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石涧大队是老王庄的一言堂,王根明不管事,基本就王主任一个人说了算,他根本看不上谢家村的人,不耐烦地说:“就叫你到江家村跑一趟,算你们一天十个工分!”
谢家村的妇人翻了个白眼,阴阳怪气地说:“别说的好像我占了多少便宜一样,我就是不去江家村一天也有八九个工分,十个工分听着好像挺多,那我去我姑娘家,我姑娘不得请假啊?她婆家人不得请假招待?这一来二去,四五十个工分都没了!”
她双手一拍,两手一摊,十分无语。
她自己村子大,现在老王庄都使唤不动丁、计、马、燕四个小村子,根本不敢再得罪他们谢家村,她根本不怕。
王主任眉头皱的跟死面疙瘩一样,还是说:“你和你男人早点去早点回,你大小子、二小子这两天也都十个工分行了吧?要是能打听到根生主任的情况,再奖励你们二十个工分!”
这两年风调雨顺,他们大队受许明月之前提的挖河道引水灌溉法子的恩惠,也多得了近千亩的良田,一半和临河大队一样种了红薯,一半种了水稻,二十个工分起码能兑换四十多斤粮食了。
谢家村的妇人这才满意的回谢家村,途中路过夏季缺水季节宽三五十米的石涧时,有站在清澈山涧中洗衣服的人就笑着问她:“这是从哪里来啊?是不是有什么事情啊?”
农村不管有事没事,见面打招呼就是问八卦。
被问到的妇人也不瞒着,笑着朗声说:“这不是老王庄的王主任喊我到江家村打听他们们进了城的那位吗?听说是几天前到临河大队抓什么人,到现在都没回来,叫我去我姑娘家打听情况呢!”
在山涧里洗衣服的妇人们听到消息,顿时都激动起来,大声说:“能抓什么人?肯定是抓他前头那位去了,也真是作孽!”
她旁边一样洗衣服的妇人嗓门比她还大,说的话却是:“你嗓音可小点吧,别回头把你也抓去批斗了!”她朝不远处丁家村的方向挤挤眼睛:“那位他都敢抓去批斗,他还有什么事不敢的?”
还有妇人使坏,低声对女儿嫁在江家村的妇女说:“你随他去,过去问问两声就行了,别真打听,回头让你姑娘难做!”
走在竹排桥上的妇人一边在清澈见底的泉水里洗了手和脸,一边点头笑着说:“我晓得,我又不孬!”
从谢家村到江家村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便是这几年新修的堤坝,一条是过去常走的,途经燕、丁、马、计几个小村子,走堤坝要近一点,快一点,但途中一颗树都没有,太阳直晒,走村子的小路,一路上都有成荫的大槐树、泡桐树等各种树木,有阴凉遮挡,没那么晒。
谢家村同样和燕家村相连,需要途经燕家村。
燕家村是外来户,繁殖了几十年也才十来户,人数少的可怜,鲜少与外村人打交道,是附近所有大队中最小的村子,低调的宛如透明人。
见到谢家村的婶子途经他们村,就有在门口摘菜的人随口打声招呼:“这么热的天,这事到哪儿去啊?”
他们这几个村子都是依着山涧而建,整个石涧大队的田地,除了靠近河圩那新开辟出来的八九百亩田,剩下的田地全都在山涧的两边,他们日常干活,要么顺着山涧上去,要么顺着山涧下到河边去,很少有望他们村子这个方向走的。
谢家村的妇人就顺口说了句:“去江家村找我闺女去!”
问话的妇人同样是顺口问道:“是不是有什么事啊?”
“这不是前几天王家村的那人带着人去了临河大队就没回来吗?主任叫我去我姑娘家打听情况呢!”
她就这么一路走,一路打招呼,说的妇人嘴巴都干了,中途还停下来和认识的人站在门口说了好半天,讨了水喝,这才又继续赶路,等她到了小江家村的时候,一路上所有村子的人都知道了,老王庄的王根生到临河大队抓人闹事,到现在都还没回去的消息了!
原本在丁家村下面的田埂上放牛的半大孩子一听到这个消息,就忙牵着大水牛,快步的跑到原大队书记丁书记家喊人:“五哥!五哥在家吗?”
看到丁书记家门的铁环上栓着大锁,又忙往村上面山脚下的草棚里跑去。
丁书记被批斗的理由便是‘富农’,是资本主义,他家是丁家村少有的青砖瓦房,既然是‘富农’,原来的青砖瓦房便也不能再住了,除了丁书记被关在了老王庄的牛棚里外,丁书记的家人现在都住在远离村子的草棚中。
丁书记的老妻这段时间头发已经全白了,却被这个不算老的老妇人整整齐齐的梳在头上,过去有个盘发的古朴细铁丝发卡也被人扯走了,只剩一直竹枝将满头雪白的头发整齐的盘在脑后。
见有人跑过来喊她三儿子,她忙把来人叫到外人看不到的草棚后面,才问他:“小五去山上挑石头去了,你喊小五啥事啊?”
来人不过是个十岁左右的半大孩子,他使劲的拽着伸着头想要吃草棚后面开垦出来的菜地里的新鲜蔬菜,瞪圆了眼睛压低声音对老妇人道:“大娘,我刚刚在村子下面放牛的时候,听谢家村的人讲,老王庄的那个姓王的带人到临河大队抓人,已经有七八天没消息了,她正要去临河大队找人呢!”
老妇人先是一愣,眼睛一眨间便明白了他话里透出来的意思,伸手拉过了牛,低声对男孩说:“这牛放我这,我牵到山上去放,你走上面到江家村打听一下那姓王的是没回老王庄还是没回公社,要是没回公社,打听一下他去哪儿了!”
作为前石涧大队大队书记的老妻,没有人比她更清楚临河大队和许家村升到蒲河口的那位的情况了,她几乎是立刻意识到,这里面可能有什么决定着她家老头子能不能被救回来的关键消息。
第188章 许家村和江家村两个村……
许家村和江家村两个村子的形状很有意思, 江家村呈水牛形状,牛头在山脚下,牛尾在河圩边。
许家村呈‘船’形, 两头尖尖中间宽,一头在山脚, 一头在河圩。
所以去临河大队的江家村和许家村, 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从上面走,穿过山脚下的施、胡、万三个小村子,从江家村和许家村的村头进入这两个村子;一种是从下面的堤坝或者穿行计、丁、马、燕四个村子, 从村尾进入这两个村子打探消息。
现在谢家村妇人走的就是过去走村尾的老路。
她是有点社交牛笔症在身上的,一路走一路笑着和人打招呼聊天,别人要在田地里干活, 她受大队书记所托,奉命偷懒, 她站在路边的田埂上,都能站那和人唠嗑好几分钟。
等她到了江家村的时候, 从上面山脚下到临河大队打听消息的小男孩已经先她一步跑到了。
这小男孩极其的机灵,他知道临河大队的施、胡、万三个村子在他们这里的地位和存在感,和他们石涧大队的丁、计、马、燕差不多, 毕竟他们几个村子虽不属于一个大队, 却是想连着在一块的, 彼此都熟悉的很, 所以他也不去施、胡、万三个村子打听,直接去往江家村跑。
他并没有去江家村的村子里。
他们这些放牛的娃,日常要么在山涧两旁大片的草地上放牛,要么去河圩里放牛, 两个大队在山里放牛的时候是碰不到的,但去河圩里放牛,经常会碰到一起,小孩子们就经常一起放牛,一起玩。
他穿过万家村,到达江家村最上面的村头时,想到今天去河圩放牛的时候,没看到临河大队的牛群,就知道临河大队的牛群今天肯定是在山上放,就站在村子最上面,顺着江家村进山的路,站到一个高坡上往山脚下眺望,正好看到江家村山脚的水坝上,有两头大水牛在深深的野草间若隐若现。
夏天炎热,水牛们有时候吃着草,就喜欢往水坝里跑,水坝建在山谷下面的高坡上,那里水草丰茂,是牛群们的必去之地。
小男孩顿时就知道是什么情况了,忙抬步往江家村的山谷里跑。
前丁书记的家属让他来江家村打听王根生的事情,他不敢到江家村的村子里打听,看到山脚下的水坝上隐隐出现的水牛,就赶忙往山谷里跑。
谢家村的妇人来到女儿女婿家,果然是没见到女儿女婿,她也不着急,就往女儿家与许家村方向的荒山下面的地里走去,一路上和江家村人打听她女儿所在。
江家村人见她大夏天的这么热,还往女儿家里跑,就知道肯定是有事情,便问她是不是家里有什么事。
这种情况下,要么是家里老人去世,要么是家里添丁,至于结婚,他们这边一般都是在年底农闲的时候娶亲嫁女,不会选择在这马上就要双抢的季节结婚的。
一问既不是家中老人出事,二不是家中添丁进口,江家村的人一想,就知道她来江家村是做什么事了,都笑笑不说话了。
谢家妇人好不容易找到女儿,却不是喊女儿回去,正在上工呢,哪里就这么容易离开了,她二话不说,直接捋着袖子和裤腿下田,帮女儿一起干活,等到十点多,划分给她女儿的那块地的稗子都拔干净了,才将拔掉的稗子都扔到田埂上摊开暴晒,和女儿一起回家。
她女儿在水沟里洗了手上和脚上的泥,将腿上吸附着的蚂蟥扯下来后往家走,一边走一边疲惫的抹着额上的汗,问谢家妇人:“妈,你这时候不在上工,来我这是不是有什么事?”
她见她妈刚才在田里的时候不说,等把活干完,只剩下两个人的时候,她就知道她妈肯定是有什么事不方便在人前说的。
谢家妇人哼笑了一声说:“我能有什么事?还不是老王庄那缺德带冒烟的不见了,王主任把我叫了去,让我来找你打听吗?”
两人来到村口老井边,用手在老井边舀了水灌了个水饱,妇人一边喝水一边起身说:“说是几天前带人来了你们临河大队找人,后来就没回去过,现在急了,让我过来问问来没来过你们大队,知不知道他们现在哪儿去了。”
她女儿顺道去自家自留地里摘了一大捆红薯叶子和辣椒,对她妈皱眉厌恶地说:“哦,来过,先是来了一棒子知青,过来喊打喊杀的,把我们大队部的大门都砸了,要不是我们这些在荒山脚下除草的人看到了,怕是我们大队部都要被砸掉,把我们大队正在建的水电站都搞停了。”说到把水电站弄停了,年轻小妇人皱着眉满是厌恶。
这水电站可是关乎着整个临河大队通电的问题,那些红小兵知青们把水电站搞停了,损害的是他们整个临河大队的利益,她当然也会不爽,尤其是水电站还肩负着从大河沟里抽水往山脚下的山地灌溉的职能,一旦水电站修通,他们就不用在辛苦巴巴的从大水沟里挑水到山脚下灌溉农田了。
虽说有独轮车推水,可大队部的独轮车有限,所有的独轮车都被拉到山上和河圩里推石头去了,哪里还有多余的独轮车用来推水?又不是三年旱灾那会儿!山脚下的农田灌溉全靠人力,一个夏季下来,人也不知道要吃多少苦,不然家家户户也不会专门把年底分的鱼和肉留到七八月份吃了,就是因为身体吃不消。
年轻小妇人掩饰不住对红小兵知青和王根生那群人的厌恶,皱着眉说:“前面一大群知青来闹了没两天,老王庄那些现世报就也来了,又是带木仓又是带棒的,三十多号人,他们是想干什么?在五公山公社搞批斗还不够,还想来我们临河大队瞎搞是吧?真是打不死他!”
年轻小妇人自从嫁到江家村后,日子就前所未有的好过起来,过去她在石涧大队吃不饱穿不暖,嫁到江家村后虽然也要干活,但就再没饿过肚子,日子也越过越好,越来越有盼头,对临河大队的归属感无比的强,完全把自己当成了临河大队的一员了。
谢家妇人也愤愤不平地‘呸’了一声,低声骂道:“作死的东西,真是世道坏了,让那群混子得了势。”
她手里麻利的用棒槌将一个个青辣椒拍扁,摘下里面的辣椒蒂。
她女儿低声的和她说:“你也不想想许家村有多野(野蛮),他们来这里能讨的了好?村里人都还没做什么呢,蒲河口的那位就带着四十多个民兵,人人带木仓,把那些人给围了起来。”她幸灾乐祸地笑了起来:“你是不晓得,蒲河口的那位别看是个女的,下手那叫一个狠,牙都给他打飞了,全部抓到蒲河口干苦力去了!”
她们这里的干苦力,特指两件事,一是钻碳洞,一是挑石头。
别的都不算苦力。
谢家妇人帮女儿将清洗的辣椒捞出来放菜篮子里,嘴里还骂着:“该!”
中午她自然是在亲家吃的午饭。
她亲家是个厚道人,儿媳妇娘家来人了,中午还特意烙了小麦饼,没有油,就是将放了盐水的小麦面和成山东杂粮煎饼那样的厚度,往铁锅上摊平,一边煎的焦脆,一面软嫩,里面裹上拍开的生辣椒,一个个的小麦饼摊好后卷起来,家里壮劳力一人一个麦饼,一碗红薯叶子汤,女人半个麦饼,孩子四分之一个。
谢家妇人难得的吃到了一个纯白面的麦饼,吃的无比的满足,打听到消息就没有在女儿的婆家多留,又顶着大太阳回去了。
在山脚下的山谷里和放牛娃们打听到消息的小男孩早就回了丁家村,丁家村本就比谢家村和老王庄要近的多,前丁书记的家属第一时间就得到了消息,问小男孩:“你确定是被抓到蒲河口去了?”
小男孩手里啃着老妇人给的生红薯,嘴里肯定的点头说:“我在江家山的山谷里都看到之前来我们村抓大伯去批斗游街的知青们了,他们就在上面的采石场里捡石头,我怕看不清,还特意爬上去看了,就是他们!”
他笑着露出两颗有着宽门缝的大门牙,眼里满是幸灾乐祸笑,说:“那些知青一个个都被绑了脚脖子在山上捡石头呢,灰头土脸的,我听和我一起放牛的大栓子说,他们都在采石场干了小十天了!”他嘿嘿笑了两声,跟老鼠似的,把生红薯啃的咔咔响,对老妇人挤眼睛:“老王庄的那人被蒲河口的兰子阿婶抓到蒲河口,嘿嘿,他肯定没好日子过!”
只要是石涧大队的人,谁不知道王根生过去娶过一门媳妇,后来被那缺德带冒烟的给休离回了娘家,后来许明月的升官路,更是在她被夫家休离回娘家的前提下,成为当地十里八乡的传奇故事。
现在王根生落到他被休离的前妻手里,能落到好?
第189章 老妇人想的和小少年却……
老妇人想的和小少年却完全不是同一件事, 她想的是,如果老王庄王根生真被蒲河口那位抓到蒲河口劳动改造去了,那她老头子就有救了。
丁老头子并不算老, 今年还不到五十岁,已经做了近十年的大队书记, 只是在农村风吹日晒, 他外表看着要比真实年龄老的多, 老妇人也一样。
在这个普遍寿命六十岁就已经是高寿的年代,五十岁确实是老年人了。
自从丁书记出事,他们家就跟天塌了一样, 现在王根生被抓,总算让她看到一丝希望,但没有得到确切消息前, 她也不敢贸然行动,对小少年说:“强子, 明天还要麻烦你一趟,帮我去蒲河口看一眼。”
如果王根生被关在大牢里, 老妇人想让小少年去打探王根生消息的事,自然是不成的,可这年代, 犯了错的人, 除了那种特务、间谍, 很少有被关起来的, 都是让你去干最苦最累的活,劳动改造。
可以想见,王根生这个许凤兰的前夫,落到了许凤兰的手里, 估计干不了什么轻活,最大可能就是去挑石头。挑石头这活他们可太熟了,每天他们这山涧的两边,都有源源不断往堤坝上挑石头的人,王根生要是也干的挑石头的活,不需要强子到蒲河口监狱里打探,只需要守在蒲河口进山的道路旁,远远的看着,只要看到挑石头的人中,确实有王根生,事情就能确定下来,接下来要做的事,她心里就有数。
不是她不愿意把事情交给她自己的儿女们去做,她女儿嫁出去了,倒是不担心,儿子儿媳们全都被罚去挑石头、抬石头去了,稍微大点的孩子都被罚去捡石头了,家里如今剩下的只有她这个老太婆和两个小孙子小孙女,而且大人身份扎眼的很,不好躲藏,打探消息的事,倒不如半大小子安全,也方便打探。
老妇人进茅草屋,拿了几块她去年年底晒的几块柿饼出来,给他,小少年还想推辞,被老妇人拦住,说:“你替我跑了一天都没吃东西,我现在也没什么好东西,就这点柿饼还是你四哥五哥去年在山上摘的,我做成了柿饼没舍得吃,你别嫌弃,拿着甜甜嘴。”
把小少年说的不好意思:“就跑个腿的事,又不是什么大事,你和我大爷平平安安的,我们村才好呢!”
之前丁家村丁书记当大队一把手时,他们几个小村子连成一片,再没人敢欺负他们丁家村了,现在丁书记一倒,几个小村子就更加没有说话的余地了,原本在大队部担任小队长的几个小村子的人,现在全都回家吃自己,整个石涧大队,一个小村子出来的干部都没有了。
柿饼并不是人人会做,山上的野生日子每年秋冬季节挂满枝头,很多都被鸟雀啄食掉到地上喂了虫子。
小少年拿着几块柿饼回家分给弟弟妹妹们,他家人问他哪来的柿饼,他将事情和家里人说了,他家人听说了这事,也严肃着脸压低声音说:“你大娘叫你去打探你就跑一趟,放牛的事情交给你阿妹,你不用担心,这事也别在外面和人说。”
有谢家妇人那种事不关己,就大嘴巴到处说的,自然就也有丁家村这种事关自己村子利益,嘴巴闭的非常严的。
晚上丁家村人回来,老妇人跟回来的儿子儿媳们说小少年打探的消息,她的儿子们又摸着黑,去丁书记的几个族兄弟家里,将老王庄王根生出事的消息说了一下,要是这事是真的,去计、马、燕三个村子联合的事,还得他们私下出面去跟人说,同时还得派人去五公山公社找到公社书记和主任他们,得趁着王根生和他带回来的那帮红小兵不在的功夫,把公社权利夺回来。
许明月并不知道外面的风起云涌,她虽不知道,但只要用脚指头想,也知道王根生一旦不在五公山公社革委会时间长了,会发生什么事。
她还特意叫人去水埠公社,将王根生带人来临河大队闹事,她带人将他和他手下的红小兵都抓到蒲河口挑石头的事情和许金虎、江天旺两人说了,问他们对五公山公社有没有什么想法。
许金虎万万没想到,许明月一个姑娘家,做事这么干脆利落,一点不拖泥带水的直接把人公社各委员主任都抓了,激动的连拍大腿:“有我们许家人的风范!”
他对他自己的几个儿女,许红桦也好,许红菱也罢,都不满他们性格都太温良随和了,一点没有狼一样主动去撕咬别人的血性!不像他!
江天旺听到消息也是哈哈笑了起来,许金虎听到他笑声就是一个大白眼翻给他,起身对他说道:“这个时候还有时间笑,趁着王根生在蒲河口挑石头,上面还没派人下来,我们不抓紧时间把五公山抓在手里,还等什么呢?”
说着,他就抬腿往外面走,叫了他的大女婿陈正毛,低声在他耳边说了什么,叫他去办。
江天旺也连忙走出来,皱着眉问:“你刚刚那话什么意思?你不是当了咱水埠公社革委会主任,还想把五公山革委会主任的位置也占了吧?”
这一点江天旺还真从来没有想过,在他看来,水埠公社是水埠公社,五公山是五公山,两个公社,井水不犯河水,从没过去管五公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