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落趁机把自己的要求提好,她早就想过了,必须每周回一次家,见一次晓星,洗一次澡,这是最低限度。
老太太想了想说:“好吧,260元就260元,我看了几天,觉得你做事还是很认真负责的。”
接着,老太太给陈落讲起自己女儿的情况。
老太太的女儿今年40多岁,她们都不是省城人,生活在省内的另一个小一点的城市,距离这里2个小时的车程。
说是她女儿突然白肺,情况危急,当地医院无法救治,就马上联系了这家医院,不知道这家医院是不是属于上级医院,这家医院就派车派人带着医疗器械去了她们那里的医院,到了医院,派去的主治医生给患者插上管,然后一路救护车给拉回了这家医院的ICU。
到了这家医院刚两天,情况就开始转好了,还是年轻,身体恢复得快,有可能过几天后就可以拔掉管子。
陈落问:“怎么这么年轻就白肺这么严重啊?”
老太太说:“她不爱动,又总喜欢点外卖,还总点油大的,还有奶茶之类的,后来越来越胖,还总不动,经常就躺床上,然后就咳嗽,后来开始发烧。医生说她这样总是卧床的很容易肺部感染。”
陈落接着问:“那就您一个人在这里照顾啊?”
老太太叹了口气,说:“我那个女婿人家要上班,又不在本市,家里还有孩子,没办法一直守在这里。我年纪大了,熬了两天,也是实在扛不住了。我有个亲戚在附近,我打算住到那里。每天下午探视时再过来,其他时间就找你帮忙盯着。”
陈落说:“好的,那您放心,没问题,不过得等9床的病人出院了,我才能帮您干。”
老太太说:“行。”
这时,陈落的手机响了,是张医生打来的。
“陈姐,我联系好了,明天一早办理出院手续,救护车也会明天早上8点到位,你帮我收拾一下东西,明天我都带回去。”张医生说。
陈落知道是老太太当时准备住院带来了很多东西,有在救护车上用的被子枕头,还有准备脸盆毛巾换洗衣服等等日用品。
因为一开始没想到会住进ICU,都是按照普通病房的要求准备的。进了ICU这些东西都用不上了,暂时都放在ICU门口的一个堆杂物的小房子里。
陈落连声答应,电话挂断。
陈落看表已经11点了,准备吃饭顺便给老太太买饭,唉,也不知道老太太还能不能吃饭。早上送进去的饭,陈落刚才问了护士,说一点都没动。
下午两点半,张医生来了,3点他进去看了老太太,出来后,一直很沉默。
陈落想问老太太怎么样,看着张医生悲伤的表情,陈落开不了口,看来情况肯定是不太好。
陈落就默默的去收拾东西,把老太太的被子和枕头拿出来单独放,估计救护车上还得用,其他东西都打包好。
张医生今晚也没走,一直待在这里。
他没有准备任何铺盖,就在椅子上,后来实在困了,就把老太太的枕头枕上,躺在坚硬冰冷的椅子上眯一会。
他留在这里,也是担心医生叫他,毕竟没有插管,医生说随时有生命危险。
陈落默默的祈祷,希望老太太可千万别出事。
她儿子就在一墙之隔的走廊上,盼望着能把她平安的带回老家。
也不知道是不是祈祷起了作用,老太太一夜平安无事。
第二天一早,张医生就去办理转院手续,救护车也准备好了。
陈落就守在ICU的门口,张医生一回来,ICU里的医生和护士,就给老太太转到其他病床上,鼻子上戴着氧气管,从ICU大门口推出来了。
凡是转院的病人都是从ICU正门推出,通过走廊,从医院正常出入电梯下楼,而去世的则是走ICU后门,那里比较偏远,有一个专用电梯。
陈落赶紧把被子枕头都拿过去,把被子给老太太盖好,枕头放好。老太太眼睛闭着,有微弱的呼吸,脸色有些蜡黄,远不如她那天进去见到的那样。
张医生在老太太耳边说:“妈,不要着急,醒了也不用睁眼,没什么事的话,闭着眼睛不要动,这样氧气消耗量少,你就不会那么难受。”
陈落拎着其他两大包东西,跟在旁边。
张医生和救护车里的医生推着病床,准备走电梯下楼。
虽然有四部电梯,但是这会早上8点多,等电梯人很多,每次上来下来的电梯里人都很多,电梯满满的,病床根本进不去。
张医生急得够呛,毕竟很多监测和抢救设备都在救护车上,在电梯间人多空气也不好,呆的时间越长越危险。
眼见张医生着急,陈落灵机一动,她挤进一部电梯下去了。
她跟电梯里的值班人员说有一个严重的病人必须马上要下来,不能再让这个电梯上人了,请她帮帮忙。电梯里的值班人员也很理解。
电梯到了一层,值班人员果然大声喊着,这部电梯不能上人了,上面有一个急救病人得马上下来。
陈落也大声喊着:“请大家帮帮忙,老人很危急,需要立刻上救护车。”
人们虽然有抱怨,但都很配合,于是电梯门顺利的关闭,来到了四层。
一开门,陈落就赶紧拦着其他要进来的人,叫张医生赶紧推着老太太过来。
张医生推着病床总算顺利地进了电梯。
老太太被抬进了救护车,救护车里的医生把各项设备调好接好,看到老太太的各项指标虽然不好,但也勉强在正常范围内,张医生也稍稍放了心。
陈落把两大包东西放在了车上。
张医生坐上车,对陈落说:“陈姐,我们走了,谢谢你。”
陈落说:“张医生,不用谢,这都是我应该做的。祝你们一路平安顺利,阿姨早日康复。”
张医生有些感动,说:“谢谢。”冲陈落挥了挥手。
车走了。
陈落站在那里怅然若失。
这是她穿越过来的第一份工作,面对的第一个客户。
虽然只干了几天,但感觉比她以前干几年的工作都让她刻骨铭心。
她受到了很多的冲击,收获了很多的成长,也不知不觉投入了很多的感情。
她想过很多次老太太出院时开心的样子,和她挥手告别的样子。
她甚至都想好她会跟老太太说些什么,但没想到老太太确实出院了,但会以这种方式出院。
她想了很久,也只能说一句早日康复。
昨天和今天,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心情大起大落。
面对疾病,人是那么的无能为力。
第13章 12月18日
陈落回到走廊,她感觉时间过去了很久,这其实这会还不到早上9点。
那个准备找陈落当护工的老太太看她回来了,赶紧叫她。
陈落走过去,叫了一声:“阿姨,对了,您贵姓?”
老太太说:“我姓朱,小陈,今天你就开始工作吧。我先回去了,我实在扛不住了。得回去休息了。”
陈落说:“好的,朱阿姨。咱俩留一个电话,再加一个微信。”
把该交代都交代清楚,朱阿姨走了。老太太年龄大了,没日没夜的休息不好,确实对身体损伤很大。
陈落坐在椅子上,想着,我以后就不是9床的护工了,是18床的护工了,数字可一定得记清楚。
这时候,吴姐过来了:“小陈,可以呀,这么快又有工作了。”
陈落笑了笑,没说话。
吴姐说:“也不知道那个老太太路上能不能挺过去,你说她儿子不会是不愿意花钱吧?”
陈落听了,心里就有点不高兴,但她也知道,像吴姐这样的人很多。网络上那些喷子,因别人的一句话,一个举动就破口大骂的人,各个都站在道德制高点上。
陈落严肃地说:“不是的,张医生不是那样的人。吴姐你别这么说人家。”
随后,陈落又缓和了语气说:“张医生回自己的医院,全是熟人,可以找最好的医生给老太太看病,没准比这里还好呢,老太太心情也好一些。”
吴姐撇撇嘴,不屑一顾地说:“那小地方的医院能有啥好医生啊,要有好医生,当初也不会过来。”
陈落哑口无言,还真是的。
但是你跟吴姐讲生存概率、生命尊严和生存质量,她能理解吗?
估计会当一个笑话。
11点,护士开始一个一个家属的叫,今天通报病情晚了一些。
叫到18床,陈落走了过去。
护士看见陈落,略有诧异,但很快想明白了怎么回事。随即让陈落去医生那里。
陈落朝医生走了过去。
医生说:“你是18床的家属吗?”
陈落说:“我是她们家请的护工,她妈妈年龄大了,回去休息,我在这里值班,有什么消息,您告诉我,我转告她。”
医生点了点头,表示知道了,然后说:“18床病人恢复得很好,预计明天就可以拔管。”
陈落一下子就高兴起来:“太好了!”然后赶紧接着问:“明天几点拔管?我们需要准备什么吗?”
“估计10点左右拔管。你们不需要准备什么,她妈妈明天上午最好待在这里,情况稳定了再走。”
“那拔管是不是很快?拔完管多长时间后能确当是否稳定?还有就是,拔了管是不是就可以吃饭了?”陈落化身问题宝宝一个劲的问问题。
医生有点惊讶,没想到这个护工问题还挺多,还问的很有条理。
“拔管很快,半个小时后应该就能看出是不是稳定。等一两天再说吃饭的事吧,毕竟气管有损伤,先鼻饲吧。”
好的,陈落脑子飞快地想着还有什么问题要了解。“医生,那拔管后多久病人能清醒过来呢?”
“快的话半天。”医生回答。
“那我让她妈妈中午也别走,没准下午3点探视人就醒了,对吧?”陈落接着问。
医生说;“嗯,有可能。”
“那拔管后恢复几天就可以出院呢?”陈落接着问。
医生说:“嗯,3到5天吧,稳定了就可以转到普通病房了。先这样吧,我这边还有下一个病人。”
估计是觉得陈落问题太多了,医生主动结束了谈话。
“好的好的,谢谢医生。”陈落想问的也问的差不多了,满脸堆笑的谢过医生,回到长椅上。
看了看时间,觉得老太太这会可能还在休息,打算12点半给老人打电话,琢磨着她总得起来吃个中午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