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渔就站了起来:“我就是,我叫周渔,请问怎么称呼您?”
对方显然没想到,主事人这么年轻,有点惊讶,不过很快他并没有说什么,而是看了看四周问:“咱们能到一边聊聊吗?”
周渔点点头,两个人往旁边走了走,离着摊子十几步远,到了那儿,周渔也没先开口,她是卖家,又是被找上门的,不需要这么急躁。
对方先是自报家门:“我姓徐,双人徐,我叫徐立生。是这样的,”他压低了声音说,“我有一家小饭馆,听说你们冬天也有平菇,所以想来定一些。”
他声音太低了,周渔听着都费事儿,不过好歹是听清了,她笑着回答:“可以的,我们每天都在这里售卖,提前一天说定,第二天,三斤以上可以送货,不足三斤就麻烦您过来取一下。”
徐立生点头:“这样挺好。就是……”
他为难地看着周渔,“我……我……我这里是私人饭馆,你们愿意卖吗?”
从他刚才的动作,周渔就猜到了为什么,这年头大家还是很小心的,也很淳朴的,一方面自己偷偷经营很谨慎,另一方面也怕连累别人。
周渔直接说:“我可是有证经营,所以我卖菜是正当的。您买回去干什么,这不关我的事儿啊,我既不会管,也没有权力管,您放心好了。”
徐立生听了这话是长长地舒了口气。
他家是祖传的厨子,从小就爱做饭,但厨师这个活可不是一般人能干上的,这个职业在困难那几年可以让全家人吃饱吃好呢。
他家兄弟姐妹,好点的是正式工,能挣个不错的工资,差点的就如他,学习不行,没考上技校中专,前面有哥哥姐姐,顶替也轮不上他,最终只能在街道工人当临时工,当然,结婚对象是和他一样的。
临时工工资养不好老婆孩子,今年他咬了牙,辞了职,准备搏一搏。
但周边开饭馆的并不多,他还是胆怯,什么都偷偷摸摸地来。
如今周渔说的这么大方,他也松口气,周渔这里跟别的不一样,人家这蘑菇紧俏,万一真不愿意卖给他,他也没办法。
可他需要这蘑菇——利民餐馆打出了名声,他的小饭馆也想靠着蘑菇吸引人,刚开业总要有点别人感兴趣的东西是不是?
他连连点头:“好,那这样,我也不用你送,你每天先给我留下三斤,我自己来买。就算有人问起来,也是我买的,你们不知道我干啥,跟你们没关系!”
这真是个妥帖人。
周渔也不拒绝,“好。对了,”她说,“我这里有利民餐馆大厨给的食谱,一共有五种做法,像是干煸蘑菇之类的都是谁买给谁的,还有一个油炸蘑菇,还没给过别人,你要吗?”
徐立生是真没想到。
说真的,他就是想做这道菜吸引人的,不过他也没吃过,还准备去利民餐馆吃一次,看看能不能仿制个八成像?
哪里想到周渔居然这么大方?
他是想要的,可不敢要,连忙摆手:“这可太珍贵了,我不能要。”
要是别的,周渔还真不能随便给,但这个一是周渔描述口感李大厨按着她的想法弄出来的,二是她给了李大厨丰厚的价钱,这菜谱是买断的,为的就是推广的。
所以,她根本没听,“不用客气,你做好了,给我宣传宣传,多买买的我的蘑菇,我不就什么都有了。”
徐立生觉得周渔真是个大好人,他连连点头:“我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都是得了手艺的,也有两三个准备开饭馆,到时候我都推荐。”
周渔没想到还有这个意外之喜,笑着点头:“好。”
徐立生显然回去要练一练,今天也买了三斤蘑菇,周渔将五个菜的菜谱给了他,他这才离开,并约定好了,前一天定下每天要的量。
等着都卖完了,周远征那边还没来人,周渔就让周福军带着张小翠他们先回去,自己则在门卫那里等了等,一直到华灯初上,周远征才远远地跑过来。
他在外面等了一天,一身的寒气,进了屋子先打了个喷嚏,这才抖抖索索地说话:“来了。”
看门大爷都精神了,“抓住了?”
周远征点头:“过来了,他们在那边盯着呢,你跟我过去看看吧。”
周渔就跟着往外走,看门大爷特别失望,他上班呢,根本没法跟去,不过递给了周渔一根木棍:“女孩子,还是小心点。明天什么结果跟我说啊!”
周渔:……
等着出了门,周远征才说:“你猜猜是谁?”
周渔心里其实大致有个猜想,她说:“张金鹏?小王庄?”
周远征点头,“就是他们!”
老太太住的地方,离着就两道街,所以很快就到了,周远征带着她往巷子里拐了拐,其他几个人都在旁边等着呢,瞧见周渔来了,连忙说:“吵起来了。”
果不其然,里面传来了老太太的声音:“他们发现了,让公安抓我,要不是我嘴巴严,不知道咋样呢。太吓人了!我不干了。”
里面传来了张金鹏的声音,“不干就不干了,这一天能卖多少钱?怎么卖的?”
老太太果然门清:“第一天不知道,第二天是22斤,一块六一斤。他们送了菜谱,还送了香菜。来的人都说是在楼道里做饭闻见了,孩子们闹着吃,才过来的,哦对,还有说是听广播馋了,知道有卖的来的。”
“第二天是三十斤。价格还是那个价,旁边其他地方的人也过来了,他们这天送的是葱,一斤一根葱,说是可以做葱爆平菇。”
“后面几天就多了,有时候42斤,有时候44斤,送的东西也是葱或者香菜,不过来的人可就多了,有人说是从老远过来的,有人说给其他人带的。”
“反正每次都卖的很快,中午几个小时就卖光了。”
“就这些?没饭馆什么的来找她?”
老太太说:“没瞧见。”
张金鹏就嗯了一声,“那就这样吧,这是说好的三块钱,等着有空你就去逛逛,或者打听打听,要是知道不一样的,跟我说还有钱。”
老太太自然应着。
屋子里很快传来了脚步声,显然要离开,周远征小声问周渔:“要不要上去警告他们?”
周渔摇摇头,根本没必要压根不知道他们到底要搞什么鬼,跳出来就是打嘴仗而已。但打嘴仗又不挣钱,她没这个兴趣。
这会儿跟早上不一样,那会儿要打草惊蛇,现在则需要悄么声的。
周渔说:“走吧,回去查查小王庄,我猜他们可能分田到户了,张金鹏他们应该是在考虑要不要继续和蔬菜公司继续签约。”
周远征特别惊讶,“他们不是不分吗?所有菜队都羡慕他们,一年到头干不了几个月,拿着那么高的补贴,多轻松。”
上次出事后,周渔就问了问老村长了解了一下。
菜队原先比之种田的公社,那可真是好活,有一亩菜地十亩庄稼的说法,也就是说一亩菜地挣的钱顶十亩庄稼的利润。
但现在不一样了,蔬菜公司已经开始改革,这次又把菌类联营公司合并了,这么来看,其实如果眼光长远一些的话,菜队的好日子没几天了。
张金鹏他们已经看到了周渔卖蘑菇的利润,怎么可能不动心?
周渔解释了解释,“他们这是一方面看我们是不是真能打开市场,大家对这么贵的菜是不是真需要。一方面是看我们怎么才能卖出去。”
周渔也不得不说,张金鹏一个普通农民,干什么事之前知道调研,知道偷师,也是个人才。
只是品德不怎么样。
周远征点点头不过很快又摇了头,“是这个理,可是,他们不会冬天种啊,只管夏天的话,他们产量也少,构不成威胁的。”
周渔这才说:“所以得打听打听,他凭什么想这么干呢。北方现在没有这个技术,南边的人也没有在寒冷的北方养菇的经验,他不能种出来,怎么就想着来探听咱们的利润和宣传手段呢?这是本末倒置的。”
周远征的眼睛陡然睁大了:“咱们村有内鬼?!”
周渔点点头:“找找吧。”
等着回去,周渔就把这事儿跟老村长说了,老村长想了想说:“这事儿交给我吧,我给你查出来。”
第二天,老村长这儿就有了小王庄的消息,菌类联营公司被并入葱姜蒜联营公司后,一直不肯分田到户的小王庄,终于也动了起来。
张金鹏私下给人开会,说是跟着蔬菜公司没前途,只能混个温饱,如果想要过得好,还得自己干,而例子就是周渔。
他们也不知道是哪里来的数据,说是周渔一共就征用了九间屋子,如今一个月就能挣上两三千块钱。
他们都是种蘑菇的好手,村里蘑菇房那么多,如果自己干,那都能当万元户。不少村民都被鼓动起来,如今,大家已经达成协议,一起集资请人来盖大棚,冬季养蘑菇。
不过,究竟这技术从哪里来,张金鹏没跟任何人透露,只说他肯定能拿到。
老村长也认同,肯定是村里有内鬼,但从村里这么多人中找出一个来,那就太难了,周渔给他提供了一条思路。
“这么有把握能将技术偷到手,那就说明这人肯定能接触到。查查秋桂婶一家吧。”
老村长想了想,林巧慧和秋桂婶两个人,对菇房都管的特别严,几乎二十四小时看着,村里其他人可能知道周渔培养料晒了玉米芯,晒了麦秸秆,花生枯,但绝对不知道怎么配比的,什么温度什么湿度,怎么喷水怎么给肥。
林巧慧是不可能的,她娘家无人,天天在村里种蘑菇,门都不出,只可能是秋桂婶。
老村长点点头,就去查了。
这也快得很,第二天就找了周渔过去,给出了答案:“秋桂婶和周福军都没事,他家大小子最近老往外跑,一问才知道,自由恋爱了,女孩是隔壁县李庄的,我让人打听了一下,是张金鹏姐姐的闺女。”
第20章
林巧慧恰好送了茶水过来, 听到后吓了一跳:“怎么能?就为了个技术,把外甥女给搭上了?!”
这在林巧慧心里是绝对不可能的事儿,可是老村长和周渔并不觉得诧异。
周渔是商场上阴私手段见多了, 这不算什么。
老村长是岁数大了, 啥都见过了,没建国的时候, 为了吃口饭,别说让外甥女勾搭年轻小伙子,卖了换饭吃那也是常见的事情。
而且,这事儿张金鹏还真不算坑他外甥女。
“隔壁县李庄我知道, 咱们这里穷, 还能吃饱饭, 那边就是穷山沟,一年里只能半年吃饱肚子, 每年秋收后,一村子的人就出来要饭。”
“咱们村原先是穷,可现在周渔养蘑菇, 明眼人都知道, 她挣钱。秋桂两口子是周渔信任的第一个人,外人看来, 周渔吃饭也能漏点汤给秋桂两口子,他们日子不会差。
更何况, 他们家大小子一米八的大个, 长得也是相貌堂堂, 又跟着他爸爸练了一身好功夫,这样的小伙子,十里八乡也找不到更好的, 他一点都不亏。”
林巧慧一想也是,有点担心,“那……秋桂两口子怎么说?”
她担心朋友的态度,也担心闺女的生意。
老村长说:“这是他们两口子自己问出来的。我问他们有没有小王庄的人接触他们,他俩都说没有,回去就问两个儿子。老二天天上学没见过外人,老大想了想脸就白了,说是最近认识个小姑娘,两个人处的挺好,小姑娘家里穷,想结婚,他觉得太快了,不敢跟家里说正犹豫呢。”
“秋桂两口子觉得不对劲,问他闺女是哪里的,说是李庄的,还说小姑娘根本没问过蘑菇的事儿。别人可能猜不到,可我记着这事儿呢,张金鹏不是小王庄的人,他是三十多年前因为娶不起媳妇入赘来的,他就是李庄的。”
“这一对就知道了。”
“秋桂两口子这会儿带着老大周三春在外面等着呢。他俩觉得对不住你,不好意思跟着进来。”
周渔就站了起来:“我去跟他们说。”
一出门,果不其然秋桂婶一家四口都在外面站着呢,秋桂婶和福军叔都是一脸的忐忑与不安,老大周三春脸上则多了一丝不敢置信,至于老二周四立则是一脸茫然。
瞧见周渔,秋桂婶连忙说:“周渔啊,你放心,绝对没有漏出去,菇房的事儿我就没跟他们说过一句……”
周渔打断了她,“我知道的我信你。”
就这一句话,秋桂婶的眼泪哗啦一下掉下来了。
一个村子的人,周渔最信任她,将菇房交给了她,可她却在不知情的时候,差点中了人家的计谋,这跟她没关系,可跟她又有关系,她心里乱纷纷,一半是后怕,一半是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