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肉还是清炖,农家不舍得下调料,清炖能保持鸭肉原有的滋味,还不复杂。
鱼则是红烧,曾氏的儿媳做饭还行,家里人多,红烧
了两条鲤鱼。还有一大碗自家种的黄南瓜。
在村里人家,能吃上一顿有鱼有肉的饭菜,便是非常好的了。
乔绵绵尝了一口鸭汤,醇香浓郁,入口还带着一丝丝的甜味,果然土鸡土鸭的味道要好很多。
她用鸭汤拌饭,鱼肉没怎么吃,可能火候没掌控好,鱼肉有些老。不过南瓜清甜,加上鸭汤,她也吃得很饱。
林家一天只吃两顿,今儿是林氏一家来了,才多吃一顿。
大家吃饱后,乔绵绵和乔满仓差不多时候要回去了。
“早点回去的好,现在天黑早,城门关得也早。”林氏交代道,“路上走快一些,过几天我便回去。”
何氏不舍地过来,“怎么那么快回去?让绵绵留下多住几天嘛?”
“不行啊,夏禾回来了,绵绵也在这里住,家中没人会做卤肉。还得靠出摊挣钱,您要是想她,等正月里让她来多住几天。这丫头厨艺好了很多,到时候让她给您做饭。”林氏说着又催女儿快动手。
乔绵绵想多玩玩,但家里没了她,确实不行,只能搂住外祖母的胳膊再撒撒娇,“回头正月里我来拜年,您要留着果子和柿饼哦。”
“好好好,都给你留着。既然要走,早点出发。”何氏再去看女婿,“满仓啊,这个冬瓜你带回去吃,还有莲藕和莲子,都是自家重的。”
乔绵绵看着至少三十斤的冬瓜,心想也没必要带那么大一个冬瓜回去,但她还没开口,她爹已经笑着应下。
林永全也拿了一袋干木耳来,“这是山里采的,你们带回去吃。”
“嗯,多谢二哥。”乔满仓背着重重的背篓,和林家人告别。
等出了林家村,乔绵绵才问,“爹,那么多东西,您能背得动吗?”这个活她可帮不了。
“别小瞧你爹我,往前数个二十年,三百斤的猪,我都能扛起来!”乔满仓得意道。
“您也说了,二十年前了嘛。”乔绵绵嘟囔一句。
“你这丫头,不许拆你爹的台。这都是你外祖母他们的心意,我要是嫌重不带上,老人家会不高兴。”乔满仓的肩膀确实有点嘞,老人家给他装了满满一背篓,他是一个都不敢说不要。
乔绵绵心想随便吧,反正不是她来呗。
父女俩踏上回家的路,城里的乔家旺则是早早收摊。
今儿只卖卤味,还没到正午便卖完了,他们回到家中,收拾一番,便开始清洗收回来的猪肉猪杂。
兄弟俩坐在院子里,乔家旺在刮猪皮上的毛,乔家兴则是时不时停下愣住。
“大哥,你成亲的时候,秋家舅舅是不是也会来?”乔家兴突然问。
乔家旺手里的活没停下,一边道,“嗯,爹去送了请帖,应该会来。”
他们亲娘姓秋,生下乔家兴没多久便过世了,这些年,他们和秋家来往不算多,只在正月时去拜年。秋家对他们也淡淡的,还不如林家两个舅舅亲热。
乔家旺把手里的活干得差不多,才发现弟弟一直愣着,他不明白地问了句,“你怎么突然问到秋家?”
“三妹妹当娘了,大家都很高兴。你看咱娘,天不亮就起来准备。她说有孩子,就有盼头,孩子就是娘的心头肉。大哥,你说我出生时,娘也那么高兴吗?”
乔家兴的眼中闪过一丝落寞,因为他的出生,让他亲娘伤了身子,小时候还有人说就是因为他,亲娘才会死。
在乔家兴的记忆里,没有一点与亲娘相关的。
乔家旺一开始没听明白,后来才反应过来,“也是高兴的吧。”
要说对亲娘的印象,乔家旺也想不起来了,他才比弟弟大两岁,亲娘过世的时候,他才不到三岁。尽管很努力地回想,只想到一个模糊的样子,躺在床上一遍遍地喊“家旺”。
“我觉得她不会高兴。”乔家兴道,“如果不是生我,她或许还好好的。大哥,你会想她吗?”
想吗?
小时候是很想的。
林氏嫁过来时,乔家旺已经记事了。那会巷子里的小孩都有娘,就他和弟弟没有。
爹要忙着挣钱,祖父那会也忙,祖母得卖鱼,还得补渔网。他常常带着弟弟坐在家中天井下,呆呆地望着天空,想着他要是有个娘就好了。
至于后来,林氏进门,对他们兄弟体贴细心,小孩的记忆很容易被新的事情占据。
但是吧,有时候他也会想到那一句句“家旺”,她到底想和他说什么呢?
乔家旺点了点头,拍拍弟弟的肩膀,“你不要想那么多,谁家添丁都是高兴的。过去的事无法挽回,咱们要珍视当下。”
“嗯。”乔家兴仰头看去,天边绯红一片,红了的眼眶还是忍住了泪水,“你说,咱们是不是该去接一下五妹妹?”
乔家旺开始收拾院子,“你去吧,我把院子里给打扫了。”
话音刚落,乔绵绵蹦跶着进了家门,“大哥二哥,我们回来啦!娘说明日吴家搬走,让你们立马把墙给砸了。她还让我带了炒花生给你们吃,可香了,一路上我吃了好些!”
看她爹把大冬瓜抱走,她欢欢喜喜地翻起背篓,拿出炒花生递给二哥,又从兜里抓出一把板栗给大哥吃,“这是外祖母家隔壁婶子给我的,我没吃完,特意给你们留的。怎么样,是不是大半天没见我,你们都想我了?”
“嗯,想。”看着妹妹弯弯的眼睛,乔家兴用力地点下头,好像在回答之前他自己的问题,也是在回答妹妹的话。
“我就知道你们会想我,祖父祖母呢?”乔绵绵左右看了看,没看到人。
乔家兴道,“祖父去找曾伯伯了,祖母在做饭呢。”
说到做饭,乔绵绵才闻到一阵豆香,等她跑到厨房,看到锅里冒着热气,走近后,才看到是黄豆焖饭。
张氏用筷子戳了几个洞,确认饭熟了后,再把饭盛出来,“今儿春生娘说要跑黄豆磨豆腐,好做霉豆腐。我便跟着泡了一些黄豆,结果泡太多,便挑了一些来做焖饭吃。”
黄豆颗颗饱满圆润,焖饭里放了猪油,所以能闻到荤香。
张氏勺了一勺子,喂给孙女,“尝一尝,能吃吗?”
乔绵绵刚张口,热气先裹着米香钻进嘴里,她吹了吹,再吃了半勺,“好吃的祖母,您厨艺也好。”
“你这丫头,就会说好听的话。去喊其他人吃饭,我做不了多复杂的菜,今晚只有黄豆焖饭和泡菜。”张氏说着开始捞泡菜。
乔绵绵到厨房门口大喊道,“大哥二哥,爹,祖父,可以吃饭啦!”
乔家兴过来时,看到妹妹笑得灿烂,祖母温柔地唤他名字,看着家中亲人,他的唇角不自觉上扬,“祖母,我来端。”
第47章 爆炒猪肝,桂花茶,蛋炒……
一家子吃完饭,早早地歇息。
次日吴家搬新宅,虽说他们没喊邻里帮忙,但乔有福还是让两个孙子过去搭把手,“好歹是多年邻居,他家还把宅院卖给我们,你们在这边帮忙,别去新宅,免得二毛喊你们吃饭。”
搭把手的事,并不好吃人一顿饭。
“我知道的祖父,看时辰差不多,我就说回来帮五妹妹的忙。”乔家兴道。
张氏赞赏地点头,“快去吧,我和绵绵出摊去。到了时辰,记得过来拿菜。”
吴家定了一桌的菜,还得两个孙子去送。
等乔家旺兄弟到隔壁后,曾家和许家都来了人,徐家干不了力气活,不过徐明轩早早和吴二毛说好,帮他新宅写
门联牌匾。
陆昭今日不上值,看大家伙都过去帮忙,他和青酒也去搭把手。
吴家热热闹闹,乔绵绵在摊位上也忙碌起来。
听吴二毛说,中午一共有十几个人吃饭,都是能吃的汉子,不能太寒酸。乔绵绵和吴二毛商议过后,准备了十道家常菜。
红烧肉和红烧鱼必须要,泥鳅是许忠义送给吴家吃的,乔绵绵正好拿来做个泥鳅煲。
这个季节的莲藕最好吃,用来炖猪骨头汤,乔绵绵炖了一大锅,自家中午也留一部分吃。
莲藕和猪骨头熬煮后,汤汁里是骨头的荤香,还有莲藕低调的清香,一口下去,又鲜又甜。
乔绵绵看了眼炉子上的汤,再去切肥肠和猪肝。
肥肠用来醋溜,猪肝则是爆炒。这些相对肉类比较便宜的食材,但在乔绵绵的烹饪下,都能做出好吃的味道。
爆炒猪肝最讲究火候,油锅烧热后,加入姜蒜辣椒爆香,再加入提前腌制过的猪肝,飞快地翻炒几下,看猪肝微微卷起,淋上适量水淀粉,眼看着汤汁变得浓稠,全裹在猪肝上后,就能快速出锅。
“大哥二哥,你们先把这几个菜送去。”乔绵绵把菜放食盒里,因为常给罗家送菜,乔绵绵特意买了两个保温的食盒,里外一共有两层,菜放在里面半个时辰都不会凉。
张氏过来叮嘱,“路上注意一点,别撒了。到吴家新宅就回来,你们还得再跑一趟。”
乔家旺一个劲地点头,乔家兴乐呵呵地让祖母放心,“我们都送出经验了,我们哥俩摔了,手里的食盒都不能摔。五妹妹,今日这爆炒猪肝好香啊,咱家啥时候也做点来吃?”
“你若是想吃,待会我再做过的,快些去吧,一来一回要不少时辰呢。”
先送去五菜一汤,乔绵绵还得把白切鸡给切了,另外做三样青菜。白切鸡是先前煮好的,拿出来晾一会儿,再切成小块就能吃。
这时候的鸡鸭鹅都是自家养的,吃的是虫草稻糠,肉质比后世的要好上许多。用来白切或者炖汤,都能吃出一丝丝甜味。
乔绵绵在剁鸡肉时,罗大过来买卤肉,“昨儿过来你不在,听说你今日也没空,我只好来买一点卤味。”
“最近家中事情多,明日您来,要吃什么随便点,我一定先给你们家做。”乔绵绵说话时,已经把鸡肉剁好。她知道罗公子喜欢吃瘦的,罗大则是爱肥一点的,给他们各自挑了一块卤肉。
罗大看乔家的桌位都坐了人,打心眼里替乔绵绵高兴,“前几日,江夫人还和我家夫人提到你家的食铺,说你厨艺好,等年底时,好多人家会办酒席,她们都会推荐你。你家这食铺,我看用不了多久,能扩大了。”
“借您吉言,要是有那一天,我一定请您来吃饭。”乔绵绵把卤肉递过去。她给罗家的量,都会多一些,记着罗家借钱的人情。
“好嘞,那我一定来!”罗大笑着道。
送走罗大后,两个哥哥也回来了,等哥哥们拿走剩下的菜,乔绵绵又得给其他客人炒菜。
祖母上了年纪,手脚不如大哥他们快,乔绵绵自己得多忙一些事,一直干到收摊,乔绵绵的后背都出了一层汗。
不过回到家中时,乔绵绵顾不上累,她急着去看自个的新家。
以前来吴家是做客,前厅里坐一坐、玩一玩,没进屋瞧过。
这会成了自家的宅院,乔绵绵得好好打量起来。
吴家的宅院和乔家一样格局,两家的围墙是对称轴,院子挨着院子,后院也是一样情况。
三间屋子都空了下来,里边的家具陈设都被带走了,门窗也有诸多老旧的地方。
到了后院,确实能闻到浓重的鸡屎味,所以挨着王家的这间屋子,之前没有住人。
乔家兴捏着鼻子,“之前吴婶子为了这事去吵架,我还觉得吴婶子小题大做,最多夏天有味道,怎么到了冬日,还能闻到?”
乔有福和张氏同样皱眉,乔家人多,每一间屋子都要用到,不可能把这间屋子空下来。
乔满仓:“王家人自己闻不到吗?”
“肯定闻得到,但为了生计,忍的时间久了,也就习惯了。”张氏感叹道,“这么多年过去,吴家和王家后面那一户人家,去吵了又吵,都不能让王寡妇不养。估计啊,我们也没办法让她不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