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这样安然打消了给大姑东西的想法,想给了以后找机会,自己立不起来别人怎么帮?
“咱们还是要想办法多弄些皮毛,冬天过冬还是皮毛暖和。”安然提议,因为李满仓那里忙着建房准备过冬根本没空带着孩子们练武,再说招式已经学完了,剩下的就是勤加练习。
进山狩猎是获得肉和皮毛最佳途径,安然说进山安大成第一个会不愿意,叫上李满仓和安家兄弟就会同意。一路上大家别的本事没学会,设套抓兔子山鸡的倒是学会了,还有就是弹弓射杀兔子和山鸡。
为此安然特意给安恒安云安辰三兄弟定制了三把铁弹弓,弹珠都是铁的,杀伤力很大。连李满仓都给自己弄了一个,不然他们哪会抓到那么多兔子。
安然为了能获得进山的自由,第一次进山狩猎她充分利用自己百发百中的弹弓获得了三只兔子五只山鸡,两只飞龙。原始的山林野物太多,不需要怎么费力就能找到野兔和山鸡。
大伯家的三个男人看傻眼了,原来打猎还能这样容易?他们去挖陷阱,每次去基本上都有收获,但大多都是兔子,偶尔能获得一只狍子。如果上面掩盖的好,山鸡也能抓到,就是大多时候会飞出陷阱。
这是外围,想打更有价值的最好进更深处,但他们都是没经验的,开始在外围正合适。只是那是什么?
众人朝着一处看去,是一群似鹿非鹿,屁股上一块白毛,呆呆傻傻的——
“傻狍子!”快走去抓!两个堂哥首当其冲,众人蜂拥而上,狍子从呆傻中醒过来开始奔跑,咦?怎么有一只不跑了?看他们干啥?
“要不说它傻呢!”第一只傻狍子没怎么费事就抓到了,剩下的想被安然抓了一只,安恒和安云一起抓了一只,李满仓最后气喘吁吁也获得了一只。
今日是幸运日,但安家兄弟告诉他们,这些东西除了狍子在这儿根本不值钱。大多时候大家都是把兔子留下自家吃了,皮毛过冬用。
甚好!安然觉得积攒一些兔皮也不错,据说村里就有会硝皮子的,回头硝好了做成皮袄皮坎肩。狍子和山鸡、飞龙被安大成、安大勇赶车卖去了更大的城镇,安大成也是想去看看老东家一家。
为了早日实现家里每人一个兔皮坎肩,安然这几日带着安家三个小子开始打猎,李满仓等人还要砍柴,与他们走不到一起,安然只好自己带着他们去打猎。
看着偶尔出现的野猪、野鹿、野山羊,没大的杀器很难猎到,安然很想将驽拿出来,但现在不是时候,唯一的可以弄几把猎枪,或者利用陷阱捕抓。
于是几人在猎物经常出没的地方挖了几个大的陷阱,位置尽量靠近深山,近处的机会留给村里人。别说,这几个陷阱很给力,几乎每隔两三天就有收获。最多的除了野兔居然是野猪,只是这野猪着实不怎么好吃,不管个大个小味道都有股腥臊味,小的肉质还能接受,大的怎么炖都不会烂,而且瘦肉柴的很。
后来再抓到野猪干脆直接卖了,加上他们靠着弹弓捕杀的山鸡、野兔、貂、狍子等物,安家的日子眼看着就过起来了。
女人们捡的山货也是各种各样,安然将重点放在松子上,每次进山捕猎背篓每人一个,除了猎物一定会带回质优个大的松塔,回头将里面松子砸出来,松塔留着烧也很不错。
安然喜欢上了这种不断获取收获的生活,她望着更远处的高山不断神往,大山离着他们很远,来回估计就要十几天,家人一定不会放心,只能等机会。
安然用野葡萄酿了十几坛子葡萄酒,小婶和堂嫂们晒了不少山楂干,各种蘑菇更是多,不但女人们采,安然进山看到了也会采。
“咱们还没空捞鱼呢!”大伯家的堂弟安宁道,“等结冰了捞鱼可带劲了!”少年讲述着每年捕鱼的事,第一年刚来他们就是靠着河里的鱼和山上的野菜野物度过的,要是没河里的鱼他们怕撑不过那个冬天。
就是这里的冬天真冷啊,能冻死个人的冷,少年说着忍不住就是一个哆嗦。二叔小叔他们一来家里情况改善了很多,还有这位堂姐,功夫很好,现在他都开始跟着堂姐练拳脚,还练内功,别管什么,现在他觉得自己身体好了很多。
安然心里暗道,要不是我给你们*作弊,你们能有今日?丹药改善身体行之有效,尤其安然弄了一个大力丸给全家用上,安家所有人都觉得力气大了很多,还以为是生活改善的问题。
所以安然根本不发愁过冬的木柴,男人们就能搞定,她只想一心狩猎,发掘宝物,山林里的药材很多,有的可以采了常备,就如柴胡可以用于退热,贝母抗菌消炎,治疗咳嗽很有效,至于人参鹿茸要靠运气。
但林蛙可以弄些,林蛙也叫雪蛤,它最有价值的部分就是母蛙里的输卵管,人称雪蛤油,属于珍贵补品药材,宫廷贡品。有润肺养阴,抗衰老,美容养颜,通血脉调内分泌等功效。
提起林蛙安宁话就多了,告诉他们怎么抓怎么吃?在山东老家是没这种东西的,东北的林蛙非常有名,大补之物,冬天吃贼香!
安然被说馋了,回头就让堂哥做捕林蛙的鱼坞,鱼坞是用柳树枝条编织而成,腹粗颈细,口呈盘状的篓子,下在林蛙较多的河流。如果想收获更多,可以用石头树枝在河道里做一个喇叭状的坝,鱼坞下在中间开口地方,一夜据说能抓上百只。
秋季是林蛙最肥美的时候,不管公母,都是籽满膏肥。安然真真体会了一把大东北的物资丰厚,真是一夜收获满满。吃不了的可以处理好了晒干留着以后吃。
就着新鲜他们还是炖了一大锅,做法很简单,就是酱焖,其他作料也没有,这里人炖鱼等腥物喜欢放一小把野苏子,去腥效果很好。开始吃安然是有心里抵触的,但看着大家都吃的香也跟着吃起来,本以为会排斥,没想到入口的感觉好不错,肉质细嫩不说,也没什么特殊味道,做成什么味就是什么味。
剩余的林蛙要串串晒干再取雪蛤油,这活安然不会干,她从小对这东西就排斥,即使今天她吃了依旧不敢对湿滑滑的这玩意下手。
这几天村里出来抓林蛙的人多起来,大多是半大孩子和老人,安然只跟着弄了几次就继续捕猎。
安大勇说等下雪后山林就不好进人了,最好在家猫冬。说是猫冬人不会闲着,打蒲草苇草,乌拉草,编席子垫子,女人们做做鞋和衣服,如果买来棉花还要纺线织布,就是进了腊月还要准备过年等等,好似一年到头都在忙。
安然宁愿每天进山也不想做这些繁琐事,当第一场雪下来时,安然不得不与小婶坐在炕上纳鞋底,总不能自家的鞋子也要小婶帮着做。好在她有经验,做鞋不算什么。
妮儿自己在笸箩里数豆子,安然教她数数,从一数到十,十个黄豆一堆,数好了十堆奖励一颗挂霜山楂。男孩子还在外面哼哈地练武,据说几个想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做一个武林高手。
小婶如果不想起死去的女儿会很开心,就是现在太安逸了才偶尔想到那个女儿。
“谁能想到日子就这样翻上倒下的,开年咱们还在山东老家,冬天就到了东北。”小婶感慨着,本想提一嘴二嫂,又马上闭了嘴。
“咱们的日子越过越好的,就是不知道杨林那边怎样了?”安然更关心杨林进展,如果能拿到道外一块好地段,别说做饭铺,就是做酒楼都可以。现在他们缺启动资金,如果钱到位,可以一次性建一座高品质的酒楼。
在东北能变现的就是药材和野物,难道还要再拿出一根人参?根据某一世的记忆,想找山参很容易,就是两只小狐狸也能帮她找到。
这事还真得提上日程,杨林只要能赚钱,她就好躺平。想让老爹放她进山必须自身硬,安然觉得自己也应该去练练,哪怕是为了自己以后也要练,要知道太平的日子真不多,等待的更多是战乱。
男孩子开始往山上跑,大人也不管了,小子们本来就要练,何况回来还能多少带些野味。这日安恒几个小子去起陷阱,带回了一只掉进陷阱的野山羊,这种山羊的膳气很大,安然和小婶一商量叫上大房那边的女人将羊肉做了馅,包成羊肉大蒸饺。
安然舍得放香油和调料,总之饺子出锅,一咬爆汁,一个大肉丸,香气扑鼻,让人忍不住就是一口。妮儿小朋友馋的直颠屁股,安然赶紧给她破开两个饺子,将肉丸打散,让她一勺勺吃。
“这也太香了!”
“这日子给我皇上当我都不要!”
“二叔的手艺就是好”
“你二叔几十年的厨子是白干的?”
“错了,今儿的饺子馅是安然调的,女承父业,以后吃饺子就要安然帮着调”
一众人端着大碗就是干,三家人三锅饺子几乎都干了进去。吃完才想起应该给大姑家送去一些。
“怎么把他大姑忘了呢!”大伯母和小婶都自责起来。要说安家这位姑奶奶,自从安然他们来后就露了一个面,据说她那个婆婆非常要道,一定要儿媳亲自伺候,不然就耍疯。
“可惜了你大姑家的小孙女,那么个好孩子竟在路上没了,没的怎么不是那个能作的老太婆!”大伯娘恨恨道,一路下来她太了解那家人了。
“这叫好人没长寿,祸害一千年!”小婶忙补上一句。
“要不叫我大姑过来吃吧,吃好了再回去。”安然提议。
“那个老婆子的鼻子好使着呢,你大姑从咱家回去先问你大姑身上的味道,就怕你大姑在咱家偷馋。”大伯母道“你们说奇葩不奇葩?”
“大姑为什么不反抗?她婆婆应该七老八十了吧?”
“你大姑性子太软,一直被妯娌压着,被婆婆压着,习惯了都不知道反抗。你大姑父也是个愚孝的,看来以后给姑娘相女婿可不要找太老实的。”小婶又想起死去的女儿了,叹口气,眼里含了泪花。
第431章 上次大伯母这样说,这回小婶也这样说,估计那位大姑父真的太愚孝了,不……
上次大伯母这样说,这回小婶也这样说,估计那位大姑父真的太愚孝了,不惜牺牲自己的孩子也要维系家和万事兴,兄友弟恭。还是那句话自己起不来别人也没办法,大姑的事一提而过,安然开始每天早上锻炼,晚上夜深人静时练习内功,都是练了多少遍的,掌控身体后一切水到渠成。
身体提升了就想出去,东北的水泡子多,降温后水泡子里的水已经开始结冰了,厚度还不能上人,安然为了吃口鱼只能凿了一块用鱼儿钓。
一上来就是五六斤的草鱼,钓上几条正好炖一锅。如果不想将大伯一家叫上,安然还得继续钓几条送过去,几条鱼对她来说不是问题。
“哎呦,这不是亲家妹子吗?捞了这多鱼!前两天我还听你大姑念叨想吃鱼呢!”
没想到回来遇到了大姑婆家的人,这位好像是大姑的妯娌,以前捡山货遇到过。“那就请这位婶子回去告诉我大姑,回娘家来吃鱼。”
“那多麻烦,你就给我几条让我给你大姑带回去。”女人说着就要上手。安然一扒拉闪开“我在家炖好了鱼等我大姑啊,记得回去告诉我大姑。”几步就甩开了女人。
女人气的在后面骂,安然装听不到,有本事就骂,骂人能得到鱼她也不骂!呵呵呵!
鱼没有被全吃了,而是抹了盐凉了起来。女人们真的很辛苦,又要操持家务又要准备冬粮,真是一刻不得闲。安然绝不会让自己过上这种生活,想想就可怕。
所以进山势在必得,安然与安大成商议了一番,以她身手进山没危险,带人进山才有危险。“我想进山找人参,杨林的主意不错,如果咱们家弄个饭馆或饭庄我们就一起过去。”
安大成沉思良久“开春后吧,眼看着就要大雪了,进山实在是危险,你刚练了多久,人家老把式都是十几二十年的功夫,你再练练。”
安然见说不通只得作罢,想上山还要找机会。下雪后大家开始减少了外出,等冰面再硬一些就可以割芦苇了,男人们依旧就近捡柴,男孩子们会弄些麻雀野兔,偶尔搭伴去看看陷阱。
安然将男人们拿回来熟制好的皮子开始跟着大伯娘做皮大衣皮袄,因都是兔皮需要一块块拼接。安然有的是时间,一边教女儿数数,一边慢工细做,不管是皮大衣还是皮袄,皮的那一面都要做上衬布。
有条件的用绸缎,没条件的用粗布。别管没有有条件,毛在里面的外面就用结实耐磨的老粗布,毛在外面的里子就用细棉布,中间又加了一层棉絮,这样做的皮大衣非常暖。
在家干活皮坎肩最灵活,还要皮帽子,皮手套,甚至她试着做了一双皮鞋。感觉还是没后世那些胶底鞋好,也不如外面卖的毡靴结实耐穿,只能放弃。
安家男人们开始用芦苇编篓子,打苇帘,用蒲草编垫子,当外面冰层厚度能站人时,村里人开始在水泡子里打冰窟窿捞鱼。他们后来的人家是没有渔网的,安然都是采用捞网捞鱼或垂钓,虽然没渔网捕捞的量大,但也足够他们吃。
最可怜的就是手里什么都没有的,一来就是深秋,手里本就没钱,更别说添置工具,好在安家人好说话,只要过来借东西,他们都会借。都知道来这里不容易,能帮就帮一把。
李满仓闲下来后又来找安然,决定以后他们带着年轻男人和半大小子继续练武,他深有感触,这套武功非常好,大家都有功夫了不但能进深山打猎,还能保护好身边的人。就这么个小村子如果土匪过来谁能抵挡住?在外还是要团结起来。
看着这些年轻人活力四射,每天都在外面上蹿下跳的,基本上每次回来都能带回一些猎物,有心人找到村长,冬季狩猎本来是村里要组织的,他们这是想独立?
村长很快找来,一问才知道这些人是李满仓的徒弟,他们每天都在练武,打猎不过是试试身手。
原来如此,村长也是从关内来的,既然咱们都是从关内来的,都是为了讨生活,那就是老乡,老乡就要团结一起,“李师傅,要不你也把村里其他青壮也带一带,不为别的,真要是胡子进村咱们也有一抗之力,不至于任人宰割。”
哪有不行的?随后各家半大小子都出来了,村民为了给他们弄块地方练武还特意清了一块场子。李满仓与安然商议了一下训练方式,从这天开始这里的冬天不再静悄悄了。
村长为了表示团结一致,主动组织大家集体捕鱼,家家有份,谁家有困难大家都帮一把,粮食不够的可以借,来年还上就是。
有了村长的组织,村里人的气氛明显高涨起来,刚来的人家没粮食的也借到了粮食,就连种子都有了着落。有经验的告诉他们怎么开荒?怎么种地,东北比不了老家,这里只能种植一季庄稼,但产量真真不错,“只要下功夫吃饭都没问题!屋前屋后弄点南瓜吊瓜,土坡上栽些红薯黄豆,怎么都饿不死人。”
“村长叔说的是,我们就等明年了。”
别处是冬三月,东北却是冬五月,气温降至零下三四十度时不怕,就怕暴风骤雪,这种天人根本不敢出去,出去也看到什么,漫天的雪团子裹挟着凌冽的寒风能将人瞬间埋没。
眼看着一天比一天冷,土坯房早早在外面挂上了草帘子,炉灶一天24小时不敢停,这种雪天一下有时候就是几天,房门都被雪堵死,想出还得从窗户跳出去。安然倒是淡定,耐心教小姑娘数数,现在小姑娘已经能从一数到一百,正着数倒着数,嘴巴可溜了。
男孩子们出不去憋的要死,安然给他们弄了一个五子棋盘让他们下着玩,棋子就是黑豆和黄豆,几个倒是玩得不亦乐乎。
闲下来最好做吃食,猫在屋里谁也看不到,闻不见。偶尔来一大锅野鸡炖蘑菇过过瘾,等以后野山鸡成了保护动物人们只能吃小鸡炖蘑菇了,好好珍惜好好享受吧!
半风干的鱼在炉火上一烤,撒上些调味料,馋的男孩子一个个直咽口水,很快就学了去,家里的风干鱼以最快速度减少着,烤地瓜、烤土豆片,烤麻雀,实在没烤的还能抓把栗子烤一烤,就是先开口,不然蹦的哪儿都是。
对于安家来说,这个冬天是快乐的,大雪后就是集体出来清雪,尤其屋顶和院里的雪,必须清。村里也会组织将村里唯二的两条路清出来,清完村里清出村的路,不清他们出不去,别人也进不来。
不说别的,到了年底赶年集是必须的,一个大年总要买些东西。于是那几天村里人天天清雪,一直到主干道。
杨林是在进腊月回来的,还带了一车东西回来,最高兴的消息是他们在哈尔滨道外有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地皮。道外是俄国人规划给中国人生活的地方,为啥中国的地方要俄国人规划?这话就有些长。
当年甲午战争清战败,清政府要支付巨额赔款,当时沙俄主动提出借钱,代价就是借地修铁路。也就是这条中东铁路,旧称东清铁路。哈尔滨就是这条铁路的T字交点,也就是中心位置。
修建铁路时,铁路工程师规划给中国人居住的一条街,这条街被称为中国大街,后来改为中央大街。中东铁路开通后以铁路为界,东侧为国人聚集地,称道外。西侧为洋人聚集地,称道里,中国大街从此划入道里,不再允许国人居住。
杨林说的地皮不知道位于道外什么位置?总之能拿到那里一块地已经很不错了。
“我打算开春后动工,建一个前面铺子后面能住人的宅子,你跟爹阿恒都过去住。”
“你打算做什么买卖?”
“就做咱们的山东菜,去哈尔滨干活的很多是咱们山东老乡,这边认山东菜。”
“做菜的原料你们想过没?光是材料估计就要让你头大,米面油粮和菜肉,你怎么解决?”安然不是泼他冷水,哈尔滨刚初建,最跟不上的怕是物资,好在有铁路帮着运输,如果加上运输费,是不是成本就要上去了?到时候你卖给谁?除非是有钱的洋人,洋人喜欢吃山东菜吗?
杨林点头“你说的我都想过,咱们这儿最不缺的就是山货,最讲究的就是实惠,我会用低成本做出美味实惠的菜,让来吃饭的人记住咱们。”
既然想好了安然就不多说了,杨林又跟安大成等人说了一下,即使开铺子估计也要等秋天了,先建房子。
安大成问他需要多少钱?
“我手里的钱应该够,先把买卖做起来,以后有钱了可以推倒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