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需要实地考察,或许时间要很久,但这次她发誓,不搞抽象,正儿八经的写。
国庆节那天,《大秦重工》连载到最后一篇,写的是大秦序列战斗机正式进入实战。
大秦战斗机研发出来之后,一直没有正式投入实战,纸上的数据意义不大。
毕竟,有些国家最擅长的就是造数据,而不是造实物。
推己及人,当然也会觉得大秦序列战斗机的数据也是造假,拼数据就能定输赢的话,大家也别打仗了。
大秦序列战斗机的首战也十分出色,实战没毛病。
“真是科幻小说啊,吹牛吹的也太大了。”
也就是这时候没有爽文的说法,要不然读者们都要喷李稻花写的是无脑爽文。
现在喷李稻花喷的还是轻了,真读者的喷,对李稻花来说,就是不疼不痒,看看那些专业黑子喷的吧,要不怎么说人家是专业的呢。
说李稻花为了歌功颂德,连最基本的常识都不要,三代机怎么可能打得过四代机巴拉巴拉……
李稻花也不惯着,直接上数据。
从古代以少胜多的战争,到几十年前小米加步枪战胜美械师……
这会儿还是正经讲道理呢,他们黑就让他们黑吧,这个月过去,就让他们看看什么才叫真正的无脑爽文,什么才叫真正的赢麻了。
第124章 风云激荡20年李稻花这会儿讲道……
李稻花这会儿讲道理,让黑子们觉得,李稻花心虚了。
以前不心虚的时候,喷他们喷的多厉害啊,要是不心虚,怎么可能这么好说话。
一众人欢欣鼓舞,其他人也觉得,李稻花可能是年龄大了,没有以前那种年轻好斗的想法,变得沉稳了。
“沉稳好啊,还是稳重点好,这才像是年轻人的榜样嘛。”
没错,李稻花现在是很多年轻人的榜样,作家,还是国内外著名作家,国内缺外汇的时候,还能帮着创汇。
自己挣到钱的时候,还愿意把钱拿出来,帮助更多的人。
李稻花之前做的图书角公益现在已经遍地开花,哪怕是再偏远的山村学校也有图书角。
虽然偏远的山村学校里面图书更新并没有其他地方的及时,那这些图书也给孩子们,甚至是村民们带来很大的改变。
有些村民在图书上学到了种植养殖技术,经过努力,家里条件总算比之前好了些,以前不敢养猪,怕养死,现在也敢养几头补贴家用。
尤其是新生代的学生们,他们是听着李稻花的故事长大的,不止是李稻花的小说,还有她的各种战斗事迹。
以前总是听大人们说国外多好多好,只要出国,那就是遍地金子。
渐渐的,他们知道,国外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好,并不是所有人都富裕,要学会辩证的看待国外。
学习好的地方,摒弃不好的,这样国家才能发展的更好。
他们最讨厌的是那些无脑说国外哪哪都好,月亮都比国内圆的人,这种人,往小了说是没知识没脑子,往大了说就是汉奸叛徒。
李稻花各种骂人不带脏字的话他们也是学的溜圆,导致学校不得不让老师们教育孩子们要有素质,要文明,要以礼待人。
“我们是文明之邦。”
“没错,文明之邦,邦邦邦邦。”
老师们麻了,现在的小孩,真不好教啊,稻花老师还是太全面了。
看到现在看起来沉稳的李稻花,大家都很欣慰,要争取做个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啊。
李稻花还没到三十呢,这群人就觉得,她应该成为稳重的老艺术家,毕竟,她成名,已经快十年了,大家伙几乎是看着她成长起来的。
只能说,大家太高看时间,十年,说起来很长,其实也不过是弹指一挥间。
对发展迅速的地方来说,十年足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对于发展缓慢的地方,别说十年,就是二十年,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李稻花就是这种,十年也不会变的,油盐不进的家伙。
当她静悄悄的时候,你最好祈祷她是在写小说,而不是在做妖。
国庆刚刚过去没多久,布鲁理恩特就发布了新小说,神奇的是,他的新小说是全球同步连载的。
在这个年代,这很不容易。
信息流通的不便,文化之间的差异,国家之间的壁垒……种种原因都导致全球同步连载很不容易。
《自由灯塔》可以全球同步连载,他们也是做了很多努力的,毕竟,这书随时都可能成禁书啊。
不过没关系,人是这样的,越是不让他看什么,他就越是想看,越是非让他看的,反而叛逆觉得没什么可看的。
《自由灯塔》刚开始连载,所有读者都表示,看不懂,但是大为震撼!
在后世,信息茧房是人为编织的,大数据再加上信息管控,国外的信息茧房比国内还要严重。
这个年代,信息茧房一半是人为编织,一半则是信息不发达客观造成的。
这就造成《自由灯塔》里面的内容,大多数人看完都只是觉得猎奇,并不觉得冒犯。
真正觉得冒犯的,只有国内的公知。
如果这本书是李稻花写的,那么他们会直接开喷,偏偏这本书是布鲁理恩特写的,那就不能喷了。
不能喷没关系,他们有办法,夸奖。
就说这是布鲁理恩特写的讽刺小说,再次证明了阿美莉卡的自由,正是阿美莉卡的强大,才让阿美莉卡的作者能创作出这样大胆的作品。
总之,阿美莉卡再次赢了!
国内其实也觉得这本书抽象,觉得这作者也抽象。
阿美莉卡本来准备把这本书列为禁书的,《爱你》已经拍摄完成,为了不被布鲁理恩特影响,直接把布鲁理恩特踢了。
就说布鲁理恩特只是写《爱你》的人,并不了解《爱你》的真正内核,他们拍摄的《爱你》跟布鲁理恩特没关系。
但随着转过年苏格勒的解体,《自由灯塔》正式被列为抽象文学。
伊恩甚至特地打电话过来夸奖李稻花,说她这本书写的好,阿美莉卡的读者们就需要这样的作品。
“已经有人在模仿你的这本小说,可惜在我看来,他们写的都不如你的作品,他们都写不出精髓。
这部小说一定要拍成电影,它绝对会火!”
事实证明,这个世界上最多的还是乐子人。
74年的时候,还有一部电影叫《解放军占领巴黎》,那才是真的乐子电影。
李稻花这时候正在海南,改革开放大致是从南方到北方,从东边到西边,所以南方是最早进行改革的。
她要写改革开放,就要从南方开始采风,慢慢往北方和西部去。
西部的发展最慢,这也是没办法的,国家后来一直进行的西部大开发也是很久才有成果。
听到说这部小说要拍成电影,在看看现在《自由灯塔》的风评,已经能想到这部电影出来之后,会有多少人奔着乐子去看的。
等到以后,或许还会被做成电影切片。
李稻花是真服了这群人了,她要写的改革开放可是正儿八经的作品,希望不会被曲解吧。
不过应该不会,她现在还年轻,能熬到以后信息化社会,作品的解释权还是归她的。
至于现在,无所谓啦,给钱就行,而且他们拍成电影,还能继续宣传《自由灯塔》,时间会证明一切。
钱和名她现在都有,只想再为社会做些事情,或许不能改变
什么,但是万一呢,万一有人因为一些细微的改变,生活更好些呢。
就像他们之前在山里拍电影,在当地吃饭之后,剧组人员帮忙牵线搭桥,当地蘑菇慢慢越卖越好。
因为纯天然无添加,那深山里是真的没有污染,工业化还没破坏环境。
再加上远方物流越发成熟,各种东西也方便运输,国家也会对这些东西进行补贴,尤其是出口产品。
听欧阳远说,他们之前去的那个小山村修了公路,能从山上一直开车到山下。
山上的村民们都没搬家,小山村是他们世代生活的地方,现在山上也能挣到钱,以后村子会建设的更好。
村里的孩子们也都沿着这条公路去上学,比之前上学方便很多。
等到她写到那里的时候,一定要重新去那个小山村看看,或许,等到她到那里的时候,小山村会建设的更好。
现在在海南就听当地人说了很多改革开放的故事,有好,自然就有坏。
改革开放自然是好政策,可人是不同的,总有坏人要利用这个政策做坏事。
她是外地人,不过她是趁着海南的旅游旺季过来的,就不那么显眼。
就是她带着翻译员到处打听,会让当地人警惕,有时候也会被当地狗追着跑。
她也会觉得这实地调研真不是人干的事,可是想想,她这才哪到哪,那些卧底记者、缉毒警察……他们面对的风险比她大多了。
当然,这些实地调查她不可能立刻写出来,要等到差不多全部结束再汇总。
别说南北改革有差异,就连同一个省的不同地方差别也是十分大的,这就注定了她的工作量很大。
沉寂几年之后,李稻花带着最新的纪实小说,《风云激荡20年》重磅出击。
这几年里,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李稻花之前写的很多当时并不被人们看好的小说重新翻红。
李稻花的改革三部曲,原本被人们认为是创新文学,现在看来,简直就是经济类文学。
而这本《风云激荡20年》,因为是纪实小说,很多人看的时候一度怀疑,这书是不是写错作者名字了。
这几年,李稻花虽然没有新的文学作品现世,她本人的英雄事迹依然流传在大江南北,更别说时不时地“诈尸”,在报纸上发表自己的一些意见和看法。
这样的人,能写出纪实小说?
他们倒是不怀疑《风云激荡20年》是纪实小说,因为写的太真实了,越是本地人,越是觉得真实。
书里各种当地特色改革措施和发展路线,以及通过这些政策创业致富的案例,当然也有各地隐藏的黑暗面。
比如说私人煤矿的安全系数不达标,比如说东南沿海一些地区的制卖面粉行为,比如通过体制内亲戚关系不正当获取行业暴利……
李稻花写出来也是冒着极大风险的。
但是她不后悔,越早暴露出来,人民和国家遭受的损失就越小。
她作为一个公众人物,知名度高,就算有风险,也没有普通人去揭发出来的风险大,大不了以后就不在这行做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