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大家轮着值夜,都警醒些,在这儿最容易被胡子围攻。”镖队收了钱还是很负责。
既然得了消息李满仓将徒弟们分成了两组,一组守前半夜,一组守后半夜。安然将两只小狐狸派了出去,她可不想靠别人,有危险就要消灭在萌芽。
今夜该他们点背,这次来的不单单是胡子,还有部分流民,这群人还没到近前安然就得到了消息,叫起众人潜入黑夜绞杀。
在黑夜掩护下,安然直接朝着蠢蠢欲动的流民中扔了几个手雷,又让两只小狐狸去胡子那边引爆了几个炸弹。这一炸便将那些人镇住了,想上前的不敢再上,对方可是有大杀器,除非嫌自己命长。
胡子死伤了几个还纳闷到底谁扔了炸弹?难道他们消息不准?打劫到了硬茬?随着一声声惨叫和几声枪响,土匪炸窝了,不好!遇到硬茬了!娘的,谁打探的消息?看老子回去怎么收拾他!
这一夜算是有惊无险,车队人还在琢磨到底谁帮了他们?总之这次太惊险,要不是那几个炸雷和枪声谁知道会发生什么?
一早启程,流民们躲他们都远远的,车队也加快了速度超前赶,时刻提防着流民和胡子。可胡子实在是太多,尤其不要命的更多。大白天就遇上土匪算怎么回事?而且还是一群马匪!
“都听着,我们只要财物不伤人,大人一块,小孩两角,一头牲口两块,交钱的走人!没钱的拿物资抵!没物资的就拿命来!”
还真是一群讲道义的土匪!对方手里拿着刀枪,安然又不能光天化日下拿出一箱子手雷,眼看着前面的车辆开始交钱,这钱肯定是跑不掉了。
李满仓和三叔等人又聚一起商量,现在大家拿不出那么多钱是肯定的,难道要重新变成难民?
“大成,你们那里还能拿出多少钱?”三叔问。
“能凑出十多块。”
三叔叹口气“差太多了!早知如此还不如部分坐火车走。”
是啊,现在后悔有什么用?就在大家焦虑无法时,安然递上一对银手镯,手镯有一两重,她们母女的钱算够了。也就是安家兄弟付了自家钱只剩下几块钱可以外借。
现在家家手里真没钱了,眼看着牲口和车上的东西就要保不住,队伍里的几个女人带着老人孩子又要过来下跪求安大成等人借钱度难关。
“我们也没了,到现在谁家还能有钱?”别说安大成,就是李满仓和三叔家都无能为力。
“你们家买了那么多东西,不如拿出来抵了我们的钱!”又是那个女人,她旁边还有眼巴巴的其余几家人。
“你先把自己车辆牲口抵了再说!”三叔也很烦躁,接下来还有十来天的路,谁知道还会遇到什么?照这样下去用不了到长春他们又成了身无分文的流民了,这是太憋屈了!
“你们不是学武术了吗?咱们怕啥?”女人们还在叽歪。
“你怎么不去打?那是胡子!土匪!还是拿枪拿刀的土匪!你们几个老娘们赶紧走想办法!捣什么乱?”
“你们大老爷们都想不出辙我们女人有啥法?”几个女人嘀咕着不甘地转回自己车辆那边,剩下的还是几个发愁的大老爷们。
安然摇头,面对几十个土匪这活不好干,但也不是不能干,看来这群人真没钱了,生死关头有钱一定会拿出来。
接下来各家开始凑钱凑物,争取将车辆牲畜留下,最终土匪带走了他们身上所有钱和部分物品。还带走了三家的牲畜。老人孩子分散到各家车上,安然拒绝与他们一起。一行人商量了一番腾出了两辆车给那三家。
“我们能帮的就到此了!以后再遇上事各自安好!”三叔和安大成都不想再管了,他们是一起出来的,没理由管他们一路,就这样他们已经付出了很多。
好在到长春前他们都没再遇到胡子,本以为到了长春就快到了,一问才知道还有三四百里。像他们这样的流民城镇不会留,只能去偏远的地方开荒,他们目的地还在更东北。
好在镖队还一直跟着走,他们的方向一致,只是越走有人的地方越少,就连胡子都没再出现。安然翻看了一下民国时期的地图,结合已经知道的事情,他们大概的目的地应该在吉林和哈尔滨之间地带,据说越偏的地方土地越便宜,城镇附近的土地都在两三块一亩,远荒地最低能到伍角,没钱的可不就往更远更偏的地方去。
那原主的男人在哪儿着?越接近目的地安然不得不要面对现实,原主还有一个男人呢,她该怎么办?回想着那个男人对原主还不错,这世界她一来孩子男人都有了?
众人与镖队分手后也要选择目的地了,对于外来人口每一个城镇都有相应的政策,去哪儿必须登记清楚。而且像他们这样几十口人不能去一个地方,除非自己弄一个村子。
像安大成安大智有明确目的地的直接登记过去,并言明开荒后想要成为自己土地是要交钱的,前两年可以免税,但三年后要交粮税。
众人登记好,大家开始清算一下账目,三叔那里记得清清楚楚,“当初安家兄弟为了体谅大家赶路将本应分到手的牲口给了大家使用,而且一路上你们借用的钱这次也要一并算清。”
“三叔,家里真没钱,要是没了牲口开春怎么开荒?”有人继续卖惨。
“一路上逃荒的那么多,你看到有多少有牲畜的?哪一个不是过来白手起家?别人能为啥你不能?咱们说到做到,当初让你们用牲畜赶路时怎么说的?到地方就要算清。”
众人无语了,就是将牲畜拿出来他们也都背着债务,三叔和安大成、李满仓等人将各家钱全清了一下,该分的分,该写欠条的写欠条,还不还就看个人良心了。
安然家得了一头牛和一头骡子,这本该是他家应得的,还有几家多少欠安家一些钱,安大成接了欠条就没再说什么。众人就此分开,相互离着并不远,算是相邻村子,据说距离也就二三十里地。
安然大伯和大姑家落户在一个叫大柳树村的地方,与安然他们一起过去的还有六家。除了两家有亲戚在的都是奔着安大成和李满仓过去的。如果不是镇里限制,他们这些人都要过来,可惜不让!别处一样需要人口,来的人不可能集中到某一处。
带了新户籍证明,安大成拿着信找到了那个叫大柳树村的地方,远处巍峨的高山让安然神往,进出的山林让少年心血沸腾,大片荒芜的土地和丰沛的水源让想开荒的农民心潮澎湃,这片热土将是他们活下去的根基。
第429章 安然见到了她大伯安大勇一家和安大姑一家子,得知老夫妻已经没了先是痛……
安然见到了她大伯安大勇一家和安大姑一家子,得知老夫妻已经没了先是痛哭了一番。
“你们先安顿下来,刚秋收完,到这儿只要肯下力气吃喝没问题。”安大勇道。
安大勇家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除了小儿子安宁外都成家了,到了这儿就是土地多,每家都建了土坯草房子。这种房子成本低,就是屋顶需要经常修。
房屋都很矮,屋内是土炕草席,炕柜炕桌,一切就是先上炕再说!
安然跟着女人们在灶房忙碌,大伯娘李氏是个很和气的人,两位堂嫂看似也不错,干活都很麻利。大姑和两个儿媳属于门头干的那种,话不多就会干活。
两边说着一路上的风雨,安然才知道前期的那批人几乎是要着饭过来的,他们一样遭受了土匪和灾民的抢劫,如果不是人多怕是连女人孩子都保不住。
“好在一路有惊无险都过来了。”大伯娘庆幸他们没遇到截杀的,大多是抢了财物不伤人。
“你们的牲口?”堂嫂还是很好奇,看他们带的东西可不像被打劫过的。
“买的”安然解释了她获得意外之财,加上沿路打猎卖皮子,慢慢攒了一些家当。
“你们可比我们强上好多,算是坐着马车过来的,我们当初真是一步步走来的——”堂嫂说起来都是泪,那时候太难了,只有经历过的才懂。
关于杨林大伯母告诉安然“开始跟着东家在双城开了一家饭馆,开春跟着一位贵人去了哈尔滨,一晃有三四个月没见了,估计都不知道你们已经到了。”
去了哈尔滨好啊,现在哈尔滨刚初建,估计连那条大街都没影呢。哈尔滨是满语译过来的,意思是“晒鱼网场”,如果没有那条中东铁路,它不过是个默默无闻的小地方。正因为中东铁路的修建,在哈尔滨这里打了一个丁字,成为交通枢纽中心,才有了后来的繁荣。
“东家没被抢?”
“那东家舍得花钱,将一部分家财委托了镖队才得以保全了。”而他们那点钱根本不够看的,根本雇不起镖队。
安然猜测,杨林手里应该能保全一些财务,哪怕是沾了东家的光。知道杨林没事安然倒不想着急过去,一切先等等。她这里可是守着东北的群山峻岭,估计好东西不会少。她不薅点岂不白来?就是空间的物资太多,找机会一定出一批。
一大锅土豆炖野兔,一大锅鱼,一大锅白菜豆腐,上桌全靠盆,主食是饼子。男人们上炕,女人们就在灶间凑合了一下。饭后安大勇等人领着新来的众人先去村长那里做了登记,然后是宅基地的安排,告诉他们哪儿可以开荒,哪儿不能——
安家大伯不知道两兄弟什么想法,尤其安大成是厨子,所以他们只建了一座土坯房为他们准备着。目前两家住能住下,杨林抓空还开了两亩地,平时都是大伯家帮着收拾,打的粮食已经归仓了。
安然看了,一部分是黄豆,一部分是高粱。因为高粱不挑地,到这儿的人基本上都是种这两样。
安大成没决定是留在村子还是继续做厨子,他想等女婿回来再说。在杨林没回来前,他们首要任务是砍柴采山货准备过冬。
女儿留给了大伯母,安然和小婶、安恒几个男孩跟着女人们去林子采山货,近处的林子没什么东西,想要得到好东西一定要去更远的地方。
“山里好货多的是,就是离着远,还有就是背不回来。”两个堂嫂道。
安然领教了什么是望山跑死马,看着就不远的地方一走就是好半天,就如堂嫂们说的,林子里东西真多,野核桃、野栗子、山柿子、山里红、山荆子、山葡萄、姑娘果、灯笼果,还有很多不知名的果子,她都不知道该捡啥?
还是表嫂有经验,今儿大家就捡栗子,栗子晒干了能久放。明儿可以捡柿子,回去晒柿子饼。野核桃皮厚肉少,不值当费力,没得捡了才捡那玩意。
带着男孩子就是好,爬上树一摇晃,那些成熟的栗子如下雨一般纷纷落下,四个男孩又去柿子林摘了一些熟透的柿子回来,众人一边干活一边吃,最后都有些撑了。
临走摘一些姑娘果和山里红、山荆子给孩子们当零嘴——
果然就如堂嫂说的,捡东西好捡,背回去却是难事,要知道一个背篓装满了东西足有百十来斤。背不动的只能放弃一些山货。
第二天的柿子更重,安然不得不偷渡到空间一些,野柿子不大却有分量,成熟了很甜,晒出的柿子饼更是家家必备的零嘴,而且还能卖钱。
另一个卖钱的就是松子,所以松子也是大家采集的对象,蘑菇木耳更不能少,不然大冬天你就天天白菜萝卜干菜。不想一冬生活太单调,秋天就要勤劳,勤劳,再勤劳!
不单单是他们家,家家都如此,不管男女老少都在忙着囤东西用以度过漫长寒冷的冬季。
院子里的木柴越堆越高,仓房里的山货也越来越多,安然还在兴致盎然地收集着山货,原主男人终于回来了。
杨林,身高一米八,体态均匀,身形有些消瘦外看似很健康,五官分明,相貌算是俊朗,安然很注意男人的眼睛和嘴巴,还好,不属于薄嘴唇,眼睛黑而干净,第一印象,应该是那种有责任有担当的男人。
安然暗自点头,还好,不是讨厌的类型。
“安然!”男人看到媳妇眼中都带了笑意。
“杨林!”安然笑着招呼,“你还没看到妮子吧?进屋去看看!”
“好!”男人笑着跟其他人打着招呼,脚步飞快进屋去看女儿,他出来时妮子刚几个月大,估计是不认识他这个爹的。
果然妮子看杨林是陌生的,杨林让她叫爹倒是叫了,随后就是父母俩的亲热,喜爱之情溢于言表。逗完了孩子杨林才说他一直托人打探他们的行踪,等得到消息时他们已经到了大柳树村这里。他没想到他们过来的这么快,还以为会等些日子。
安大成问他现在的安置,杨林道“我现在在滨江关道做事。”滨江关道是中央政府设立的专办与中东铁路公司交涉事宜,并督征关税。
为什么没在东家那边继续做而去了哈尔滨?杨林解释了一下,不是他想离开,而是不得已才去了哈尔滨。当初第二任道台上任时,路过酒楼看上了他的手艺,道台大人要他跟着去哈尔滨上任,难道他敢不去?
原来如此,安大成点头“以后你要一直呆在那里?”
“不是的爹,我们这位道台据说要离任了,新道台是浙江人,他不一定喜欢咱们北方口,到时怕是要我离开。要是能离开我想在那边开个饭铺子,很多人都很看重那里,眼下干活的人很多,开饭铺子一定能赚钱。”
还挺有眼光,安大成不住点头,“既然你有了这个打算我们就等等看,需要人手了我和安然安恒都过去帮忙。”
“哎!”杨林很开心,但他有种感觉,媳妇与以前似乎不同了,对他冷淡了很多,不似以前看到他嘘寒问暖,关心备至,他觉得两人之间有了距离,难道是两年不见的原因?不应该呀。
带着疑惑吃了一顿团圆饭,好在人多依旧分房睡,安然不用单独面对原身男人这颗心算是放下了。杨林在家只呆了两日就走了,临走他将赚到的钱和保存下来的钱想留下,安大成却让他都带走,还给了他那根金条“如果想开铺子就弄个好点的,你在道台那里做事,可以趁着他没走让他帮你弄块地。
这事没人不好办,有人不算啥,不怕花钱,钱花出去才能赚回更多。如果有必要可以把这根金条送了。”
杨林点头“我觉得送金条不如送人参,我回去就托人买,要是没合适的再送金子。”
安然一听要人参,她有啊,当初紫玉空间这玩意多的是,随便拿出一个就得上百年。安然没说,悄悄用苔藓和树皮包了一根百年的人参放进给杨林准备的包袱里。
包袱里是她给杨林准备的衣服和干粮,做的棉衣已经被杨林穿上身了,这是妥妥的爱心。杨林穿在身暖在心,为了妻儿他要加油努力。
村外只剩下夫妻时,安然告诉杨林包袱里有棵百年人参,“是我从山里无意间发现的,地方很偏,已经发展了一小片,等以后用到了再说。这事我谁都没告诉,你拿着去办事吧,不用省。”
媳妇还是那个关心自己的媳妇,杨林自责不该怀疑媳妇,用力抱了抱安然“在家等我,我一定让你和妮儿过上好日子!”
妮儿!安然觉得这个名字太俗气,但大家都这样叫只能接受,据说用俗名就是好养活,稍大些再取一个大名。
杨林走后日子照常,眼看着一天比一天冷,安然将杨林带来的布和棉花,混合着她从奉天买的、空间里的分给了大伯母家一些,别看他们已经来了两年,两年也就是让他们刚吃饱饭。穿的依旧没多好,因为这里不产棉花,棉花对他们来说太贵!大家棉衣里用的都是蒲棒毛,根本不保暖。有条件的弄个羊皮的大衣,一件羊皮大衣恨不得全家穿。
本打算要给大姑家送一些去,大伯母不让,“你送去了怕是你大姑也用不上。”
咋地?我给大姑的还能到别人手?
说起这个大姑姐大伯母话就多了,“以前没在一起共过事,不知道那家人是什么德行,这次一起出来我们才看透了那家人。真是面慈心狠,杀人不见血。表面和善大大咧咧的,却不干人事。这些年你们大姑一直任劳任怨干着最多的活,吃着最少的饭,连儿女都跟着受累。
你大姑这个性子啊,就是太软,怎么捏怎么是,受了多少委屈从没回娘家说过一两句。要不是我们亲眼所见都不敢信,那个老太婆真是把你大姑拿捏的死死的,还有你大姑父也是个愚孝的。他爹娘说啥就是啥,在父母面前都不敢说个不字,一味地知道付出,还要将妻儿搭上。哪怕他亲娘要把他闺女卖了他都不怨,你说世上怎么会有这种傻子?”
“对啊,我那表妹?”
“差点被她亲奶奶卖了,还是我们见到了给拦了下来,直接做主许给了同行的一户人家,与巧巧在一个村,离着咱们村不远,过年你们就能见到。”
第430章 既然这样安然打消了给大姑东西的想法,想给了以后找机会,自己立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