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各执一词,到衍圣公跟前评理,衍圣公感觉头大,他根本不想管这些事,“两位叔祖看着解决!都是一家人,何必弄得你死我活?”
让五太爷六太爷解决自然是己方胜出,吃了亏的于氏侄子只能来姑姑这里告状。
于氏大怒,“这事我会处理,你们暂时消停些,千万别再闹事冲动。”说完吩咐拿钱安抚受伤人员。
孔家绝不是一块铁板,从几次相互状告便能看出族里心思各异,于氏是聪明的,自从有了掌控孔家的心思后已经将整个孔家家族各派势力都了解了七大八,那次群殴后于氏没有动作,偶尔召见一下子侄,给京城送了一些土仪,生活就如以往一样过着。
乾隆五十年,国子监辟雍新建落成,皇帝亲自讲学,衍圣公帅众先贤后裔观礼,得到了皇帝的夸奖。而就在这一年孔家族人孔庙四品执事揭发孔继汾所著《孔氏家仪》一书有忤逆之词,呈状山东巡抚,孔继汾获罪入狱。
而这本书早在二十年前就写完了,到如今才有人揭发让人不得不深思。可律法在,不容你辩驳。
孔继涑带着五哥的儿孙求上衍圣公府,衍圣公前堂跪地一片“还请衍圣公救救你五叔祖吧!五哥一生醉心学问,哪有不臣之心,即使有言辞不当也是无心之举。”
孔继涑老泪纵横,这真是无妄之灾!
“叔祖请起,各位叔爷叔伯们也起来!哎!曾孙也正为这事犯难呢!五叔祖这事若属实曾孙便有失察之过,曾孙正在拟请罪书呢!”
“公爷,看在五哥帮着打理府里庶务多年份上还请您一定救救他啊!如果此难过去一定让他在家潜心学问,不再出世!”孔继涑一个头磕下去,衍圣公赶忙扶起,“六叔祖,折煞曾孙了!我这就去府衙问问!”
巡抚给了衍圣公足够的面子,人来了就被请进去,“公爷,这事我等可做不得主,公爷应该没忘明史一案吧?我等有几个脑袋敢压下此事?”
衍圣公自是知道,跟来的六叔祖最终也是无可奈何。他们解释多少都没用,巡抚即使相信你是清白的也没用,这事就得皇上开口。
巡抚给了足够他们面子,让他们见到了人,可见到了又能如何?“可恨告发的小人!”现在六叔祖最恨的就是告发之人。《孔氏家仪》在族里流传了多少年,想查都不知道从何查起,这一点巡抚是不能告诉的。
“六弟无须担心,这事关键在皇上,怎么看也是皇上一句话。”关进了大牢孔继汾越发冷静了。他预感到事情不会容易过去,这就是针对他的阴谋,他自认为无愧于天,无愧于朝廷,何来謀逆?一句“余区区复古之心”就被人诟病为反清复明,这就是断章取义!他只是想恢复孔家祖风,与前朝何干?他从没觉得自己是如此的冤枉。
“六弟,一切听天意!”
一群人又赶回了孔府,衍圣公连夜奏折,快马送京,一是为自己请罪,二是将五叔祖自辩呈上,可惜老皇帝认准了孔继汾的不臣之心,复古与复明有何区别?这就是对大清的不满。
责令刑部严查,刑部就是看皇上脸色办事的,很快孔继汾的判决下来:孔继汾乃圣人后裔,还登过仕途,如此妄言,理应重判,发配伊犁,充当苦差。
这样的判决让五房众人如遭雷击,当家人毁了,也意味着他们这一门全完了!
后来孔继汾在充军路上经儿子多方筹措借贷赎出得以自由,却一直没回老家,游历南方死于友人家中。其子文学史学造诣颇深,受其拖累,一生不得志,这些都是后话。
于氏正好命人接管了孔继汾所管的庶务,有些人仿佛从中嗅到了什么。见风使舵的忙向于氏示好,但也有不死心的硬抗,他们始终相信孔家的就是孔家的,怎么可能交外人掌控?这是不合规矩的!
于氏没着急,猫抓老鼠还要耍一耍,她只要先稳固下已经掌控的就好,也看看有些人的选择。对权利的掌控让她找到满足,唯一遗憾的是自从生了二女儿就再也没怀过。连御医看后都没什么好办法,“夫人身体没事,可能原因出自衍圣公!”
也就是她不易受孕可能是衍圣公的问题,于氏如珠如宝一般疼爱着闺女,而突然的高烧让她失了方寸,等郎中过来一看方知是天花,于氏如遭雷击,她日日求神拜佛依旧没保住闺女的生命。
第146章 难道我就是无子的命吗?她将那些汤水全部扔掉,不能生她还补什么?……
难道我就是无子的命吗?她将那些汤水全部扔掉,不能生她还补什么?
“夫人节哀,小姐没了您才更要爱惜身体!”身边的嬷嬷劝慰道。
“我连个儿子都没有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夫人,二老爷那边可是有子嗣的,二老爷与公爷可是同胞亲兄弟!再说您与公爷还年轻,谁知道什么时候又有了呢?民间都有先抱养一个孩子在身边,慢慢再有自己的,夫人不妨——”
嬷嬷的话又给了于氏希望,对!她和公爷没了子嗣二老爷那边还有!大不了过继一个就是。
于氏重新燃起希望,她去二老爷处看到刚一岁多的侄子甚是喜欢,“二弟,弟妹,我想将庆镕抱在我身边养些日子沾沾福气!”
二夫人本来是舍不得的,可二老爷一口就答应下来。
于氏高高兴兴抱着侄子回去,二夫人刚要朝二老爷哭嚎,二老爷一摆手将屋里人全部打发走,“哭什么?庆镕抱到大嫂那里能有亏吃吗?现在大哥大嫂可是还没子嗣,我和大哥是一奶同胞的兄弟!你懂吗?”
二夫人一下子明白了什么,破涕为笑,“老爷是说咱们庆镕?”
二老爷点头“有这个可能,即使大哥大嫂真有了子嗣那也有庆镕的功劳,将来自然不会亏待他,儿子嘛,想要咱们再生就是!”
于氏有了儿子也有了斗志,孔家的家产庞大,每年收入颇丰,这一切侄子管着她很放心,*也很知底,现在剩下的就是十二房手里的那些产业了,于氏都弄着侄子嘴角越来越翘。
乾隆五十五年老皇上最后一次驾临曲阜,他也知道此生怕是最后一次,因此这次祭拜十分隆重,依旧三跪九叩,衍圣公全程近身伺候。
于氏更是办盛宴款待,此次盛宴最惹眼的非“诗礼银杏”莫属,老皇帝好新鲜口味,厨子为了接驾也是绞尽脑汁,孔府诗礼堂前一棵银杏树上的银杏给了某个厨子一个灵感。
银杏果去壳,碱水去皮,沸水焯烫,入锅煮熟捞出。炒锅加猪油,白糖,熬出银红色,加水、白糖、蜂蜜、桂花酱,最后倒入白果,熬制汤汁粘稠,最后淋少许猪油装盘。此菜颜色漂亮,入口清香甜美,酥烂甘馥,可解酒止咳。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此菜因选用诗礼堂前银杏而被公爷命名诗礼银杏,老皇帝尝后是大加赞许,“诗礼之家,诗礼银杏,菜好名字更贴切!”
一道简单的菜肴因其名从此上了孔家高档宴席!不知菜成就了名,还是名成就了菜!
衍圣公夫妻俩左右陪着老皇帝十分温馨愉快,老皇帝留下赏赐走了,赋诗一首以作留念:“为君要事祭为先,中祀躬亲意欲全。八度前来八旬逮,奠芹昨过奠箕连。生民未有道垂世,宇宙以来怀赞天。六岁一衷幸蒇礼,宫墙临别意拳然。”
这一别又是永别,不是老皇帝走了,而是年轻的衍圣公。康熙五十八年,年仅38岁的衍圣公与世长辞,衍圣公也从此开始走向没落。
衍圣公没留下子嗣,于氏很果决,当即找来二老爷提出过继。
“一切听大嫂安排!”二老爷自然愿意,那是他的儿子!他儿子要成为下一任衍圣公能不愿意吗?
“那好二弟,事情宜早不宜迟,我这就写折子你命人连夜送到京城,只要皇上那边认了谁说都没用。”
“大嫂果断!就这么办!”
稍后两人密谈了好一阵子一起又去了何太夫人那里。
丧事有二老爷的操持很顺利,没等丧礼结束衍圣公府的前堂就聚满了族里的族老和各房的当家人。程氏和她的儿子也在,连太太夫人也被请了来。于氏一点不慌,就看这些人要干什么?
“我们过来主要是想商议一下下一任衍圣公的事,夫人可有什么打算?”四房的老太爷先发了话。
“老叔祖,我已经向朝廷递上过继的折子,相信不日就有结果!”于氏将孔庆镕拉到身边“这就是我要过继的儿子,下一任衍圣公,我亲侄子孔庆镕!”
“你!你怎可如此武断行事,衍圣公的人选乃孔家族里大事,你一个人说了不算!”老族叔一听就急了,这是先斩后奏啊!再看一脸镇定的孔宪增,敢情是商量好的。
“哦?我说了不算谁说了算?是我过继儿子,难道我这个做娘的都不能说了算?”于氏很霸气,气的老头胡子直颤抖,六叔祖轻咳一声“夫人,此乃涉及到孔家嫡出一脉传承,自然选优秀子侄。庆镕不是不好,只是年岁尚小,几年内都不能理事。衍圣公位置不能空,我等提议选一名德才兼备孔家少年过继到您名下!”
“哦?谁说衍圣公位置不能空?当初老公也不也才八岁坐上了衍圣公的位置吗?难道你们质疑老公爷的能力?”
“我们当然不是这个意思,老公爷那是嫡亲血脉,怎么能与过继相提?”
“庆镕难道不是嫡亲血脉?好了老叔祖,折子已经递上去了,你们不服可以上折子。”于氏喝茶不再理这些老家伙了。
众族老转向程氏和何氏“两位老夫人,您们是长辈,公夫人没经商议自作主张就上了折子怎能作数?”
程氏刚想说自然不作数,何氏轻咳“这事我知道了,我这孙媳妇不说了吗?你们不服就上折子,对错皇上决断!”
“娘!”程氏忍不住喊了一声,何氏让丫头把她扶起来“我累了,想去歇了!”
“我也累了,明日还要发丧,各位叔祖们还是回去歇着吧,明日别累坏了身子!”于氏干脆领着儿子回房。
“岂有此理!牝鸡司晨,这是要乱我孔家!”几个老头怒骂。
随着皇上派来吊唁的人到达圣旨也跟了来,七岁孔庆镕正是过继到衍圣公府,继承爵位,诰授光禄寺大夫。
由于公爷年纪太小,衍圣公的大印便掌握在于氏手里。族众不服却没办法,他们都不过于氏,只得认下。
时隔不久,钦天监报紫微星发暗,而另一颗星星发亮,皇上大惊,命人去查。相术掐指,竟然算出那颗明亮的星星是孔家的孔继涑!
乾隆震怒,派人去抄孔继涑的家,抄家才发现孔继涑所住十二府居然是按八卦修建,八卦加中间一太极,九间屋子居然一个屋顶,这是犯了皇家的忌讳啊。等命人挖了孔继铎的坟后,棺材两旁居然趴着两条巨蟒,爪子还有一个没长出来,这还了得,如果长全岂不是真龙天子?
很快有人来报,孔庙还有一惊奇现象,一棵柏树只长侧枝不长主干,据说是孔继涑利用奇门遁甲所致,意在妨害嫡出。
于氏得知后连哭再嚎,怪不得衍圣公接连英年早逝!都是六叔祖害死了公爷!又还得她没儿子!
居然有这事?即使有人怀疑什么皇上查出来的东西你还敢辩驳抗争?
“一定要将十二房逐出家族!”于氏找来族人喊道。
十二房的人也慌了,毕竟是皇上过问了,事情可大可小,他们没忘五太爷的下场,连呼冤枉,纯属诬陷!一定是于氏搞出来了!但他们不敢说,还得求于氏高抬贵手,求众族人救救他们老太爷!
这么大的事谁也不敢开口,平时叫嚣的族老都闭紧了嘴巴,不傻的都看出了味道,他们不想步五房六房后尘。“等皇上定断吧!”
不久圣旨下来,孔继涑因阴谋篡夺衍圣公爵位获罪,逐出家族!获罪的孔继涑心灰意冷,居住在玉虹楼书斋十年没下楼,以刻碑打发时间,他将以前搜罗的古今书法临摹精雕刻大小石碑584块,这就是著名的“玉虹楼法贴刻石”,这些石刻后来称为孔家传家之宝。
孔继涑晚年被传召到北京,死在那里,到死罪名依旧,棺材用三道铁链锁着,葬在远离孔林的荒郊,这是后话。
两房接连出事,任谁都有个想法,在绝对实力面前谁又敢说什么?
掌握了实权,于氏将府里又进行了一次整顿,去掉了一些没必要的闲杂人员,还有那些养着的多余舞乐人打扫人、看管人,人员从新裁减造册登记。于氏真真切切感受到这个大家养的闲人太多了。
有些人祖上就到了孔家,繁衍了多少代还在孔家,以前孔家就是一个清秀女子,现在就是一个蠢笨的妇人。
剩下的便是祖产庙产自留自办田产等等。做这些多亏了自己的娘家侄,于氏将越来越多的权力交给娘家侄,她自己把持着府里大小事宜,可以说独揽了孔家一切权力。
于氏现在就是一言堂,好在没波及安然一家,这些年发生的事实在太多,不知不觉她送走了自己的父母,侄子娶媳妇,侄女嫁人,两位老嬷嬷已经去颐养天年了,小厨房又进了两个厨娘,菊香的闺女都把她娘换下去了,仿佛这里只剩下她一个老人。
安然感觉自己在修行一般沉迷于食物的世界,于氏这张老虎皮非常管用,利用这几年她几乎将在册的孔府菜都做了一遍,赶上节庆还能跟着做做大件。
做得越多感受越深,孔家的菜融汇了多地口味,又赋上自己独特的文化底蕴。每道菜只有用心去品去感受他的内涵你才能去敢做,也才能做出最好的菜。这里的菜早不是一道简单的菜了,它是文化,是传承,是历史。
安然想回家了,她感觉自己在府里呆的太久了。如果再待下去她会成为古董。
第147章 安然很久没看到过于氏了,她给于氏磕了一个头“夫人安好?”“你?……
安然很久没看到过于氏了,她给于氏磕了一个头“夫人安好?”
“你?”于氏从眼前的人里仿佛看到了那个很小气的厨娘,“你也老了!”
“是,奴婢也老了!”今天她特意装扮了一下,故意显出老态,人在示弱的情况下才好谈事情。
“听说你要赎身离开了?”
“是,奴婢想回家了!”
“你在府上做了多少年?”于氏今日心情很好,难得遇到老熟人。
“四十年吧!”
“辛苦了!也是该回家了!身契不用赎,给你就是,你为府里付出了很多,这是应该的。”她让人拿了一百两银票给安然“回家也享享清福。”
“是,多谢夫人!”安然规规矩矩给于氏再次磕了三个头,她直接间接的没少得好处,这几个头应该的。
“有事了就来府上!你给我做的第一顿饭菜到如今我还能记得呢!”
“夫人想吃了就唤奴婢一声,别的没有这手艺还是有的!”
“那是一定!你的手艺真不错,总能让人有惊喜。”
“夫人过誉,奴婢回去可能会带着侄子们开一家铺子,仿几样府上吃食,不知会不会妨碍到府上?”
“几样吃食罢了!宫里吃的民间还可以仿呢,何况咱们家!安心做吧!”
于氏笑着看那个女人退出去,这个女人在你身边几十年就如没在一样,又好像无处不在,于氏笑,还真难得呢!“以后她若求见就让她进来。”于氏吩咐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