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安然他们已经回来两年多了,安然感觉到安吉尔的情绪不宁,“你想回澳洲?”安然试探着问。
“有些不放心那边,我们已经离开两年多了,也不知道那边什么样子?”
“如果你想回去看看这次船回来我们便跟过去。”安然也想念那边水域了,空间的东西已经卖出去很多,是时候补充一下了。
“你也想回去吗?”
“嗯!法国也要去看看,看看咱们的酒庄,我在考虑要不要让孩子们去法国读书?或者英国,去找小志。”
安吉尔笑了,我也这样想,只是怕你不愿意。
真是可爱的安吉尔!安然先找两孩子谈,“你们现在已经上中学了,可以去外面读书了,我和你爹的建议是去英国读中学大学,你们哥哥在那里读大学,正好他可以照顾你们。”
“娘亲和爹不去吗?”两孩子有种再次被抛弃的感觉。
“我们也会经常去看你们,不过我们先去澳洲一趟,那里有我们的农场牧场,还要陪你们外公外婆。你们有时间也要去看看你们的奶奶。”
“云云堂姐和云起堂弟呢?”
“我会和你外公舅舅们商议,让他们都去。”
这回两孩子都笑了,被抛弃的不只有他们了!再说他们对外界也有着一种向往。
安然就孩子们出去读书的事与沈家当家的商量了一下,“孩子们的国文已经有了扎实的基础,再学不过西方那套教育,倒不如提前让他们过去适应,学了真本事来回报国家。”
沈家的孩子有的去了英国,有的去了美国,最早出去的沈云晟几乎将欧美洲转遍,现在又去了日本,有信便是要钱,怎么叫都不回来,这位大少爷是让沈家最操心的一位了。
沈安乔给的建议是去美国,因为他是从那里毕业的,“别看美国的历史很短,但他崛起的速度很快,欧战让它从债务国一转称为债权国,并收留了欧洲各国一些顶级人才,我相信美国将是后起之秀,不亚于老牌英国。英法德因为战争大伤元气,但他们基础好,未来发展可能不如后起的美国。但不管去哪国,种族歧视一直存在,真正对我们友好的人实在太少——”
沈安乔摇摇头“不过美国目前还是有包容量的,他们地广人少,更愿意接纳外来人。不能忽视的是他们从很早以前对华人就排斥。”
沈老爷不知道外界,听儿子说的很有道理,却也迷糊“既然他们排华为什么又要去那里读书?”
“近些年他们对华政策已经有了改变,庚子赔款便是美国从中握拳,让各国返回部分钱来帮助咱们国家培养人才,在这方面他们要比日本人强,日本从甲午战争到现在拿走了咱们四个多亿的赔偿,没说给一文,他们比任何国家更可恨,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我们最该警惕的就是他们!”
沈安乔语气里已经有了激动和愤怒,沈老爷一排桌子“给云晟拍电报,让他滚回来!孩子们的事就按你们决定的,不一定去一个国家,但也不能太分散。把他们都叫来,我要给他们开个会,别到了外面忘了自己是什么人?如果没有所成就不要回来了!”
老爷子显然动怒了,不过能出去的一共四个孩子,安然提议从那些培养的孤儿里选几个过去一起上学,一个是让他们帮着照顾几个孩子,再有就是如果他们努力,沈家不在乎多培养几个孩子。
这个提议得到一致认可,选孩子的时候糖糖先把奶娘的柱子拉上,沈太太让带上刘家的孩子,大嫂顾青之说娘家还有两孩子,宋师傅听到消息也要自己的孙辈去,安然征求了季红和红玉的意见,也把她俩带上帮着管这些孩子的日常生活,这么一弄居然弄出了二十来人。
因为都是十几岁的孩子,身上还有功夫,大多都会做饭,还有季红红玉两位管事,沈家人倒是放心,但护送还是交给了安然和安吉尔。
一行人最终目的地英国,等大学的时候各自选择。中途在法国停留,主要是看看露西亚和他们的庄园。没了城市的喧闹和拥挤,这里是那么的放松心旷神怡,一群孩子奔跑在庄园,快乐的像一群放飞的小鸟。
四只猎犬已经有了一群后代,他们老态龙钟享受着暮年。老查理颤颤巍巍拿出账册给两人,带着他们参观了酒窖和酿酒作坊、葡萄园等等。
安然品尝了自己酿制的酒不禁大加赞赏,“老爷子,这口感不错嘛!”
老查理笑得如孩子“是那年的葡萄好,我特意给你留着的,都没卖!”
安然给了老人一个热切的拥抱,老头越来越可爱了。
查过账簿没什么问题后安然给每个人一个红包做奖励,当然老头的最大,看着笑眯眯的小老头安然也笑了,能得到这样忠厚的管家真是幸运。
“我给你们找了新管家,我叫来你们看看,若不喜欢你们自己选。”老查理见过二人想退休了,但他没去处,还想留在就庄园。
预备管家是一位四十多岁的维克多,他和妻子孩子都是庄园的工人,是一位酿酒师更是一位品酒师,唯一的就是战争中他受过伤,腿有些瘸。安然帮他检查过,给他用了一些膏药后改善很多。
安然将老查理交给他,“好好给他养老,我不会亏待你们,人手不够就再招一些人。”她给维克多留了一位二管事,是她最早带出来的孩子,为人很稳重。
安然这样做也是为了相互牵制,相互监督,她一去可能就是几年,这里不能完全放任不管。两人各有分工,但愿能让她省心些。
回家的感觉真好,安然大展厨艺做了几天美食,安吉尔将露西亚和彼得一家、克莱尔母子接过来与孩子们亲热一番。安然还以为露西亚会抱怨丈夫常年在外,可露西亚一点没抱怨,“他喜欢大海,我何必拘着他,等两年他会自动回来的,跑不动了还不是回来?”
说的也是,彼得说那个收购废品站做了养殖场,农场的收入很稳定,加上每年船上的收入,一家人现在的生活很安逸舒服。
彼得的儿子已经成家了,准备接手穆勒先生的班,前两年便开始跟着出海了,还有克莱尔的儿子,据说等十八后也要上船,大家对上学却是没安然他们执着。
连续几天的胡吃海喝各自散去,安然安吉尔这才带着孩子们赶去英国。
第299章 小志看到这么一群人还是震惊了一下,他这个娘啊!小志哀叹几声,还是乖……
小志看到这么一群人还是震惊了一下,他这个娘啊!小志哀叹几声,还是乖乖带着他们熟悉环境。安然要给他们买一栋房子,不然这么多人怎么住?怎么生活?
房子买在离着学校有些距离的乡村,他们来的地方属于英格兰的一座镇子,小志就读的大学便在这里,安然给孩子们选择的学校也在这里。
房子有些年代感,却是很结实,胜在屋子多,还有院子,能种蔬菜,养几只鸡也不是不可以。安吉尔又有了建房的冲动,安然让他按捺下想法,等你建好了房子孩子们怕是毕业了。
安吉尔带孩子们每人买了一辆自行车,开始熟悉学校,购买书籍等等,安然便带着季红红玉布置家熟悉环境,两人有在法国生活的经历很快适应了。
十几个孩子的吃喝用也是一大批物资呢,连买带偷渡,很快一个家就好了。
不过小志很高兴,又能吃到娘亲做的饭菜了,没高兴几天安然和安吉尔宣布要走了。
“儿子,他们就交给你了,不过娘不会让你白忙。”一把手枪一盒子弹郑重交给他“好好收起来,不到万不得已不要用!”
本来苦哈哈的小志顿时来了精神,“放心,娘,我会带好他们的,不过我也要毕业了,但会继续读研究生博士生!”小志学的是医学,安然告诉过他要多读几年书,在这边最好实习几年再回国,没想到孩子的志向如此远大?
“等你大学毕业我给你买一辆车!”
“谢谢娘!”小志激动啊,他娘还是蛮关心他的。
安然给小志立了一个户头,将她户头上的钱转移过来一笔,用于孩子们的学费和平时的零用花销,有了钱小志更满意了,有种大家长的感觉。“放心娘,我一定照顾好他们!”这回连腰板都直了!
安然暗自啧啧两声,这就是景谦的魅力吧!
季红红玉那里也要留一笔,主要用作生活开支。
安排好一切安然拉着安吉尔赶紧去澳洲,从英国去澳洲要绕过好望角,再见那一片海域安然想到的只有大鲍鱼!南非极品鲍!所以在船靠岸装卸物资那几日安然带着安吉尔又租船出海了。
这时候找一头鲍两头鲍很容易,很多人还没意识到此物的价值。安然感觉自己弄太慢,便雇了一批人采集鲍鱼,她则负责做干鲍。
安吉尔见妻子又魔障了只能配合,眼见着晒好的鲍鱼又消失了,安吉尔现在见怪不怪了。
船走了安然他们没走,而是继续收鲍鱼,安然特意给安吉尔做了一顿元扒溏心鲍,安吉尔这才体会到妻子为何执着。
“一个这样的鲍鱼在国内应该能卖上千块吧!这钱是不是很好赚?”
好赚!真是太好赚了!“亲爱的,咱们还可以去哪儿薅羊毛?”安吉尔跟着安然学了很多新名词。
“去东南亚弄些燕窝鱼翅,那些中国有钱人喜欢。”对鱼翅安然是有些排斥的,没买卖就没伤害,鱼翅的采集与鲍鱼海参燕窝不同,好的鱼翅来自鲨鱼的鳍和尾部,为了获得鱼翅渔民会暴力捕杀鲸鱼,而他们往往只取有用的部分将失去背鳍尾部的鲸鱼扔回大海,让他们在痛苦中死亡。
所以吃鱼翅还是很残忍的,但作为厨师又不能不接触,你可以不吃,但不能不会,毕竟鱼翅在中国宴席上一直占着重要地位。
“好,我们去东南亚!”他把澳洲都忘到脑后了。
这就是金钱口欲的诱惑,两人回到澳洲农场差不多过去了一年。沈老爷的来信让他们能不能再开一些荒地,国内太缺粮食。
那就开吧!拖拉机继续在荒野上奔放,安吉尔继续带人修路围建,还有库房仓库。安然只得去购置材料,将一部分人手转移到新开肯的土地上。
她让穆勒先生去美国帮着再购买一批农机具,他们需要脱粒机、播种机、卡车汽油等物。美国近年的发展很快速,尤其在农用机器上,这些机械的出现改变了整个农业的发展,安然他们得力于这些先进机器领土不断扩张。
1931年底,安然执意回国,安吉尔阻拦不住还是跟了回去,不久他明白了,这里等着他们一场前所未有的战争,九一八事变后,日本终于找到借口对远东第一大城市上海发起攻击,一二八淞沪会战展开。
日本对上海的轰炸激起民愤,各界组织人对前线给于有利支持,沈家更是组织了一批人手加入战斗,安然提供武器弹药,“杀一个日本人一百块!给我死命地打,弹药不用节省!”
安然让留下的小火去日本租界区内偷枪支弹药,去他们的战舰上搞破坏,去日军里偷军需——
随后中方军队处莫名就出现了一堆物资,不仅有军火,还有吃食等等,很快就流传出大仙帮着我军搬运日军物资的传说,越传越神。
“倒行逆施,天理不容,这是老天爷看不过要帮我们了!”百姓一时激动不已,向前方送吃喝的帮着救治伤员的举不胜数,这时候大家的心终于团结到了一处。
沈老爷不惜拿出储备粮食在几处区域弄大灶找人蒸馒头熬粥供给伤员和照顾他们的医护、百姓。就是大街上谁饿了去要一个馒头也给。
安然组织人往前线送吃喝,回来马上参与伤员救治,团结起来的军民是强大的,只是前线打的热火朝天,当局却暗中派人和谈,英美参与其中,安然他们还没过瘾战事便结束了。
“打死小日子!赶出中国去!”大街上百姓学生游行,吓得日本人躲进租界不敢出来。
不出来就安稳了连着几夜日租界爆炸连连,人心惶惶,中日和谈在紧锣密鼓中结束。
安然看完报纸只能叹息一声,你想强却有人扯后腿,总算重拾起民族信心,跪着的膝盖正在试图站起。
安吉尔不理解,为什么胜了反而没得到什么好处?
“这是政治,你不懂的,我也不懂。”
多年没见的沈安宁回来了,还有好多年没看到的沈家大少爷沈云晟。两人回来主要目的是要军火,要粮食,要药品,“现在我需要这些东西,安安,你有没有办法?”
“给我时间,我去给你弄,但这些东西只能救中国人,子弹射向日本人。”安然不知道他在做什么?
沈安宁迟疑后点头“粮食和药品自然要用于我们自己身上,但坏人可不单单是日本人,有的中国人比日本人更坏,更毒辣,哥知道怎么做,放心吧!”
兄妹谈好了交货地点,看来还得走,这一世她注定无法安定下来了。
安然带着安吉尔开始穿梭欧美,将物资通过空间偷渡到广西某地。随后通过马帮运送到沈安宁手里。安然没要钱,只要了一堆白条。
“你的戏法?”安吉尔怎么也看不出安然是怎么搬运东西的,世上怎么可能有这样的法术?
“西方有魔法东方有法术,这东西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安然只能模棱两可解释,并给他讲了几本修仙小说,听得安吉尔热血沸腾,很想去学学仙法。
可安然只想满世界买物资,沈家又买了两艘货轮帮着运输,东南亚的橡胶,澳大利亚的煤铁,南非的黄金钻石,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运到欧美,从工业国换成轮胎汽油柴油,钢材武器药品等。
其中奋进的德国人做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机床设备武器,都是中国最需要的。
安然提供他们足够的食品和白糖、咖啡巧克力奶油奶酪、牛肉,互惠互利的结果便是皆大欢喜。
沈家的海运越来越有名气,沈安荣开始着重于船务运输,并成立海上货运公司,将国内滞销的棉布茶叶远销澳洲非洲,战线虽长,利润却大。
也不知道沈安宁在做什么?安然感觉他那里多少粮食都不够,现在她空间储备粮食都快给出去了,还有澳洲每年的粮食,从巴西购买的粮食,仿佛依旧不能满足他那边的需要。
沈安宁没白拿安然的东西,开始给她运送茶叶和翡翠玉石,菌干等物,这些到了东南亚却是能买个好价。
不想赚不想赚安然还是赚了很多钱,她和安吉尔商议后购买了属于他们的远洋货轮和供他们旅游的小吨位游轮,这样便于他们运输和搜集。他们发现在太平洋诸岛有很多宝藏待开发,就如满礁石滩的黑金鲍、龙虾密集的浅礁区,品质完美的珠贝岛,香料岛,燕窝密集的让你无从下手的某崖峭壁。
那些被安然训练过的人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只是带着他们去了两次,剩下的事便不需要他们了。
安吉尔一闲便要搞事,夫妻俩在澳洲的布里斯班和悉尼分别购置土地建属于他们的家园,两人出于对这片海域的热爱还有气候环境的喜欢决定晚年在这里度过。
1931年后英国通过《威斯敏斯特法案》,澳大利亚在外交上有了自主权,逐步成为主权国家,安然他们顺理成章成为了这里的公民。尤其安吉尔属于白人,他在这里的地位要高于其他人种,买地建房应该的。
安吉尔又操起图纸设计自己的房子了,安然开始搜建筑材料,她喜欢后现代简约欧式风格,安然只给安吉尔看了一些图片安吉尔便心领神会。
悉尼的住所最先施工,安吉尔有事做了,安然便陪他留在悉尼,偶尔出海弄些东西,码头收些货,找人加工一些上海熏鱼块,这种东西禁放,便于食用。这种熏鱼做出来不仅上海人喜欢,就是澳洲人也喜欢,不知不觉又弄了一个作坊。
这边鱼量大,不过是多做一些罢了。
第300章 某日她得知新西兰那边有人在捕捞黑金鲍,而且是只要壳不要肉,壳是做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