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去吧!”林成荣想了想,今儿是下午的朝,便道:“你们先去,一会儿我也过去。”船来了就有鱼货,除了交上去的便是村里的。村里会留出一部分归集体所有,少量或不好处理的归各家。到时候家家都要挑着筐子去分属于自家那部分。
安然抱着女儿朝村外走,路过茶桌朝着那些喝茶人点头微笑,有些人她也不知道怎么称呼。
有些人回以微笑,有的却是不屑不理,低头喝茶,这些与安然无关。
出村的路一直走就能到不远处的去城镇的大路,离着大路不远还能到一条入海的河口,沿着河口再走便的海边。不过村子离着海还是有些远,走路大约一个小时。码头便在河道边上建的,一条笔直的土路延伸过去。
第155章 出村不远是一块块晒场,那里晾晒着各种腌制的咸鱼、虾米等海产品,安然……
出村不远是一块块晒场,那里晾晒着各种腌制的咸鱼、虾米等海产品,安然一眼就看到了那一排排的大大的马鲛鱼、马面鱼、鲽鱼、曹白、海鲈鱼、乌头、剥皮鱼、金线鱼——。
那些鱼干安然都喜欢,还有那些晒席上的大小鱿鱼干,海虾干等,看到它们安然就有种想将他们全部收入手中的冲动,现在是八十年代初,这些海产品可都是天然无污染的。
随着那些海产品映入眼帘的还有周围忙碌的女人,她们头上戴的竹编斗笠遮住了阳光也遮挡住一张张从容忙碌疲惫的容颜。这里的女人个个勤劳,家里家外一把手,整日就像陀螺一样旋转不停。安然敬佩她们,却不想成为她们,脚步不停,小美凤欢快地张着小手嘴里喊着只有她懂的外语。
安然没去晒场凑热闹,而是径直去了码头,身后劳动的女人还是抽空朝她这边看了看,随后大家有了谈资:“那个外省女人没看到一点伤心样子,可怜了川峰娃。”
“不然怎么说外省人留不住,她们的心都是硬的,听说上面给了上千块的抚恤金,那女人该不会拿了钱跑了吧?”
“真那样林大叔哭都没地方哭了,可怜啊,老了老了儿子没了!”
“林大叔命硬,我看那个女人命也不好。”
“快别说了,林大叔也够可怜的!美凤妈妈也很可怜!”年轻女人叫徐英,说完又朝着安然方向看了看,她住在林川峰家隔壁,与安然算是同姓妯娌。
“就不知道那个女人怎么做?要是带着孩子走了林大叔一定不愿意。”
“美凤那么小林大叔怎么养?”
“不是还有雅琴吗?让大姑养着侄女还算说得过去,何况听说美凤每月也能拿十块钱的补助金,加上那笔抚恤金雅琴婆家难得呢!”
“林大叔不会放手的,给雅琴婆家孩子能有好?”
女人们操心起林家的事,议论着林家接下来可能会发生的事。安然抱着美凤站在码头看着宽宽的河口,水在一点点上涨,两只摆渡的小木船停在那里摇晃,远处还没看到船的影子。
无事的大妈们带着一群孙子孙女来这里早早等了,她们三五成群说长道短,偶尔呵斥着小孩子们不要去水边,看到安然带着美凤过来大多就当没看到,看到的表情却各有千秋。有的明显是鄙夷不屑的,有的是疏离,偶尔有同情怜悯。
还是同族的几个婶子大娘过来与她搭话,尤其一个年约六十的婆子分外热情。“我是你桂芝二姆(二伯母),这是杏花婶子,这是你大阿姆——”女人热情地给安然介绍,原主是跟丈夫学过本地话,但仅仅能简单沟通。
女人说了一堆安然只知道她在帮她认识人,有的能听明白,有的根本不知道她说了什么?她说的半吊子话对方更难明白。鸡同鸭讲几句后安然只好笑笑带着美凤看大船,看孩子们抓蚂蚱蟋蟀。女人对安然的冷淡不识趣有些懊恼,但很快收敛了情绪,外省人都不懂事,她不计较。
一个小男孩捡了一条干死的小鱼送给美凤,美凤吓得抱紧安然的大腿往后躲。男孩笑着将小鱼扔到美凤身上随后就跑,美凤吓得大哭,安然抱起女儿拎起那条干鱼朝跑远的孩子瞟一眼扔去河里哄女儿。
“不过一个丫头片子,金贵什么似的!”黄婆子朝安然母女斜了一眼嘟囔道,安然没听明白却也知道她没说好话,她沉着脸看着女人,女人被看得发毛,但嘴里还在小声嘀咕着什么,眼睛却不敢再看安然母女。
旁边女人拉了拉那人劝了几句,你一个长辈跟一个小辈计较什么?她一个外省人刚死了男人,都少说几句吧!
那个叫桂芝的二伯母也过来劝安然,小孩子玩闹罢了,何必较真?她那人就是那么讨嫌!
安然哼了一声,这个让她叫二姆的女人看似对她和善,但给她的感觉也不是多好。安然一直将那婆子盯得不再看这边,她知道这里排外,知道这里重男轻女,但她有底线,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你要是不知自重就别怨她不客气。
桂芝对安然的不知好歹更为恼火,强行压了压,看来这个外省人不是很好说话。女人们对安然有了新认知,这个外省人怕是不好惹!不过再厉害你一个外省人还能在这里翻天吗?
林成荣来后美凤欢快了很多,从安然怀里转到阿公怀里。水位还在上涨,有人喊着船回来了!安然顺着人们的目光看过去,河口与大海交界处好几条船从一侧方向拐过来,它们好像不是从大海里回来,而是从另一处拐过来的。
此刻水位已经涨了很多,水面荡起层层水浪,码头上越聚人越多,每逢渔船回来没事的人都会来看今日的收获。
回来的船有大有小,从马达声能听出船已经是机动船只了,安然数了一下,大小一共十艘。这些船对于村里来说不算少,几乎所有成年男子都上船出海。所以平时安然在村里只能看到女人孩子老人!
船一靠岸,男人女人们开始往下卸货,开始是一篮子一篮子的鱼,鱼的品种很多,有些安然根本不认识。
先下来的鱼都不是很大,却也没太小的鱼,后面送上来的却都是大鱼,没用篮子,而是用了竹筐。有些已经进行了分类,没看到传说中的大个东星斑、老鼠斑、红斑鱼,也没有够个头的黄花鱼。后来才知道大船回来是先送货去公社收购站,等那边卸够了才拉回来。
大船几乎都是鱼,偶尔能看到螃蟹章鱼等物,小船却更多是皮皮虾螃蟹和一种扁平身子的比目鱼。安然叫鲽鱼,当地叫左口。鲽鱼也分很多种,这种鲽鱼本地人经常晒干制成的所谓大地鱼,大地鱼烤干研磨成粉便是天然味精——大地鱼粉。
在没有味精时厨子多用于烹饪和炖汤,后来有了味精大地鱼粉依旧出现在很多菜肴上,它独有的味道是无法取代的。
看到这么多鱼货安然无比兴奋,她一定要留在这里!
看着人们将一筐筐鱼运走,剩下的都是一些杂鱼和皮皮虾螃等物,这些才是各家要分的东西!不过看着也不少,不知道分到手有多少?
村里留下的运走后村长和书记喊着各家准备分鱼!安然还是第一次看如分粮食分海鲜,家家按人口分,人口又分三六九,重体力、体力、男女老少等等。
轮到林成荣这里村长点了一句,“林成荣家按体力二男一女分,外加一个孩子。”
林成荣忙道“村长老哥谢谢了,无需这样,东西多了吃不完,就按实际人口分吧!”儿媳和孙女的户口没在,能分东西已经是村里照顾了。
村长忙摇头“成荣,你家是烈军属,上面有指示,也有红头文件,烈军属必须给予照顾,你可别让老哥难做。”
书记也过来道“成荣,这事别客气了,以后你家就按三大一小分,谁也说不出啥来。”
“川峰牺牲是他的责任,你们听我的,就按实际分。”林成荣早就想好了,他不想占这点便宜,村里军烈属不是他一家,想当年他们村很多人都参加了解放战役,死的人多了去,尽管过去了三十年,可有些人还在,村里照顾的够多了。
村长和书记见他坚持只好按实际人口分,最后还是从一个筐里捡了两条两斤多红斑给了安然家。
回来安然抱着美凤林成荣挑筐,回去的人形成了一条长长的队伍,挑担的几乎都是女人,林成荣显得很突兀,安然偷瞄了一眼公公,见他泰然便没去接担子,她不知道这具身子能不能将担子挑回家。
安然对筐里的螃蟹虾蛄倒是很感兴趣,初秋的海鲜很鲜美,她喜欢吃渤海湾的,因为水温低口感会更好,南方的水温高,有些海鲜肉质更细腻鲜嫩。只能说各有千秋,她对活蹦乱跳的虾蛄很期待。不过现在还不是吃它的季节,肉不如过阵子饱满,母的膏会很少,估计也就细细一条。
三口分到了两竹筐东西,东西很杂,各种杂鱼,安然帮着按种类大小分类装盆问林成荣怎么处理?
“你想怎么吃?”林成荣想了想还是问问儿媳妇的意见,儿媳妇是内地人不习惯海鲜,为了孙女他决定努努力,如果儿媳妇能留下一两年帮着把美凤带大他尊重一下儿媳妇的习惯也无妨。
安然看着那两条红斑道“这两条鱼一条做清蒸一条做粥如何?美凤还能吃一点。”小杂鱼她就不知道怎么办了。
“可以,我去做!”林成荣拎起两条鱼就去处理,安然看着那堆海鲜发愁,村里不说天天分这些,隔上一两天总是要分一次的,除非天气不好不能出海,或者来的鱼上面都要走。
天天吃鱼估计也会腻,她倒是很想存进空间,可家里还有林成荣这么一个大活人怎么可能?
虾蛄这里的吃法多种,随便做就能做出十余种,安然更喜欢原汁原味,清蒸虾蛄,她知道这里的人喜欢吃生腌。看到筐里的鱼安然转身对林成荣道“啊爸,要不咱们做些鱼丸?”
她想吃更想学,印象里这位公爹做的鱼丸很好。
“好,放着我来!”林成荣头没抬就道,手里忙着自己的活,安然没插手他做的事,而是一边逗弄美凤一边看他干活。一条红斑已经在他手下变成了片片鱼肉和鱼骨,另一条也收拾出来了,打了花刀准备清蒸。
淘米浸泡,起锅烧油煎香鱼骨鱼头加开水滚上十几分钟,笊篱过出鱼骨剩下奶白的鱼汤煮粥,鱼片只加了一点盐和少许米酒,油锁水分,米煮熟下入鱼片,简单调味一点香葱便是一道美味的鱼片粥了。
安然静静看着他操作,也打量了厨房,一个红砖大灶,连着旁边一个小灶。大灶做菜,小灶眼正好蒸饭。还有一个铁皮炉,一般用来坐砂锅煮粥炖汤。林家砂锅大小就有好几个,一看就是喜欢又有条件做饭的。
第156章 从原主记忆里知道林成荣以前学过厨子,安然看他干活麻利劲就知道她这位……
从原主记忆里知道林成荣以前学过厨子,安然看他干活麻利劲就知道她这位公爹可是个老手。心里欢喜,眼下局势正在变更中,她就在家跟着她这位公爹学学手艺就行。
鱼片粥很好吃,汤汁香浓顺滑,鱼片鲜嫩,米粒软糯却颗颗分明,鱼的鲜美与软糯的米浆相互融合着感染着,那么一口下去唇齿留香一直暖到胃里,这个舒服!安然一边喂女儿一边吃,很快一碗粥见底,接着第二碗,等林成荣将清蒸鱼端上来两碗粥已经被娘俩干掉,主要是安然的功劳。
安然讪讪,很为自己行为不齿,“啊爸,还有什么事要做?”
“你带着美凤先吃,我这就好。”林成荣蒸上虾蛄螃蟹又端上一碟切碎的老菜脯,一旁还有一勺姜末。“海鲜性寒,放一点姜末。”他怕孙女吃不惯煮粥的时候放了一点。
鱼粥撒上一点姜末和老菜脯又有了别的味道,清蒸鱼的做法也很简单,只是用了炒制调味过的老菜脯粒淋上鱼身蒸的。由于食材鲜品质好,安然觉得这条鱼鲜的不得了,尤其石斑鱼的肉质非常鲜嫩。美凤很给她阿公面子,小嘴巴巴的吃着粥和鱼,手还去抓,嘴里喊着外国语。
这样的孩子任谁都喜欢,院子里有了孩子的生气仿佛生活都充满了活力,林成荣呆板的面孔露出一丝丝微笑,儿子离世的阴霾仿佛被吹散了很多,他突然很舍不得孙女了,要是能留在身边也不错。
安然感觉自己吃得好饱,虾蛄和螃蟹上来都有些吃不下,随后她就看林成荣吃,吃螃蟹和虾蛄桌上又多了一碟蘸料,安然尝了尝,是姜醋汁,加了一点辣椒香菜末。
美凤吃饱了也玩累了,慢慢躺在妈妈怀里闭上眼睡着,等将女儿放进屋里出来,林成荣已经收拾好桌子,安然去洗碗,他又去收拾那些鱼,鱼又被分成两份,一份用盐腌了,一份准备取肉准备做鱼丸。
做鱼丸的鱼安然只认识马鲛和那哥鱼,其余几种不大认识。安然就看林成荣手上动作非常快,那刀飞快地在鱼身上左右上下翻飞,很快一条鱼就被刨膛去头去骨,安然也要干,林成荣就当她玩玩,外省的媳妇哪会潮汕宰鱼的功夫?
安然还真不大会处理那哥鱼,那哥鱼身偏软,林家的刀大,总有种不够施展的感觉。还是马鲛鱼好处理,去头去内脏,一把刀在鱼身上算是游刃有余,虽然没林成荣做的好却也不赖。这一点林成荣很意外,只是看了眼安然的动作便继续忙碌起来,安然决定跟林成荣坦诚一下打算,这样更有助于两人以后相处:“啊爸,我想先留在这里几年,您没意见吧?”
林成荣手一抖刀刃差点划了自己,他看着安然半天没说话,他从安然眼里看到了坦诚这才相信刚才听到的是真的。
“行,你想待多久就多久。”儿媳妇暂时不走是他最想要的,等几年孙女大了即使儿媳妇走了他也能照料孙女,即使孙女被带走也会记得他这个阿公,还有这里才是她的根。“亲家那里会同意吗?”
“回头我写封信告诉家里,顺便让他们把我的户口弄来。”当初结婚户口就是分着的,有结婚证,又不是大城市,她一个非农业户口转到农村没一点障碍。
儿媳妇居然同意把户口转来让林成荣很意外,更相信儿媳妇说的是真的,心里自然高兴。“你要是不想在村里干活咱们可以请公社帮着给你安排个工作。”这是烈属的优待政策,来参加林川峰的追悼会时乡镇领导特意说了一下。
林成荣说得很艰难,想到儿子心一阵阵撕裂般的痛。男儿有泪不轻弹,那是未到伤心处,此刻他眼里的泪一个劲的打转,却被他逼了回去。
安然摇头“啊爸,我想留在村里,就是户口迁过来我也想留在村里。”
“好,你决定!咱们每月还有三十块钱的收入,基本生活是没问题。”林成荣不管安然做什么决定他不会反对。
安然开始就没打算去村里干活,可以生活却不想像别的女人一样一条到晚累死累活的干活!到现在那些去生产队盐鱼的女人们还没回来,只要鱼没处理完她们就不能回家。虽然加班的上午不需要上工,但这样还是很辛苦。
再说不是还有每月的三十块钱吗?就想林成荣说的,三十块钱在村里怎么都能生活了。“美凤还小我就先带她,等她大一些我再看能干啥。爸,既然我要留下来就想尽量融入这里。我和美凤不但要学这里的话还要学着做这儿的事,包括饭菜。”
安然的话又是一个意外,林成荣重新审视起自己的儿媳妇来,以前这个媳妇可不是这样,虽然接触不多感觉就是不一样。不过这样也好,他当然希望儿媳妇成为地地道道的潮汕人,心里突然涌出一股莫名滋味,这是不是儿子看他太可怜给了他一个接一个的惊喜?
儿媳妇半吊子潮汕话也就他能连蒙带猜能明白,换一个旁人还真难懂,既然想学就教吧!随后安然光明正大跟老公爹学起了做鱼丸。林成荣不藏私,每一个环节都让安然看仔细,取鱼肉要刮不要切,这样可以减少鱼刺混入鱼肉还不斩断鱼肉纤维,即使有些刺也好挑出来。
安然的厨艺基础算起来也有几十年了,林成荣一点她就明白。林成荣的手艺绝不是盖得,那鱼丸做出来真是脆嫩滑爽Q弹。安然胳膊差点用废了也没做出那个效果,做这个不光是力气,还真需要一些技巧,看来还得练!
第二天林成荣便用鱼丸给全家做了早餐,紫菜鱼丸汤,外加院子种的小青菜。没有白米饭白馒头,只有鱼饭!
是鱼饭,真的是鱼饭!昨晚两人做完了鱼丸后,林成荣就把腌好的一竹篮鱼在盐水锅里煮了一下晾上了,经过一夜的搁置,鱼已经冰凉,肉质变得更加紧实,汁水也凝固在鱼肉的肌理和表皮,沾一点豆酱,没有想象的腥,相对肉食,安然更喜欢肉类。
“渔民除了鱼为数不多的粮食全靠上面供应,那点粮食远远不够人们平时消耗的。粮食不够就要靠鱼充数,鱼就是饭,饭就是鱼!
鱼饭并不是近些年才有的东西,以前日子苦的时候根本没粮食,只能吃鱼,不然怎么那么多人离家出去谋生?人们出海捕上来的鱼直接用海水煮熟晾在甲板上吃。鱼饭可以是鱼,也可以是红蟹、龙虾、小鱿鱼,总之能吃的都可以当饭吃。“林成荣感觉儿媳妇是个率真的人,有些不明白的事便告诉她。
安然偷瞄过家里的米,不多,面,很少,鸡蛋更少,多的就是海鲜干货,这日子怎么过?没收入怎么让她囤物资?难道指望着空间存货?她怕早晚露馅。
腌制了一夜的鱼有些是直接晒上的,有的——嗯?怎么没腌?这么放着不会坏吗?腌鱼怎么还不同?
林成荣在晒鱼的时候将安然叫过去,学着做咸鱼,因为生活在这里的人都有一手做咸鱼的手艺,这也是最基本的技能。
“咸鱼做法分多种,大体有实肉咸鱼干、梅香咸鱼干、湿咸鱼、淡晒咸鱼干、咸鲜鱼、熟咸鱼——,总体上可分发酵的和没发酵的。
我现在晾晒的是做实肉咸鱼,实肉咸鱼是用新鲜的鱼加足盐腌上一天或一夜,然后晒成干鱼,这种咸鱼肉质紧实劲道,咸鲜。
没腌的是准备做梅香咸鱼的,梅香咸鱼则是把处理好的鱼放上一两天,让鱼肉发霉,然后埋入粗盐腌上五六日,洗净盐晒成的干鱼,这种鱼有种特殊的香味,其肉质松软,口感细腻。”
还富含人体需要的多种氨基酸,这个安然知道,孔府每年都采购咸鱼用来烹调,却不知道还有这么多讲究。
按林成荣所说,湿咸鱼便是那种打捞上来不经处理就用盐腌起来,鱼在鱼渗出来的汁水中浸泡着,鱼肉紧实带有咸味,不失其鲜,不经晾晒,拿起来就能使用,是炖是煎是蒸,怎么做都行。
淡晒咸鱼干原料是那种薄身的鱼,就如龙利鱼,抹上少许盐,一晒一吹就干了。
熟咸鱼是腌制后的鱼做熟了,典型的例子就是鱼饭!至于其他,应该还有很多,如小鱼干、大地鱼、柴鱼——
林成荣特意提了一下大地鱼,鲽形目,也叫比目鱼,活着叫鲽鱼、比目鱼、大地鱼,当地人叫左口。干制后叫翅脯、鲽脯,打成粉叫大地鱼粉,很复杂的名称,主要是不同地方对它称呼不同。它们身体扁平,喜欢在浅海沙质海底低栖生活,想捕捞需要用拽网方式,林成荣说现在还不是大地鱼最肥的季节,要到年底时大地鱼才最肥!
“爸,你说什么鱼做成咸鱼最好吃?”
“好吃的鱼做成什么都好吃,就如金龙鱼(大黄鱼)、石斑,怎么做都好吃。有些鱼煮着吃腥味重,但做成咸鱼却是一道美食,就如油甘鱼、海鲡鱼、厚刀鱼,它们油脂重,做成干鱼口感味道都上去了。我们平时用的最多的鱼有海鲈鱼、剥皮鱼、金线鱼、马鲛鱼、大眼鲢、大地鱼、鲳鱼、曹白、巴浪鱼,总之海里的鱼都可以做咸鱼,但怎么做却是不同的鱼有不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