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卷王的六零年代_分节阅读_第112节
小说作者:九紫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4 MB   上传时间:2025-07-24 18:53:08

  高顺闻言更是大喜:“缺缺缺,一直都缺的!”

  他双眼放光,明明是沧桑的汉子,偏睁着一双狗狗眼亮晶晶的看着许明月。

  许明月沉吟了一下,便笑着说:“行,以后缺盐就跟我说,多的可能没有,少匀你们一些还是可以的。”

  她空间里每个月都能刷出来一斤盐,还是雪白的细盐。

  他们这里用盐票买的盐,都是浅黄色的粗盐,一颗颗盐粒非常大,许明月小时候就经常吃这种盐,她爷爷给她炒蛋炒饭,里面一颗颗的盐粒咬下去,不光咸的发齁,还咬的咯吱作响!

  这种粗盐用来腌制咸肉咸菜还行,日常用盐真不行。

  她和孟福生都有盐票,放着也是浪费,给他匀些盐,还真不是什么为难的事。

  高顺闻言简直大喜过望!

  他更高兴的是,有了许明月的帮助,他家以后要是缺盐,就不用再偷偷摸摸的求爷爷告奶奶,求谁家帮他们带一些盐回来,且因为他们山里没有盐票,哪怕他们花了远超市面上的价钱,能够买到的盐也只有一点,不像许明月,一送就是一斤,一斤盐可以让他们全家省着点吃的话,可以吃很久很久,他们就不用再高价求别人帮他们带盐。

  这于他们一家来说,其实是有一定风险的。

  高顺也对她说:“等船能下水了,不用你来拿船,我亲自给你送到你们临河大队去!”

  态度热情到不行!

  许明月告别了高顺,也和孟福生两人一同去了蒲河口。

  她要先跟许金虎说一下,如何利用堤坝和河道的事,解决五公山下上万亩土地的灌溉问题。

第131章 许明月将这事和许金虎……

  许明月将这事和许金虎一说, 许金虎就忍不住用舌头抵着下牙槽:“上万亩土地啊,这下江天旺那老小子要高兴死了!”

  这么大的事,许明月又是第一时间来跟他说, 他自然是想分一份功劳去的。

  只是他现在的职务是水埠公社武装部主任,管着整个水埠公社的武装力量, 生产这一块并不归他管, 而是另一个原水埠公社升上来的生产主任在管。

  解决上万亩土地灌溉的问题, 无一是一件天大的功劳,它可以立刻给临河大队和隔壁的石涧大队,包括五公山公社下面的许多大队, 多上很多良田。

  以临河大队为例,这三年,只临河大队多出来的那一千多亩良田, 就为上面的领导们,一年两季贡献了上百万斤的粮食, 不然许金虎和江天旺也不至于升的这么快,直接坐火箭一样, 从一个生产大队的一把手,直升为一个区公社一把手,从二十几级干部, 升为了十七级十八级干部。

  那上万亩土地要是分摊到五公山公社下面的几个生产大队中, 一个公社少说也能多出来千亩良田, 这对下面的生产大队也好, 五公山公社也好,是多么大的一件事,可想而知。

  因为五公山公社下面所辖的土地,大多数都是山地, 这次的三年灾害中,就属五公山公社及山里面的人饿死的最多。

  这么大的政绩,叫许金虎不参与进去是不可能的,他虽然只在水埠公社担任武装部主任的职位,但他同时也是水埠公社党委常委之一。

  他龇了龇牙,看了眼座钟说:“走,去水埠公社。”

  当地人喊水埠公社为区喊习惯了,刚开始还有些改不过口,现在时间长了,也都改过来叫公社了。

  许明月上午先去的高家村,在高家村耽误了这么长时间,才来到蒲河口,又把自己想法和许金虎说了,此时都十一点多了。

  这时候都是吃一餐两顿,一点清汤寡水,许金虎摸摸肚子,带着许明月几人来到厨房,一人拿了两根红薯,就找他手下的民兵小队一起出发。

  许金虎是个行动力极强的人,他说出发,就毫不迟疑,立刻出发,带着他手下的几个民兵,七八个人坐上了一条五米二的船。

  这边的船几乎全是渔船,没有客串那种供客人坐的地方,除了划船的人可以坐在船头的船板上外,其余的人全都坐在狭窄的船沿上。

  七八个大男人坐在船沿两边,小船顿时向水下陷下去一大截,船沿离水面不过巴掌深,看的许明月心惊胆战。

  这要谁在船上稍微动一动,一船的人都要翻船入水。

  哪怕她从小就是在这样环境中长大的,依然难以习惯本地人坐船,非要把船坐的满满当当,再载不下一个人为止的做法,但船上的其他人却都很习惯,每个人都坐的稳稳的,还聊起了天。

  许明月就低声用普通话对孟福生说:“你别害怕,在船上别乱动就行了,很稳的。”

  在船上是不能说任何关于‘翻身’‘翻船’之类的话的,很晦气。

  孟福生闻言只是温和的对她笑笑,拉着她的手到自己腿上,目光看着银光粼粼的河面。

  看的对面坐着的许金虎一阵牙疼,用方言对许明月说:“你俩是连体婴儿啊?就不能分开一会儿?你怎么走到哪儿都带着他?天天这么粘着你不腻啊?”

  许金虎的话顿时将船上的其他民兵小队的人注意力给吸引了过来,看着许明月和孟福生两人,他们仗着孟福生是外地人,听不懂本地方言,也都笑着取笑许明月:“就是啊许主任,你们这也太黏糊了些,天天这么手拉手,我就没见过像你们这么黏糊的!”

  另一人笑道:“你懂个啥?人家这叫做新婚燕尔!你懂个屁!”

  其他人也都笑起来说:“许主任和孟技术员才新婚,黏糊才正常,等再过两年你看看,还会不会这么黏糊?”

  船上的人都哈哈哈地笑了起来。

  原本他们是没打算让孟福生也跟着的。

  孟福生自从下放到临河大队后,除了来过蒲河口外,就还没去过别的地方,一来是他的口音,当地方言本就难学,他就是再怎么学习方言,依然带了些京城口音,让人一听就知道不是本地人,另外就是他过于白净立体的相貌了。

  可他会来蒲河口,本来就是因为许明月来这里,不然他的工作其实是在临河大队的,也就是蒲河口农场的生产主任是许金虎,才没人说他懈怠工作之类的话。

  此刻许明月要去水埠公社,他又岂肯独自一个人留在蒲河口,就这么沉默的跟着许明月上船了,上船也不和她分开,依然牢牢的跟在许明月的身边,牵着她的手不放。

  许明月的手温暖又干燥,与他有些微凉的手牵在一块儿,许明月总觉得他是不是把她的手当暖水袋了。

  她和阿锦两人都属于气血比较旺盛的类型,身体便也暖烘烘的,也就任由孟福生一直跟在身边了,而且她性格本身就比较慢热冷淡,内心其实最爱的就是这种粘人的人。

  许金虎看对面两人,一个仿佛听不懂周围人的话,只带着淡淡的笑,仿佛与周围的人隔开了一个屏障,他的屏障内,只有他和许明月两人,一个笑着和周围的人聊天,大多数时候也不说话,只静静的听着。

  那些人平时私下说话各种黄腔,但因许明月的身份和许金虎的关系,他们在许明月面前说话还是很收敛的,哪怕开着玩笑,也不过分,船就这么在水面上行驶着,过了两个小时,一群人这才到了水埠公社。

  这群人全都是原本周书记派来的最早五十个民兵小队的人之一,后面借调来的人,都回了水埠公社,他们这群人的粮食关系和工作关系现在都在蒲河口,以后都是蒲河口的人了。

  他们说是来保护许金虎的,实际上都是好几天没回家,都想家了,趁着许金虎来蒲河口,也赶紧跟着过来,回家一趟。

  剩下的划船的一人也没在渡口闲着,挺好了船后,也打算在堤坝上逛逛。

  这条堤坝在计划经济之前,最为繁华热闹的,每逢三六九逢集,十里八乡的人都会划船来到水埠公社渡口这里赶集,水边一条一条摆满了各色各样的船只,卖东西的人便提着各色的篮子,簸箕,水缸之类的东西,在堤坝另一头的堤岸上摆摊,各种水果蔬菜,鸡鸭鱼肉,生活用品,统统都能在这里买到,摆的摊子能从渡口一直沿着进公社的路,通到主街道。

  现在虽然计划经济了,但依然有不少人来这里买东西卖东西,只是不再像过去那么光明正大,而是偷偷摸摸去更隐秘的堤坝下面。

  有些像后世人说的神秘莫测的黑市,但又没有城市里黑市那么有组织性。

  划船的人便想划着船,沿着堤坝绕一圈,看能不能遇到自家需要的东西。

  许明月也只左右看了两眼如今冷清的堤坝,就跟着许金虎朝公社里去了。

  如今许金虎来这里可不得了,他在水埠公社有单独的办公室,平时他不在时,办公室都锁着,他一来,就打开了们,叫许明月和孟福生进去,又喊了人拎了个热水壶来,许明月忙上前去接开水壶倒开水。

  要是别人,许金虎哪里会这么客气,还会给你倒水?都是别人有眼色的服侍他。

  也就是许明月,还没起身呢,就被他用手背按下:“你坐着,到我地盘来,哪里还用得着你端茶倒水?你跟姑爷好好坐着。”

  许金虎刚一到公社大楼,他的老搭档江天旺就收到消息,立刻从另一间隔着的办公室里走出来了,捧着搪瓷杯来到许金虎办公室:“老许你今儿咋来公社了?”还不等许金虎回话,他就立刻热情的朝许明月和孟福生打招呼:“兰子和孟技术员也来了?你看看,你们来之前也不跟我说一声,午饭没吃吧?我叫建国去给你们买碗米面过来!”

  说着他就朝外面喊:“建国!建国!你大姨姐和姐夫来了,快去给你姨姐姐夫买两碗面条来!”

  水埠公社作为前十里八乡有名的繁华大镇,镇上是有国营饭店的。

  楼下办公室的江建国一听,自己大姨姐来了,忙上来打招呼。

  听的许金虎就不乐意了:“我这么大一个人在你面前你瞅不见是咋地?我也没吃午饭呢。”他吩咐江建国:“给我带一碗!”然后又施施然地怼江天旺说:“你瞧你说的是人话吗?啥叫我咋来公社了?这里是我上班的地方,我来我自己办公室,还要跟你说一声?”

  江天旺挥手叫江建国出去买面,笑着跟许金虎斗嘴:“你看你,又急了。这不是眼看着开春要春耕了,想着你不是在蒲河口忙吗?”

  许金虎在蒲河口管着上千号人,那威势连江天旺都比不过,一年几百万斤的粮食产量,江天旺看着都眼馋。

  许金虎靠什么养他手下那么多人?还不是靠粮食吗?他江天旺说是升为了水埠公社一把手,却是从下面调上来的,原本公社里的人,没有一个是他的人,到现在他还没在公社里站稳脚跟,不像许金虎,手里一大批人,蒲河口农场就是他自己一手建的,权力重的连他都羡慕。

  许金虎不耐烦地蛐蛐他:“行了行了。”然后轻轻的过来把门关上,招手叫江天旺凑近些,低声说:“这不是有好事想着你,就过来了吗?”

第132章 要说许金虎能有什么好……

  要说许金虎能有什么好事想着自己, 江天旺是不信的,就许金虎那个什么好事都想往自己碗里扒拉的性子,有好事他能想着自己?

  他目光一下子就落到许明月身上。

  许明月虽然是水埠公社的党委常委, 却没有在水埠公社内任具体职务,她的主要职务还是在蒲河口辅助许金虎搞好蒲河口的生产工作, 轻易是不来水埠公社的。

  今天她和孟福生来到水埠公社, 知道如果有什么好事, 一定是许明月想到的,且是许金虎一个人搞不定的,才会想着拉自己一起。

  于是他便唇角噙着笑, 坐在许金虎办公桌前的板凳上,笑看着三人:“哦?有什么好事?”

  许金虎是个干脆性子,也不含糊, 把许明月跟他说的事细细说了一遍,原本还噙着笑的江天旺渐渐面色就严肃了起来, 眼底也满是认真的看着许金虎:“这可是一个大工程,这事还得找周县长才行。”

  许金虎也笑呵呵的说:“孙县长那边也要说一说的。

  吴城除了一把手的县委书记和二把手县长外, 下面还有三个副县长。

  原县委书记和县长都因为吴城在三年旱灾中的政绩,都升上去了,现在的县委书记是原县委副书记升上来的, 县长也是原常务副县长升上来的, 加上现在的周副县长和孙副县长, 也就只有了两个副县长。

  周书记原来在水埠公社就是负责党务工作的, 现在调到吴城后,仍然负责党务工作这一块,兼任县委副书记和县委党校校长,而原来在水埠公社担任生产主任的孙主任, 现任吴城常务副县长,负责吴城的生产、经济这一块,算是在他们原来的工作上,扩大到了全吴城范围,权利大了,职能没变。

  表面上两个人的权利大了,但实际上他们想要从原领导班子的县委书记、县长手上拿到权利是根本不可能的,这中间的各种斗争、站队、拉拢,还仅仅是个开始。

  两个人想要在吴城站稳脚跟,都还需要一个打开局面的契机。

  江天旺想把这份天大的政绩给他的老领导周副县长,许金虎自然也不会忘记他自己的靠山,现在的常务副县长孙县长。

  当然,他们背后私下喊他们的老领导喊县长,在真正的县长面前,还得喊副县长的,不然就得罪了县长。

  在他们低声谈话的功夫,江建国已经买了三碗面条上来,给许明月三人,是他们本地特产的米面,汤多面少,上面飘着一丁点的猪油油花。

  就这在水埠公社都已经是十分难得的吃食了,因为产粮大户的蒲河口连着三年种红薯,连带着水埠公社发的供应粮,也全都是红薯,能够吃到一点白米做的面条,哪怕是没有油的盐水面,依然让三人将汤都喝光了。

  饶是如此,许金虎摸着肚子,依然没有吃饱,只灌了个水饱。

  可这时代就这样,干部也吃不饱。

  三人吃面条的时候,江天旺也没让江建国进来,而是让他站在许金虎办公室的外面守门,里面的几人依然低声讨论着这件事的具体细节。

  江天旺问许金虎:“这事操作的具体方案写了吗?”

  许金虎瞪眼:“我听到这丫头的话,马不停蹄的就来找你了,写什么方案?”他许金虎这辈子连方案是什么都不知道,字都写的缺胳膊断腿,让他写方案,不是要他命吗?

  他眼睛不由看向许明月。

  许明月从自己的竹篓中拿出早已经准备好的方案给许金虎说:“这还只是我的一个初步的想法,要具体实施,还要请县水利局的专家来具体实地考察和测量。”

  许金虎和江天旺接过她递过来的两张纸,看完了后也就明白了,其实方案很简单,前面说过,就是之前没人往这方面想过,只要一想到,结合临河大队往五公山公社方向的地势,许金虎自己脑海中就能大致有个图案,况且许明月还在后面画了个初步的图。

  许金虎看完了许明月写的方案和图纸后,说:“这样,你跟着我一起去趟吴城。”

  这事他和江天旺两个人汇报也就完了,但偏偏江天旺是水埠公社书记,他只是个武装部主任,不然按照他的私心,他根本不想将这份大功劳给江天旺,眼见着这事绕不过江天旺这个公社书记,功劳最大的肯定是江天旺,他便想着把许明月也带到吴城,让她在吴城的领导们面前露个脸,混个脸熟,别到时候明明许明月是最大的功臣,功劳反而被其他人都占了去,许明月这个计划提出者,成了里面的隐形人。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95页  当前第11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2/29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卷王的六零年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