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比赵家对李梦洁略好些,李梦洁趁机装病,积攒感冒药,并偷偷地攒耗子药和农药。
她继续之前的操作,把农药抹在王二虎的内裤上,王家的罪孽之根一个接一个地萎掉。
家里有面粉,李梦洁趁家人睡着时,把面粉扬得满屋都是,并紧闭门窗,点火爆炸。王家四死一伤。李梦洁说这是驴儿家的冤魂来报应。
王家办丧事,全村来吃席。因为王家人死的死,伤的伤,无人主事,李梦洁只能强撑着病体去招待客人。
李梦洁利用这个机会,在菜里下了耗子药农药,并把感冒药碾成粉放在散装的白洒里。
她怕大家尝出异味,就专门做重口味的菜。
吃完席,全村百分之八十的人中招了,吃的多的当场死去;吃得不多不少的,呕吐头痛;吃得最少的也有症状。
此事太过重大,层层上报,从镇上报到县里再报到市里。
市公安局派人前来调查,他们很快就查到了李梦洁头上。
李梦洁对作案经过供认不讳,她被抓走前在镜头前说了一番话:“我只有靠犯罪才能引起你们的注意。我杀了很多人,但我一点也不后悔,是他们先杀死了我。这些死了的活着的,没有一个是无辜的。
我,李梦洁,寒窗苦读十几年,我以为我是个文明人。但在这里,我只是一个物品,一个行走的子宫。这种不把女人当人的村子灭掉了是女人的福祉。”
小说一发表,立即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有人说,女主角杀人的过程太过顺利,很多细节经不起推敲。
还有个作家兼评论家,对里面的买家发出同情的声音:“这种情况我听说过,可是如果他们那个村子不买女人,他们就会消失。”
宋知南回应道:“如果他们靠买女人才能存在,那就让他们消失吧。我建议说这种话的人,有一个算一个,都主动去那种村子为男人服务。你们也别觉得他们只要女人,男人也要的。你们一定要去哦,要以身伺虎嘛。”
也有人表示同情王小虎一家,他们一家对女主角很不错啊,怎么连他们一起杀了呢。
宋知南:“对你略好点的奴隶主就不是奴隶主了?说这种的话可以过来当我的奴隶,我对你们会特别好,还天天牵着你们溜,有没有人来?”
宋知南又写了一篇文章,她呼吁有关部门能完善立法,希望能买卖同罪,希望各地的公安部门一旦发现有人报案,一定要及时立案,迅速展开搜寻,拐卖案24小时是找人的黄金时间,拖得越久,找回来的希望越渺茫。
同时也提醒女孩们要提高警惕,不喝陌生人递的饮料,别上陌生人的车辆,不要跟熟人去太偏僻的地方。
遇到有人求助,不要太过热情,不要因为对方是妇女儿童老人,就降低警惕,有人专门利用女人的同情心作案,让他们有事找警察。
宋知南把版权给了于红林,提出一个要求:“这部电影的分红加上小说的稿费,我打算拿出来成立‘打拐基金’。
谁家女儿被拐了,想找人但家境困难需要帮助的基金会提供帮助;见义勇为、帮助、解救被拐妇女逃跑的,经查证后,基金会提供奖金;被拐妇女被解救后,生活无着,身心受创需要帮助的,基金会给予帮助。”
于红林说:“我的那份分红也捐出来。”
工作人员听说后,也表示愿意义务劳动,把这部电影的所得捐给“打拐基金”。
李群英、牛抗美、格羽、罗静林等人也纷纷慷慨解囊,还有很多女演员也捐了款。
宋知南这篇小说寄给了何黛,并给她回了一封信。
何黛收到后,很快回了一封:“呜呜,我好感动,没想到你真的写了。小说我看了,我又气又爽又难过。你那个基金会太好了。”
宋知南想起她在妇联工作的那段日子,想起了何黛王翠花还有许许多多的人。
她忽有所感,坐下来写了一幅字:“少年的梦,永不褪色;我们的心,永不麻木。——你曾经的搭档、现在的战友、永远的朋友宋知南。”
宋知南让宋冬宝用把这幅字寄给何黛。
第157章
1991年8月, 宋知南、李群英和李成章一起下了飞机。
她们刚从美帝回来,宋知南去做学术交流, 李群应则是带着李成章去探亲和拓展业务。
现在的李群英已经成了李总,编辑的工作她已经辞了,她和洪环宇,也就是帮宋知南出书的那个编辑,合伙成立了英群宇宙集团公司,旗下包括影视传媒、出版发行、作家经纪等业务。
两人的事业心极强,李群英擅长拓展业务,洪环宇擅长包装宣传作者,两人配合得极好。两人业务娴熟,又很有契约精神,在业内口碑极好, 公司业务蒸蒸日上。
李成章现在已经12岁了, 身高已经窜到了1米66, 是个大女孩了,在公众场合, 宋知南都叫她的大名。
李成章精力旺盛, 力气也大,背上背着书包,手里拉着行李箱跑得飞快。
李群英喊道:“成章你别跑那么快。”
李成章应了一声,赶紧放慢脚步等着两人。
李群英叹道:“我感觉我老了,坐个飞机腰酸背疼的。”
宋知南笑道:“老什么老?你这个年纪正是奋斗的年纪。”
李群英无奈地说:“你这个人呀,到你嘴里,什么年纪都是奋斗的年纪。我妈那个年纪也是奋斗的年纪。”
李群英的爸前几年去世了, 这对黄桂枝的打击很大,再加上她年纪也大了, 整个人暮气沉沉的,干什么都打不起精神。
宋知南一看这哪行啊,赶紧去鼓励一番,现在她天天跟着宋冬宝在别墅区种菜种花。
嗯,宋知南现在住上别墅了,跟李群英牛抗美是邻居,她们一起在明玉山庄买了独栋别墅。
宋知夏也跟风买了一套,一有空闲就带着女儿宋如锦来住上一阵。
宋知南回到家时,宋知夏正跟宋冬宝一起打扫房间,准备午餐。
宋家的院子很大,此时又正值盛夏,树木葱茏,瓜果长势喜人。
3岁的宋如锦一看小姨回来了,飞奔出来迎接:“小姨。”
宋知南弯腰抱起宋如锦,“哎哟,又变沉了,你吃饭挺努力呀。”
宋知夏宋冬宝还有黄桂枝听到声音都出来迎接。
黄桂枝拉着李成章左看看右看看,最后得出结论:“怎么回事?不都说美帝比咱们国家富吗?怎么去一趟还瘦了?”
李成章说:“他们的饭我吃不习惯,跟奶奶做的饭差远了。”
黄桂枝得意地笑了起来。
宋知夏接过女儿说:“你刚下飞机多累呀,别抱她了,赶紧收拾一下准备吃饭。”
“行,我确实累了。”
宋知南吃过午饭,洗了个澡,吹干头发,回房间补觉去了。
一觉醒来,天都黑了。
她洗漱一下,坐下吃晚饭。宋知夏送她一套红色内衣内裤,“今年是你的本命年,容易招小人,你穿这个能避小人。”
宋知南接了过来,今年是她的第三个本命年,她已经36岁了。她很满意,活到这个年纪,她已经在年龄上赢了王勃李贺等一大帮人。
岁月不止赠予她年龄,还赠予她智慧和悟性。
她如今是越活越自洽,身上也有了前世大家费力去追求的所谓松弛感,同时还有了所谓的富人思维。
什么是富人思维?就是你富了很长时间之后就会有的思维。比如你会变得大方宽容,你会有长远思维。
穷人不是不想有长远思维,是你不得不目光短浅,你现在正饿肚子呢,肯定只想赶紧吃饱,还能想到十年后的事情?
不信,你把一个富人扔到无人区饿他3天试试?
松弛感,是有钱有闲、见过很多世面后的倦怠感。
这两样东西,越费力追求越没有。
你追求一样东西时是紧绷的,又怎么能松弛呢?
再说了,紧张感有什么不好?
大概是人们总喜欢追求自己没有的东西吧。
宋知南回来后,朋友们陆续上门拜访。
最先来的是格羽和罗静林。
诗歌的黄金时代早已过去,文学的发展也进入低潮。两人只能寻找新的出路,她们受到李群英的影响也试着下海扑腾了两下,两人一起创办了林格广告公司。两人都是名人又有一定的人脉,公司业务还不错。
两人跟宋知南一样都是单身,不过,她们跟宋知南不同的是,两人对自己选择的路不是那么确信和坚定,时不时地出现迷茫。
每当这时候,她们就会来找宋知南聊聊。
两人携带礼物上门,宋知南笑着招呼:“格总,林总。”
罗静林笑道:“在你和李总这儿,我们哪好意思叫总?这次美帝之行感觉如何?”
宋知南说:“还行吧,开讲座的时候骂了他们一通,这帮人对我们充满傲慢与偏见。但毕竟是用英语骂,不如母语流畅,效果打了折扣。可能是这帮人挨骂挨得少吧,我只用了五成功力,就把他们惊住了,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
两人毫不意外。
宋知南想起自己还给两人带了礼物,赶紧去拿出来。
格羽的是一盒巧克力和一瓶香水,静林的是一个包。
宋知南说:“下星期是静林的生日,提前送你的礼物。”
罗静林感动地说:“你这么忙竟然还记得我的生日。”
“我当然记得,格羽的我也记得。”
友情是相互的,她每年过生日时,两人都会送上精心挑选的礼物。
现在两人处在宋知南社交圈层的第二层,很亲密但不是最亲密。
她的核心朋友目前还是只有李群英一个。
说来也奇怪,现在两人的人脉圈子比以前扩大了好多倍,但核心朋友仍然只有对方。
用李群英的话说,这种朋友关系是能托孤的那种。
她说,如果有一天她出了意外,她会留下遗嘱把一部分遗产交给宋知南,让她帮忙照看李成章,以免女儿被人欺负。
而李成章现在都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说将来要给宋知南养老送终。
格羽和罗静林欣然收下礼物,笑着道谢。
宋知南问罗静林今年生日宴会还办不办。
罗静林轻轻叹息一声:“南姐,我现在其实有点怕过生日,有时别人问我年龄,我也不想回答。”
尤其是她现在是单身,别人一问起,她自己先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羞耻感。
有时她会问自己:“我没杀人放火,我没做错任何事,为何我会有羞耻感?为什么?又凭什么?”
罗静林提出自己心中的疑惑,“南姐,为什么我就不能像你一样坚定自信呢?为什么我总是时不时地怀疑自己选择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