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卷王的六零年代_分节阅读_第128节
小说作者:九紫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4 MB   上传时间:2025-07-24 18:53:08

  养鸭场距离养鱼场也不远,晚上的看守问题,就一起交给了看守养鸭场的人。

  看守养鸭场的人是江家村的一对村里没有房子住,带着孩子的夫妻,夫妻俩基本都是妻子看守白天,丈夫看守晚上,有时候是夫妻轮流着看守,怕有人来偷材料,男人还把自己十七八岁,尚且未婚的兄弟也喊了过来。

  男人也是个精明的,知道养鸭场建好,少不了要看大门的,便想让自己兄弟先跟着自己一起来巡逻看守,到时候鸭厂建好,他兄弟不得是现成的看大门的人?

  他们这些看守养鱼场和养鸭场的人,不用干那劳累辛苦的活,一天也有十个工分,不比那累死累活的挑堤坝、钻碳洞来的好太多了?

第158章 一个就是地基问题。河……

  最先运到大河以南的是瓦, 毕竟水泥厂生产出来的水泥要提供给堤坝筑堤,瓦片的消耗和水泥、砖相比起来,是远远不如的。

  大河以南和炭山的路、桥通了, 可运送砖瓦回来的依然是用船,主要是现在大货车都是往城里走的, 他们这小地方雇佣不起大货车, 人家大货车也不远送这么近的货, 临河大队又还没有小四轮的拖拉机,靠人力用板车拉太慢,也太累, 反而是用船运输,对他们来说是最经济实惠的一种。

  只是在运送瓦片时,要在船舱底部铺设大量的稻草, 防止瓦片把船身磕碰坏。

  瓦片到了,许红桦就立即安排了人将山上的木材都往下挑, 一人挑两根大树,树身在地上拖着走。

  之后就是水泥和砖头。

  等山上砍的木材、砖瓦、水泥全都到了堤坝上后, 临河大队的麦子也到了收割的季节,工程又不得不暂停,临河大队所有的人, 全部都安排到山脚下、河圩里去收割麦子。

  许明月和孟福生也回到蒲河口, 开始组织蒲河口的人开始收麦子。

  麦子收割完, 就要紧锣密鼓的暴晒, 送粮食到水埠公社的粮站,同时还要再次在这片土地上套种红薯和大豆。

  一直到全部忙完,都已经进入六月份,临河大队的水泥和砖头已经分批全部送了过来, 临河大队在许红桦的带领下,再次挖起了地基。

  河边风大,如果不挖地基,不知道什么时候,养鸭房就被河风吹塌了。

  其实按照许红桦的说法,养鸭子哪里需要那么麻烦,还要给养鸭场打地基?随便几根木头搭个草棚子,草棚子里撒点稻草,不就是个鸭窝?可偏偏许明月将就的很,不光要打地基,地面还全部用水泥抹平。

  他们自己家住的地儿都舍不得用水泥,还是泥土房子呢,鸭子住的地方搞的比他们人住的地方都好。

  他们嘴上这样抱怨,但行动上却快的很,在地基打好后,很快养鸭场的房子就按照许明月的要求建造了起来。

  他们这些人散养鸭子习惯了,许明月却明白,想要把养鸭场的规模逐渐扩大,减少病害,最关键的,就是养鸭场的卫生问题,所以水泥地面是最基本的,容易清洗。

  现在市面上还没有电动冲水机卖,无法用高压冲水的方式来清洗鸭棚,只能靠人工从河边打水上来,自上而下的冲刷,收集的鸭粪,正好可以冲到人工挖掘的养鱼场内,给鱼当鱼食。

  为了防止这些鸭子跑到深水区的养鱼场内,把他们春季新养下去的鱼苗当鱼食吃了,许红桦还安排人,在深水区与浅水区相交不远的地方,用一排排的竹子深深的嵌入到浅水区的水中,将深水区与浅水区的鱼隔开,岸上也是做了高高的栅栏分割开,防止鸭子从岸上跑到深水区去,这样鸭子可以在浅水区吃浮萍、鱼虾、水草、螺蛳。

  等养鸭场初步的建设好后,所有在堤坝上干活的人,都抽空来养鸭场转了一圈,羡慕的不行,他们满心满眼都是红砖砌成的养鸭场,水泥铺的地面,心里想着,什么时候自家造房子了,也造这样的水泥房子,地上也抹上水泥,水淹来了也不怕。

  养鸭场上面的堤坝拐弯处,还修建了一个二十平米的砖瓦房,是给看守鸭厂的门卫住的,小房子建的高,是为了防洪水,但其它生活物资,由于堤坝上面积有限,就安排在了下面。

  看守的门卫果不其然,被江家村看守养鱼场的人弟弟得了去。

  这个十七八岁的少年父母早亡,一直跟着哥哥嫂子过活,这两年他年龄上来了,到了该说亲的年纪,他跟着哥哥嫂子住,没有房子,在婚姻市场上可以说是毫无竞争力,眼下有了个固定的工作,哪怕暂且没有工资,只能拿工分,有了这个二十平的砖瓦小屋,他娶了亲后,也有个住的地方了。

  果然,在确定他就是养鸭场的门卫没几天,家里就来了上门说亲的媒人。

  临河大队本身就有二十多只鸭子,全是开春刚孵出来的,原来长大的鸭子,除去上交的公鸭做任务鸭,剩下的母鸭是留着生鸭蛋的。

  前面在确定建设养鸭场的时候,大队部就已经开始着手再孵几窝鸭崽,不够的部分,又像村中家中孵化了小鸭仔的人家换了些,总算是凑够了一百只鸭子。

  六月底的时候,大约是吴城的斗争终于有了结果,吴城正式成立了‘革命委员会’,一时间在吴城权势滔天,各种批斗的行动斗的如火如荼,几乎每天都有游街批斗的活动,从最开始的斗原来的地主、资本家、富商,逐渐演变到学生斗老师,学校的老师们也被这些疯狂的学生打为了黑五类,也成为了被批斗游街的一员。

  从校长、老师、教授……整个世界都像是疯了一样。

  很快,就有几个来自省城的水电相关的专家和教授,被下放到了临河大队。

  江天旺万万没想到,他心心念念期盼已久的水电专家,居然是以这样一种方式来到临河大队的。

  他接到这几个年龄算不上大的教授和专家的时候,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他过去一直很崇拜的教授学者,一个个的斗被剃了头,身上、脸上全是淤青和伤口,大约是夏季的缘故,他们身上的衣服基本上都扒光了,只剩一件短裤与背心,背心上满是黄色、褐色的印记,散发着一阵阵的恶臭。

  他们整个人都像是被抽干了水分的植物,心如死灰,枯萎又暗淡。

  他们是被周书记和几个带着红袖章的小!!红!!兵一起送来的,小!红!兵们宛如押解十恶不赦的犯人一样,凶恶的对待着几个人。

  江天旺满心惊愕的将几个小!!红!!兵迎到了水埠公社办公大院客客气气的招待他们,半点不敢表现出对几个专家的优待和重视,只用眼神看着周书记。

  周书记看到他,也只是冷着脸说了句:“人我给你送来了,该怎么用就怎么用!”

  那几个红!小!兵一边吃着水埠公社招待的粉丝汤,一边用眼睛挑剔的看着水埠公社,想找到可以批斗的人和事,闻言道:“对,都是社会的黑五类,臭老九!也该让他们长长无产阶级人民的苦,从身体和思想上改造他们!”

  他们吃完了饭,还想在水埠公社逛逛,找事情,很快许金虎就带着三十多个人过来了,这些人手上人人带着木!!仓!!和红袖标,开口就是一句:“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藐视不是轻视,敌人也有软弱的时候!我们一定会把这些人送到最为艰苦的地方,从行动上将他们抹灭□□的思想!”

  许金虎也不知道前段话和后半段话有什么因果关系,反正他现在开口就是一句‘主席语录’,这段时间他已经完全适应并发现了这样说话的好处。

  就比如此时,他一句话说出来,几个红!小!兵直接愣了一下,然后也跟着冒出来一句话:“上半年解决不了,下半年解决;今年解决不了,明年解决;明年解决不了,后年解决!时间就是打击□□臭老九最好的武器,要长远的从□□上磨灭他们的精神!”

  原本对他们无可奈何的江天旺,就这么看着他的老伙计许金虎满脸笑容和威慑力的把几个红小兵接了过去,又安安分分的把他们送离了水埠公社。

  从头到尾,他和周副县长之间都没有说一句多余的话,只用眼神交流了一下。

  等他们走后,许金虎表面上依然很是凶恶的对待这几个下放过来的专家,他原本就长的又高又壮,一双大眼睛宛如铜铃一般不怒自威,故作严肃凶恶的时候,更是气势摄人。

  他直接叫了他手下的几个人,让他们将几个下放来的专家教授们送去蒲河口。

  这个过程中他同样一句话都没有吩咐,但几个人到了蒲河口,许明月却什么都懂了。

  许明月接到几个人,也没做多余的事,将几个人分为男女,以防止他们身上有病菌、虱子为由,先将他们安排到河边,给了本地产的土肥皂,让他们从头到尾清洗了一遍,将他们身上头上难闻的尿液和土黄色物质都清洗了个干净。

  不是许明月不愿意给他们安排进浴室,农忙季节,所有犯人、民兵都在忙活田地里的事,蒲河口的柴火和煤饼不够烧,夏季所有人洗澡,都是在河边,现在蒲河口的人都在农忙和挑堤坝,监狱内部的人很少,又有芦苇遮挡着,倒也不会有人看到。

  这时代大河这边还没有自来水,也只有冬季才会给他们安排热水洗澡。

  等他们都清洗干净,许明月叫人安排了蒲河口监狱的监狱服,一件由本地麻布(孝布)制成的粗布麻衣。

  本地人自产的麻布又称土布,和几十年后网络上买到的手感细腻柔软颜色繁多的老土布不同,这时候的麻布肤感非常粗糙,穿在身上的感觉有些像前世北方浴室里搓背用的粗布,只胜在干净,能蔽体。

  等他们都清洗干净,许明月又将他们安排到了一间距离其他犯人最远的角落的牢房。

  为了方便管理,几个人是安排到同一间大通铺的。

第159章 蒲河口的监狱分为两种……

  蒲河口的监狱分为两种, 一种是有火炕的大通铺监狱,一种就是纯水泥和砖砌成的大通铺监牢。

  有火炕的基本上都是留在蒲河口的灾民、民兵、工作人员在住,没有火炕的则是真正做了坏事作奸犯科的犯人在住。

  许明月给他们安排的, 就是非常角落里的带有火炕的大通铺。

  现在是夏季,两种不同监狱的牢房住起来并没有什么差别, 只有到了寒冬季节, 这座坐落在河边的监狱, 才会让这些住在监狱里面的人,感受到什么湿寒。

  那是一种往骨头缝里钻的森寒刺骨。

  来的专家中有男人也有女人,其中一对是夫妻。

  再他们被分开安置的时候, 那对夫妻忍不住老泪纵横,他们完全想象不到,他们夫妻分开之后, 等待他们的将会是什么样的遭遇,他们从不敢相信监狱中犯人的节操。

  连外面的普通人都化为了恶魔, 监狱中的犯人只会更加的变本加厉。

  两个下放过来的四五十岁的女性,心头已然生了死志。

  其中一人的丈夫像是猜到妻子想要做的事, 拼命拉着妻子的手不放,不要分开。

  许明月是亲自过来安排他们事情的,见这对夫妻就跟生离死别似的, 也没强制的让他们分开, 淡淡地说:“我们这里分为男子监狱和女子监狱, 男子监狱和女子监狱是隔开的, 现在监狱中的人都去挑堤坝了,你们暂时可以在一起,等到晚上男子监狱的人干活回来前,可得回女子监狱那边, 不然出了事我可不负责啊!”

  两个女子和下放来的专家教授们这才一愣,这才知道分开他们夫妻并非是为了折磨凌辱他们,但还是紧紧拉着妻子的手不放,被许明月带着人送到了一个非常角落的牢房里。

  为了防止蒲河口的犯人逃跑,一楼监狱的墙壁都建的非常的高,窗户更是开到了最上面,开的又高又小,只有半个砖头的大小,用砖头隔着,每个窗户缝约四厘米宽,不过是能透气而已,夏季牢房内又湿又闷热。

  他们刚从光亮的地方,乍一进入光线灰暗的室内,眼睛有一瞬间的致盲,站在牢房的门口,缓了好一会儿,眼睛才逐渐适应牢房内昏暗的光线。

  蒲河口识字的不多,许明月就指着监牢门口贴着的《监狱规则》说:“这里是监狱,来了这里就要服从这里的管理!”她敲着监牢的大门说:“大门上贴着监狱规则,你们认字的一会儿看一看,读一读,不认字的也都认真听一听!要是犯了事,我这蒲河口挑石头死了人的也不是一个两个!”

  这些人之前看到许明月虽然冷着脸,但这姑娘长得高大英气,观其气质也不像大奸大恶之人,但经过自己学生、子女、枕边人等背叛举报甚至参与批斗的他们,此时哪里还敢以貌取人,见她说的严肃,一个个吓的噤若寒蝉,神色木然地听着。

  《监狱规则》主要有十条,是参考了吴城的另一个监狱的规则,同时又增加了一些例如:有秩序起床如厕、保持牢房干净整洁之内的内务条例。

  一直到将所有监狱规则都念完了,许明月才带着几个民兵走了,她去厨房找厨房的员工给这些人安排一顿藕粉。

  这些人以前应该都是过的不错,受人尊敬的对象,但她也不知道这些人被折磨了多久,是一两个月,还是三五个月,要是时间长的话,他们的肠胃不一定能受刺激,所以来到蒲河口的第一顿,许明月打算给这些冲个比较好消化的藕粉。

  也就是这两年竹子河的野生莲藕才长出来,又有了莲藕,前两年竹子河的莲藕长出来的极少,别说藕粉了,就是莲藕大家都默契的没有挖掘,等着它继续生长。

  安顿好了这些人,许明月又跟许红菱说了一声,让这些人吃完饭后,把两个四五十岁的女人带到女子监狱那边。

  一直到许明月他们的身影彻底消失在他们的视线之内,监狱的牢房重新被关上,这些人才瘫坐在炕上。

  这些在短短数月内,遭受了身体与精神上双重暗无天日的打击后,在蒲河口洗干净了身上的污秽脏臭,穿上了粗糙却干净的粗布麻衣,坐在许明月给他们提供的偏僻角落的大通铺内,望着水泥通铺上一张张崭新的芦苇席,一时间,仿佛过去那些经历都是一场噩梦,他们又活了回来。

  可他们都知道,这不过是错觉,更深更黑暗的噩梦,还在等待着他们。

  他们的精神早已疲惫不堪,可陌生的环境依然让他们心惊胆战不已,他们不知道即将等待着他们的会是什么。

  尤其是两个女人,哪怕她们知道了这里男子监狱和女子监狱是分开的,但这里依然是监狱,两个女人在大多数犯人都是男性的监狱中,她们无法想象将来她们要面临什么。

  他们才在里面待了不到半个小时,就有人过来开大铁锁,开铁锁的动静吓的里面的几个专家一个激灵,甚至有人立刻抱头蹲下,等待着接下来无休止的殴打。

  来的是一个年轻女人带着两个中年女人,两个中年女人手中拿着东西,一个手里拎着装着竹碗和木勺的菜篮子,一个拎着木桶,走在最前面的年轻女人手里拿着个大木勺。

  许红菱打开了监牢厚实的木门,用方言普通话喊着:“吃饭了!”

  蒲河口有一百多个来自北地的女人,平时都是说着接近普通话的北方话,许红菱和这些女人在一起待久了,便也学了一点北地的话。

  这些专家教授全都是来自本地的省城,虽听不懂本地土话,许红菱这样带有土话方言的普通话,却是能听懂一些的。

  他们全都神色木然地抬起头,对于她们口中的吃饭也并没有期待。

  这两个多月,他们每餐吃的不是猪食、就是馊掉的烂菜糊糊,在他们看来,来到这座监狱,只会比之前更差。

  许红菱见这些人通通跟木头人似的坐在那里不动,又喊了声:“吃饭唻!还要我一个个请啊?”

  她原本是爽朗的性子,在许家村,是‘丹唇未启笑先闻’,来到这里也不改其本色,她嘴上虽说着严厉的话,脸上却依然是笑着的。

  只是这段时间,他们都经历了太多脸上带着笑,却侮辱他们最狠的人,面对笑脸只会让他们心中更为瑟缩害怕。

  她身后的中年女人放下胳膊上拎着的菜篮子,忙用北地话提醒他们说:“别愣着撒,过来拿碗吃饭撒,一个人一个碗、一个杯子、一把勺子,今后这就是你们吃饭河水的家伙什了,可别丢了啊,丢了就没有了!吃完饭要自己洗碗,晓得不?”

  中年女人将竹碗和木勺一个个的发下去,每个人手中都被塞了一个干净崭新的竹碗和木勺,全是拿三年中干死的老竹子砍了打磨成的竹碗,杯子是细点的竹子切成的杯子,上面还有个竹盖,勺子就是普通的木勺。

  为了防止监狱的犯人用打碎的陶瓷做武器伤人,蒲河口所有人的餐具都是统一的竹碗、竹杯、木勺,正好他们山上最多的,就是干死的竹子了。

  大河以南山上的竹子多以毛竹为主,有些粗壮的毛竹直径有十厘米以上。

  许金虎是一个对待自己人很大方,但对外人很抠门的人,所以他给监狱里的犯人用的碗注定不会太大,只能保证他们每天能吃个五分饱,让他们有力气干活,没力气闹事。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95页  当前第12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8/29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卷王的六零年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