋知南的态度热情而恭敬:“吕老师,您身体可好。”
吕教授朗声笑道:“还好,我是老当益壮。小宋,恭喜你获得了茅盾文学奖,我们全校老师这几天都在讨论这事呢。学校的学生们纷纷向学校建言:‘宋知南是我们的学姐,是从我们学校出来的,为什么不让请她当客座教授?为什么不邀请她来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