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播主就住在我家楼上,咱们可是邻居,啥时候能去蹭顿饭?”
“播主,我这儿只有一条鲤鱼,您看怎么做?”
第四个视频安然做了鲤鱼两吃,一半糖醋,一半做了熏鱼块——
张文婷天天刷着自己的视频就剩下傻乐呵了,“辛苦没白费!我赚到米了!”
“多少?”
“不多,只有一百多!等我开通光合计划一定会更多,表妹加油!”
安然也去看了看自己钱包,居然也有一百多!“恭喜啊,我这儿也有一百多,等攒多了给你!”
“李泽明,赶紧帮我去拿几件衣服,拍视频不能天天那两件!”
“好,今晚我就给你去拿!”
三人正准备拍第五个视频时终于小区物业有了消息,本小区封控已经21天了,暂无新感染者,大家可以适当去购物,原则,每户只允许一人进出,不聚群,不扎堆,少出门,不聚会。出门做好个人防护——
终于能出去了,听完通知安然就看到一些人拉着小车直奔小区大门。
安锦绣问安然要不要去买些东西?
“姑姑,咱们囤的还不少呢!我车库地下室东西都没吃呢!你们需要就过来拿。”
“我让你姑父去拿一些白菜,你就别出来了,钥匙从扔下来就行。”
“让表哥给你们送去吧!你们年龄大了还是注意点。”
“好,你们也别出来呢!”
说是这么说,看着别人在外面自由活动哪里不眼热?
李泽明夫妻收到单位通知复工,夫妻俩只得打道回府!视频到此结束。
“不结束,等我们去班上看看,要是有时间我们还来!”张文婷还没玩够,这才多少?
“好,你们好好上班,视频一周一个就行了。”安然催着他们赶紧走,自己也要安静安静。
“真不想上班!”
“不上班单位哪来钱给你们开工资?”
两人终于走了,世界再次安静下来,屋子收拾了一遍,将两人的痕迹抹平。
呆了两日安然感觉自己快发霉了,终于找了一个天气晴朗日全副武装走出了家门。外面人人口罩手套,有的依旧穿了一次性雨衣做防护,据说回家就扔,安全第一,什么浪费环保已经都不重要了。
爱扎堆的老头老太也保持着距离说几句话就散,到了超市,售货员像躲瘟疫一样离你老远才搭腔。口罩外面还要带面罩,真是层层防范。
东西比年前还便宜,据说商家囤的年货一直没卖出去,年后大减价。安然看着不错是就买,还有猕猴桃、橙子、桔子、火龙果、香蕉,因为疫情一直没拉过来,可放开了一车车的往北方运,东西不但便宜还是熟透的,好吃的不得了,安然为了广大种植户也要多买。
回来被安锦绣说了一通,家里不缺吃喝还跑出去干啥?
“知道了姑姑,以后我就在家待着!”
“不是不让你出去,听说有个超市发现一例被封了,去过的都要隔离!”
安然后怕起来“不出去了,以后不出去了!”
小区物业人员一看每天出去的人越来越多,开始办起了出入证,凭证出入。不久在小区空场弄了一个蔬菜摊,买菜尽量在小区解决!
“广大市民注意了,为了自身安全,请尽量在小区购买生活物资!”
安锦绣和李建军去看了看,回来告诉安然东西贼贵!一棵大白菜就要十块钱,一个西葫芦就要六块,“这不是吃菜,是吃钱呢!”
“咱们不是还有吗?先吃家里!”安然觉得明面上的东西应该够吃一个月的,她没着急,那些粉丝倒是着急了“播主,怎么不拍视频了?我们还等着看呢!”
“播主,我买了一条黄花鱼,今天就做!你说用哪个清蒸方法好?”
“我买了鲤鱼,我家孩子喜欢吃糖醋鱼,播主教的鱼块更适合咱们家做。以前整条鱼做每次都要用一锅油,还炸不透。”
“播主,出一期番茄大虾吧,我今天买了不少大虾。”
安然回复:“拍视频的姐姐已经上班,周末再拍。”
“播主,什么时候去你家?”
安然回复:“疫情稳定了!”最近小区来的外面人不少,安然是不敢冒危险的。
“你的视频真好,啥时候请我吃一次清蒸鱼?”梁鸿宇突然冒出来了。
“想吃随时!但做好了请拿走。”
“也对!即使放开了也不要大意!”
“你们是不是还在执勤?”
“我回家了,独自隔离着,要十四天才能出去!”
安然默然——
2月14日情人节这天,全国新冠新增人数5090,累计感染者63851人。
周末,张文婷和李泽明早早过来拍了一个油焖大虾的视频,和一个清炒虾仁的视频。两个视频分两次上传,安然看到那么多问题头大。
张文婷倒是心满意足,她的视频就是以唯美为主,没有声音,只有文字配画面。还给安然带了任务,“下期做猪蹄,我们好几个同事都要猪蹄的教程,猪蹄我带来!”
“是你表嫂想吃了!”李泽明忙揭老婆的老底。
“要是有室外的景就好了,不过现在没看头,等荷花开了桃花开了,还有菊花百合,安然,这些花你会不会?”
“会吧!”
“我还想吃辣,要不咱们来个麻辣小龙虾?”
“毛血旺!来个酸菜鱼也不错,你姑姑爱吃!”
这夫妻你一言我一语就帮着安然安排上了。
“你们俩可别大意了,也不看看感染的人数?”安然提醒着两人。
“对,我们以后还是少来!还好咱们市里没几个,听说那几个都隔离着呢!”
“这回返津的不少,别大意了!”
总算送走两人,安然也不去看视频播放量,她纯粹就是玩玩,当然也是想炫耀一下自己的厨艺!炫耀吗?自己好像不够资格!下次去哪儿?要学的太多,就一个鲁菜她都不敢说已经学会。但考虑几位大神也要适当换换口味,安然拿起一本书,《食在四川》,翻翻里面满眼的辣。
忽然想起有一位老厨子的话,“我们川菜不是没高档菜,也不是没不辣的菜,而是平时你没吃到,拿一份干烧鱼翅来说,一份就要一万六。”
当然还有很有名的开水白菜,鲍汁鱼肚,国宴里的鸡豆花,都是宴席上的贵族。安然闭上眼脑海里又有一个声音“食在广州,味在潮汕,那里才是你最该去的地方。”
一个辣一个鲜,还真是不好选择,第二次穿越在南方沿海生活过一段时间,若说学了什么?连皮毛都不能算,你不融入不去真正生活根本无法体验一个地方的饮食。
第154章 安然又在自己家看了几天书,手头的书籍还是少,只能对川菜和粤菜只是做……
安然又在自己家看了几天书,手头的书籍还是少,只能对川菜和粤菜只是做了简单了解。她的内心更偏向于先了解粤菜。粤菜囊括了广府菜、潮州菜和客家菜。粤菜源于中原,秉承孔子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饮食风格,粤菜复杂精细,囊括众多,即使她在那边生活了一段时间都不敢说自己有多了解。
她不知道自己该从何学起,粤菜自有它自身的传承基础,有它高傲的坚持。但它也是最容易接纳外来事物的,从食物做法的演变就能看出现在的菜品已经融合了多种元素。它博采众长,又根据自己的口味、嗜好、习惯,不断创新改良着,她该怎么选择?
今日2月21日,新冠感染数量已经突破七万,某市就占了六万多,其他国家已经开始有了感染者。相对这样令人忧心的数字今夜的天空很干净,这要感谢那些停工的工厂和停滞的车辆了,少了污染让大家终于见到了蓝天,这是不是一种警告?
安然焚香祷告,让我回到七八十年代的潮汕吧!
潮汕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即使去生活一世都不一定能真正了解,但那里的一切还是吸引着安然很想去看看。
安然躺在沙发上看着电视里一个个抗疫画面,七八十年代的南方还算干净,海洋资源还丰富着,饮食文化经过一个时期的酝酿开始勃发,她相信那时期应该有她想要的东西。
眼睛慢慢闭上,再睁开她已经成为潮汕沿海某村一个刚死了男人的小寡妇,而且男人死得很光荣,为保卫祖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这个家还充斥着淡淡的烧纸味道,安然又闭上眼回忆了一下原主记忆。原主安然,河南郑州人,十九那年与在郑州当兵的汕头人林川峰相识相恋,一年后两人结婚。因林川峰属于义务兵,两人便在郑州安了家。两年后,他们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
女儿刚刚满一岁,中越边境发生战事,准备申请退伍带妻儿回家的林川峰重整戎装奔赴前线,三月后原主收到丈夫为国牺牲的死讯。不管原主如何痛不欲生,军车还是载着她和孩子回到了林川峰的老家。
那个家原主还是结婚的时候来过一次,婚后二人又回到郑州。所以婆家对原主来说依旧属于陌生地,尤其语言生活习惯还不同下。浑浑噩噩送走了丈夫,原主经受不住打击一病不起,看看给丈夫过完了五期便随着丈夫走了,安然正是这时候到来。
安然给自己服用了三分之一固本培元丹,加上一杯樱桃果汁,身体慢慢恢复起来。屋里屋外很安静,林家人口很简单,除了一个出嫁的大姑姐林雅琴,只有林川峰与父亲林成荣,母亲早几年已经过世。
林川峰一死,家里就剩下林成荣了,现在多了安然母女。多了两人却一点没给这个家增加热闹的气氛,而是增添了更多的哀伤。安然打量了一下屋子,这是他们结婚的屋子,陈设很简单,除了床就是一对放东西的木箱,房子有些老旧,倒还干净整齐。
安然从记忆里知道她这个公爹并不怎么愿意儿子娶一个外省人,在潮汕人眼里,除了本地人都是外省人,而且大多人是不喜欢与外省人通婚,尤其是在乡村。原因无碍乎怕外省人的心留不住,这里穷,还很能生,家里娃娃多了娶媳妇就是难事,有些人家会从外面买媳妇,买来的媳妇很少死心塌地留下,一不小心媳妇就跑了,所以只要还能过得去的人家是不愿意娶外省人的。
林家日子还算过得去,林川峰又是当兵的,林成荣自然不希望儿子娶外省人。他倒是不怕儿媳妇跑了,最担心的是怕外来的媳妇不习惯这里的生活而离开。怎奈儿子坚持,又想着儿子不知道在外面待几年便也同意了,还有一个原因是他一直隐藏不想说的,谁想到——
现在安然来了是一定要在这里生活下去的,不然她来这里干什么?有了决定,安然感觉身体好了很多便起身出来。林家房子很规整,正房厅堂带左右两间屋子,院子左右有两间屋子,一个做厨房,一个做柴房,大门从正墙靠边开的门,周围院墙很高,看不到外面。
院子里晒架上是晾晒的咸鱼,靠墙边背阴处是几个大的陶翁,里面是腌制的咸菜、酸咸菜、贡菜、老菜脯。安然吃过,这里管腌制的萝卜叫菜脯,咸菜酸菜贡菜都是用这里特产的一种大芥菜做的。潮汕有三宝,“鱼露、咸菜、菜脯”这三样几乎家家必备。
安然虽然不是本地人,却是很喜欢吃这里的咸菜,口味酸甜脆爽,香醇爽口。上一世穿越她在南方待过几年,虽然不是潮汕地区,却早已习惯这里的气候味道。
院里种了一小块香菜,这里叫芫荽,还有一小畦小芹菜,一些金不换和其他。
出门左右都有人家,正对的却是一个不小的池塘,里面有鸭鹅在嬉戏,不时发出鸣叫。现在是初秋,依旧有点热。放眼整个村子有几十户人家,人数不算少。空气里蕴含着浓浓的鱼腥味,从敞开的院门和外面的晒绳都能看到各种海鱼的影子。这里属于渔村,不种粮食,作物只有一些番薯芋头青菜。
村民属于渔民,吃的粮食需要用海产品去换或去买,即使弄回来一些粮食也不够全家吃,大多时候就是靠着这些海鱼度日,尤其以前困难时期,也多亏了海里河里的东西救了大家的命。
一棵古老的大树下围坐着一群上了年岁的男人,安然一眼便看到怀里抱着女儿的林成荣。大树下的那张老旧的桌子是村里上些年岁男人经常喝茶聊天的地方,只要不下雨,几乎天天坐着人,他们就是村里最闲的,不用干活,每天只需要喝茶聊天即可。
安然是不能理解的,日子这么不好为啥还都那么闲?后来知道这是多年想成的风俗,外面有成年的孩子,家里有一群女人,他们能做的就是喝茶聊天。
某个院子里传来婆婆对媳妇的呵斥,安然只是瞟了一眼,随后就看到歪在林成荣怀里的女儿挣扎着下来朝她磕磕绊绊跑来。女儿只有一周四个多月,走路还不是很稳,但不影响寻找妈妈的冲动努力。
林成荣也看到安然,随后站起来朝在坐的众人告了一声赶紧去追孙女。身后喝茶的几个男人都叹口气,为林成荣惋惜难过。林成荣也算是苦命的,自小孤儿,被村里林家一对不能生养的夫妻抱养。十岁养父出海遇难,十二被养母娘家舅舅带出去学手艺。
没等回报养母的养育之恩,养母病重,国内战场南下,林成荣回来侍奉养母,等将养母侍奉出去这才娶了一个逃荒女。媳妇给他生了一儿一女便撒手离开,可等到儿女成家,日子眼看着好起来,没想到又把儿子送走了!这真是早年丧父母,中年丧妻老年丧子,人一辈子的苦都给了这个苦命人。
“早年我就听人说成荣命中带煞,该不会是天煞孤星转世吧?”说话的是林家族里的堂哥林成海,他家人丁兴旺,林成荣家一出事他就有了将自家儿孙辈过继给林*成荣那一房的想法,怎奈林成荣没应。
林成荣家的日子在村里算是不错的,林成荣做过厨子,谁家有喜事都喜欢请他帮忙,儿子当了几年兵是有工资的,这回死了还有一笔抚恤金,虽然林川峰留下了一个闺女,可闺女早晚不还得嫁出去?林成荣从这月开始就能每月领补助了,听说最少十块,虽然不多在农村足够花了。
“成海,以后快别说这话了,我都为他发愁,儿子走了这媳妇肯定留不下,孙女还这么小,还是个丫头片子,要是个孙子成荣还有个盼头。生个丫头还有什么指望?林家这门在他这里断根了!”说话的是陈老头,算是村里的老人了。陈姓林姓算是村里的大姓,人数占了全村一大半。
林成海过继的想法很想得到村老的支持,林家在林成海这里怎么能断香火?但他闭了嘴,现在说这话还不是时候。
“当初就不该娶一个外省人,外省人的心都在外面,什么规矩都不懂,走就走,不走心也留不下,倒不如走了!”
一群男人低声议论着,这没影响到林成荣安然和小美凤的脚步。安然跑几步一把抱起女儿,小美凤长得很漂亮,软软的让安然猛然就有了心灵的触动。小美凤小胳膊紧紧抱住妈妈的脖子,口水蹭到安然的脸上,嘴里喊着还算清楚的“妈妈妈”
安然拿出手绢帮自己和小美凤擦了一下口水,朝着林成荣喊了一声“啊爸”这里可以管公公爸爸叫叔伯,据说为了保佑孩子平安,但安然还是习惯叫阿爸,或者干脆叫爸!
“嗯”林成荣回应一声,却不知道跟这个儿媳妇说什么?他对安然心情很复杂,很多人都劝他留下孙女,美凤再是女孩也是林家的骨血,将来招个孙女婿续香火就是。可孩子这么小他一个老男人怎么带?再说自己这命要是把孙女再克死他都没脸去地下见养父母了。
“爸,我想带美凤去码头看看船。”安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