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都是自给自足,谁家也不比别人多点东西,可蘑菇他们没有啊!
亩产千斤,这不就是赚钱利器吗?
伍月华抬起头来再看周渔,终于明白了周渔的自信从哪里来。
不过她也有顾虑,这东西没销售过,即便产量高,她也不确定南州乃至南河人,接受不接受。
她问:“什么时候有产出?”
周渔回答:“这个月就有,一天十几斤是有的,我们没有大棚,只在屋子里种。”
伍月华想了想说:“那要开什么门市,市场没有打开,东西产量也不够!本末倒置!这样,先当个体户吧,好好经营,打开市场,扩大种植,等产量上来,我就给你批门市!”
第17章
听到伍月华的应许, 周为先悬起的心终于放松下来——他们以后卖菜,就不用躲躲藏藏了。
他以为这就结束了,等着离开。
哪里想到, 周渔根本没走的意思, 还吐起了苦水:“伍总,我也想扩大产量, 我们现在种菇用的是我家闲置的四间正房,还有村委分出来的五间房。”
“用这些房子一是不用再盖省成本,二是保温好。可是如果再想扩大产量,我们村子是没有那么多房子的, 就得盖大棚。”
“盖大棚就太难了, 没人会, 想盖的结实就得用钢材,我们也买不到。”
伍月华是个聪明人, 怎么看不出来周渔这是瞧着她好说话,又起了心思想让她帮忙?不过也可以理解,这些东西, 农民的确是拿着钱也找不到门路。
蔬菜公司肯定没有盖大棚的业务, 更没有帮忙买钢材的义务。
可是,伍月华也的确看重平菇, 如果推广得好,这对蔬菜公司很重要。
应该这么说, 伍月华反而欣赏周渔有困难敢说出来, 要是磨磨蹭蹭捂捂盖盖, 耽误了正事,这才是不可取的。
她也不隐瞒,很直接地说:“南河有两个钢厂, 他们之间有业务往来,钢材甚至塑料膜都没问题,我可以帮你弄到。盖大棚我帮你问问,我记得省城有大棚!”
伍月华这么实诚,能不能,行不行,几分把握,问题在哪里都说的明明白白,周渔真是太喜欢这位领导了。
她点点头,“我等您消息。只要知道是谁能建就行,就算对方不愿意过来,或者有其他原因,我也可以去找他们的。麻烦不是问题。”
如果说刚刚伍月华只觉得周渔这小姑娘胆子大有本事懂轻重缓急,这几句话让她也刮目相看,干事情就是要这样,不怕难,敢去做。
改革开放这样大好的形式,全国方方面面都动起来了,拖拖拉拉那是对自己不负责。
她终于笑了:“好!”
甚至还站了起来,送周渔和周为先出了办公室。
自从周渔和周为先去了总经理办公室,吴勇就让井中凯盯着点,他想知道,他们去找伍月华干什么,究竟办成了吗?他这里实实在在还等着周渔的冬日养菇技术救急呢。
哪里想到,里面居然聊起来了,他茶水都喝了两杯,才听见井中凯说:“出来了出来了!”
吴勇直接放了茶杯就要要起身,人既然来了,他就得跟对方聊聊,说一说如今农民还不能私自贩卖蔬菜,和小王庄合作,对梅树村也是有好处的。
哪里想到,井中凯第二句话就是:“总经理送他们出来的,脸上还带着笑呢。”
吴勇连忙走过去,往外一看,恰好瞧见了那个小姑娘正跟伍总说:“伍总,您回去吧。这个蘑菇您炒着吃做汤和炸着吃都可以,不过我不太会做饭,不知道具体步骤。”
他听见了伍月华爽朗的笑声:“我可是很会做,回去我就尝尝。多谢了。”
吴勇对伍月华可是太了解了,这是他的老上司,看着不是个严肃的人,平日里说话挺亲切的,但严格起来不是人,对他也是很有意见,这次要不是实在没人外加有人力保他,他肯定当不了经理。
她笑得这么高兴,这是有什么好事?一盘草菇不至于吧。
还有奇怪的是,不该是周为先为主吗?怎么是这小姑娘说话,他倒是反应挺快,扭头问井中凯:“那个种蘑菇的,叫啥?多大了?”
他倒是去利民餐馆打听了,没打听到。
却没想到去了一趟的井中凯居然一问三不知:“没见到,他们也不说。我猜应该是个老农民吧,否则哪里有这样的手艺?”
吴勇可不同意,有这样的手艺早就种了,不用等到今天。
他虽然不太敢相信,但不得不做出判断,这小姑娘就是种菇的人,否则,轮不上她说话。
等着周渔和周为先从楼道路过这边去楼梯口,他也不用井中凯了,那就是个棒槌啥也不会,他直接出面叫住了周为先:“周村长,我是菌类联营公司的经理吴勇,我们聊聊吧。”
果不其然,开口的却是年轻的女孩子:“没什么好聊的,我们自己的技术不分享,尤其是不分享给那种谈不拢就偷的人,这样的人品质恶劣,在市场经济中,走不长远的。”
明明周渔说的是小王庄,可吴勇就是觉得脸上火辣辣的,感觉好像一巴掌拍在了他脸上。
他偏偏还不能发火,零蛋啊,人家别的联营公司都忙起来了,冬天里叶菜有白菜,瓜果有冬瓜,根菜有胡萝卜,豆荚有黄豆芽绿豆芽,葱姜蒜更不用提,四季都不可少,就菌类空白一片,是个零蛋。
他深吸一口气,笑着说:“就算不跟小王庄合作,你们也是需要售卖菌类的,你知道的,现在对于摊贩大家的态度可不明确,那蔬菜门市外面卖菜的都偷偷摸摸的,你们给利民餐馆供给,万一要是查起来,也是不合规的。”
“这样做生意可做不大,万一出点纰漏,那就一辈子的污点。说真的,冬季蘑菇可是不可多得的,不如稳妥一点。”
他以为抓住了周渔他们的命脉,怎么也要进屋听一听他的想法,那自然总有办法说服的。
哪里想到周渔笑着说:“您说得对,所以我们根据蔬菜公司的政策,办了蔬菜销售个体户了。刚刚伍总签了字,这就去办。多谢提醒。”
说完,周渔就和周为先头也不回离开了。
吴勇那张笑脸是真撑不住了,随着他们一转身啪嗒掉在了地上,办了个体户?那不就是可以自营自销,人家干嘛还要跟他们合作?
那他这个菌类联营公司,就一直零蛋?
吴勇简直气不打一处来,扭头就冲进伍月华办公室了,“伍总,您怎么能同意梅树村办个体户呢,您不是说,让我们菌类联营公司跟他们合作,展开工作吗?你这样弄,我们怎么办?”
哪里想到,伍月华板着脸问他:“那你的合作是怎么进行的?外面的风言风语不够吗?我怎么跟你说的,好好去谈,你倒是好,派去的人谈不成就偷!”
“你不用辩驳,我没有给你扣帽子的意思,但是你的态度脱不了干系!你为什么不去?张金鹏什么样你打了这么多年交道你不知道他什么性子?井中凯什么水平全公司谁不知道?你派井中凯跟着张金鹏过去,那不就是随他折腾?”
“我不去分析,这中间你说过什么没有,但这事儿你没处理好是真的吧!”
吴勇半句话说不出来,伍月华将他的小心思全说中了,上次就是因为他出面所以被抓了把柄,这次他来了个放任不管,想要个不在场证明,没想到还不行。
伍月华直接说:“你别以为你不在就跟你没关系,你是当领导的,你不负责谁负责?从小王庄的事儿一出,我们就知道了,也让人调查了,一直等你的处理和表态,你什么都没有。没有负责的意识,那这个领导我看你还是没必要当了。”
吴勇瞪大了眼睛,“什么意思?就因为梅树村的人来告状,就要撤我职?这是莫须有,不符合规定!我不服气。”
伍月华很严肃地说,“恰好这两天我也跟其他几位领导讨论过了,我们当时还是太教条了,认为蔬菜分六类,必须要有六类联营公司,但并不适用于南州实际情况,菌类我们根本不出产。”
“所以研究了一下,我们决定,菌类并到葱姜蒜联营公司,归李三河管理,你还是回归原来岗位。”
他原先就是被处理了,当科员的。
这不就跟撤职一个意思吗?而且他还没处申冤,伍月华可没说因为小王庄的事儿撤职,人家是撤部门!
吴勇还想辩驳,伍月华直接开会去了,他站在空荡荡的办公室里,使劲踢了门一脚!靠!
倒是周渔办完手续一出门,周为先就说:“你可太大胆了。”
周渔笑眯眯地说:“那四爷爷,我们现在又是合法卖菜,建大棚又有了眉目,你高不高兴?”
周为先抬头望着这商务局门口长长的街道,那里种着都是法国梧桐,如今已经全部叶落了,笔直树干一溜延伸开去,一直通到路的尽头,看不见的地方。
就跟他的心情一样,一路通畅,他那张皱巴巴的脸这会儿看起来居然舒展了很多,他点头:“高兴,咋能不高兴呢,我是真没敢想啊!”
周渔主动搀着他:“走吧,既然有了身份,咱们就抓紧干。”
中间路过供销社,周渔还称了一斤水果糖,橘子味的,这是周渔准备给帮忙抄写文章的孩子们的,不过原先她有钱没票,昨天答应每天多提供半斤草菇给利民餐馆,姜桂香塞给她的。
这两天严华没活,拖拉机满人就走,所以回到村才五点多。
往日里,这个时候村子里老热闹呢,下了学的孩子满村子跑,探险捉迷藏,玩石子砸沙包,可这会儿,老安静呢。
只能听见老梅树下情报人员们的说笑声,孩子们可是一个都不见。
老村长一瞧就说:“这都是去村委抄文章去了吧!”
周朵一直对不能卖菜心有遗憾,总觉得错过了挣钱的机会。没想到周渔又给她弄了个好事儿干,派发每天要抄写的文章,审阅并发放抄写费。
周朵的遗憾顿时不见了,放学写完作业,就一门心思干这事儿。
周渔也听说了,全村的孩子们如今都听周朵号令,也不知道她是怎样调派的——从第二天开始,因为周渔家太小,村委就让孩子们去唯一的那间房子抄文章了,周渔也没实地考察过。
今天正好碰上,她就拎着水果糖,去了村委。
秋桂婶这会儿正晒玉米芯呢,平菇的培养料大部分都是玉米芯,得经常翻晒不能发霉。瞧见周渔就问:“怎么样了?”
全村都知道他们今天去那个蔬菜公司了,大家都担心呢。
周渔笑着说:“没事了。以后啊,咱们可以大大方方卖菜了!”
秋桂婶乐的直拍大腿,“那可太好了,今天平菇长得挺好,我瞧着菌丝已经挺密集了。你进去看看?”
周渔说:“等会儿,我先去看看孩子们。”
岂料一提到这个,秋桂婶就笑起来:“要说我的确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你看你小小年纪种蘑菇卖蘑菇都弄得好,周朵也一样,弄得可好呢。”
周渔更好奇了,走到窗口去看,结果发现,好家伙,不大的屋子里,坐的满满当当的,村里适龄的孩子几乎都在这儿了,全抄东西呢。
而且孩子们还挺专心的,周渔看了一小会儿,他们都没发现,她也没打扰,扭头去看平菇了。
等着都忙活完了,那边屋门也开了,就听见周朵清脆的声音:“今天到这里,剩下的回去抄,明天别忘了交。”
哗啦啦,就跟下学一样,从小屋里出来二十多个孩子们,大的有十一二岁了,小的居然还有三四岁的,周渔都乐了,问瞧见她扑出来的周朵:“怎么还有这么小的?”
周朵笑着说:“他们肯定不能抄写,跟着哥哥姐姐来的。他们都抄写了,家里的孩子这不没人带,都带着了。”
周渔心里一动,倒是觉得应该买点启蒙书放这里面,孩子们也能看看。
不过这是以后的事儿,她先把糖拿出来递给周朵,“买给你们的,发一发吧。”
这年头也就是过年能吃块糖,瞧见周朵掏出来的橘黄色橘子瓣一样的糖果,甭管大的小的,立时都走不动了。
周朵直接将布袋递给了旁边一个挺高个子的男孩,说:“贺秋你发吧,一人一块!”
贺秋还真接过来,一个个发出去。
周渔就更好奇周朵是怎么管理的,她问周朵也不含糊,“姐你来看。”
说着,就拉着她进屋,将今天抄写的文章递给周渔,周渔一页页往下翻,几下就瞧出了门道,贺秋是抄写的最多的,一共有五篇,第二名是周欣欣,有四篇,第三名叫周美英,有三篇,剩下的,都是一篇了。
字迹也不同,贺秋的字最好看又工整,往下如是。
周渔就说:“这是谁抄的好,你就多给谁文章?”
周朵老得意呢:“嗯,开始是平分,可我觉得,卷子写的干净整洁老师喜欢,投稿也要看字迹的,肯定是工整的人家喜欢读。而且写的好的,就该奖励。所以,我就让大家投票,写的最好的就能抄五篇。”
“每次写完都评比,下次按着评比的名次来定写多少篇,大家都可服气呢,也可认真呢。”
“还有,字实在是不好看的,我也剔除了,不让他们抄写。可是,我觉得这样也不公平,不能不给人家机会吧。就让他们回家练字去,啥时候有把握了,就过来试一试,我提供纸笔,如果排上了,就用他的,谁落下了,就回去接着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