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维突然眼前一亮,与药堂的老板娘闲话了几句。
药堂的掌柜是一个老大夫,姓唐,一直在京城闯荡,无儿无女。
老了就想落叶归根,所以放弃了京城的繁华,回乡了,夫妻两人用毕生积蓄经营了一家药店。
穷苦人大多看不起病,买不起药,所以他们夫妻两会时常帮衬些。
虽然医馆入不敷出,但是唐大夫的医术好,经常有些大户人家请他上门医治,得了的诊金都弥补了药店的亏空。
但是马家势大,这几年越发的打压他们,渐渐的,那些大户人家也不请老大夫了。
所以这家药堂现在是他们用自己的积蓄在苦苦支撑,还能支撑多久,尚未可知。
镇子上就两家药堂,一家是马家的妙仁堂,另一家就是这对老夫妻开的德济堂了。
因着与马家尴尬的关系,所以王维维让人将秦五郎送到德济堂这里来了。
好在德济堂的掌柜,也就是唐大夫有两把刷子,再加上白老头的保命丸,不然秦五郎的命真的就可能没了。
镇子上离毛头村远,再加上路上颠簸,她们不可能将秦五郎送回去让白老头医治。
王维维想到这里就是一阵后怕,她才刚到秦家多久,要是秦家就缺了一个人,那大反派岂不是恨死她?
幸好,秦五郎没事。
不过,听老大夫的意思,秦五郎以后就得用金贵的药吊着,伤了底子,要慢慢调理。
老大夫说是这么说,但是在秦母的认知里,秦五郎虽然保下一条命,但人算是废了。
不仅废了,家里又添了一个药罐子,秦福和秦四郎保管又要有意见了。
秦母重重的叹了一口气,要不是王维维,说不定秦五郎现在人都没了。
药罐子就药罐子吧,大不了她养一辈子。
若是秦福和秦四郎有意见,她就带着秦五郎和二妞分家另过。
王维维没有多操心秦五郎的后半辈子,不过她与药堂老板娘的一番交谈,让她有了新的想法。
若是她能与德济堂合作卖药,那么岂不是一笔稳定的收入来源?
而且大反派前线打仗,药草肯定紧缺,她根本不愁销量。
若是她集齐粮草,去北城军营给大反派送温暖,然后再将和离的事情一说,那不就成了吗?
她之前看书,好像记得书中大反派一直都是四处寻药,并且与很多药铺都有合作,即使如此,药草也是十分紧缺。
之前她想开药铺,这样方便,但是一个门外汉开药铺肯定是不现实,而且没有老大夫坐镇,开不长久。
正想找一个合适的店铺合作,马家肯定是不用想了,这个德济堂倒是不错。
老大夫的话,反正德济堂有,就白老头那个闲不住的,你想让他坐在药铺里给人看病,那就是异想天开。
除非小三娃开口,那也不是不行,但顶多也是两三天,不过这也就够了。
于是,王维维以开玩笑的方式与药堂老板娘说了。
老板娘却是一阵惊奇,深思熟虑后叫来了唐大夫,也是她的夫君,德济堂的掌柜兼大夫。
唐大夫本来兴致勃勃,但见王维维是一个女娃,顿时有些失望。
正想往回走的时候,王维维却开口了,“老大夫,世界上看不起病,吃不起药的穷人那么多,你觉得你凭借一己之力可以救多少?”
王维维说着停顿了一下,见老大夫的脚步莫名停住,心生欢喜。
以为说道老大夫的心坎上了,觉着有戏,随即继续说道,“老大夫,你们医者仁心,我年纪虽小,但是深受触动,既然你们有心帮助这些穷人们,何不再加一把力呢?
我是一个村妇,从小在村里长大,十里八村就只有那么一个郎中,还是半吊子郎中,村里吃不起药,看不起病的村民大有人在,每年病死的都超过新生的了。
并且那些新生的能不能活到病死的那个岁数都不一定。
你既然有一身好本事,为什么不教给更多的人呢?
让他们再去教给其他人,慢慢扩散,这样帮助的人岂不是更多?
还有你这个药堂挺好的,位置不错……”
还没等王维维说完,唐大夫便不耐烦的开口道,“你要买?你有钱?”
“啊?”
还没等王维维反应过来,唐大夫继续说道,“你要买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你要管我夫妻两人的后半辈子,教徒弟什么的都好说,但是药堂必须救济穷人!”
“老头子,你……”
药堂老板娘话还没说完。
王维维倒是十分惊喜,赶忙应答,“好好好,没问题,我家小子多,随便一个给你养老送终都可以。”
王维维说完,心花怒放,太成功了太顺利了有没有,她之前还想着用之前大树他们采到的灵芝说服唐大夫与她合作呢?
没想到还没开口,唐大夫就答应了,还附带了一个坐堂老大夫,等等,价格不会太贵吧!她现在可没有太多的钱啊!
67说媒
王维维尴尬的看了眼唐老大夫和老板娘说道,“这个价钱呢?怎么说?”
唐大夫捋了捋胡须,“我既然提了要求,价格就给你便宜点吧!两百两。”
“什么?两百两?”
王维维吃惊,这么便宜吗?
她之前可是从老板娘口中得知,他们夫妻两人开这个药堂的启动资金可是两千两啊!
这对老夫妻人也太好了吧!直接白送啊!
难怪这么好心救济这么多穷苦百姓。
唐大夫还在狐疑王维维是不是觉得价格太高,正思索着要不要降价的时候,王维维便立马同意了。
王维维想着,这对老夫妻救了这么多人,再坑也不会坑到哪里去吧!
唐大
夫舒心的笑了笑,备下纸笔,双方签了买卖文书之后,一式三份,第二天老大夫就前往衙门备案,这些都是王维维不知道的。
只是后来王维维看药堂账单的时候,王维维才知道自己被坑了。
她没想到诺大的一个德济堂亏损竟然这么严重,入不敷出不说,还有两千两的外债。
难怪唐大夫那么风快的转手给她,顺便还坑了她两百两银子,外加养老送终。
王维维那叫一个悲催啊!
签了文书,王维维理所应当的参观了一下德济堂,德济堂三进院子的铺面,将近四百六十多平,可以说是镇子上最大的一间铺面了。
听说之前是一个员外老爷的,但是被马家斗垮了,所以卖给他们了。
德济堂的事情,王维维没有瞒着众人。
当秦母听说王维维将德济堂买下来的时候,一阵感动。
亏的她之前嫌弃王维维花钱大手大脚的,不像是个会过日子的人。
所以对王维维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
现在秦五郎出事,就他亲爹和亲兄弟都不当回事的,反倒王维维这个大嫂又是跑这又是跑那的,现在居然还把药铺买下来了。
以后秦五郎的药还会缺吗?就连她家二妞也会跟着沾光。
秦母高兴之余又有些担心,这么大一个药铺买下来估计要不少钱吧,之前陈芳娘家赔罪的那五百两绝对是不够的。
但是王维维却是眼睛都不眨一下的买了下来。
秦母看向王维维的眼神充满了感激。
大树和二狗子听到王维维将药铺买了下来,没秦母想的那么多,一根筋觉着能赚钱,内心一阵狂热。
众人的想法,王维维没有理会,她现在要琢磨的是将这个德济堂重新盘活,不能再像唐大夫之前那样入不敷出了。
但是以后要在毛头村和镇子上往返,所以首要事情就是她们需要一个便捷的交通工具。
王维维第一想到的是马车,但是小小的一个镇子上牛车都少见,更别提马车了。
想要买车还是得去县里,刚好二狗子的驾车技术成熟了不少。
自从王维维上次回去和二狗子提过学驾车这件事情后,二狗子是有事无事都会去毛天明那儿学驾车。
时不时让小丫做些好吃的犒劳一下毛天明这个驾车师傅。
虽然二狗子没有驾车单独去过镇子上或者是县里,但是驾车上路还是可以的了。
因着秦五郎现在病着,秦母也不太爽落,所以留在了德济堂。
其余人都跟着王维维租了牛车连夜回了毛头村。
村里因着过年,热闹了好几日,初六的时候王维维将村里交好的全都喊家里吃了顿饭。
红烧鱼,麻辣猪蹄,肉丸子,蛋饺子,猪肚菌菇汤,辣子鸡丁,莴苣炒腊肉,芹菜炒香肠,老鸭汤……
王维维主厨,小丫在一旁帮衬着,秦桂芳也做了一道拿手的叫花鸡。
素菜则是家里的男娃们一人一道王维维逼着炒的。
本来素菜王维维都交给了小丫练手,主要是二娃太欠揍了。
趁着王维维在院子里和人唠嗑的时候,跑去厨房里对着小丫吆五喝六的,连带着大树几个看客也被连累了。
大娃的清炒土豆丝,成色不错,味道也还可以。
二娃的韭菜鸡蛋,色香味俱全,不愧是厨房里的烧火小能手,就是做菜也有一手。
三娃和四娃太小没炒。
大树炒了一道干煸四季豆,黑了一半,但是至少熟了能吃。
二狗子煮的白菜,水多白菜少,重点是没放盐,后来还是小丫去加工了一下,总算是能吃,没有浪费粮食。
王赖子和袁成比较得心应手,分别做了酸辣萝卜和茄子肉泥。
这些素菜都是他们在王维维教小丫的时候听了一会儿,自己摸索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