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慢慢的,随着她弟弟的出生,张焕突然变成了灰姑娘,从刚开始的乐观开朗懂事,一步一步被打压成了沉闷的性格。
最令人恐怖的是,这种打压里面并不是辱骂也不是打人,而是日常一点点的洗脑和否定。
不停的被灌输女儿就得为儿子铺路的思想。
这一点从她和招娣的对话中,以及一点一滴的摩擦里,能够看出改变。
导致两人后来分道扬镳。
这些都不是最有争议的地方,而是张焕的父母和弟弟,最后居然没有得到什么惩罚,没有天理昭章,报应不爽。
有人觉得,这是鼓励那些父母把重男轻女。
而有的人却觉得,这个世道就是这样,往往没有良心的人会过得更好,没有那么多因果报应,这是很现实的事情。
也有人能看出来,招娣跟张焕本身就是对照组。
两个都是很好的女孩子,也都很机灵。
一个本身就是从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出来的,不过脱离了家庭的桎梏,虽然很苦很难,但是最后活出了自我。
而另外一个,从小衣食无忧,算是被父母捧在手心里,最后却落得了那种下场。
品味到这种思想的人,出了第1句金句,叫做做人不要太张焕。
傻兮兮的听家里的安排,什么都觉得听父母的好,父母永远不会害孩子,结果没能得到好下场。
有了这种句子的出现,哪怕是没有网络,也能引起大家的好奇,书友圈变得更广了。
然后,有人突然发现,这不就是月亮老师的作品吗?
虽然风格变化很大,笔名的确是同一个。
大家还没有蹭热度的想法,只觉得作者都是高学历的,不可能会做出碰瓷的事情。
觉得就是同一个人,不管喜不喜欢这种题材的,都想去买一本瞅瞅看。
要不然,人家都能谈论剧情,自己没看过,多尴尬啊。
“老板,你家怎么没有《招娣》啊?”
田野出版社所在的城市,最大的那家书店的老板,最近经常碰到有人问这本书的。
他都忘记了这本书是哪本。
尤其今天问的人更多了。
他有些纳闷,“这是什么?”
是他这些天没注意动向吗?
有什么大佬开的新书,没能给店里上货?
“这你都不知道啊?白瞎了这么大的书店,月亮老师的新作啊。没有就算了。”
“我就说了没有的,除了城南的那家书店,别家店买不到的。”
“哎,那边好远的。”
“别嫌远,要是去的晚了,可能都买不到。去还是不去!”
“去!”
看着两个小姑娘离开,店老板这才回过味来,这不是那个小出版社求爷爷告奶奶也要上货的书吗?
这才十天,怎么爆成了这样?
他捂着胸口,这几天的钱都没赚到。
要是当时答应了,这书也是他的独家,还能有别的书店什么事?
立刻给田昕打电话,想要进货。
田昕当然不会放着钱不赚,阴阳了几句,讨价还价给他的抽点降到最低。
就算是这样,也得等。
因为缺货。
店老板一句多话不敢说,这本爆了,月亮老师的下本还是她们出版社的,到时候还得拿代理权呢。
只是实在是懊悔得很,就捡漏他不要的那家书店,听说这段时间人满为患,都要开始扩张店铺了。
都是同行,别人赚到钱了,而他还没喝到汤,别提多难受了。
有时候,还真是不能小看了年轻人。
这本书当时无人问津,就连大得出版社都走眼了。
谁能知道,莫名其妙的就火了。
看这架势,还有很大的市场,现在入场也不算太晚。
下次的独家,还得想办法拿到。
这个叫月亮的,还真是小说界的赚钱机器。
《招娣》一个月之后销售额急速攀升,甚至是爆发般疯狂,冲上了年度文学畅销第十,甚至还有前进的姿态。
华兰气得吐血,明明已经走投无路的书,居然让一个小小的出版社给运营起来了。
“还不是因为这个笔名,不然这本书这辈子也不可能有这种成就。都是捡漏。”
她觉得没脸和陈可秀说话了。
当初两人因为这个事情吵起来,她信誓旦旦的说,这种东西,没有市场的。
写的东西太过于平常化,都是一些很常见的事情。
谁能想到最后的结果是这样的,不亚于绝地重生,简直就是把她的脸扒拉下来往地上踩。
她没忍住,弄了一本书过来看。
不论怎么看,前面的几个小节真的很平常。
这哪一桩哪一件不是很平常的事情呢?
甚至都不能引发别人的共情,也没有任何亮点,婆婆妈妈的,谁有耐心看这个。
但想到这本书爆了,甚至连星河出版社的两个女性编辑,都讨论里面的角色,她还是硬头皮看下去了。
越看眉头拧得越紧,后面依旧没有意思。
甚至是能够猜到结果是什么样的,可是每次都能把女主的处境写得特别危险,不由得想让人知道女主怎么渡过难关。
每次都会出现一些比较奇迹的事情,无聊狗血,但是能扣人心弦。
喜怒哀乐,都能够牵引人。
而招娣的朋友张焕,简直就是大脑残,那么明显的打压都看不出来,这种人物有什么好讨论的。
她花了几天的时间读完,又听到手底下的两个编辑又谈论这个剧情,只觉得心烦。
“不是我说,这本书后面也太差了。张焕太蠢了,前面还说她有多么的聪明,后面能够因为父母的请求,随便叫了一个烂人,把自己作贱成那个样子,这不就是歌颂苦难吗?”
第830章 华兰的心思
两个编辑不敢说话,甚至大气都不敢喘。
华总监最近好暴躁啊,每次听到这本书,都会表现出不耐烦。
甚至为了贬低这本书,还特意逐字逐句的阅读。
华兰可是老板,没什么必要和她据理力争,闹不愉快。
至于她说的那些,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但是有很多人都能够体会这种心情。
张焕小时候的聪明,是属于一个小孩子的聪明,而不是大人的世故成熟。
一个被捧在手心长大的孩子,突然被冷待,以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慢慢的被蚕食。
最后心甘情愿的变成一个为弟弟付出所有一切的人,这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而这个东西一直都存在,很多女孩子不就是从出生开始,就被潜移默化的为着哥哥弟弟去牺牲,甚至不觉得这是错的。
所以,这有什么蠢不蠢的呢,和智商毫无关系。
至于她后来已经长大了,被这种思想荼毒的根深蒂固,不会做出别的反应,也是正常的事情。
这才是值得让人反思的问题。
为什么要变成这样呢。
女孩子也能顶半边天,也能养活父母,给父母养老,也不比男孩子低一等,凭什么要奉献一生呢?
招娣说的话很对,男孩子跟女孩子不存在谁比谁低一等,也不是对立面。
只是要一个公平,兄弟姐妹之间也可以很团结,天平没有必要只往一边倾斜。
不过确实是挺气人,张焕的父母能过得那么好,实在是让人咽不下这口气。
可纵观身边的所有,还真没有压榨完女儿以后救过的落魄的父母。
就算有也是极少数。
这就是……谁不清醒谁倒霉,值得身陷囵囫的女孩子们反思。
华总监不懂,那是因为,她从小家庭条件就是不错的,偏心表现得不明显,身为子女是看不出来的。
反正很多人是能够感同身受的,这才是这本书火爆的原理,比空虚的爱情故事要好看得多。
实在是太贴近现实了。
两人不说话,华兰也不好继续说什么,“好好的工作,别说这些有的没的。该催稿子的催一催,这些作者整天不更新,钱都不想赚了。”
“其实也不是只说这个,我们是在想,这个题材现在已经爆了,如果有类似的小说,是不是应该留下呢。”
华兰本想拒绝,可是她也没有任性的资本。
就算很不愿意承认,很想说陈可秀写的这本书就是一坨屎,可经过市场检验的,那就是一本好的小说。
现在正是热度高的时候,如果有条件的话,还是应该做一些同题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