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卷王的六零年代_分节阅读_第141节
小说作者:九紫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4 MB   上传时间:2025-07-24 18:53:08

  许明月尽最大可能的将两片翻开的肉往中间拢,看能不能合到一起去,可惜没有针线,这样做也只是徒劳,只小心地用面团沾了碘酒后摁住伤口,用带着胶布贴的纱布将伤口完全的贴起来。

  这样的伤口胶布贴上,是有消炎和止血药物的,但许明月也不知道,这么大的伤口,没有经过缝合,光是这样简单的处理够不够,她的腿今后留疤是肯定的了,但现有的技术和东西就这么多,暂时也就只能这么凑合着,只要伤口别发炎流脓,就已经是阿弥陀佛了。

  她记得她小时候受伤,都是就这样敞着伤口硬熬的,熬到伤口结痂就好了。

  处理完了伤口,许明月又嘱咐和她一起来的女知青们:“晚上注意点别发烧,要是发烧了再和我们说。”

  许是她身上特别可靠的气质,也可能是她标准的能让他们听懂的普通话,这些知青们心头居然一松,乖乖的点了点头应下。

  其实她们和受伤的女知青都不太熟,她们大多都是从不同地方插队到这里来的,相识也不过近一个月的事情。

  由于地窖里关了王根生他们,又有女知青的腿受伤,晚上这些知青们就肯定不能再关到地窖里去了,地窖里经过昨晚的脏污,女知青被关到地窖,这条腿估计就别想要了。

  许明月就提议找两个废弃的屋子,男知青们关一个屋,女知青们关一个屋,因为大队部关了太多人,晚上民兵队也不回去了,大队部房间多,晚上找几个房间让他们将就一晚,看着这些知青。

  为此许明月还特意送了不少蚊香来。

  这么一大群人,放是肯定不能放的,就这么放了,还不知道在村里闹出来什么事,尤其要到晚上了,要是被他们逃走了还好,要是路上碰到狼群,被狼群给吃了、伤了,那才叫麻烦。

  为了招待这些民兵,江建军特意拿了不少粉丝过来,就连红薯和豆腐也拿了一些。

  看在红小兵们今天在山上捡了一天的石头的份上,江建军总算是良心发现,连带着他们的份一起叫人给煮了。

  由于人太多,叶甜他们自制的小炉子还不够烧,只能打开厨房的大门,烧土灶上的大砂锅。

  被关在厨房地窖里的王根生也早就听到了外面吵嚷的声音,听到有人进来,就在下面大叫:“你们这帮畜牲养的,赶紧放老子出去,不然给我等着,等我出去看我不弄死你!”

  “你们晓不晓得我是哪个?我跟你们说,我现在是五公山公社革委会主任,要么你们就直接弄死我,要么就等我出去,我弄死你!”

  “你们有胆子就关我,我看你们能关我几天,我们三十多号人,要是回不去,肯定有人到吴城革委会找吴城革委会主任,到时候你们有一个算一个,全都要去坐牢!”

  他嗓门特别大,精神也好,哪怕隔着青石板和大水缸,在厨房做粉丝菱角菜汤的两个许家村的妇女也都听的一清二楚。

  她们两人对视一眼,朝另外一人挤了挤眼睛,然后两人合力移开了压在青石板上的大水缸,掀开了青石板。

  下面的王根生还以为他的威胁起了效果,上面的人怕了,忙走到地窖口这里来威胁:“赶紧拉我们上去……”

  ‘去’字的声音未落,上面掀开青石板的妇女就用葫芦瓢,在烧开的大砂锅里舀了一葫芦瓢热水,对着下面就一瓢热水泼了下去!

第182章 由于地窖黑洞洞的,两……

  由于地窖黑洞洞的, 两个许家村的妇人也看不见下面情况,就用天女散花的手法旋转着泼的,这样泼洒的效果没有兜头泼那样汤, 水在空气中散了一圈,会散去些热量, 可它攻击范围大啊, 里面原本就拥挤, 一看地窖口的青石板被挪开了,都跑到地窖口这里来了,妇人一葫芦瓢热水浇下去, 下面顿时惨叫连连。

  王根生首当其冲!

  两个妇人朝里面啐了口:“该!”又忙将青石板给盖上了,还不忘压上大水缸。

  她们两人都是大山里面嫁出来的,对于能嫁到到大山外面最大村子的许家村, 两个妇人都很得意,尤其是这几年许家村陆续出了个革委会主任和蒲河口主任, 威势在大河以南越发声威赫赫,连带着她们回娘家都备有面子, 旱灾三年,更是没少往娘家带东西,养活了娘家一大家子。

  她们都知道她们现在的好日子是谁给带来的, 不禁说道:“我们都没去找他麻烦了, 这小畜牲还敢来我们临河大队撒野, 真是老鼠掉茅坑, 找屎!”

  因为天热,刚开了地窖,厨房里散出一阵恶臭,她们把厨房的窗户全打开了透气。

  两人之前就是大食堂做工的老手, 很快一大砂锅的粉丝汤就煮熟了,大铁锅里还煮了一锅红薯。

  罗喻义他们也用稻草绳捆了芡实藤提着回来了,因为人多,今天他们割的芡实藤格外的多,一群过来串联的红小兵知青们,此时一个个全都蹲在大队部门口的石板上,剥着芡实藤外面的刺皮。

  他们都是城里长大的青年,之前又插队在了山里,哪里吃过这玩意儿?连见都是第一次见,一个个被刺的嗷嗷叫。

  芡实藤的刺和别的植物的刺还不同,它不仅锋利,外表不知道是不是还有一种什么植物汁液,刺到肉里钻心的疼。

  偏偏他们又饿的不行,是一边剥刺皮,一边吃生的芡实藤。

  生的芡实藤口感和藕带类似,清甜脆爽。

  罗喻义他们是一边剥一边阻止他们:“别吃光了啊,这是晚上我们做菜吃的,你们要是想吃可以去河圩里割,那边满满一河圩的,到处都是!”

  芡实藤和野生莲藕的生长地方还不同,一个长在堤坝左面,一个长在堤坝右面,互不干扰,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分布。

  几个男红小兵倒是想去,几个抱着木仓的民兵们都站在大队部的周围看着他们呢,他们哪里敢走?

  许明月在家也没闲着,院子里的黄瓜已经挂了满架子,许明月摘了一盆新鲜黄瓜出来,拍了整整一搪瓷盆的凉拌黄瓜,在蒜泥、小米辣、小葱上浇了一大勺热腾腾的花生油,热油激发出蒜泥小米辣的香味,绿的清脆、红的鲜艳,喷香扑鼻。

  因是夏日,她也没做热菜,又用家里腌制的松花皮蛋和虎皮青椒、茄子,做了一盘皮蛋青椒擂茄子。

  这其实不是他们这里的做法,而是一道有名的湘菜,本地人从未这样吃过,许明月也是前世在湘菜馆里吃过,正好教做菜的视频火爆全网,她也跟着学了。

  她留了些自家和爷爷家吃的,叫阿锦用菜篮子给舅舅舅妈家送一盆去,自己手和腰间挎着一个装满了凉拌黄瓜的搪瓷盆,手里拎着个用草绳帮着陶盆口的青椒皮蛋擂茄子,送到大队部。

  大队部刚打完饭,民兵们正一人抱着个陶碗或坐,或站,都呼啦呼啦的喝着粉丝汤呢,老远就见许明月提着什么东西来了。

  站在门口的周宗宝多机灵的人,忙放下手中的碗,招呼自己手下的民兵跑过来接她,还没走近呢,就闻到了她手中搪瓷盆内散发出来的热油激发的蒜泥小米辣的香味,口水差点都流出来了,忙叫道:“还是老大好,跟着老大有好东西吃,我老远就闻到香味了,我来我来!”

  两人忙将许明月手中的搪瓷盆和大陶盆给接过去,提溜着一路小跑往大队部跑,一边跑一边喊:“兄弟们,老大给我们送菜来了!还不快谢谢老大!”

  一听是老大送菜来了,再大队部里面院子里吃东西的民兵们全都一溜烟的跑出来,一边跑一边喊:“谢谢老大!”

  “老大义气!”

  这些人全是许明月的死忠。

  这年头,想要收服部下特别简单,吃的给够!

  所有蒲河口的民兵们都想跟着许明月出差,只要是跟着老大来到临河大队,老大在吃食上就没短过他们,哪怕没有肉,可老大烧的菜,那是比肉都好吃!

  他们才刚一晚泡发的粉丝汤下肚,看到周宗宝他们提溜回来的拍黄瓜和皮蛋擂青椒,闻着那扑鼻的香味,哪里还忍得住?一群人就跟饿死鬼投胎一样,用自己的竹碗去抢盆里的菜,生怕动作慢了一步,菜就被其他人抢没了!

  四十个人呢,哪怕两大盆菜看着多,实际上一人一小碗,也就给抢完了,连最后剩下的一点汤汁都不放过,恨不能将盆都舔一遍!

  那十几个吃着民兵们剩下的粉丝汤的知青们,看着民兵们如狼似虎一样的抢菜,闻着大队部堂屋的饭桌上传来的香味,是忍不住咽了又咽口水。

  香!

  太香了!

  他们忍不住也想去吃,可脚上帮着麻绳的他们哪里是这些民兵们对手?等到他们也伸头去看一看桌上的盆子时,里面已经空空如也,连盆里的汤汁都被人倒了粉丝在里面搅拌着吃干净了。

  他们吞咽着口水,捧着自己手里可怜的破陶碗,蹲在罗喻义和叶甜他们旁边,眼巴巴的问他们:“那人是谁啊?咋还送菜过来给他们吃?”

  许明月虽因为跟着军训晒黑了些,可秀丽的五官和精神面貌并不会因为皮肤的晒黑而面相变老,甚至权利就是女人最好的补品,她面容娟秀,双眼明亮,神采奕奕,看着就跟周围人完全不同,尤其是那些操着北边话的汉子们喊她‘老大’,他们可都听得真真的呢!

  罗喻义他们悄悄看了许明月一眼,一边喝粉丝汤一边头凑过来,装作正经吃饭的样子低声说:“她是蒲河口的生产主任,原来是妇女主任,蒲河口你们知道吗?”

  还真有不少新来的知青们不知道蒲河口。

  有八卦可说的叶甜忙凑过来,瞪大了她的圆眼睛,“蒲河口是个劳改农场,关押犯人的地方,她就是蒲河口劳改农场的老大!”她朝他们挤挤眼睛,一副分享八卦的样子。

  这些过来串联的红小兵们也都看着许明月吃惊的瞪大了眼睛。

  民兵排长周宗宝格外有眼力见,见搪瓷盆和陶盆都空了,放下碗,就拎着两个盆去后院打水清洗干净了才拎出来。

  许明月也笑眯眯的:“那你们慢慢吃,我就先回去了,晚上就辛苦你们在这里守下夜,别让人跑了。”她声音不高不低,也不知道是说给民兵们听,还是说给红小兵们听,道:“毕竟人跑了不要紧,要是有人晚上被狼群吃了,那麻烦就大了!”

  有吃着饭,还想着晚上逃跑的红小兵,顿时心头一凛,半点不敢逃跑了。

  他们这些被插队到五公山公社的知青们,可是夜夜听着狼嚎声入睡的,他们插队的大队,夜夜都有狼群光临,不是偷大队部养的鸡,就是偷大队部养的任务猪,任务牛,哪怕他们插队的大队已经将猪栏、牛栏加固的很结实了,他们晚上依然能听到猪、牛、羊们晚上惊悚凄厉的惊叫声。

  大队部的人听着猪牛羊们的惊叫声也不敢出来管,就这么任由着猪牛羊惊恐的叫了一夜,有时候还有狼在他们煮的院子们上用爪子挠门,第二天早上起来,木门上全是狼挠出来的爪印。

  这里是真的有狼群!

  拎着搪瓷盆和陶盆回家的许明月,难得的有空坐下来,和阿锦、孟福生一起,吃了个安生又丰富的晚饭。

  尤其是阿锦,现在都九岁多了,因为每天在蒲河口跟着孟福生和郑老师上课学习,一下课,她就跟监狱里的犯人放了风一样,一溜烟的钻到河里。

  她喜欢游泳,也就不怕水,尤其这边的水和游泳馆还不同,里面莲蓬、菱角、鱼虾、螃蟹,全是这年代小孩子难得的零食,她一天到晚带着许小雨,拎着许明月给她做的渔网,许小雨给她拎桶,她在河里抓鱼虾、螃蟹。

  她自己不能吃鱼,知道老母亲喜欢吃螃蟹,天天抓鱼虾螃蟹来孝顺她这个老母亲!

  关键是让她涂防晒她也不涂,让她戴帽子她也不戴,八九岁的小姑娘,脸黑的都快赶上军训后的她了,整个人都晒成了蜜色,尤其是她游泳的时候穿的带袖子的五分裤泳衣,晚上洗澡的时候泳衣一脱,一个完整的白色泳衣便镶嵌在她皮肤上,格外的搞笑。

  吃过晚饭,躺在自家四面窗户都蒙上了防蚊纱网的家中,鼻尖萦绕的是辣蓼草和荔枝味的淡雅香气,总算睡了个安然的好梦。

  这些天因为担心王根生不知道什么时候来临河大队捣乱,每天早出晚归,还要和蒲河口的民兵们一起军训,操心生产任务和养猪场的建设,一直没有睡好,这次回到自己家中,总算是睡了个好觉。

  就是天气太热了,身边的孟福生别这么磨人就好了。

  天气太热,真的只想睡觉,什么都不想干!

第183章 第二天知青们依然要上……

  第二天知青们依然要上山捡石头、铲石子, 临河大队半点没有要放他们走的意思。

  王根生他们一连在临河大队的地窖里关了两天,也将他们饿了两天,第三天一大早, 才将他们从关押他们的地窖里拉出来。

  三十多个浑身脏兮兮臭烘烘的红小兵们,比他们来的头一批知青红小兵们关押在地窖里时, 脏臭的有过之而无不及。

  原本王根生他们在地窖里大吼大叫, 他们应该是能听见才对的, 可惜原地主家的大宅子太大了,厨房又地处大宅子最里面院子,知青小兵们晚上住的是外面废弃的房间, 中间还隔了两个院子,两道大门,白天他们干了一天的活, 又累的厉害,晚上住进了正常的屋子, 哪怕没有床,只有几床破旧的芦苇席, 他们也依然躺在地上,呼噜声打的震天响,他们本就是插队到五公山公社的知青, 这么长时间都习惯了每天晚上山里传来的狼嚎, 晚上猪牛羊们惊悚的惨叫声、夜里狼爪子的磨门声, 后院厨房的地窖里传出来的那点轻微的叫声, 在他们耳里,都比不得外面呱呱不断的蛙声。

  女生那边也一样,之前在地窖里关了两个晚上,没有一个人能睡好, 今天晚上好不容易能睡个安稳觉,谁还管后院传出的微弱的喊声。

  而且王根生他们在地窖里喊也是喊的本地土话,这些知青们也听不懂。

  至于第四天一早,王根生他们从后面厨房里拉出来时,之前来的知青小兵们已经被江阿三他们赶到山上继续去捡石头,铲石子去了。

  从头到尾只有那个腿受伤的女知青在大队部。

  只是她被关在了房间里,一天只有一顿粉丝汤裹腹不说,也听不懂外面的鸟语,以至于王根生他们被拉出来时,她明明从窗户那里看到了一群臭烘烘的人,也没反应过来,那就是之前找他们来去批斗石涧大队丁书记,又找他们来临河大队批斗许明月和江建军的五公山革委会成员。

  尤其是为首的几个人,脸上还红红的,还有两人脸上鼓着几个水泡,看着像拉□□背上的皮,格外的吓人。

  被关了两天两夜的王根生眼神怨毒的看着周围看守他们的临河大队的人,心里在想着等他回去一定要弄死他们,弄死许凤兰,弄死她们一家,弄死江建军一家。

  他心里想着复仇的事,无比的痛快,头却低着,很是低眉顺眼的模样。

  住在大队部的民兵们在临河大队休息了两个晚上不用干活,出来闻到他们身上屎尿的味道,都不愿意和他们坐在同一条船上,用麻绳把他们一个个拽到大队部门前的大水沟里,拿着竹竿像赶鸭子一样,将他们一个个都赶到水里,让他们洗干净再上来。

  这些人被关在地窖,两天没有喝过一口水,等他们被赶到大水沟里,头一件事居然不是洗澡,而是匆忙间喝了几口大水沟里的生水,等看到水流冲刷着别人身上黄色的物体从面前飘过的时候,又一个个忍不住干呕着吐酸水。

  许明月他们过来时,只划了两条五米的船,还是江建军和许红桦各从村里找了一条五米的船,把五公山革委会的三十多人给送到了蒲河口。

  说是送到蒲河口也不准确,因为并没有让他们上蒲河口监狱,而是一直向前划了十里,来到了许明月选址建猪场的地方。

  现在蒲河口农场附近堤坝全部修建完成,现在的堤坝在往邻市方向,也就是养猪场附近修了。

  养猪场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在郑济河的带领下,现在养猪场已经打好了地基,正要开始建猪舍。

  猪场面积不小,水泥、砖瓦厂又要提供给水电站水泥砖瓦,又要给堤坝提供水泥砖瓦,给养猪场送来的这两船水泥、砖瓦,看着挺多,实际上对于许明月要养殖的猪数量规模来说,远远不够。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95页  当前第14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41/29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卷王的六零年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