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让我想想,我先想想。”他还是害怕。
春交会上,有的工厂是来拉订单的,有的工厂知道自己就是来长见识的。
川省的工厂都在一起,这样方便管理,孟和平他们比较特殊,还自带两个记者。
“你们这是怎么回事?”川省的领导有些不高兴,拉的外汇订单多他们当然想让别人都知道,不多谁也不想登报丢脸。
很明显,根据以往经验,孟和平他们厂又是完不成外汇任务的多。
孟和平一边安抚领导,一边让员工们赶快把东西摆好,李稻花教他们的广告牌也立起来。
这广告牌也是李稻花给他们设计的,有的是老太太在阳光下绣花的照片,有的是几个年轻的女孩子对着真熊猫在画熊猫纹样,准备做成布娃娃……
上面的广告语是用英文写成的。
他们还根据川省有名的熊猫,给他们做的熊猫玩偶起名字,形象也是根据那些熊猫来的。
这样的方式让他们展位一下子成了显眼包,吸引的不只有外商,还有国内同胞,有的工厂装作路过,偷偷过来看一眼,再回去跟同事分享。
“我真的很惊讶,在这里可以看到以健康环保为卖点的产品,这跟我们超市的理念是一样的。”
贾森琼斯作为韦格曼斯的考察团队,他来就是为了寻找适合他们连锁超市的产品。
韦格曼斯的特色就是“健康饮食,健康生活”。
孟和平他们的产品广告语正好就是健康环保,这不得不让贾森琼斯停下来了解一下这些产品。
“真的很难想象这是位六十多岁的老人制作的,它们精美的就像是艺术品,只是为什么它们是这样的带子?”
“我们会尽量减少例如纽扣拉链这样的硬物来避免对婴儿造成伤害,减少使用工业品,系带的方式,对于活泼的孩子来说,也更方便父母穿脱。”
贾森琼斯点点头,这样的解释非常合理,理念也更容易让人接受。
他的第一个孩子出生时,他和他的妻子也是手忙脚乱的,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好,如果那时候有这样的产品就好了,天知道那些冒黑烟的机器都会给产品带来多少污染。
“我觉得这样的产品正是我们超市需要的,所以它的价格呢。”
嘴上问着价格,贾森琼斯已经决定要进货了,毕竟,中国的产品是出了名的便宜,衣服的批发价通常是一两块一件,换算成美元,那就更便宜了。
但是看到标注的价格,4.8,这还是批发价,比一件男式棉上衣还要贵。
他在这里也看过不少产品,没有一件产品的价格会让他觉得贵的离谱,只有这件。
“或许我没有看错,它的价格是4.8人民币?”
“当然不是,您应该是看错了。”
贾森琼斯松了口气,他就说不应该这么离谱,原来真的是自己看错了。
“它的价格是4.8美元。”
……沉默,这价格赶上一件皮夹克了,他真的很想转头就走,又想知道为什么会这么昂贵。
“这件是老师傅亲手制作的,更加精致,独一无二,全球限量,等到老师傅离世,这就是她为数不多的传世之作,这位老师傅也是非常有名的刺绣专家。
我们也有类似款式的,她徒弟的作品,2.4美元,同样的纯手工制作。”
其实2.4美元同样很贵,80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大概为1.5:1,2.4美元就是3.6块钱,只是个婴儿衣服,上面的刺绣也只是个小小的一块。
这价格在美国正常,在中国就不正常。
只是有了前面的对比,2.4美元就显得格外便宜,毕竟,它更加健康环保不是吗,人们总愿意为此付出更多。
韦格曼斯超市也从来不是以物美价廉出名的。
第11章 事实胜于雄辩“我觉得或许我们还……
“我觉得或许我们还可以谈谈价格。”
贾森琼斯没有转头就走,而是想再谈谈,这就让孟和平意识到,有戏。
真的不想要的,看都不会看,只有买家才会挑剔。
“贵总是有原因,每一步都是纯手工制作,大多绣娘要学习两年以上才能正式上岗。
我们会严格把控品质,从布料选择,到最终成品,都有专业的质检人员。
我们从来不会用工业化纤原料来替代天然纯棉,包括这些产品的颜色,全都是纯植物染料,没有一点化学药剂。
工业污染对人们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不是吗?”
这话,当初李稻花说的时候,被孟和平他们反驳过,明明工业化纤原料要更贵些,棉布最便宜,工业化纤布更好。
“牢牢记住你们的定位,天然健康,要和工业进行切割。
工业化纤布好,是因为它固色结实耐磨,这对于有钱人来说并不是优势。”
孟和平说的越多,贾森琼斯就越是觉得这些产品应该放在货架上,成为追求健康人士的必需品。
他们有更加广阔的市场,更
加健全的营销方式,缺少的只是优秀的产品。
“你说的没错。”在去工业化之前,阿美莉卡曾经也是一个工业国家,出过不少次因为工业污染造成的人身伤害事件。
最近的一次,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事件,持续时间长达几十年,到了1970年,已经有百分之七十的市民患上红眼病。
不止是阿美莉卡,很多早期的工业国家都有严重的工业污染事件,造成大范围人员伤亡。
也正因如此,才更加追求天然健康无污染,实在是让污染搞怕了。
就在他们交流的时候,不止一个外商围了过来,有的看到这价格就走了,也有的同样看中天然健康的卖点。
孟和平还通过现场燃烧布料的方式,来证明,他们的布料绝对纯天然。
不管买不买,只要是看参观他们展台的,都会赠送一个小小的钥匙圈,钥匙圈上挂的是个小的,球形熊猫,胸口处是川棉两个字,是他们棉纺织厂的简称。
结果很成功,他们拉到了三百多万的订单,单笔订单并不大,但是架不住数量多啊,不止是阿美莉卡,东洋、日不落、法兰西……都有订单。
最重要的是,里面的利润十分乐观。
跟之前的为了外汇疯狂降价,赔本挣外汇不同,他们的利润高的可怕,甚至比正常在国内卖的利润还要高。
许多还没开单的工厂都开始往这边晃悠,孟和平他们的钥匙圈都要不够了,后来是看到有拿过的人再过来,直接不给,恨不得再从他们身上薅出来几个送给买家,友商都是**!
孟和平完全忘记了他曾经说的文明人。
他们这样的做派自然也让其他人不满,不满归不满,大事上还是不能含糊,心里再怎么骂,面上还是不能拆台。
大不了春交会之后大家去取取经,有钱一起挣嘛。
成了!真的成了!
其实北平来的两个记者都知道,不管成不成,他们的这篇跟踪报道也绝对会爆。
但是成了,不止报道会爆,对企业和国家来说也是好事,他们要抓紧时间把报道写出来。
两人没等到春交会结束,就匆匆坐上回北平的火车,在火车上也顾不上休息,整理笔记,写文章。
下火车直奔报社,都顾不上回家洗漱。
“居然真成了?”
大多数人都是不看好李稻花的,包括报社的人,事实摆在那嘛,李稻花确实是个没有进过工厂,道听途说,也没有去过国外的人。
业内人士都没办法解决的问题,她一个外行人指手画脚,谁都会觉得是笑话。
现在成了,反而让人难以理解。
董郁最近都在报纸上发文抨击李稻花,全方位,多领域的抨击。
从她的小说,到她的为人,包括李稻花之前写的《一个农村妇女的自白书》都让他翻出来抨击。
李稻花也没闲着,隔三差五的发一篇小短篇,有的是小笑话,不管什么形式,最终的结果就是骂董郁。
两人是吵的不可开交,梁宁都有些着急,这天天吵架,哪有功夫写小说啊,前段时间把《杜鹃创业记》给她后,就没见李稻花准备新作品。
《杜鹃创业记》也因为最近李稻花的下岗记褒贬不一,还天天骂架,被主编给扣下来,看情况再发表。
北平文艺虽然只设了主要负责人,但是平时图省事,他们还是会称呼为主编。
职工楼里的人可开心了,他们治不了李稻花,有人能治,就是这样,加大力度。
而且,有人吸引李稻花的视线,他们就不用担心自己会被她骂,骂了他,可就不能骂我了哦~
就在大家对这场骂战的忍耐性快到极限的时候,东风来了。
北平日报率先发力,刊登出一则报道,名为《下岗记对棉纺厂的改革启示》。
详细记录了孟和平他们拜访李稻花,到上课,以及川棉纺厂在春交会上的出色表现。
最后总结,李稻花在《李幺妹下岗记》中描述的棉纺厂改革方向是完全可实现,可复制的,甚至不是一条单一路线,因地制宜,举一反三,应该能成为更多工厂的改革参照。
接着就是北平晚报,不同的记者,相同的是川棉纺厂的成功。
走入困境的棉纺厂不止川棉纺厂一个,如今只有它一个成功突围。
相比自己的失败,别人的成功更让人痛苦,尤其是川棉纺厂距离北平这么远,他们都愿意登门学习。
他们改革的精神和决心也让中央发文进行称赞。
已经写好新一期稿子的董郁看着铺天盖地报纸,上面都是对李稻花的称赞,愤怒的把稿子撕掉,怒吼声,把邻居们都吓一跳。
他知道,就算自己写出花来,现在也没办法中伤李稻花了,这次的骂战是他输了,而且输的很彻底,鼻青脸肿的那种。
“快看!李稻花说的没错,这样真的行!”陈丽拿着报纸赶快告诉自己老公,她就说李稻花能行。
刘卫东也看到报道了,那又怎么样呢:“人家行跟你有什么关系,老实干你的活吧。”
陈丽撇撇嘴,她已经习惯了,刘卫东再怎么说,不耽误她一遍又一遍的看报纸,她恨不得告诉所有人,李稻花写的是真的!
报道一出,各单位闻风而动,距离近的,直接登门拜访李稻花,距离孟和平他们近的,就先去拜访孟和平。
很多人也是在这时候,才知道,春交会上出风头的孟和平居然请了强力外援。
职工楼门口每天都有人堵着要见李稻花,刚开始李稻花还能腾出来时间聊几句,很快就败下阵来。
棉纺厂来就算了,印染厂,酒厂,电缆厂,甚至后来机械厂,拖拉机厂都跟风过来了。
有些东西,它不是营销就行的,得有真材实料。
这么多人,他们的正常生活都被打乱了,不止是他们,楼里的人都被影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