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渔点点头:“记得,对我说活到老学到老,人生没有不可能,不要放弃自己的老师。”
显然马有信没想到,周渔还记得这句,刚刚这位还跟老婆孩子斗嘴为乐的男人,这会儿目光一下子柔和了:“你做的很好!我没想到你做的这么好!”
“来屋子里坐吧!”客厅实在是太窄小了,这时候的人们一般都是进屋坐的。
周渔跟了进去,周三春觉得自己也听不懂,干脆跟老太太说:“张奶奶,我陪你摘韭菜吧!”
周渔进去就发现,这里面兼顾了客厅的作用,那张一米五的床被挤到了一边,剩下的就是书架,沙发,书桌和茶几,周渔坐下,马有信一边张罗着给她倒茶,一边问:“你是不是挺惊讶的,突然叫你过来?”
周渔说:“我问了问周远征,就是上次来的小伙子,他说你拿着平菇看了半天,问了他好多关于我们种菇的事情。我猜想,您叫我来,也跟种菇有关系。”
周渔还把手里的桶放下,打开了上面的棉絮,“我这次还带了点草菇过来,您看看!”
周远征是直接从家里拿的平菇,草菇太难伺候,价格也贵,周渔一开始只供利民餐馆,后来约定的时间到了,也有不少餐馆跟她要,她想了想还是没给。
所以这东西,如今整个南河,除了利民餐馆哪里也看不见。
瞧见草菇,马有信连忙倒好水,拿了一个出来看,周渔的草菇已经养了好几茬,因为原先的菌种并不健壮,她中间还重新组织培育了一下,所以现在的草菇新鲜肥嫩,卖相特别好。
马有信不得不赞叹:“你这养蘑菇的水平,真是厉害!”
马有信指着平菇说:“平菇这东西,产量大,温度需求低,有大棚的话,相对好培养,难得是菌种。这几年有不少人都在进行繁育工作,你没有任何基础,就拿出来了!”
“草菇就更别提了,喜欢高温高湿,南方的天气都产量不大,咱们南河冬天可是在零度左右,你也培育成功了!”
“无论你怎么突发奇想也好,运气好也好,这代表着你就是天生搞这一行的。”
运气这个说法,从一个教授嘴里说出来,看起来挺奇怪,其实一点都不奇怪,学农这一行,有的人殚精竭虑,养什么死什么,活了的还没用,可有的人随便养养,成果斐然。
“你就没想过再学习?”
周渔已经猜到了,但马有信提出来,她还是得问问,“我是被退学的,学籍都没了,我能怎么学习?”
马有信就从旁边拿出了一份文件,递给了她,“你看看。”
周渔一瞧,居然是南河农业大学要招收函授大专生的文件,是刚下来的,还热乎呢。
马有信说:“这个函授大专,只要初中以上文化水平都能报,你是完全符合要求的。”
“函授大专三年,我跟领导们确认过了,三年后,就会开通函授本科,大专一毕业就可以读本科。读完了,你就考我的研究生。周渔,”他指了指草菇,“你有天赋,从事这一行前途无量。”
周渔可以保证,原身和马有信根本就没直接说过话,甚至连回答问题都没有。
这就是一位老师的爱才之心。
周渔其实并不太想上学,她本身就不是学术性人才,更喜欢的是在商场上进行拼杀。再说她学过农,上过研究生,有个大学生身份就足够用了,反正这会儿自学成才的怪才简直太多了,多她一个也不奇怪。
唯一让周渔有点动心的是,进入学校可以认识不少人,对梅树村以后是有帮助的。
但抱着这样的目的,去答应一位老师的殷殷教导,周渔这个标准的商人,都开不了口。
她看着文件,一时间没说话,哪里想到,马有信却说道:“我知道,你现在干的很好,让你抽出时间来学习,肯定是在做生意上面,少用了心。”
“现在提倡市场经济,让所有人的心思都浮动了起来,这才几年,大家的理想已经开始想着挣钱了。”可他话锋一转,“周渔啊,就算想着挣钱,可函授压力又不大,课业也不难,你读读也不是没好处。”
“所有的老师都是南河农业大学的老师,为了让你们学有所用,农科院的很多专家,虞梅他们单位的专家,都会来上课。你干这一行,认识认识没坏处的。更何况,这第一批学生,有不少都是各农业口的干部,你不需要这些资源吗?”
周渔都愣了,虽然刚才听到他们家的氛围是这个时代少有的轻松,可她没想到,马有信连这话都能说出来。
这表情太好猜了,马有信笑道:“你不会以为我是个老古董吧。你谈恋爱我都不让你退学,我怎么可能不懂这些?”
说完,他还挺伤心的,摇着头说:“哎呀,现在的学生真的脑袋比我们还僵化,我没用条条框框约束你们,你倒是把我看成条条框框了。”
周渔是真的有点打破认知,但她很快笑了起来,老老实实赔不是:“是我错了,我错看您了。我对不住您,我给您赔礼道歉!我从利民餐馆大厨那里买了平菇的方子,要不……”
马有信问:“你做饭赔罪?”
周渔很认真地说:“我不会做饭,但我带的周三春会。就当我赔礼道歉了!”
马有信都乐了:“怪不得你能做生意,这脸皮可真厚!”
周渔不知道咋的,明明是见的第一次,可就是觉得很亲切,说话也自在起来。不过,周渔这个利民餐馆的方子,倒是真让马有信很感兴趣,话没说完,就先出去把饭安排下了。
而且这家人显然都对吃很感兴趣,本身马燕还想去逛街,听说有利民餐馆的菜,直接把围巾解了:“那我得尝尝,我同学前两天去了一趟南州回爷爷家,回来就跟我显摆两件事,说是南州比省城发达多了,他们餐馆有牛肉炒草菇和酥脆平菇,还有有彩电的门市部,里面什么零食都有,天哪,居然有店铺有彩电,这是真的吗?周渔姐姐。”
周渔还没说话,周三春已经开口了:“那就是周渔的,她开的门市部!”
马燕直接哇的一声:“姐姐,你可太厉害了,你怎么舍得放彩电啊。你什么时候来省城啊,我也想看彩电!”
周渔笑着说:“这得等机会!”
周渔的门市部是对标超市的,以后肯定要开遍全国,但现在这个身份问题不太好弄,她现在因为挂靠蔬菜公司,所以开门市部是合法的。
如果想去其他城市,没有挂靠,就很容易被认定为投机倒把,即便知道肯定有人学她,她也不会轻易动的,只是提高了学习的成本。
这一顿自然吃的很尽兴,周渔还承诺,尽量早点将门市部开到省城。马燕也跟周渔承诺:如果开到省城,她一定帮忙使劲宣传。
周渔买的是中午的火车票,等着到南州都将近七点了。
平日里,门市部是七点关门,不过这几天过年,大家看电视的热情实在是太强烈了,店员们则觉得在村里待着也没事儿干,就是嗑瓜子唠闲嗑,还不如出来挣钱呢。
所以,关店时间就调整到了八点整。
周渔就跟周三春说:“走,咱们去附近的城东店看看。”
结果到了后才发现,这会儿店门口真是里三层外三层,都围着看新闻联播呢。周渔的年代,大家都不愿意看新闻了,短视频更吸引人,可现在不同。
新闻联播里可是有着各地的风采,粤东的展会,京市的文化活动,苏省的人文风光,那真是大开眼界!
更何况,周渔这个可是彩色的。
不少人都在那儿惊呼:“哎呦,故宫的墙这么红啊!”“那是,不都说红墙绿瓦吗?!”“这是哪里啊,这山怎么还绿着呢,真好看!”“南方,说是西湖市报道吗!你看看,这水可真漂亮!”
周渔略微数了数,小小的18寸彩电,足足聚集了上百口子人,有人是附近的,就拿着板凳在前面坐着,有人是路过的,甚至可能还有去火车站候车的,干脆就拎着包站着看。
电视散发出的五彩光芒,照在每个人的脸上,都是喜气洋洋的样子。
当然,这么多人围着,又都到了店门口了,周渔就瞧着,不少拎包的人看了一会儿后,就进了店里瞧瞧,多多少少也要买上点好吃的。
周渔进去的时候就听见有个大哥说:“我本来在车站等车呢,得到下半夜,结果就听见有人说你们这里有电视,还有便宜的副食卖,就过来了。真没想到,还是彩电,你们这里的东西多还不贵,真是太好了!”
城东店就离着火车站百米内,主要吸引的就是这部分人。
不过人家也问了:“可我回家,这鸡蛋没法拿回去啊,能不能换一换?”
服务的店员是秦月书笑着说:“当然可以。您看是这样的,我们可以给你每五毛钱多称五分钱的,也可以换成茶鸡蛋,都是新鲜的,免费给煮熟的,正好路上吃。”
大哥可没想到这个,茶鸡蛋对于坐火车的人来说,可是好东西,又顶饿,又不怕冷,还有味道。他连忙点头:“那就都给我换成茶鸡蛋,你们这服务可太好了!我回去就给你们宣传,我们单位常年来南州出差的。”
秦月书笑着说:“谢谢啦!”
周三春小声问:“小渔姐,你怎么花样这么多?”
这个周渔可不敢居功,恰好秦月书忙完了,她早就看见周渔了,连忙过来:“小渔你怎么来了?!”
周渔直接说:“这谁想的主意?可太棒了!”
秦月书脸有点红:“是我,我就是觉得这里住户少,旅客多,人家也不方便拿个生鸡蛋回家,茶鸡蛋就要点茶叶酱油和盐,没多少钱,就试了试,没想到他们都挺喜欢的。”
周渔直接说:“记你一功,月底给你发奖金!”
秦月书一下子就乐了,周渔可不是小气人,她的奖金最少五块钱,“真的啊,谢谢谢谢!”
周渔顺便问了问销售额,秦月书立刻说:“本来到年根了,就有点弱下来,毕竟大家年货买的差不多了,可电视一来就不一样了。孩子们多少要买点零嘴的,还有周边等车的过来消磨时间,瞧见了总要给家里带点回去。比开业那几天还多呢!”
说着,就把记得账本给周渔看,果不其然,一笔笔次数不少,而且可能是带回家也不好买的太少,单价也高。
周渔等着到了八点,帮忙一起关了店门——他们的彩电太贵重了,根本不敢放在店里,所以每天都是直接搬到严浩的拖拉机上,拉回去的。
至于营业额,周渔早就说好了,中午存一次,下午五点下班前存一次,所以手头并没有多少,一般都是带回去的。
这一路光店员就十几个人,也不怕有人抢。
严浩是从远到近上人,城东店远一点,先接的他们,随后是城北和城南还有市中,就是没先到,市中的刘霞一看到周渔就说:“小渔你怎么在这儿没回村!蔬菜公司的伍总今天找了你好几趟!好像有急事。”
伍月华可是蔬菜公司的总经理,她要是有急事,那肯定挺重要的。
周渔想了想就说:“送我去一趟商务局吧。”
市中店离着商务局不远,没多久就到了,周渔一到,还没上楼就被伍月华的秘书小王给拦住了。
小王挺着急的说:“周经理,你怎么才来!伍总找了你一下午。”
周渔就问:“怎么回事?她在办公室吗?”
小王直接把旁边他的办公室门打开,带着周渔进去了,关了门才说:“伍总不在她办公室,五点就上三楼了。”
周渔可知道,三楼是商务局的办公室,局长张翰今就在上面办公,但这个点应该早下班了。
小王接着跟她说:“是省商务局来了位处长,说是接到投诉,你们梅树村门市部存在投机倒把现象,问我们商务局知道不知道?知道为什么不处理?不知道的话,你的广告满天飞,省城都知道了,我们为什么不知道!”
他们中午就来了,张局长一直在跟他们聊,让人通知伍总后,伍总就一直找你想跟你透个气,结果没找到,就被叫上去了。
临上去之前,伍总让我转告你:“你是咱们蔬菜公司的个体户,门市部也是蔬菜公司批下来的,我们蔬菜公司不会不管的,让你无论出啥事都放心。”
“另外,”小王叹口气,“她说这可能和香喷喷有关系,肃南市商务局的人也来了,让你心里有数。她让你先别等了,晚上如果还有要说的,就给你打电话!”
小王说完就担忧地看着周渔,周渔这买卖合法合规,但也不好说。
周渔倒是还好,从干门市部起,她就有了准备,对她来说,这不是突然而至的,而是一直等着的一只靴子,终于落下。
她跟小王说:“谢谢你,帮我转告伍总,我心里有数了,让她放心。”
第37章
周渔告别了小王, 直接下了楼,到了楼下的时候,她扭头往楼上看, 夜色下, 三楼的一间办公室还亮着灯,显然仍旧在掰扯中。
周渔就那么看了一眼, 扭头去了门口,拖拉机就停在外面,这会儿正是数九寒天,是最冷的日子, 平日里, 即便每天的营业额都高的让人兴奋, 晚上回去这一道,大家也是不爱说话的。
太累了也太冷了。
周渔让村里的奶奶们帮忙做了大被子和铺垫, 还从卫生院要来了不要的吊水瓶子,每人发了两个,下班之前烧好水灌上, 这样手上一个, 腿上一个,盖着大被子, 才不容易感冒。
但今天,周渔一上来, 手里先被塞进来一个热水瓶子, 大家的问候也一起来了:“小渔, 啥事啊!”“经理,没事吧!”
纵然已经进城当售货员了,其实大家见识还是少的, 刚刚周渔进去,他们议论了半天,也摸不到头脑——他们好好经营,一心为顾客服务,没多收钱,没缺斤短两,反倒是经常帮忙,到底有啥事,能让周渔半夜跑一趟商务局。
周渔也不想吓唬他们:“没事,就是有人眼红了。”
这一说,大家就明白了,红眼病,嫉妒人。农村里这样的人才多呢,他们村大部分是姓周的,村长兼任族长,管的严格,穷的很平均,所以这种事少。
可外村那真是三天三夜说不完,多收了一斗麦子,多挣了十块钱都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