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张参谋冷哼一声,“我在部队干了这么多年,胜利以后,就没见过这样的事!”
“全国照目前的改革趋势发展下去,首长,你以后没见过的事情多了去了。”
良馨这话说的不客气,凳子上的张志兵都紧张地艰难抬头,却发现父亲若有所思,并没有像他想象得那样发飙。
“张副营长这批被降职的干部,正如首长刚才所说,你从没见过,所以你不得不承认,他们已经上了军史。”
良馨知道张参谋张口要说什么,没给他说话的空隙,继续道:“就算在你眼里是耻辱,但纵观历史,勾践为奴卧薪尝胆,韩信当众受胯下之辱,22团这么多干部,只有这八人尝到了辱的感受,但这何尝不是一个建功立业的好机会,张干事只要在综合管理股做出一定的成果,就会比一般干部更能受人瞩目,说不定就连军区总司令和国家领导人都在关注着这几名干部,未来,不说将军,当个全军榜样,我认为可能性非常大,首长觉得呢?”
张参谋皱着眉头不语。
过了一会儿,扔掉了鸡毛掸子。
院子里的人全都松了一口气,张志兵的家属连忙上前扶起了他。
走出了张家的门,史兰芝立马道:“还是你脑子好,我们怎么劝他停手都没用!”
“当了这么多年的军人,突然要脱掉军装了,普通战士都不一定能习惯,这些老同志投身军营大半辈子,每天对着千军万马发号施令,突然退下来,肯定更不习惯。”
良馨道:“其实他们这样的老同志,就是不能闲着。”
“你说得对,你刚才提到农场,我看张参谋一瞬间精气神都不一样了!”
史兰芝叹了口气,“这样的老同志还是有一定的觉悟在,所以劝到了点上,事情自然而然就能解决了,被降职下放的那个干部,家里理解不了,他自己也偏激,还在认为他肯定是得罪了哪个干部,才会落到这个下场。”
“你是说军务股的王股长?”
“对,就是他。”
“他家属之前直接拿了一块手表给我,被我拒绝了,还以为是我嫌弃礼轻了,据说想方设法去弄到了一张电视票,又送来给我,我让她回去了。”
良馨道:“王股长我也听说过平时的作风,他这种认为无论什么关系,只要钱到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的思想,已经深根在他们的脑子里,很难改掉,之前每年招兵和战士调动,风言风语可不少。”
“我知道,所以只是跟你感叹一声,没有让你去劝的意思。”
史兰芝往师部家属院的路上拐,“行了,我也回家热饭了,你赶紧回去吧。”
良馨回到家,因为灶膛里温度高,即便出去一会,锅里的菜也没有变凉。
刚把菜端到桌子上,陆冲锋就进门了。
“我还以为你今天回来的没这么早,才提前回来热饭,结果你都热好了。”
良馨提起暖水壶,倒进门后盆架上的搪瓷盆里,“就在这洗吧。”
陆冲锋将黑色公文包放到沙发上,卷起军装袖子,“要不然放完鞭炮再洗?”
“也行。”
陆冲锋拿起鞭炮走到门外,用火柴点燃后,甩到地上,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带着笑走进家门。
“新年新气象!”
良馨坐在桌边,端着小碗,从搪瓷盆里盛米饭,“这么高兴?”
“结婚之前就想做的事,今天终于干了,当然高兴了。”
陆冲锋站在盆架前,搓着香皂。
良馨将米饭放到他的位置上,“那给你倒杯酒?”
“酒就不喝了。”
陆冲锋洗完手,走回餐桌,看到良馨的手腕,又看了看她的耳朵,突然伸手拉开她羽绒服的领子,“怎么首饰不戴了?”
“羽绒服已经很高调了。”
良馨拿起筷子,“烈属们现在连工作都还没分配好,没来军营之前,甚至连鸡蛋都吃不着,人家家里的顶梁柱为国牺牲了,没必要戴着黄金去面包坊张扬。”
陆冲锋没再说什么,“所以为了不让更多家属成为烈属,改革,我必须义无反顾坚持到底。”
良馨看着陆冲锋坚定的眼神,夹了一块五香酱牛肉给他,“蘸着辣椒油吃。”
“你也吃。”
往常年关一过,良馨就该返校了。
但开学就大四了。
从大三开始,很多大一大二的必修课,到了大三就成了选修课,学习不再那么紧张。
去年下半年,很多同学也都被分配去大三线的工厂和各个单位实习。
因此,良馨可以一直在师里待到元宵节后。
一个月的培训期结束,良馨挑走了为人稳重、为人机灵、踏实勤劳和对省城北京憧憬极强的烈属们,分别分配到江京和北京面包坊。
剩下的烈属们,留在江口基地的面包坊和农场的面粉厂。
夏霞收拾好包裹以后,才跟杨师长说这件事。
“他愣住了。”
夏霞在火车上,想到杨师长的表情,没忍住笑道:“杨桃走后,他对我比以前好很多,我看出他舍不得我走。”
一名烈属问:“那你怎么还走?不怕他有二心吗?”
另一名烈属道:“我也想说,他是司令,师里那么多女同志,你就不怕你不在,出点什么事?”
“去北京活一回,比待在他身边,守着他重要。”
夏霞剥了一颗大白兔奶糖,太阳从火车车窗折射在她脸上,折射出极美的骨相,皮肤也不再像良馨开始认识她的时候那样干瘪,变得光滑白皙。
“人,只要自己强,什么都不怕,跟着良馨干几年,你们就懂了。”
良馨轻笑一声,“我看,杨司令不是那样的人。”
“对。”王大丫看着靠在自己身上熟睡的女儿,“小丫,要像,杨桃,一样,我也不,不怕。”
“这倒也是。”夏霞笑着道:“小丫聪明,回回考全班第一,以后比杨桃强。”
下了火车,良馨先带着大家来到面包坊门面后面一条街,找到请房信大姐安排在派出所附近找到的职工房。
江京面包坊加良馨一起,一共五个人。
前院一个四方小院,正厅三间房,左边是灶房和厕所,右边
是两间耳房。
很常见的江京民房。
“先住在这里。”良馨安排道:“这间小院的两间正房,一家一间,公用正厅吃饭,两间耳房是打通的,每间不如正房大,所以算作一家。”
三人一愣。
原以为是要四个人住在这里,每个人都想着自己选耳房,没想到只有三个人住,这样两间耳房就变成了最好的房子。
正当三人不知道怎么选的时候,良馨又道:“抓阄,公平。”
徐大凤看向王大丫,“那王主任住在哪里?”
王大丫并不担心没有住的地方,但听到徐大凤这么问了,朝着良馨看去。
“面包坊二楼一房一厅休息间,附带厨房和淋浴。”
良馨道:“大丫住在那边,晚上面包坊有什么情况,可以第一时间知道。”
家属们都没有意见了,抓阄分完房子,再也掩饰不住兴奋,拎着包裹带着孩子,住进新分的房子里,摸一摸新家的砖头和家具。
“我听说城里分房子不容易。”朱小玲分到了左边正房,准备去给两个女儿买一个上下铺,“良厂长,真没想到,我们一来就住到了这么好的房子里,这可是省城!”
“分房子不容易的都是大厂,我们人少。”
良馨道:“坐了一天的火车,先休息休息,我带你们出去转一转,巷口往右拐就是菜市场,往前走有一座桥,桥上摆了很多小摊,什么都有得卖,然后我们再去面包坊看一看。”
“我们不累,现在就走吧!”
都不嫌累,良馨便带着大家逛一逛附近的街巷店铺,穿过小摊小贩挤满的桥,走向城中心的十字街口。
九名职工张口结舌,眼神呆滞,仰头看着正在装修的面包坊。
良馨回11师之后,后勤就调剂了军区后勤营房科的人过来动工。
目前面包坊的门头已经刷上了咖啡色,配上金色字体:良心面包坊。
从一排透明玻璃往里看,地面也已经铺上复古地砖,而不是水泥地面,几个高高的半成品木架才刚出初步模型,地上还放着一个木箱,里面装着几盏水晶吊灯。
装着军装的几名工程队的战士正忙着收工下班。
良馨领着呆滞的职工们,走进面包坊,对工程队的战士们连声感谢。
“这么高档!”
朱小玲咂舌看着通通是玻璃的门窗,“让我做梦,我也梦不出这么高档的房子,这比我们公社供销社高档不知道多少倍!”
“我们以后就在这么高档的地方当营业员?”
徐大凤吞了吞口水,“我感觉我都要飞起来了!”
良馨走上楼梯,“四个人顾一个店暂时可能会很辛苦,但是基地已经在调查其他生活困难的烈属,只要从师里的面包坊培训结束,会立马安排人手过来,大丫姐,你们就住在这里。”
王大丫牵着小丫,看着良馨推开一排玻璃窗尽头的一扇木门。
走进去一看,里面也和外面一样都铺上了地砖,亮堂得王大丫差点睁不开眼睛,脑袋都变得晕晕乎乎。
“好漂亮的房子!”
王小丫仰头看着良馨,“馨姨,这是我们的新家吗?”
良馨摸着她的头,“对,这就是小丫和妈妈的新家。”
小丫像只小蝴蝶,扑进新房里,从客厅穿到房间,再穿到淋浴房,惊喜的笑声一阵比一阵高。
“真不错。”
夏霞看完之后,心里的火热激动不比当事人少,“我现在真是恨不得立马去北京了。”
去北京的烈属们,连忙点头。
“北京的门面房和宿舍,都安排好了,具体什么样,我还不清楚。”
良馨站在窗户前面,看着下面的十字路口,“前面就有一家国营饭店,我们先去吃饭,然后去招待所住两天,我把学校的事情安排好,就出发去北京。”
“去饭店?不去!”
“就是,我们都分了房子了,户口你也帮我们都迁过来了,我们还特地带了米面,回家烧一下很快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