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到这些故事是分着刊登在杂志上的,何素素将故事主线分成好几个阶段,接着又在每个阶段末尾设定一些吸引读者的情节,好让对方有下次再购买杂志看的欲望。
她猜测杂志社也会想办法根据读者的反馈来刊登接下来的故事。如果一个故事读者最开始感兴趣,后面慢慢没人感兴趣了,杂志社也不会傻傻地继续刊登占用版面。
这么一番折腾下来,就过了一个星期。
何母看着闺女这认真的模样,还怕她太沉迷于写文章熬坏了身体,天天待在房间书桌前坐着哪行啊。
白天上工她没空,晚上吃过饭总要拉着闺女去村里头走走,边说道:“平日里早上太阳没那么大,你吃过早饭别一脑袋钻房间去,可以多出来走走,看着外头这些树上新长出来的嫩芽,心情多好啊。”
何素素知道娘的担心,她这阵子确实过分沉迷于写故事了。因为想一举成功,所以才过分紧张,这样子反而容易失了初心。
她笑着点头:“行了娘我知道的,得空肯定多出来走走。”
隔天早上吃过饭,何素素本来想走回房间琢磨那就差一点点构思好的故事,又想起娘交代的话,干脆拐了方向出门,在村里头走走。
房屋还是老样子,村里头除了大伯家、支书家,还有几家条件好些的,再是自家是砖瓦房,其余的都是土房子。
说起来自家能盖砖瓦房,还多亏了三哥去当兵每月寄津贴回来攒了了不少钱,不然哪能建成现在自家这么大的房子,住着一家三代也不会挤。
确实像娘说的一般,村里的树全都长出了嫩叶,青翠一片看着格外有生命力,借着日光的照射散发出春意来,让人瞧了就高兴。
天空一片晴朗,云卷云舒,仿佛可以瞧出不同的形状,如兔子狂奔、人骑着马慢悠悠走着、一把弓箭射向远方,何素素尽情畅想着。
想着想着思绪飘到差一点点就构思好的故事去,脑海里突然冒出新的点子来,原先未想通的地方突然就思路畅通了。
何素素好一阵激动,连忙拐道回家把纸上故事框架最后一部分补充完整。
终于可以开始动笔写了。
她花了四五天才把故事的第一部分写好。
根据杂志社的要求,虽然头回刊登才三四千字,但作者必须同时提供两万字的稿子。这样子既方便杂志社对这个故事后面进展的把控,也可以防止作者突然断稿,失信于读者。
故事的第一部分就像抛砖引玉,也是第一块敲门砖,既要吸引杂志社编辑的喜爱,也要吸引读者的喜爱,勾起对方对接下来故事的期待。
何素素在写的时候,每字每句都费了不少心思,遣词造句比以前用心很多。在写完后更是连着修改了两三遍,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她少有这么认真的时候。
写完第一部分,接下来只需要接着往下写,凑够两万字即可。何素素埋头苦写,一时间竟然跟上班似的,或者说比在电影院上班那会还忙。
几天后,何素素将两万子稿子再次通读一遍,确认没有错别字后将所有信纸都塞进信封里,才算松了口气。
她打开房门走出房间,看着远方的天蓝蓝一片,心情格外地好。
何母下工回来,瞧见闺女没和前几天一样窝在房间里,而是懒散地坐在院子的竹椅上逗着桂棉他们玩,也是松了口气。
她走过去难得没好气道:“你终于把你那宝贝故事写完了?哪能这么忙的。”
何素素揽住娘的胳膊笑道:“写完了,这回投稿我还是挺有信心的,娘你就等着我的好消息吧。”
在收到杂志社回稿前,她是绝对不会动笔写接下来的故事的。
别说什么提前写了以后不用那么紧张,她这种不见兔子不撒网的人,万一杂志社看不上自己的故事没收稿,自己提前写的稿子那不成了白费功夫吗。
何母听着闺女这么自信的话也是高兴:“好好好,那我可就等着你的好消息了。”
她也盼着杂志社那边能看上闺女的稿子,要不然这么多天的苦可不就白受了吗。
隔天何素素就骑了自行车去县城寄稿子,顺带又带了两斤猪肉回家。接着就是等回信的日子。
这期间村里组织了春播,在稻田里种下培养好的秧苗,远远望去青绿一片。
春播过后,全村休息一天。何家人忙碌这么久终于能够休息,着实松了口气,除了吃饭睡觉外就是聚着一起聊天说说话打发时间。
何素素坐在厅里听着爹娘哥嫂说话,思绪开始飘忽。
她想起也是去年这个时候,自己磕到头意外觉醒了记忆,还得到了天道补偿的购物系统,之后的日子时常能吃上肉和其它东西,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如今家里的日子越来越好,自己也找到努力的方向,未来会越来越好的。
因为惦记着回信的事,何素素隔两天就骑着自行车往县城邮局那跑。头回跑空了,第二回她等到了回信。
连回家再看也等不及,何素素拿到回信后走到邮局旁边,直接拆开信封看起信纸,看着看着露出灿烂的笑容来。
她写的故事被选中了,编辑夸构思很新颖,让她继续加油,并约定好下回最迟投稿的时间。杂志社以千字四块来收稿,她寄过去两万字,总共八十块的汇款单塞在信封里。
何素素拿出汇款单仔细看了看,她还是头次一回赚这么多钱。一想到接下来的故事都能按照千字四块来赚稿费,她简直要乐疯。
何素素将汇款单小心收好,信纸塞回信封里收好,骑着自行车去银行取钱,之后回家。
等到何母下工回家,何素素立即拉着她到房间。
何母笑道:“神神秘秘的想和我说什么,你投稿出去的稿子有回信了?”
何素素快速点点头,压低了声音说:“杂志社很喜欢我的故事,给了千字四块来收稿,我这次赚了八十块!”
“什么!”
何母听后不可抑制地提高了嗓门,而后又是小心压低了声音,“赚这么多钱!”
接着又是高兴,“我家闺女就是厉害,一写稿子辛苦这些天就赚了这么多钱,我看就连城里那些八级工也比不上你。”
何秀秀兴奋后谦虚道:“我这也是一时运气好,头回写这么多字才赚多点钱。接下来得照着约定时间写完故事投稿才行。”
“要的要的,闺女你得记着才行。”何母又是交代,“这事除了我和你爹,你连你姐都不要说。”
何素素点头:“我知道的。”
说是要瞒着,何母一整天心情都特别好,笑眯眯的。别人一看就知道有喜事。
赵米玲和钱春和倒没多想,只猜测是小姑前阵子写的文章被收用了,赚了点稿费。她们怎么也想不到会有那么多钱。
何素素放任自己高兴,并没有趁着兴奋继续写稿子。而是沉淀两天,将接下来的内容构思好,才继续动笔写。
杂志社要求每回投稿不少于五千字。何素素花费个四五天写完,在约定的时间内邮寄过去给杂志社。
一回生二回熟,短时间内有了稳定的收入。
到了三月中旬,某天苏玉匆匆回家来,找上何素素:“素素,快和我去趟县城,我打听到供销社下午会贴招工公告,说是报名下午就截至了。”
第34章 没考上。
何素素听了有些惊讶。
这年头在供销社的可都是好工作,不说那些高级的财务、采购,光是在供销社当个柜台售货员就足够惹人羡慕了。
除了稳定的工资和各种票证外,还有员工内购福利,一些稀罕的东西售货员是可以内部提前购买的。而且如果碰上商品有瑕疵,售货员也可以以便宜的价钱买下。
像瑕疵布这些,外头人稀罕得不行,但到了供销社都是由售货员先挑过一轮,剩下的才会拿出来卖。
甚至好多稀罕的东西刚到供销社,就在内部卖完了,根本等不到放上柜台面向大众卖的时候。
见三嫂站着还不断喘气,想必是一路猛骑自行车回来,何素素连忙扶着她到厅里坐下:“三嫂你先坐着歇会,别累着自己。这供销社招工公告怎么这么急啊,下午才贴出来就截至报名了。”
苏玉坐下歇了会,才稍微恢复正常气息,解释道:“这消息还是我一个非常好的朋友告诉我的。像供销社这么稀罕的工作,哪怕招人也是面向内部员工子弟招聘,这么多年都这样,这次也不例外。”
“但是为了不让大众多说闲话,还是会对外张贴公告,不过很快就截至报名时间。这次也就是我们提前知道了消息,去守着说不定能报上名。”
其实这年头很多厂子招工也是这样,很多等着找工作的人甚至没见到招工公告,工厂就已经招到人了。
只不过供销社的工作稀罕,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才愈发显得不公平。
苏玉说道:“我打听到这供销社售货员只需要初中毕业就行,你铁定是符合要求的,招工考试应该也问题不大。素素你要是没问题的话,下午就跟我去县城报名。”
何素素想了下,她对供销社这份工作还是比较喜欢的。
哪怕守着柜台卖东西比不上原先在电影院时清闲,只要她当上供销社的售货员,就可以借着内部福利的名义从购物系统里带一些稀罕的东西回家,不用成天烦恼找什么借口。
她点点头:“如果能够考上供销社售货员这份工作,我自然是愿意的。多谢三嫂你帮我打听工作,要不然我铁定不知道供销社招工的消息。”
苏玉笑道:“也是碰巧我那朋友有亲戚在供销社里干活,才能知道这内部消息。我请了一下午的假,下午陪你去供销社报名。”
何素素自然应好。
等到何家人下工回来,还奇怪苏玉怎么突然回来呢。
等听完何素素说三嫂是回来给她递工作消息的,何母高兴得不行:“这可真是多亏了老三媳妇,素素才能赶上供销社招工的报名,要不然咱啥也不知道。这供销社售货员可是门好工作。”
她看着老三媳妇,是怎么看怎么顺眼。
何父也勉励道:“这事老三媳妇做得好,素素你报名后可得好好备考。”
何素素点头:“爹娘我知道的,放心好了。”
何大哥他们也为小妹高兴,心想小妹运道挺好的,头份工作是去电影院当帮工,这回要是能考上供销社售货员正式工,以后这日子肯定一路美满。
吃过饭,何母催闺女和老三媳妇回屋睡觉,等到临上工时又忍不住去闺女房间喊醒她交代:“素素你自己可得上点心,千万别睡迟到了。”
何素素迷迷糊糊间点头应好:“娘我知道了。”
等到何母出门,她又继续陷入梦乡。
好在心里牵挂着事,也没真的睡过头,在早先约好的时间醒来,何素素特意换了身好看的衣服又去水井旁打了盆水清醒下。
苏玉也跟着起床。
两人也没耽搁,喝了杯水后出发。苏玉平时上下班都是骑娘家的自行车,上午那会也是直接骑着自行车回来,这会自然也是骑着自行车回去。
何素素也骑着自家的自行车出发。
到了县城供销社门口,两人先后将自行车停好,而后就在门口等着。
这会供销社门口张贴公告的地方还只张贴着前些天公告有缝纫机到货的红纸。
姑嫂俩也不无聊,有一茬没一茬地聊着天。
约莫到了四点,有工作人员拿着红纸过来张贴。路过的人都很精明,还以为供销社又有什么稀罕物到货了,赶忙凑过来看。
“哎呦好像是供销社招工公告,要招两名售货员呢!”
“年纪要十六岁以上四十岁以下,初中毕业,这要求我闺女符合,我得赶紧回去告诉她才行!”
“天杀的还好我路过,这会才张贴出来,待会五点就要截至报名了!”
何素素和苏玉守在这里,是最前头看完公告的,当即进了供销社上二楼人事科办公室报名。
供销社平时只有一楼柜台卖东西,二楼是供销社主任、财务、采购、人事的办公室还有库房。何素素也是头次上来。
她们俩直接找到人事科办公室,里头就坐着一位长发中年妇女。何素素客气道:“同志你好,我是来报名刚刚张贴出去的供销社售货员考试的。”
中年妇女看了她几眼,眉头微皱,倒也没多说些什么,从一旁拿过空白本子开始写:“姓名、年龄、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