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加周渔又开了门市部,大家于是也赶了时髦,没事干就进城看个新鲜,别的不说,这眼界是提高了不少,知道的也多了。
所以,周渔报名牌,他们是真知道是好东西!
更何况周渔还说了:“这些东西,除了服饰箱□□鞋,以后都进门市部,你们到时候都能看到。”
这当然好!如张小翠这样的店员,那是卖得越好,提成越多,好东西多了,自然挣得多,她高兴。
至于村民们,从门市部买东西一律九折,这么多好东西,他们可都能用上。
热闹了一阵,林巧慧又叮嘱了周渔几句让她注意安全和身体,千万要和周三春一起,不能独自上路,这才把电话给了老村长。
老村长接过来,声音也带着笑,不过问的是:“这一下子谈了这么多,你们就快回来了吧。”
周渔就说:“还得跑跑,还有不少好东西呢,不过有了这块敲门砖,后面的事儿好办多了。”
这是实话,甭管怎么样,海市这两个字就够唬人的,更何况,这十家厂子都是名副其实的佼佼者,有了他们做背书,周渔相信,不至于立刻签合同,但听他们讲一讲,还是没有问题的。
老村长点点头:“你心里有数就行。好好干吧,家里有我!”
周渔后面列的厂子还有十几个,第二天他们总结了一下,让周渔没想到的是,宋雪梅居然将她那天的讲话全部默写了下来,并且整理好了,分给了蒋学名和周三春一份。
用她的话说:“学个皮毛都够用了。”
这种情况下,周渔没什么好担心的,四个人自此分成两队,蒋学名和宋雪梅南下,经过杭城,苏城,温城一路到粤东,再经过景德镇等城市,绕回南州。
周渔则北上去京市一趟,中间她还专门拜访了一家县级厂,那家工厂是夏国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生产自动粘贴式卫生巾的——周渔给出了极大的诚意,谈下了进货,这东西,她觉得必须得推广。
四月底出发,再回到南河的时候,已经是五月中旬了,枝头长出的新叶变成了油绿色的老叶,身上的衣服也从外套变成了单衬衫,而一号店的装修也结束了。
瘦了一圈黑了不止一度的王建和张小翠,站在省会火车站的接站口,露出了闪亮的大白牙,对着周渔说:“经理,去看看咱们的一号店吧!”
第49章
周渔一眼就瞧出了王建和张小翠掩藏在真挚邀请后面的得意洋洋, 显然两个人自我感觉不错,这是想给周渔显摆显摆呢。
周渔就喜欢大家给她显摆,那不就代表她的眼光好, 对方的能力强, 她还可以多休息休息!
她点点头:“走!去看看!”
这会儿南河可不如海市发达,没有出租车, 周渔倒是有一张小轿车票,是南州肥皂厂给的,但周渔一直都没买。
她实在是要干的事儿太多了,虽然门市部和蘑菇批发带给她了大量资金, 但门市部的扩张, 一号店的装修都要钱, 所以,至今那张票还在手里。
周渔就问:“咱们是自行车还是公交车?”
一听这个, 王建就说:“那哪里能,咱小轿车?!”
周渔都讶异了,“哪里来的?”
张小翠指着王建说:“王经理搞来的, 具体的, 到车上我们给你讲,赶紧上车休息休息吧。”
说真的, 张小翠一眼就看出来了,周渔累的不得了, 虽然眼睛很亮, 一看就很精神, 但面色不似原先红润,发灰发黄,想也知道, 这一跑小半个月,又都是她操心,得有多累。
张小翠是员工,也是看着周渔长大的梅树村长辈,如今她在外面一个月能拿200,家里还种着棚,一个月大几百块是没问题的,说真的,又有成就感又有钱,她觉得,比工人还好呢。
这都是周渔带来的,怎么能不心疼。
她直接将周渔手里的包接了过来,拉着她往回走,心里还盘算着得给周渔补补身体。
现在汽车少,所以也没有停车场,更没有不准停车的地方,车子就停在火车站旁边的巷子里,几个人几步就到了。
周渔看了看,很常见的一辆吉普车,应该年头不小了,瞧见人过来,还下来个司机,冲着她笑着说:“周经理吧,我司机万小兵,您叫我小万小兵都行。”
周渔跟人打了招呼说了谢谢这才上去,等着到了车上,她就问:“到底怎么回事?”
王建就说:“这次省内招商不是我和小翠姨办的吗?”
这是真的,周渔要出去招商,省内招商她就顾不上了。
周渔对省内的厂家虽然没有见过,但对产品早就做好了准备工作,可谓是如数家珍,只待人家上门而已。外加他俩都是门市店第一批的店长,而且成绩斐然,否则周渔不会让他俩打前站,只是缺一些经验。
权衡之下,这事儿就拜托老村长来了三天坐镇,王建和张小翠主办,周渔每天电话遥控指挥。
总的来说,并没有什么难度。
在海市,他们不知道梅树村门市部是什么样子,但在南河省,谁不知道门市部?从找饼干厂的广告开始,到饼干厂赠送饼干,再到南河日报对周渔的报道,应该这么说,提起南河的个体户,大家第一反应就是:周渔!
所以,九成九周渔看上的厂家都来了,唯一一个没来的,是肃南市咸菜厂,他们厂是老字号,听说建国前就有了,味道很好,在肃南周边几个城市都很出名。
周渔觉得可以推广一下。
结果人家没搭理周渔的邀请函,周渔无所谓,谁也不能保证百分百受人欢迎,有些厂子人家自己过得不错,就是不喜欢这些新生事物,劝是没用的。
这种情况下,订购很顺利,也是周渔放心在外面待了小半个月的原因。
王建接着说:“省城的百佳罐头厂也是咱们这次进货的合作方,他们厂有两辆车,但经常闲置,造成了很大浪费。我就跟他们商量好了,如果有需要日租。你跑了这半个月了,得歇歇了,今天就租过来了。”
周渔点点头:“你有心了。”
从火车站到百货大楼还有几公里,汽车要快得很,不过十几分钟就到了,一停下,周三春都发出了惊讶的声音。
他们走的时候,外立面贴砖还没收尾,四周都是脚手架,根本看不出模样来,起码跟周渔那彩印手册上的复原画是完全不同的,但现在,已经是一模一样了。
图片里画出来的是白色,但实际上,这瓷砖的颜色却比一般的白要柔和,看起来不是那种刺拉拉的大白墙的感觉,反倒是觉得看起来很高档,很顺眼。
就是如今墙的几面都被也一个个长方形的红绸挡住了,看不到整体,这让周三春有点不解:“这是啥,怎么还挡着呢。”
王建就说:“广告位。这两天刚定下,正印刷呢,还没做好,等着做好了,就放上去,到时候,白墙彩色广告,外加四周的花园小广场,咱这环境,我敢说,京市海市也没有!”
周三春已经见过世面了,海市京市最繁华的街道也走过,虽然那边也繁华漂亮,但那不是新建的,他觉得,在新建的建筑里面王建这话说得对。
其实周渔也同意这话,倒不是她自大,这比之后世的差远了,起码在她的年代,国外的购物中心的外立面那真是设计感十足,复杂的设计,多材质的使用,灯光的运用,很多著名商场都成了知名景点。
但现在却不一样,即便是海市的百货大楼,也没有任何装修的概念,不过是挂了个绿牌子而已。他们这个,起码领先了十五年,这也是周渔笃定一号店会名声大噪的原因。
事实也是如此,这里原本就是厂区的办公楼,如今直接将围墙撤去,地上也铺了砖,还砌了花池,变成了花丛掩映中的小广场。
虽然没有开业,但是广场有部分是开放的,不少老人和孩子都在这里玩。
就这一小会儿,就不止一拨人停下来往这边看,很多人都在说:“这个门市部真是一天一个样,可真好看!”
“外面都这么好看,里面那得多好看。就是不知道,东西贵不贵?”
“就是那个卖饼干的梅树村,不是个体户吗?咋能开这么大?”
当然,还有人说呢:“听说他们在南州满五毛送一个鸡蛋,这边也不知道送不送。要是送的话,我就来这边买。”
张小翠一边陪着往里面走,一边说:“咱们梅树村可太出名了,从开始装修,就有人来问有什么促销,我又不能透露,只能跟他们说肯定比送鸡蛋要好,好多人一直等着咱们开门呢。”
周渔点点头,跟着进了里面,一进去,就觉得里面又大又亮。说实在的,囿于位置原因,这楼的实用面积一层也只有一千平,真不大。
但地上铺贴的是天然大理石,一水的白色地面,四周刷的白漆,为了美观,顶部是要吊顶的,不过现在没什么合适的材料,周渔就让人用木条竖排列,将大量的白炽灯管镶嵌在其中,照得明晃晃,亮堂堂,显得空间又高又大。
唯一的缺点就是这会儿不讲究色温,所以灯的照明都有些刺拉拉的,因此周渔又用了木色的家具,大量的绿植进行装点,外加上垂吊在中间的大水晶灯,和关键位置的黄色吊灯点缀,整体感觉已然不错。
周渔看了半天,还试了试电梯,最终说了一句:“比我想的好多了。”
她说的真心实意,虽然说设计是周渔的,钱也给足了,但这个时代有钱也难买好东西。
周渔的设计提前了十五年,就代表着使用的东西也不是现在经常使用的。
周渔指了指说:“大理石还好说,天然的东西,只要找产地就行了,但瓷砖可不一样,这会儿都流行水磨石呢,铺瓷砖几乎没有,不但找到了,颜色也合适,这得费了很大心思。”
“还有这些吊顶、货架和绿植,也都是我画的模样,肯定没有成品,得盯着一点点改。”
“尤其是扶梯,是咱们一号店的关键,知道的就是一则消息,说是粤东那边有一家香江的电梯公司,就真的找到了,还安装得很好。”
“你们真是太厉害了。等着开业结束,我给你们发特别贡献奖金!”
打工人最怕的什么,不就是干了活不被承认还没钱吗?周渔这点上,绝对是情绪价值和物质奖励都给的满满当当,甚至他们根本就不用担心奖金发得少,周渔给的只有比他们想得多。
她话一落,王建已经兴奋地又露出了大白牙,特别贡献,这一听就是又有实惠又有名,他笑着说:“那可太好了,经理,你能不能给我大姨口头表扬一下,也让她放放心。”
周渔自然应了,“我还给发张证书,好让你拿到小芳家。”
王建和小芳本身因为身份悬殊,一直在偷偷恋爱,小芳家里是禾香斋的,当初周渔的门市部开业,王建在中间斡旋,帮了大忙。
后来禾香斋因着门市部,又焕发了新春,销售量上了一个台阶,王建又知道怎么讨人喜欢,老丈人自然就看他顺眼了。
姜桂香前两天还跟周渔说:“好事将近了。”
如今,周渔这么调侃,王建是一点都不害臊,还点头呢:“这个好,一看就知道我是梅树村门市部的,还干得好,放到聘礼里,给小芳涨涨脸。”
周渔然后就看向了张小翠,“你家我就不说了,你是做主的。”
张小翠那可真是真得意,她就是做主!
她原本就是个天天在梅树下八卦的中年妇女,种地带孩子为了钱跟对象吵架,过得就是普通日子。可跟着林巧慧卖菜后就截然不同了。
开始她卖菜一天能挣一两块钱,家里的杂活就不用她干了,等着她帮着周渔卖蘑菇,一个月可以挣大几十块钱的时候,回家就有热饭吃,对象还给她端洗脚水按摩。
再后来她成了门市部的店长,一个月收入一百多块,她就成了一家之主,家里大事小事都要听她的。
如今纵然家里种了棚,收入已经比她高了,也没改变——她清楚知道,那是因为他们知道,她是个有本事的人了,他们会种蘑菇,可见识没她多!她可是干得好,要来省城做店长了。
张小翠笑着说:“不用,等着开业,我把他们和孩子都带来看看,让他们知道,这么大的门市部,是我弄起来的,他们就知道我有多厉害了!”
周渔随后又在省城待了一天,要确认的东西还有很多,先是工作人员进场——这部分工作人员包含了三部分人,一部分是原本五家门市部的老店员各抽调一名,如今都要提组长了,一部分是年后招聘的那一批人,另一部分则是新招聘培训的员工。
这些人要住宿吃饭保证安全,还要进场熟悉,分配工作,这都是张小翠负责。
随后是签好合同的各厂货物到货,摆放和培训——譬如海市日化厂的产品多,且需要按着不同肤质介绍,周渔于是将南州百货公司的王美丽挖了过来,前一阵子找了个老中医让她和梅树村的周雪学了学穴位按摩,这会儿她俩正在日化厂学习。此类的还有几个,譬如学习服装搭配的,学习营养知识的。
再然后,就是开业前的宣传准备——报纸的广告,要发的海报早就准别好了,电视台联系了,广播也投了,周渔又检查了一下,这才放了心。
这么操心一圈,等着回了家,周渔就累瘫了。
吉普车比火车好的就是,可以不用倒车,直接进村,周渔在车上没睡着——这会儿的车太颠了,路又不好,晃的人想吐。
车子直接开到了家门口,跟旁边的邻居打打招呼,她就进去睡了个昏天暗地。
在这里,不似海市,她要时刻动脑想办法,也不似省城,她要考虑周全,生怕出问题。
回到家则不一样,工作的事儿有老村长,家里的事儿有林巧慧,她可以当个大女儿。
下午到的,睡醒了天还亮着,她都有点蒙了,躺在床上懒洋洋的也不想动,就听见外面传来了秋桂婶的声音,正聊周三春的事儿呢:”奇奇怪怪的,上了一趟海市京市,还以为怎么也得在家里待一阵,结果早上就出门了。”
周渔往外看了看,太阳已经晒进来了,显然已经下午了,她这是睡了个对时?
林巧慧就说:“别是谈恋爱了吧。”
秋桂婶就笑了:“我也觉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