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大家心里都有杆秤,不提老村长对周渔的看重,就看这些天周渔干的事儿就知道,她有心拉拔村里人呢,怎么可能受她的挑拨?
三奶奶好心劝她:“图强家的,人家周渔是真有本事种蘑菇,我看那孩子,也不是有事儿不想村里人的人。”
“你看看,这看菇房,卖蘑菇不都找的村里人。以后她生意越做越大,用人的地方肯定多,肯定用咱村里的啊。张小翠他们现在一个月能挣五十块!你知道外面的正式工都挣不到这么多。”
“你们两家终归是亲兄弟,我劝你还是好好跟周渔认个错,说不定以后也能带着你。”
冯秀芳恨死周渔了,要不是她,他们家耀宗的媳妇都娶回来了,哪里像现在,天天在家里甩脸子,动不动就发脾气,一个好好的孩子都废了。
她不找周渔算账就不错了,还要求她让她带着?!
她张口就说:“我给她道歉?让我求着她,去给她干活挣钱?三奶奶你想什么呢?怎么可能?我们家日子又不是过不下去,别说她也就是挣这点钱,就算她发财了,挣了金山银山,我都不去她家门口!”
第22章
周渔哪里知道冯秀芳的叽叽歪歪, 不过知道也无所谓,周图强一家人在周渔看来,连个波折都算不上, 她从来都没放在眼里。
倒不是周渔大度, 不计较,而是她能看得透。
周图强他们就是最普通的恶人, 自己没多大本事,又想占便宜,可又不敢直接上手,怕坏了名声, 只能腻腻歪歪想一些恶心人的事儿, 试图“逼迫”别人拱手让给他。
说真的, 要真是来个不要脸皮的,寻死腻活处理着还得费点功夫, 他们这种的,根本不用搭理。
——你只要过的比他们好,又不帮衬他们, 让他们半点好处也沾不上, 干瞪眼看着,他们就气死了。
周渔回去就把衣服放下, 这天是周末,林巧慧和周朵都在, 瞧见周渔大包小包, 立刻围了过来。
“姐, 你买什么了?”
周渔先把那个粉色的文具盒拿了出来,这个是自动文具盒,百货公司一共来了俩, 说是南边的高档商品。上面印着漂亮的卡通小人,旁边有转笔刀,打开口,插铅笔的地方能够翘起来当书架用。
周渔把铅笔盒从包里拿出来那一刻,周朵的目光就黏上去了,一路跟着铅笔盒到了桌子上,然后有些不敢置信地问:“姐,这是给我的吗?”
周渔点点头:“是啊,你看看喜欢吗?”
其实周朵已经十二了,根本不需要这么幼稚的铅笔盒,不过周渔觉得谁没个少女心啊,所以买了下来。
果不其然,周朵听说是自己的,立时跳了起来,一把就将铅笔盒拿到了手里,一边小心翼翼地摸着上面的印花,一边说:“姐,还有这么高档的铅笔盒啊,他们怎么能想到呢,真是太神奇了。我好喜欢。我宣布,这是我现在最喜欢的东西了,不会有比它更喜欢的了。”
周渔心想,那我必然不能让你得逞。
于是她将衣服拿了出来,裤子拿出来的时候,周朵只是哇了一声,漂亮的羊毛衫拿出来的时候,周朵忍不住哇哇两声,直到那件粉色的外套拿出来时,周渔就听取蛙声一片了。
周朵抱着衣服原地跳:“姐,这也太好看了!我最喜欢它了,不不不,我都喜欢!”
然后,财迷属性又发作了,“你怎么买这么多啊,你花了多少钱啊,你是不是把挣的钱都花掉了啊,我账上是不是没钱了。”
她这一边高兴一边心疼的样,惹得林巧慧都忍不住笑。
周渔逗她:“那你喜不喜欢?”
周朵心疼得都快哭了,可也舍不得说个不字,她就没见过这么好看的衣服,更何况穿呢。那裤子特别的板正,羊毛衫又薄又软和,外套上面还有蝴蝶结,她咬牙说:“喜欢。”
周渔这才说:“放心吧,一共花了两百多块。总不能挣了钱天天藏着不用吧,那挣钱干什么。”
周朵当然知道,她就是心疼,就是有了钱就想攥着拿在手里,看着就很感觉很安全。
可她也知道姐姐挣的钱姐姐说得对,她点头:“那就买这一次,以后你和妈随便买,我的就不用了,反正我长得快我穿你的旧衣服就行。”
周渔根本没搭腔,将衣服拿给了林巧慧让她试试,自己也穿给她俩看。
林巧慧今年45岁,平日里根本不打扮,一件黑色的大棉袄就过冬了。周渔给她买了件淡蓝色大衣,她有些犹豫,不过因为是女儿买的,还是穿上了。
周渔和周朵都随她,可见她年轻的时候是个漂亮人,平日里她穿得暗淡,如今被鲜艳的眼色一衬托,周朵瞧着就忍不住说:“妈,你穿这个,看起来特别年轻漂亮!”
“就像三十多岁的。”
林巧慧根本就不信,随意的哦了一声,低头看着,家里没有大衣镜,她也看不见自己穿着啥样,只能瞧见如水波一般颜色的衣摆在难得的暖冬阳光下荡漾。
周朵瞧她不相信,连忙把家里的小镜子拿了过来,站的远远的让她看。
林巧慧一抬头,就瞧见了镜子里模糊的身影,那个女人瘦高个,穿着件合身的长款大衣,瞧着竟然真的挺年轻的。
说真的,她嫁人后就是闷头干活,好不容易日子缓和点了,周奋发去世了,她只能咬牙撑着,她都不知道,自己居然还能穿这么好看的衣服,还能看起来这么年轻。
林巧慧摸着料子,好久才点点头:“好看。真好!”
至于周渔,自己选了一件黑色的大衣,穿上去后,周朵立刻又哇哇起来:“姐,特别好看,就像是电视上的主持人一样好看。”
周渔家是没有电视的,上次带她去市里的百货公司,有人新买了电视试用,恰好放的新闻,她看了一会儿,这是记住了。
周渔点点头,其实黑色有点深沉,不过她后面要去参加各种场合谈生意,穿深沉点显大,省的让他们看着她年轻,不在意她。
吃了饭,周渔就让周朵找人帮忙提溜着书去了村委,她则去了村长家。
这会儿老村长正在院子里坐着晒太阳,看见周渔过来了,就站了起来,“听说远征留在省城了?”
周渔回来就拜托刘霞跟周远征家里说一声,他俩家离得近。
只是没想到这消息传的这么快,这一会儿老村长都知道了,她点点,就把自己给他请了个老师的事儿说了。
老村长啥都想到了,也没想到居然是请了老师,他看着周渔半晌,才说了句:“远征这一辈子都得谢谢你。”
“如果不是你,他知道什么是大棚?他知道去问大棚为什么要这么建?他连省城都不会去,更不会有老师,周渔啊,你是他的指路人啊。”
周渔都被老村长这夸奖弄得鸡皮疙瘩起来了,从老村长将村委给她用,让她照顾村里人后,两个人其实已经无话不说,不聊这些面上的事儿了。
这是……她接过了秦月书给她端的热茶水,暖了暖手说:“四爷爷,您这么捧着我,是有啥想说的?”
那边秦月书差点没笑出声来,让老村长给她瞪了一眼,赶紧下去了,一时间,偌大的院子里就这老少俩人。
老村长也有点不好意思,犹豫半天才说:“我知道你给村里做了不少了,但咱们村还是穷啊,你说你想建大棚,你建几个,能不能让咱们村人也帮帮忙?”
说到底,还是想着村里人。
周渔点点头:“能啊,不过就帮帮忙啊。我还以为你们想跟着我种蘑菇呢,我销路都想好了……”
她说第一句,老村长那双已经被耷拉眼皮遮住的眼睛都瞪大了,等着周渔说连销路都想好了,老村长蹭的一下站了起来,“你说啥?”
“你要让全村种蘑菇?那技术可是你的,你就不怕泄露了?”
要知道,前两天小王庄为了这技术可是想尽办法,秋桂家的大儿子周三春,最近两天垂头丧气的回来了,到家啥也不说,躺在床上就不吃不喝不动。
秋桂是真害怕,一个劲儿的问怎么了?半天周三春才说了实话。
“我到了县城就找了她,可我又不好说怀疑她,万一她不是呢。我是愁的都吃不下饭,她则一个劲儿的跟我说,想要尽快结婚,她在表姐家当保姆,实在是干不下去了。”
“我就……我就问她结婚要多少彩礼,多了我家可给不起。她就说,你家条件不错,怎么还娶媳妇没钱。”
“我就骗了她,我说我们家就种地的,我爸妈最近才找到一个好活,给村里人看菇房,不过那都是技术活,人家用不上他俩,每天就干点体力活,帮忙看房子,一个月就给十块钱。”
“她就开始问我,就看菇房啊,不进去干活吗?听说我们村的蘑菇卖得好,要是能跟着一起种肯定能挣钱,少点彩礼也行。我说不可能,那是人家周渔的技术,人家不外传,全村没人知道。”
“她根本就不懂种蘑菇,真信了,脸立刻就变了,跟我说家里还有事早回去,然后就走了。我寻思,这也不能说她有别的心思,谁家姑娘不想嫁个好人家过好日子呢,只能说她嫌弃我们家穷。”
“可我没想到,第二天她就来了,说是我骗她,看菇房就得知道技术,加温加湿洒水都得用人,周渔一个人肯定顾不过来,我没跟她说实话。”
“妈!”他用被子捂着脸哭着说,“她小学都没毕业,她懂什么加温加湿,她开始不懂怎么回去一天就懂了,妈,这是有人指点她了,她就是有目的的,妈她骗我!”
张金鹏绕这么一圈,连外甥女都用上了,为啥啊,不就是为了这个技术吗?周渔说要教村里人?
老村长紧盯着她,一会儿觉得这绝无可能,没人会这么傻,一会儿又觉得说不定是真的呢,周渔跟别的孩子不一样。
一时间,他都不敢问第二句,只听着北风轻轻刮起,吹的已经落了叶的柿子树来回晃悠。
周渔很坦然,点头说:“怕泄露,但是不得不做。老村长,小王庄最近也在找人建大棚,他们养了一辈子的蘑菇,即便现在不会,摸索摸索两年三年总也该会了。”
“也就是说,我这独食吃不了多久。如果我一个人干,我们一家三个人,充其量只能照顾一个棚,再多就忙不过来了。一个棚一茬也就出产八百斤左右,那是不是太亏了。”
“如果雇人照顾,我也有技术走漏的风险。还不如让咱全村上呢。村里这么多人这么多地,咱要是一起种出来,那出产最少几万斤,这要是推到市场上去,那是多少钱?”
“我不是圣人,自己的东西随意给人,我也是要经济效益的。而在我挣钱的同时,我肯定要帮扶对我好的人,就跟周远征一样,我信任咱们村子,我也想咱们村一起致富。大家合成一股绳,一起往前走!”
周渔说几万斤的时候,老村长已经心里激动了,一块六一斤,那得多少钱,何况还是最少!
更难得是周渔坦坦荡荡的说法,她可没说我是为了村子好扶持大家,让大家感恩戴德,人家说得明白,这是互助。
可谁能不感谢她呢?!
这机会你以为想要就能要得到吗?
小王庄现在不就是想要个机会吗?可他们没有,张金鹏没有他周为先的运气,小王庄也没有梅树村的幸运!
“当真!?你有什么要求?”老村长将茶缸子放在一边,保证道,“有什么你就说,我能办到的绝对不含糊。”
周渔就知道老村长会全力支持她,她说道:“盖大棚要钱要地要人。”
“地大家都有,钱大家都没有,那就是对人提条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种的。”
“我想的是,我和村里签合同,我出钱盖大棚,出技术教大家种蘑菇,菌种也是我出,产出的所有蘑菇由我来收购。一个大棚平均出产八百斤左右,我的收购价是五毛一斤。”
“当然,跟一块六一斤比起来,是差挺远的,不过,我只这么收半年,明年六月过后,技术就给他们了,他们可以用挣的钱用原价将大棚买回去。”
“到时候我收购就是按着市场批发价,但有个要求,三年内只能卖给我。”
周渔说,老村长就在那里细细的算,但很快他就不算了,怎么看,他们村都沾大光了,是,外面平菇周渔卖一块六一斤,春节可能更贵,收购才五毛看起来挺低的,但如果周渔不教他们,他们连这五毛也没有。
更何况,一个棚一茬的成本最多超不过几十块钱,但一次能卖四百块,也就是说,过年前,只要参与的农户,都能挣上最少三百多块钱,这是什么概念?他们家到现在都没这些存款!
这不干是傻子!
当然,老村长也知道,周渔肯定有其他条件,他说:“这样可以,你对人有什么要求?”
“保密!”周渔也坦诚,“这技术虽然吃不了几年,可也是个香饽饽,时间越长对我对参与的村民就越好。不过,虽然跟着我能挣,毕竟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万一小王庄那边出的更多呢。村里参与的人多,很难有人不动心想干一锤子买卖挣个大钱,您得想办法,杜绝这种现象。”
周渔这要求一点不过分,就算她不提,老村长也得防着,这是梅树村要干起来的关键时刻,要是真被人卖出去了,以后可就没这机会了。
树上的柿子突然掉了下来,啪叽一声落在地上,摔了个粉碎,老人也发了狠:“你放心,我跟你用命来保证,这技术绝对不会传出去。”
老村长既然做了保证,周渔就没往下继续问。
回家后周渔就把这事儿跟林巧慧和周朵说了,林巧慧是都听周渔的,脸上明显有疑问,可愣是啥也没说,周朵却忍不住,叽叽喳喳问周渔:“姐,有办法能保证不外传吗?你没问问四爷爷咋做?”
“没问。”周渔知道周朵有点管理的天赋,有意培养她,跟她细细解释,“我只需要告诉对方我要什么结果就可以了,他们怎么做那是他们的事情。”
周朵若有所思,“你就不怕老村长这事儿管不严,真传出去了怎么办?”
周渔也坦然:“我算过,怎么都是利大于弊。就算漏出去了,他没菌种,现培养菌种,再摸索生产,怎么着,蘑菇上市都得三月份了。那会儿春节早过了,最大的一批钱我都挣到了,我不亏!”
周朵瞪大了眼睛,她还以为她姐是义气上头,为了帮村里人不顾自己利润呢,原来早有成算。
那干嘛还跟老村长他们这么强调?而且她还觉得有点不那么光明磊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