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她也不知道做砂锅、水缸的窑厂在哪儿。
她找了个芦苇丛,将船藏在枯败的芦苇丛里,上了岸,直接就是市区,倒不用走很久。
途中她又问了人,才知道,卖砂锅的窑厂居然不在市区。
大老远来一趟,她也不想什么都不了解,就直接买了缸回去,已经来市里了,她就去市供销社里看了一下,好家伙,什么都要票,连买包火柴,都要火柴票!
她怀里明明揣着数百元巨款,愣是啥也买不到!
此时已经接近中午了,许明月想找个地方吃个饭吧,吃饭也要票!
她终于体会了一把这个年代的无票寸步难行。
没办法,只好把一直都没舍得吃的饼干拆了一包。
这饼干还是前些天出去露营时,给小阿锦买的零食,没吃完就扔在后备箱里。
辗转了一个多小时,好不容易到了窑厂,听说是来买大水缸和大砂锅的,门口的门卫也不太热情,挥挥手就让她进去了,实在是大炼钢后,来他们窑厂买砂锅的人太多了,尤其现在冬天,家家户户都需要热水,原本夏季没买砂锅的人家,也都来窑厂买砂锅,他们都习惯了,也没刁难许明月。
许明月将大中小号的水缸各买了三口,大中小号的砂锅也买了好几个,还有搭配好的木盖。
窑厂的人以为她是给她们大队统一买的,对她要这么多水缸砂锅也不奇怪。
一般来他们窑厂的,都是大订单,她这都算少的。
缸都打包好了后,她又花钱请窑厂的人将缸送到了船上,这才又慢悠悠的摇着船桨回许家村。
中途她已经试过了,缸太大,放不进车里,她试着放在车顶上也不行,倒是砂锅那些可以放进去。
现在农闲,田地里基本见不到人,人全部集中在河滩和山上,密密麻麻全是人,也不光是生活在河边上的公社需要调堤坝,是十里八乡所有公社,不分山里山外,通通都要来挑堤坝。
除了在河滩干活挑河坝的人外,村里剩余的劳动力,全都集中在竹子河浅水区挖野生莲藕。
第一个看到许明月的,还不是闷头干活的许凤台,而是浅滩处挖莲藕的古凤才,他喊了一声:“凤台,那不是大兰子吗?她买缸回来啦!”
许明月还在踌躇,她要怎么把这么多缸挑回去的时候,许凤台已经放下了他手里的铁锹,跟许大队长说了一声,在征得许大队长同意后,大步向她这里跑来。
他也不说话,蹲下身子,挑起两口大缸就走。
他本以为就是两口空缸,没想到挑起的分量还不轻。
他又高又瘦,细的像一根麻杆,背微微弯着,走的特别快。
此时的爷爷,背还没有后来驼的那么厉害。
许明月在后面小跑的追着:“哥,哥,我挑的动,你快给我!我真挑的动!”
我真挑的动!
我不偷懒了还不行吗?
许凤台嫌她碍事,还用手挡开她:“你别挡我的路。”说着,大步如飞,头也不回。
荒山很安静,一个人都没有。
许凤台不能离开堤坝太久,放下水缸连水都没喝上一口,就又走了,临走还对许明月说:“等我晚上回来给你挑水。”
许凤台不说,她都忘了还要挑水的事。
她将一个大水缸放到厨房许凤台挖的地窖口子上,稳稳的放在上面刚刚好,其余的缸都暂时放在许凤台兄弟俩晚上睡觉的那个房间了。
她买的砂锅的尺寸是对应了灶台的尺寸,将砂锅安放在灶台上后,她是一刻都忍不了了,趁着现在村里男女老少,砍草的砍草,挖藕的挖藕,挑堤坝的挑堤坝,村里没什么人,她连忙走到江家村的村口,去老井里面挑水。
去挑水的时候,才发现家里还少了水桶,她是直接将小号的缸放在车子后备箱,过去一趟一趟的装水,直到把两个大水缸都装满,再烧热水,从头到脚,狠狠的将自己洗了个遍。
洗完之后,她真是觉得自己身上轻了十斤不止!
一瓶八十毫升装的旅行装洗发水,直接给她用去了小半瓶。
此时因为灶台终于生火了的原因,火墙的温度也逐渐升了起来,房间内也不像之前那么冷了。
擦干头发后,她又将睡了一个月的灰色床单、被套全部拆了下来,全都洗了,换上了原本是要烧给小爷爷的花开富贵的床单。
她是真的不能忍受床上、头上有虱子了。
她不管去哪里旅游、出行,都会带一块羊脂皂,洗脸、洗手、洗衣服,全都可以用它,和普通肥皂相比,它的去污能力差一些,也总好过用草木灰洗。
做完这些,她才察觉到自己肚子饿的咕咕叫。
来到这里,吃了整整一个月的红薯粥,红薯饭,红薯叶子粥,红薯叶子饭,此刻她终于明白,为什么爷爷奶奶一听到‘红薯’两个字,就露出‘咦?这有什么好吃的?拿走拿走’的嫌弃表情了。
她才吃了一个月,就觉得自己吃的够够的了,何况是他们年轻时候,一吃就好几年,甚至十几年。
原本她还考虑接下来三年!大!饥!荒,车子里的东西,她是一点都不敢动,可这时候她是真的忍不了了,直接换了个砂锅放灶台上,切了两斤五花肉放冷水里,焯水,做红烧肉炖土豆!
第19章 第十九个大逼斗 大砂锅是真的大。十斤……
大砂锅是真的大。
十斤红烧肉都装的下!
以前制作砂锅的窑厂里是没有这么大的砂锅的, 还是大炼钢后,为了对应农村的灶台,才有了这么大的砂锅。
不然怎么办?把家里灶台扒了重新垒灶吗?
而且现在家家户户不用做饭了, 这砂锅主要是用来冬天烧热水用的,不是煮饭、做菜。
许明月真恨不能把十斤五花肉全都做了!
但她知道不能。
她也不能吃独食, 就只能用土豆代替了。
小阿锦已经好久没有吃过鸡蛋了, 也要补充营养。
她车里有六十个鸡蛋, 只给小阿锦一个人吃的话,也就只能吃六十天,还是得自己养鸡。
她自己也想吃, 还有爷爷、太奶奶、小姑奶奶、小爷爷……算了算了,放六个蛋吧,至于车里被消耗的食物, 她今天看到河滩上的野生莲藕了,大不了到时候用莲藕、螺蛳、河蚌补充, 都是能吃的东西。
只要有食物就行。
砂锅无法炒糖色,她就直接用了最省事的方法, 将焯水过的五花肉切块,放入砂锅里,放入生姜大蒜、冰糖、香叶、八角、生抽、老抽等调料, 盖上锅盖焖煮。
这刀还是之前和小阿锦的小伙伴们出去露营, 带了个完整的西瓜, 切西瓜用的西瓜刀, 当时随手一起扔在车后备箱的纸箱子里了。
也亏得荒山没有其他人,不然这么浓郁的肉香味,真的很难掩盖的住。
等煮的差不多的时候,她将里面的鸡蛋捞出来剥壳, 再和切成块的土豆放里面一起煮。
最后收汁的时候,她没有把汁水煮干,而是直接放了一把面条放里面,就着红烧肉的汤汁,吃了碗面。
过去并不觉得多难得的东西,在连续吃了一个月的红薯粥后,真的好吃哭了啊!
太满足了!
本来还想等‘爷爷’他们回来的时候,再一起吃肉的,可哪里忍得住?
夹了一块,又夹了一块!
算了,吃点土豆吧。
土豆也好好吃!
今晚小阿锦有口福了!
餐餐吃红薯粥、红薯饭,小阿锦刚开始还挑食,不吃,但在这里,什么零食都没有,哭闹也没用,几次之后,一到饭点,她现在吃饭哗哗地,根本不像以前,需要她换着花样哄着她吃。
冬季天色暗的早,不论是河里干活的,还是山上干活的,都陆陆续续回来了。
许凤莲依然是风风火火的,把柴火挑到荒山,在门外大喊一声:“大姐!开门!”
许明月门打开,还没来得及说,晚上过来吃肉,她就把茅草往地上一扔,拔腿就往大食堂冲,生怕跑的慢了饭就被前面的人抢完了。
远远的还能听到她的喊声:“阿姐,我先去排队!”
跟她一起回来的还有许凤发!
许凤发和许凤莲一样,跑的比兔子还快。
老太太和小阿锦直接去了大食堂了。
现在老屋那边的柴火堆已经差不多够烧了,许凤莲和许凤发现在是帮许明月砍草,傍晚挑的柴火都是往荒山这里堆了。
之前整理宅基地时,砍下的树枝杂草,现在也都晒干,堆在院子里当柴火。
虽然已经吃饱了,但许明月还是没有迟疑,把大门锁了之后,也往大食堂去。
大食堂晚饭一如既往的是红薯粥。
每人一碗熬的浓稠的红薯粥,没吃饱的当然还能吃第二碗,只要粥还有。
大多数情况是,等你第一碗喝完,粥已经没有了。
所以每个人吃饭,都跟抢一样,快速的呼噜呼噜吃完,就为了还能打到第二碗粥。
许明月一到,坐在食堂外面的石头上吃饭的许凤莲就朝她招手:“阿姐,这里这里!”
然后一个大碗塞到她手里:“快吃!”
原本是许明月自己去排队打饭的,打饭的婶子是大房的,每次打饭,给别人都是满满的一碗,轮到她就是浅浅的一碗。
在村里婶子们看来,她粮食关系又不在临河大队,她之前干的活也是给石涧大队干的,村里能给她口饭吃就不错了。
也就是现在是宣传‘亩产万斤’,老百姓敞开肚皮吃,最是铺张浪费的时期,不缺她一口吃的,不然,哪怕是许明月往大队里交了饭钱,村里人也不乐意她在食堂吃饭。
许明月现在还不能跟她们吵。
后来就变成了许凤莲帮她一起代打,都是一个村的知根知底,每家几个人这些打饭的婶子心里都有数。
许明月已经吃饱了,见许凤莲和许凤发呼噜噜很快就将一碗红薯粥吃完,两人没有打到第二碗红薯粥,有些失落,就将自己的红薯粥分给两人。
两人不要,许明月也没有勉强,将粥带着,低声对老太太和许凤莲说:“妈,小莲,你们一会儿跟我来趟荒山。”
许凤莲嘴巴上说着不要,可正在长身体的她,眼睛还在直勾勾的看着许明月的那碗粥,好不容易把眼睛从粥上挪开,问许明月:“干嘛?”
“你们来了就知道了。”
食堂吃饭很快,因为都要趁着天色没彻底暗下来,赶快回去烧水洗脸洗脚。
许凤莲、许凤发两人在路上把自己的碗都舔干净了,连带着小阿锦都学着她们,埋头舔碗。
天色昏暗,老太太是个小脚,走路不太方便,就说:“我就不去了,我先回去烧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