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上下班都要穿过拥挤的人群,做饭也要小心磕碰。
迫于李稻花的淫威,大家都是敢怒不敢言,只敢背地里蛐蛐,蛐蛐的时候还得保证身边人都是安全分子,不会去告密。
最后还是学校出面,不允许这些人进入学校,这场闹剧才算结束。
李清泉也觉得是时候把《杜鹃创业记》放出来了,趁着这股东风,绝对能爆火。
李稻花的稿费也从千字四,换成了这篇的千字五。
又是二百多入账,上次存起来一百,零钱六十多都还没花完。
《杜鹃创业记》发布之前,北平文艺甚至还做了宣传,很多人早早就开始期待这期的北平文艺。
听说是个体户创业的故事,无数待业小年轻都摩拳擦掌,还有些中年人,他们是为自己的孩子操心,为孩子买一本,好歹有个事做,不至于每天到街上瞎溜达。
天知道,每次他们听说哪里打架了,谁被抓走了,都得忙着打听是不是自己家孩子。
《杜鹃创业记》发布当天,有些工厂还出现了群体请假现象,就是为了回家买北平文艺。
“没有?北平文艺这么好的期刊你都不进,你这书店还开什么啊?”
一个抢着过来买《杜鹃创业记》的人被告知没有北平文艺,怒不可遏,他可是专门请假过来的。
他的嗓门很大,在他后面,甚至是在书店外面的人听到后也愤愤不平。
“不是我们没有进,是买的人太多了,我们书店的北平文艺都已经被买走了,你们上别的地方去吧。”
营业员也不惯着他们,没跟他们对骂都是好的,让他们去别的地方看看都是她服务好。
“走,我们去别的书店!”
北平的书店不止一家,只不过中间的距离比较远。
“什么?你们还要货?最快也要等到三天后了。
我知道你们急,大家都急,对,都堵着呢,总要有个先来后到吧,你别来,我这也堵!”
北平文艺里,电话铃声就没断过,他们之前准备充分的印刷数量根本就不够。
不止是北平的老百姓在抢购,周边的书店也都联系要进货。
第12章 财神殿前长跪不起“别挤,别挤,……
“别挤,别挤,都有,都有!”
书店里,每天都有人在抢购北平文艺,不止是这一期,脑子灵活的,还买《李幺妹下岗记》那期。
李稻花的小说多好吗,也不是,受热捧的原因是,看小说它真有可能挣大钱啊
!
封建迷信我嗤之以鼻,财神殿前我长跪不起。
平时不爱看书的人,这会儿也抢着要买,上一个看明白书的人已经怒赚三百多万美元,下一个富翁也许就是他们!
川棉纺厂直接预定几千本,就当做福利发给厂里的工人们。
这钱跟他们挣的相比,那就是洒洒水,不止是挣的钱,他们厂这次算是扬眉吐气了,之前的憋屈总算是一扫而空。
“你买了吗?”
“我怎么会买,我可不买。”
职工楼里,跟书店里的火热不同,大家并不讨论李稻花新书的事情,甚至很多人都不买。
李稻花最近靠着这两篇小说,日子过的美滋滋的,家里隔三差五就吃肉,有时候还能看到买的烤鸭。
小孩子们更是三不五时的就挨打,不为别的,就为他们在家里吵着要吃肉,吃烤鸭,吃糖,吃酥饼……
“吃吃吃,就知道吃,猪都没你能吃!”楼里的大姐拧着自己孩子的耳朵往家走,低声对着孩子骂。
只是这话到底是骂孩子的还是骂别人的,那就只有她自己心里清楚。
年龄小的孩子因为想吃肉挨骂,年龄大的孩子因为学习挨骂,小年轻因为待业挨骂,谁也别闲着。
以前,待业的小年轻在外面游手好闲,家里也没得说,毕竟,人家不是不想工作,是真的没工作。
现在也不行啦,李稻花一个农村刚进城的妇女都能发表文章挣钱,你怎么就不能呢,你不试试怎么知道?
你试了真不行?那你为什么不行,能不能好好反思!实在不行,那就看李稻花的小说学习吧。
王红旗家里就有个闺女,王爱爱,还在家里待业,相亲也不好相,住在家里,儿媳妇总是阴阳怪气的,为这,两人吵过不少架。
偏偏儿子也是这想法,这就让王红旗跟老伴每天愁的不行。
有一天,他看到他老伴突然偷偷摸摸把闺女拉过去,从怀里掏出个什么塞给闺女,闺女立刻眉开眼笑的,差点喊出声。
老伴捂住闺女的嘴,不让她出声,又说了几句悄悄话,闺女就乐的自己出门去了。
“你刚刚跟闺女说什么了?”
老伴四处瞅瞅,见没人才说:“我找人买了北平文艺,给闺女看看,指不定能找条发财路,再不济,她拿这个找个对象啊。”
“你不是昨天还在楼里说,你就算是饿死,穷死,也不会买李稻花的小说吗?”
这可是王红旗听的清清楚楚的,当时还有几个人叫好呢,说支持她,大家一起不买。
“那话还能信啊,你信不信,咱们楼里买的人可不少,我还能不知道他们那点小九九,不这么说,大家都去买了,我怎么买。”
王红旗无话可说,感情,这被骗的,就他这个听进去的傻子啊。
“那你买了买了,在咱们自己家怎么也像做贼一样。”
“让儿媳妇看见,那还能有爱爱的份?她天天让儿子给她买,说是家里兄弟没工作,我可不能给她。”
王红旗觉得这说的在理:“你说,真有用吗?那下岗工人都能再就业,我觉得咱们也不差啥。”
“要去你去,我可没脸去。”
郭为民在看到报纸的时候,就后悔了,他要是当时不犹豫,立刻就开干,这会儿挣钱就有他的份,谁知道真能成功啊。
可惜,等他知道的时候,已经挤不进去李稻花家了。
正在家里郁闷的时候,他爷爷风风火火的来他家。
他们钢铁厂倒是挤进去了,但是没收到什么好的意见,说是不了解钢铁这方面的,让她想想,有想法肯定联系他们。
这时候郭为民的爷爷想起来,前段时间,自己孙子好像来家里说过要钢铁的事来着。
当时还特别骄傲的说,他兄弟媳妇是大作家,《李幺妹下岗记》就是她写的。
那语气,仿佛作者不是他兄弟媳妇,是他媳妇一样。
“我记得,你说你兄弟媳妇就是李稻花,那个作家稻花对吧?”
“对啊,我后悔啊!”郭为民开始感叹,感叹自己错过了多大的买卖,感叹自己下次一定听话。
“什么样的买卖?”
听到自己爷爷问,郭为民闭嘴了,眼睛叭叭的眨着,就是不说话。
“看我干什么!说话啊!”郭老爷子吹胡子瞪眼的。
“爷爷,你就别问了,问了你们厂也干不了,这就不是你们厂能干的。”
“我们厂什么干不了!有八级工在,你就算是要造飞机,我们也能造出来。”
“这我知道,你们肯定能造出来,但是你们不能做。”
郭为民是郭老爷子从小看着长大的,到了上学的年龄才回到他爸妈身边,就算这样,一到放假时候,郭为民还是会被他爸妈送回来,共享天伦之乐。
这小子,一撅屁股,他就知道他要拉什么屎。
现在这表情,这口气,绝对没憋什么好事。
郭老爷子想了想,对郭为民说:“你帮我跟她传个话,就说,你干的事,我们也要掺和一份,我们不是那种老古板。”
虽然不知道具体是什么,但是郭老爷子知道,既然有方法可以挣外汇,但是李稻花不愿意说,绝对是有原因的。
现在看来应该是觉得他们不会做,不能做。
“成,我给你传个话,能不能成我就不知道了。”
等到北邮不让外人随便进出之后,郭为民找到李稻花,想说说这事。
“不行,你现在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写作啊,你忘了,你是个作家,作家不写作,那还叫作家吗?”
梁宁在呢。
这次的《杜鹃创业记》,刚发表,他们期刊瞬间卖爆,到现在印刷厂都还在开足马力印刷,要分往全国各地。
她现在是奉主编之命,来催促李稻花写小说呢。
主编的原话是这样的:“她这个年龄,正是创作的黄金时期,这时候不写,难道要等到老了,拿不动笔,脑子也糊涂了再写吗。”
对于这些天天去打扰李稻花的人,李清泉是深恶痛绝,他们是在扼杀一个优秀的作家。
“当作家能有创汇重要吗,作家能创汇吗?哦,好像能,反正稻花妹子能,不管怎么说,我们这是创汇大事,你别管!”
两人吵的不可开交,最后还是李稻花把他们分开的。
“新小说我已经有思路了,下个月,下个月给你,我你还不了解吗。”
“真的!那叫什么名字啊?多长?是什么样的故事?我觉得你可以试着写写中长篇小说,以你现在的功力,完全可以驾驭中长篇小说。”
梁宁没有在胡吹,这也是主编的意见,作家的最终方向都是写长篇小说,长篇小说也是极其考验功底的。
很多作家,尤其是写小说的,都希望自己能够完成一本传世之作,也不辜负来这一遭。
“就叫《华尔街奇遇记》,中篇,一个亿万富翁的故事。”
“听起来就有意思,具体……”
“别具体了,都说了会写,现在轮到我了。”郭为民几乎是把梁宁赶走的。
转过头,郭为民就好奇的问:“那个亿万富翁的故事是怎么回事啊?”
“你是来听亿万富翁的故事的,还是来问创汇的?”
“哦对对对,创汇创汇,差点忘了。”郭为民嘿嘿一笑,实在是亿万富翁这个词太吸引人。
他把他爷爷的说法告诉给李稻花,李稻花也就明白是什么意思:“那你就告诉他们吧,这事,最好还是弄个合资公司,就是加个外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