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卷王的六零年代_分节阅读_第104节
小说作者:九紫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4 MB   上传时间:2025-07-24 18:53:08

  为了防滑,摆渡人特意在竹桥上放了不少稻草。

  等过了竹桥,又是一段很长的河里的小路,是河水退了后,摆渡人临时堆起来的小路,两边都是河水,同样又湿又滑。

  仿佛是走过九九八十一难,到了河对岸的堤坝,事情依然没完,他们还要上堤坝。

  雪地路滑,堤坝上不去,他们就需要用手紧紧抓着堤坝上干枯的植物,借拉植物的力道爬上去。

  这还只是去,回来他们还要挑两个铁锅,铁锅易碎,不能磕碰,上下堤坝就更难了。

  买了铁锹的,就一路拄着铁锹,每走一步,都要将铁锹狠狠铲进雪地里,借着铁锹来稳定身体,就这么一路小心翼翼的回临河大队。

  早上一大早去,一路上一刻都不停,回来都傍晚了,路上一口水一口饭都没得吃。

  许凤台还好些,前些年冬天农闲了,他就去炭山钻碳洞,这条雪路都走习惯了,也不觉得有什么,况且,和过去冻的宛如一条流浪的老狗,饿着肚子去,饿着肚子回不同,这次他怀里不仅有两根可以饱腹的红薯,还有一个保温的水壶,路上渴了还能有口温热的姜水喝。

  每每摸到怀里用竹丝编织着外壳的水壶,许凤台心里都很美,一口姜水被他喝的跟糖水一样,望着已经近在咫尺的村子和不远处的家,他疲倦的身体仿佛又有了力气,他扶了扶头上戴的狼皮雷锋帽,挑着担子在雪地里归心似箭的往家走。

第118章 许明月家的灶早就砌好……

  许明月家的灶早就砌好了, 只需要将砂锅从灶台上取下来,安装上铁锅和装水的铁罐,就可以直接使用。

  铁锅使用前, 还有个很重要的步骤,就是开锅。

  这个许明月是不懂的, 好在有许凤台在, 前面清洗的步骤就不说了, 后面还要反复的用一块猪皮吧烧开的锅全部都搓一遍,然后冷却、加热,再搓油, 一共持续了好几遍,这锅才算是开锅成功了。

  要不是有许凤台在,作为一个早早从农村考到城市里, 并且在城市里生活习惯了的她,是真不知道铁锅买回来还要开锅。

  也幸亏年前才分了猪肉, 家家户户的猪肉大部分都要留着呢,有猪皮在, 不然光是开锅都难。

  倒是开锅的过程把老太太心疼坏了,那用猪皮擦锅留下的猪油,她都要用干净的纱布给吸干净。

  每次她擦完, 许明月以为那块布是要扔掉的, 后来才知道, 这是要以后做菜前, 都擦一下锅,用作做菜的油的。

  还有新买回来的铁锹、锄头,许凤台也用桐油细细的保养了一番。

  许明月只在旁边做一个捧场夸奖的人:“这要不是大哥在,我哪里懂这些啊。”

  赵红莲对于能帮到大姑姐高兴的不得了, 她怀里抱着小雨,立刻大包大揽地说:“这些事哪里需要你来操心啊,今后这些事都交给你哥,他一起干了就是,又不是多麻烦的事!”

  其他人闻言也都点头:“就是,你有什么事喊我们一声就行了,哪用得着你干?”

  给家里新买的锄头、铁锹上完油,眼见着就开春了,竹子河的河水在春季的小雨下,一日日的涨了上来,家里的菱角盆也要上油了,许凤台干脆趁着冬季不需要天天洗澡,把家里的菱角盆、澡盆、水桶、脸盆等各种木质盆,全都在一个晴日的早上,用猪鬃刷子刷上了一层桐油进行保养,以便开春菱角菜下水。

  过了年后,山上的笋就越发的多了,各种野菜、蕨菜也开始冒头。

  不得不说,植物们的生命力是强大的,本来许明月还好奇,这么多在旱年中干死的植物,干死的树,对山上的动植物影响会很大,今春是不是要组织村民们上山植树,没想到是她完全多虑了。

  她家周围荒山上不少在这三年□□死的树,到开春后,居然局部发出了新芽,虽然树木的大面积看上去依然是干死的状态,可哪怕只发出一片绿色的树芽儿,都说明,这些树至少还在努力的发出生机。

  最令人惊喜的就是竹子了,竹子干死的太多了,竹子和树木不同,它们干死了就是真的干死了,往年不给随便砍的竹子,现在死了就可以一根根的砍了竹子回来。

  许凤台也没闲着,他想到妹妹怕蛇、怕老鼠等软体动物,春天到了,许明月每次出荒山往许家村的那道田埂,到了春天,肯定要被种上各种黄豆、辣椒等植物,又在大水沟边,到时候各种蛇肯定少不了,许凤台怕大妹每天出荒山都要走这条田埂,阿锦又大了一岁,今后肯定也要自己走这条田埂,要是遇到无毒的水蛇还好,要是遇到火萤蛇、土公蛇等常见又有毒的蛇,会比较危险。

  他去山上砍了许多又高又大的老毛竹,扔到大水沟里泡着,又在竹林子里捡了许多又老又长的蓼叶,将蓼叶撕成一根根的一厘米宽的细条状,再将这些蓼叶固定在倒下的木凳上,许凤台就坐在木凳上,将一根根的蓼叶条搓成结实的蓼叶绳。

  也亏的他掌心里全是粗糙的老茧,不然搓这样的蓼叶绳,是一件非常费手的事。

  蓼叶绳搓好,将他从山上砍回来的毛竹杆一根一根的摆好,捆成一排,做成一个竹排敲,放在许明月家门口,用另一根粗壮结实的蓼叶绳,将竹桥的一头绑在树上,这样许明月想出荒山的时候,只需要拉着蓼叶绳的一头,借着树杈放下绳子,就是一条竹排桥,回荒山的时候,只需要拉扯绳子把桥收回去,就不需要担心有外人通过竹桥进荒山。

  之前三年许凤台一直没给许明月做这样的竹桥,怕的就是有这样一个竹桥,会让独居在荒山的许明月带来危险,现在大妹成了干部,在大队部的地位越发高,加上现在几乎人尽皆知的许明月家院子里的竹剑阵,已经不存在有不怕死的人,敢上荒山找许明月了。

  许凤台在忙的时候,许凤莲和许凤发也没有在闲着,两个人每天都要往大队部跑,让江建国给两个人补习功课。

  正月十五一过,临河大队就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大队书记江天旺被调任到水埠公社,升任水埠公社书记去了!

  谁都想过大队书记能升官,毕竟三年旱灾中,临河大队每年上交上去的粮食,给上面领导们解决了多大的问题,救活了多少灾民,上面的领导都知道。

  但都没想到能升这么大,升的这么快!

  同样的,许金虎正式卸任了临河大队生产主任,兼任水埠公社武装部主任的消息就下来了,同时下来的,还有许红桦正式任临河大队大队部生产主任、原大队部后勤仓库管理组组长江建军任新一任大队书记的通知。

  江建军也就是原大队部书记江天旺的大儿子。

  临河大队一下子换了一把手和二把手,且都由他们的儿子继任,就跟家族传承似的,父走子继,但这个继任没有任何人反对,就像原许主任的父亲就是许家村村长一样,这里偏僻而闭塞,很多传承就是这样。

  尤其是江天旺和许金虎,一个成了水埠公社书记,一个成了水埠公社武装部主任兼蒲河口生产主任,不说他们本身的威望在临河大队就极高,光是他们现在的职位,又有哪个傻子会去反对?

  与他们职位的调动相比,许明月和许凤台工作的变动,简直不值一提了,但在临河大队依然是了不得的大事。

  因为许明月和许凤台身上记工员的职务也都卸任了。

  许凤台接替了许红桦原来的职务,成为许家村三房的小队长。

  别看小队长职务小,那可是真正步入了干部的行列,成为三十级干部,从今天起,许凤台就正式吃起了皇粮,每个月有十八块钱的工资和些许的票证。

  这下,许家是真正意义上,有了两个干部了。

  这一下就空出来两个记工员的位置,而江家村,江建军任新任大队书记,后勤管理组长的位置也空了出来,从原来小队长里升了一个当了仓库后勤管理组长,三年前成了记工员的初中生成了新一任小队长,这样就又空出来一个记工员位置。

  加上新开垦出来的良田,还需要增加两个记工员位置,这次新年考试,需要新招五个记工员。

  原本大队书记和生产主任职务调动的事,就在大河以南引起了轰动,这五个记工员的职位一出来,顿时引来整个临河大队年轻人的哄抢,各种送礼的、亲戚关系找上门的,新任主任和大队书记家里天天都不缺人,不管什么人来,他们一致的口径就是:要考试!

  他们才刚上任,更是一点差错和把柄都不敢给人留下,考试搞的又正式又严格。

  许凤莲和许凤发两人都报了名。

  许凤莲的成绩是不需要人操心的,她一直以许明月为榜样,学习和练字就没停下来过,阿锦小学三年级的可成她是全部学完的。

  读写都不成问题。

  许凤发就要差一些,他读没有问题,写的话,那一手字写出来,还不如螃蟹随便爬出来的字好看,他自己也不在意,对于自己能读能写能算很满意了。

  三年前一次记工员的考试,在临河大队掀起了一阵上扫盲班热,但随着旱年的来临,许多人就开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在扫盲班编竹篮的,有在扫盲班纳鞋底的,有在扫盲班带孩子的……

  真正能坚持下来,并一直在坚持上学的人很少。

  很多都是认的几个字,不多,还不会写,或是写的缺胳膊断腿,只有他们自己能认识。

  哪怕考试前就已经开始复习,许凤莲和许凤发两人还是都顺利考中了记工员,尤其是许凤莲,居然考了第一名。

  她原本就是铁打的大队书记的小儿媳妇,她又考了这样的好名次,原本还想以许凤台已经是记工员,家里不适合再出记工员的人家没了反对的话。

  她是大队书记的未来儿媳妇,还是许主任的妹子,谁敢顶她的职?

  许凤发成绩没有许凤莲考的好,可在一群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半吊子中,他的这成绩也能排到前五。

  刚好这次记工员的数量正好需要五人。

  许凤发同样被录取。

  谁都没想到,许家这几个学都没上过的兄妹,居然全都成了大队干部。

  虽然许凤莲和许凤发两个人的‘干部’不入级别,没有工资,可要是前面有了职位,下一个往上升的就是他们记工员。

  许凤台和江家村的记工员,不就因此升为了小队长?

  许凤台成为了小队长,最高兴的莫过于老太太了,这可实实在在的干部!

  年前她还在担心小儿子今后娶媳妇的事,哪晓得才过个年,就峰回路转,先是大女儿给了钱,后是小女儿小儿子都一下子成了记工员。

  喜的老太太连在河神庙拜了又拜,又去死去的丈夫坟前拜了又拜。

  之前还没怎么看到许凤发的人,在许凤发成了记工员后,上门提亲的人就不断。

  他的年龄还刚刚好,翻过年十六岁,好多人都是十五六岁就定亲,十七八岁就结婚的,一时间,上许家说媒的人,简直把许家门槛都踏平了。

  他们哪里能想到,不过短短三年时间,许家人像是坟头冒青烟了一样,日子从原来的穷困潦倒,过的是这样红火,一家子男的女的,姐姐妹妹,全都成了干部!

第119章 一时间,许家门庭若市……

  一时间, 许家门庭若市,全都是来给许明月和许凤发说亲的。

  老太太便也寻了许明月来,问她的想法:“现在老天爷下了雨, 河水涨上来了,眼见着今年不会再有旱灾, 日子好过起来了, 你也该考虑你的终身大事, 总不能一辈子现在过去的窟窿里,再也不爬出来了。”又说:“现下小莲的婚事定下了,按道理来说, 也应该是你这个大姐先成了婚,才轮得到下面的弟弟妹妹。”

  有这样的风俗,也是怕下面的弟弟妹妹都成了婚, 上面的哥哥姐姐就好像娶不到媳妇嫁不出去一样,时日久了, 外人就会以为这家人的哥哥姐姐是不是有什么毛病,下面的弟弟妹妹都能讨到老婆, 嫁的夫婿,上面的哥哥姐姐却没人要,以后就更难说亲了, 说不得以后就只能当光棍, 嫁鳏夫。

  老太太是真为许明月着急, 翻过年, 许明月虚岁都二十四了,真真是老姑娘了。

  她现在的年纪,趁着年轻,还能生养两个自己的孩子, 再过几年,那就只能当后妈,养别人孩子了。

  可许明月自己看来,虚岁二十四岁,妈呀,多年轻啊!

  她前世二十四岁才刚大学毕业没两年,还懵懵懂懂连恋爱都没谈过呢!

  许明月排斥婚姻,却不排斥恋爱,闻言说:“老太太,您放心,我心里有数。”

  老太太却说:“你心里有数?你有个鬼的数,这两年总听你这么说,就没见你着急过。”她苦口婆心地劝道:“儿啊,我知晓你不愿再嫁,可你不想想你自己,你总要为阿锦考虑一下,现在你还年轻,还能给阿锦撑腰,等以后你老了,就留阿锦一个人,没有个兄弟姐妹们帮衬,你让她一个人怎么办?”

  这世上多的是吃绝户的人,别说现在了,就是几十年后的现代,没了父母的独生女,何时又少了人去算计?

  那还是法治时代,现在只会更赤/裸/裸,更血腥,更不择手段!

  许明月还从未从这个方向想过。

  这事她不是不懂,前世沪市有个失了父母本地独生姑娘被丈夫一家弄死,丈夫不过做了几年牢便又出来,住着姑娘的房子,用着姑娘父母留下的钱,又娶了一个。

  许明月心底有些不舒服,回到荒山,想了想,便去抱着阿锦到腿上,认真的问她:“阿锦,你真的想要孟老师做你的爸爸吗?”

  从小就想有个爸爸的阿锦闻言眼睛都亮了,期待地问:“妈妈你同意了吗?你真要给我娶个爸爸回来了吗?”

  许明月正视着她的眼睛说:“阿锦,你要知道,妈妈要真的给你娶个爸爸回来,以后你可能会有弟弟妹妹。”

  她本心上是不愿在生娃的,有阿锦一个就够了,但保不齐就有意外,这年代医疗条件这么差,假如有了意外,她总不可能打掉。

  阿锦闻言眼睛更亮了:“我要弟弟妹妹!”

  她的好朋友全都有弟弟妹妹,就她没有,她也想要!

  每次她跟妈妈说,她想要个弟弟或者妹妹,妈妈都说:“你可以养只狗。”

  可小狗也不是弟弟妹妹呀!

  许明月知道,她根本没有理解,有了弟弟妹妹后,对她的影响,首先一点,有了弟弟妹妹后,许明月的关注点不可避免的会放一些在新生的孩子身上,那就必然会对阿锦少些关注。

  阿锦本身又是个高需求宝宝,养了这么大,因为只有她一个,许明月又足够的疼爱她重视她,导致全家人,阿公阿婆舅舅全都拿她当掌中宝,当全家的中心,她已经习惯了这种疼爱,包括来到这个世界后,因为许明月的关系,许凤台、许凤莲、许凤发,包括老太太和赵红莲,都因为她的关系,对阿锦都疼爱万分,甚至比小雨还要重视几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95页  当前第10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4/29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卷王的六零年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