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卷王的六零年代_分节阅读_第124节
小说作者:九紫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4 MB   上传时间:2025-07-24 18:53:08

  临河大队的三个人忙过来扶着她:“你这是怎么了?快别哭了,赶紧把脸洗洗!”

  罗喻义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去院子里给她打了一桶水,大队部有木盆,他们自己身上就脏,倒了一盆水给叶甜,自己也倒了半盆水,洗着自己身上的泥水。

  原本在灶下烧热水的闫春香也过来帮叶甜。

  叶甜好不容易洗干净了脸和手,又用洗完的脏水,把腿脚冲了冲,这才后知后觉的发现,自己雪白的小腿上,似乎爬了两个肥嘟嘟软绵绵的东西,这俩东西大约是吸饱了血,叶甜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手指轻轻一碰,两只肥硕的蚂蟥就从她雪白的小腿上掉落了下来,圆滚滚的在地上翻了个圈,两条血痕顺着她白嫩的小腿,就流到了她的脚踝上。

  她先是一怔,接着是一跳,然后是疯狂的跳脚,嘴里不停的‘啊!啊!啊!’的尖叫,叫的几人都吓了一大跳。

  还是闫春香看到了地上的东西,很是淡定的从灶台下面抽出一把烧红的火钳出来,夹了两个肥硕饱满的蚂蟥,往灶洞里一扔,只听一阵令人头皮发麻的滋滋滋的声音。

  闫春香把火钳往灶台上一靠,安慰叶甜说:“好了,蚂蟥烧死了。”

  叶甜尖叫的声音顿了一秒钟,紧接着爆发出更加尖锐的叫声,直叫的大队部上面的江家村人都听到了叫声。

  有几户人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奇怪地问:“大队部那边咋了?遇到狼了?”

  他们走出自家房子,站在防水高台上向下眺望。

  大队部的院墙全是过去地主家的四合院,院墙极高,他们在外面根本看不清里面发生了啥事,只能接着傍晚的微光,大致的看到外面是没有狼群的,便放了心回去又关上了房门。

  倒是江建军,有些不放心这些知青,下来看了下情况,见是蚂蟥,也不当回事,回去和他妻子说:“我当是什么事,叫的半个村子都听见了,就是两个蚂蟥。”他语气十分淡定的说:“农村水田里有蚂蟥多正常啊,见到蚂蟥,刮下去就是,又不疼又不痒的,也不知道怕个啥。”

  他虽是临河大队的书记,但也是要下田干活的,这年头的基层干部都是带头干活的,蚂蟥他是从小见到大。

  他妻子说:“城里来的小姑娘,第一次干农活,害怕也正常。”

  说完也就不提他们了,劳累辛苦了一天,他们吃完晚饭也要洗洗睡了,明天还有好多活要做呢!

  好在现在本就是春耕尾声了,这些秧苗插到稻田里,春耕最忙的时节就算过去了,后续的除草、施肥、灌水,都没有现在这么累。

  建设大队花了两天时间,把给知青住的土坯茅草房给修好了,里面过去两个老人睡的木床,锤锤打打之后还能用,原本他们是想着,里面隔断的小房间,给女知青住,外面的堂屋给两个男知青住。

  虽说两男一女住一个屋檐下确实拥挤了些,可村里空着的房子都在三年灾害后,结婚娶亲的年轻人占了去,一时间也找不到合适的房子单独给女知青住,再说了,就算他们有单独的房子给女知青住,她一个人敢住吗?

  她敢住,他们都不敢给她住!

  和两个男知青住一起,至少他们都是城里来的,里面的小隔间还有个木门,晚上睡觉的时候,在里面用个木棍抵住门,外面人也进不去。

  可没想到,那个女知青死活都不愿意住他们修好的土坯房,宁愿每天傍晚,克服着路过那棵千年古树和坟堆时的恐惧,快步的往临河大队跑,都不愿意住那个修好的土坯房。

第151章 叶甜没有见识过农村最……

  叶甜没有见识过农村最深的黑暗, 胆子也大,每天早晚一个人这么从临河大队的江家村到汪家村,她也不怕。

  也幸亏汪家村和许家村离的不远, 汪家村地势低,许家村的堤坝又建的高, 站在许家村的堤坝上, 向河边的汪家村眺望, 中间被一道道田地隔着,只能看到上面小半汪家村的房子,却能把从许家村到汪家村的路看的一清二楚。

  叶甜每次经过那棵充满袅袅烟气的古树与坟堆时, 不是不害怕的,可她更怕住那个茅草屋,尤其是和两个男生住一个屋子。

  明明临河大队的三个知青也是住在同一个屋檐下, 可她在临河大队就有满满的安全感,一点儿也不怕, 可到了汪家村,看到村里人看她的目光, 她就害怕。

  汪家村的汪书记给他们派遣任务的时候,她也只做在距离许家村最近的汪家村的活儿,再远的村子, 她就装作听不懂他们的话, 要么不动, 要么不去。

  其实建设大队在三年灾害中, 来了很多北地的人,北方话虽也有不同地方的方言,但相互之间大致都是能听懂的,汪家村就有北地的女人落脚在汪家村的, 也有失了亲人的男子留在了汪家村,知青们来的第一天,汪书记见他们听不懂他说的话,就叫了北地媳妇过来跟他们翻译,另外两个男知青都能听懂,只有叶甜,有利于她的事情她就能听懂,叫她到远处干活的话,她就听不懂。

  她也是有小心思的,汪家村距离临河大队这么近,她就想写信或者发电报回家,叫家人帮她想想办法,能不能把她调到临河大队去。

  这些天两个大队的跑,她已经清楚明了的看到了两个大队的差距,临河大队,绝对是附近最富裕的大队。

  许明月完全不知道叶甜的打算。

  之前四年,整个临河大队的主要精力,都在开发那新开辟出来的一千多亩荒地,和打通通往炭山的马路型堤坝和石桥上,现在四年时间过去,两岸的道路型堤坝终于修好,中间的石桥也建好,那一千多亩的荒地也被开垦出来种上了水稻。

  之前在灾荒年间,被挖绝了种的野生莲藕、芡实、菱角,在头两年的时候,只长出来稀疏的两根,过去每到夏日便一望无际的绿色荷叶粉色荷花,足足两年时间,只剩一汪平静的河水,直到第三年,才稀稀拉拉的见了些绿色,去年是第四年,那些差点被挖绝了的野生莲藕们,才又逐渐繁茂起来,只是和过去的绿色相比,还是稀疏细小,荷叶也没过去长的大。

  通过四年的恢复,今年河圩的野生荷叶们,再一次露出尖尖角,菱角藤也终于满满的扩大了它们的生长面积,芡实藤也宛若水上莲花般,一小朵一小朵的在水上绽开了它的叶面。

  还有在三年里,同样是被吃绝种的河蚌、螺蛳,也逐渐多了起来。

  许明月觉得河圩的生态环境恢复的差不多了,是时候把开办鸡鸭鹅厂的方案提上日程了。

  在雨水恢复之后,许明月就想建立鸡鸭鹅厂了,当时她以为只要下了雨,第二年春天河里水生植物的生态就会立刻恢复,却没想到,光是野生莲藕的恢复,就花了足足四年的时间。

  没有这些水生植物和河蚌、螺蛳,光要粮食喂养鸡鸭鹅,显然是不可能得。

  她将鸡鸭鹅厂的三个方案书写好后,先是和孟福生说了。

  随着外面形式一日紧张过一日,孟福生在临河大队的生活就越发的低调,刚开始两年,他偶尔还会随许明月去一趟水埠公社,这两年就闷头在荒山的院子里种地。

  现在临河大队和蒲河口的套种方案已经成熟了,去年指导临河大队的稻田养鱼,今年临河大队也都熟悉了,不需要他再去指导,他大多时候都是没什么事情做的,就在荒山研究如何其它蔬菜瓜果粮食的嫁接增产问题。

  在许明月的提醒下,他也在研究杂交水稻的问题。

  孟福生大约是天生的种地圣体,六年前许明月在院子里种的桃树、葡萄树、板栗树、柿子树,在孟福生的照料下,全都长的硕果累累,桃子清甜脆爽,柿子又红又甜、葡萄树从刚开始结的果子稀稀拉拉,到现在一串串青色、紫色果子结满葡萄架,许明月家是彻底实现了水果自由。

  就连在院墙边种植的蔷薇花、月季花,都开的格外喜人,此时正值春天,那满墙的鲜花和大片坠在藤条枝头上的鲜红色枸杞子,把整个墙头挂的是满满登登。

  整个院墙被他打理的仿若世外桃源的隐居之所,果实繁茂,美不胜收!

  只一点,蔷薇花藤,格外的吸引蛇,搞的偶尔有被许明月家满墙鲜花吸引来的人,就越发觉得枸杞子是蛇果了,觉得那些水蛇,菜花蛇都是被蛇果(枸杞子)吸引来的。

  许明月和孟福生说起开班鸡鸭鹅厂的事,主要是想咨询他人工养殖浮萍的事。

  自家开过养鸡场的许明月自然是知道,浮萍不光是鸭子的主要饲料之一,同时也是鸡和草鱼的食物之一,它本身是富含丰富的营养成分的,同时它还能净化水质。

  浮萍这玩意儿,它不长在深水河中,只在浅水的池塘、河圩里生长。

  之前干旱,随着河圩和池塘的水都干没了,所有的浮萍也都干死了。

  现在虽又长出来一些浮萍,但那点浮萍,只够平时河边人家养的鸭子吃,想要大规模养殖鸭子,开办鸭厂,那点浮萍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许明月就想问他人工养殖浮萍的事。

  她知道浮萍可以作为鸡、鸭、草鱼食物,这还是从她家各种家禽类养殖的书上看的,但她家小时候开的是养鸡场,并没有养过浮萍。

  同时,开办养鸡场的话,许明月想的也是将近处的山用篱笆扎一块出来,养散养的走地鸡。

  鸡和鹅的食物她都不需要担心,这几年许凤发对于用米糠孵化虫卵,养虫子喂养鸡、鹅,作为主要饲料的技术已然很成熟了。

  其三就是要解决鸡鸭鹅的防疫和病害问题。

  许明月一项一项的在计划书上写的清清楚楚,孟福生也给了许明月肯定答复,如果她要开办鸡鸭鹅厂的话,他来解决浮萍的人工养殖问题。

  得到孟福生的肯定答复,许明月就带着许凤发和她的计划书,先去主管临河大队生产问题的许红桦家,和他说了开办鸡鸭鹅厂的想法。

  许红桦看到许明月的计划书,见里面一项一项的,将在养殖鸡鸭鹅的过程中,所需要面对的问题一一提出了解决方案,也觉得可行,于是又一起去江家村找江建军。

  已经有许明月带给临河大队的巨大利益和改变在前,两人对于许明月提出的计划都十分重视,毕竟之前许明月提出的每一个方案,不是为临河大队增加田地和粮食产量,就是为他们的老父亲江天旺和许金虎升官,连带着整个临河大队都被带的经济腾飞了起来。

  现在哪个大队不羡慕临河大队能够一日三餐吃饱饭?

  三个人商量完,就不再迟疑,先去蒲河口找了许金虎,又一起去水埠公社找了江天旺。

  江天旺是现在水埠公社的书记,许金虎就是再想独占功劳,也知道这事是绕不开江天旺的,别的不说,光是建立养鸡场、养鸭厂、鹅厂的厂房问题,就得需要江天旺的支持,不然水泥从哪里来?砖头从哪里来?

  看到许明月做出的完整的企划报告,江天旺不禁伸手前后摸着他头顶的短发,问许明月:“你提的这防疫问题和病害问题,真的有方子能解决?”

  他们临河大队靠河,过去临河大队还有一千多亩地的河圩和河滩,哪里能不养鸭子,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养一些鸭子的,但养的都不多,其中最大的问题,便是病害问题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

  家里要是养的鸭子多了,一旦发生禽类流感病害问题,一死就是一群,谁家能承受得了这样的损失?

  所以现在农村,每户人家最多只能饲养四只鸭子,两只鹅。

  许明月说:“这样鸡鸭鹅防疫和病害问题,这四年里,我和许凤发已经经过多次实验,当然,后续肯定也要派人到外面去学习更先进的养殖家禽类的兽医技术。”

  江天旺看着他手上的计划书,摸着下巴,指着计划书上又问:“还有你这上面写的什么人工养殖浮萍、米糠孵化虫卵,养虫子当饲料的事……”

  这事他真是闻所未闻。

  听过养鸡养鸭养鱼的,这养殖浮萍和孵化虫卵养虫子的事,他是真没听过,感觉这上面写的就跟天方夜谭一样。

  这浮萍又没有种子,还能人工养殖?

  建鸡鸭鹅厂所需要的水泥和砖瓦可不是小数目,江天旺不可能什么都不问清楚,就点头同意建什么鸡鸭鹅厂的事。

  他揉揉额头:“那什么养虫子的事情,你先跟我说说,养什么虫子,怎样养,这鸡和鹅吃这虫子就行了?”

  鸡吃虫子嘛,他知道,可鹅,在他们的意识中,这东西是吃鱼虾和稻糠的,还能吃虫子?

第152章 这事,养了孵化了四年……

  这事, 养了孵化了四年虫卵,养了四年虫子,喂养了四年鸡鹅的许凤发最有发言权, 许明月有意把许凤发往养殖鸡鸭鹅的技术员,甚至厂长的方向培养, 是以对//天旺//书//记//笑着说:“这事许凤发同志已经实验了三年, 就让他跟您汇报吧。”

  许凤发当了几年记工员, 虽然不像小时候那样沉默了,但性格依然有些不善言辞,但他早在许明月的提醒下, 做好了准备,闻言直接掏出了一个木匣子出来打开,里面是半匣子他养出来的虫子饲料:“书记, 主任,这就是我养出来喂给鸡、鹅吃的虫子。”

  江天旺和许金虎都不怕虫子, 闻言都凑了头过去看匣子里一只只纠缠在一起,扭动着肥硕身躯的虫子。

  江天旺又详细问了许凤发和许明月很多关于虫子产量问题, 多少虫子可以够多少鸡、鹅食用,所废米糠多少等问题。

  许金虎一直在一旁认真听着,等他想要了解的已经全部了解完, 见江天旺还在犹犹豫豫, 他就一拍桌子:“你就说干不干吧?不干我就蒲河口自己干了!”

  他蒲河口面积大, 地盘多, 当初招收的许多灾民不回去,他有的是人搞养鸡场、养鸭厂、养鹅厂。

  要不是不想和自己村子所在的大队抢政绩,他就自己在蒲河口农场搞了。

  不过,临河大队养鸡鸭鹅, 他蒲河口农场也可以搞个养猪厂嘛!

  现在城里最缺的不是粮食的供应,而是肉和油的供应,有肉票、油票都买不到肉和油。

  尤其是肉,肉联厂一旦贴出来哪天有肉,很多人半夜就去排队,排的慢了肉就被抢光了。

  现在全国的猪肉和鸡鸭蛋之类的供应,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一个便是各生产大队每年都要强制上交任务猪,一个便是现在全国范围内都还极少的鸡鸭猪的养殖场。

  这类养殖场存在很少的最大的原因,便是疫病。

  在许明月小时候,家里因为开了养鸡场,不光是村里有专门的兽医,就连她爸都自学成半个兽医,日常给小鸡崽打疫苗,轻微病害的治疗,都是由他自己解决,像禽流感这种,那是鸡瘟,是天灾,没有办法。

  一旦蒲河口开办养猪场,对于城里肉类的供应,那绝对是属于所有人都要抢着要的紧俏物资,这种公家的厂子,无论十//年//动//乱//期间如何斗,都不会斗到这种紧俏物资的厂子里的。

  毕竟红小兵也要吃肉,革委会也要吃肉。

  江天旺对于临河大队一下子要搞三个大厂子,还是有些犹豫,说:“要不你看这样,我们就从养鸭开始,先不搞那么大,就先从养一百个鸭子开始,要是这一百个鸭子养出来,死的不多,病害都能解决,我们再搞养鸡和养鹅。”

  许金虎立马说:“你不搞我可搞了啊!这是你不搞的,到时候别说我抢咱临河大队的厂子!”

  和做思想工作,做事犹犹豫豫的江天旺不同,许金虎就是个彻彻底底的行动派,行动力极强,他确定了江天旺不在临河大队搞养鸡场和养鹅场后,生怕他返回般,对许明月和许凤台说:“天旺//书//记自己说不搞养鸡场养鹅场的,这事我们蒲河口搞,只要厂子搞出来,这样,凤发,到时候你就来蒲河口当养鹅厂的厂长,养鹅厂我就交给你了!”

  至于养鸡场,会养鹅的人不多,会养鸡的人却不少,他自己还有两个儿子,他哥家也有几个小子现在也在蒲河口民兵小队里,当个没工资的民兵,这样的好事自然要先想着自家人。

  事情一旦有人抢,它顿时就香了起来,江天旺听他这么说立刻就不干了,白眼翻到天上去:“去去去,怎么哪都有你啊?我啥时候说不开养鸡场、养鹅厂了?我是说先搞个养鸭厂试试水!”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95页  当前第12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4/29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卷王的六零年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