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卷王的六零年代_分节阅读_第164节
小说作者:九紫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4 MB   上传时间:2025-07-24 18:53:08

  所有临河大队的大人小孩, 乃至隔壁石涧大队的人,看到河圩里堤坝上的热闹,都跑来, 羡慕的看着放了水的养鱼场内,一条又一条的菱角盆被拉入了养鱼场装鱼,一个又一个的大菱角盆内, 满满当当全是大鱼。

  原本一些小孩、女人、老人是在河内圩里挖莲藕的,现在连莲藕都不挖了, 全都糊着一身的淤泥,跑到堤坝上来看热闹, 有脑子活络的老人孩子,看到河里的壮劳力们都在抓大鱼,小鱼没人捞, 就跑到河边上去抓一些小鱼。

  这样的事小孩子们最爱干, 河水虽然被放了, 但淤泥水还是不浅, 深的地方能到成人腰部,浅的地方也有成人大腿那么深,他们也怕河底还有什么沟沟坎坎的,小孩子掉下去不注意就出了事, 忙喝止那些年龄太小的孩子:“你们下来做什么?还不快滚上去?这些鱼都是公家的,你们捞了也没用!”

  小孩们被呵斥了也不生气,动作快速的抓住两条鲫鱼,迅速的往自己裤兜里一塞,迅速的系上裤腰带上的绳子,就笑嘻嘻的往岸上跑,跑到岸上也不走,就在边沿抓小鱼,抓了就往裤子里塞,很快就塞了满满一裤子,像打了胜仗的大将军般,赤着脚往家里跑,裤脚的稻草一解开,从裤腿两边便哗啦啦掉出来许多大大小小的鱼。

  还留在家里的老人看到小孩那脏兮兮的模样,一点都不意外,出去挖莲藕,能干净到哪里去?看到一地的蹦跳的鱼,忙倒了热水过来给小孩泡脚:“赶紧到火桶里面来烤一烤,我滴个老天爷哎,这么冷的天你也敢下水,要是冻个好歹来,看你妈不扒了你的皮!”又忙拿着竹篮子将一地的鱼捡起来,丝毫不嫌弃上面脏乱的淤泥和鱼腥味,高兴地说:“你也真是祖宗,马上就要分鱼了,哪里用你下去捞鱼?你就在火桶里烤着,我去给你把鱼洗洗烤了,给你做小鱼干吃!”

  小孩根本不听,把鱼都带回家后,就又拔腿跑了,要是他再跑几趟的话,他家里起码能多四五斤鱼,过年就有小鱼干吃了!

  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不少人家。

  许多过来看热闹的石涧大队和建设大队汪家村的人看的眼热不已,也想和这些老人孩子一样,去浑水摸鱼。

  这个时代不像后世,物资丰盈,河里抓了大鱼,并不禁止附近的村民们网罗一些小鱼。

  对这个时代的临河大队的人来说,哪怕只是一条手指头长的小鱼,那都是肉,是决不允许别的大队的人染指的。

  堤坝上站着许多临河大队的女人孩子在看着,哪里有他们下手的机会?刚要有人靠近,想摸鱼,就有小姑娘指着他大喊:“阿爹,有人偷鱼!有人偷鱼!”

  建设大队的人虽不缺鱼吃,和竹子河里的鱼是禁止肆意捕捞的,一条两条自家吃没事,像临河大队这样自己养鱼自己捕捞,想都不敢想,竹子河是属于国家的,是公家的,当然,他们这些生活在河边的人,几乎人人都会做偷偷捕捞的事,可也没有临河大队光明正大养这么多的鱼啊!

  都装满了好几个菱角盆了,还在捞!

  过年本就高兴,所有临河大队的人脸上都喜气洋洋,和堤坝上建设大队和石涧大队的人脸上的表情形成鲜明的对比。

  隔壁石涧大队的丁书记还过来想找临河大队的干部们问问,看能不能换一些鱼给他们。

  自从经历过被红小兵批斗后,被放出来的丁书记人就主意了很多,连买鱼都不说买,而是说换。

  石涧大队自从有了许明月提出的利用现在筑堤的便利,改变堤坝走势,挖河沟,引竹子河的水去灌溉五公山下上万亩的荒地后,石涧大队就多和临河大队一样,多了三千多亩良田,他们大队的田不如临河大队的肥沃,但红薯不挑地,石涧大队也学着临河大队,将红薯和大豆套种,年底也收货了很多的红薯。

  石涧大队有那三千多亩地,村民们倒是能吃饱,不用担心饿肚子了,但是粮食单一啊,天天红薯叶子、腌红薯藤,红薯、红薯渣饼的吃着,谁受得了?红薯粉又是能保存很长时间的金贵物,他们平时还不舍得吃。

  丁书记便是过来想用红薯粉丝换鱼。

  丁书记如今做事强势了许多,联合谢家村和几个小村子,共同对抗老王庄,随着王根生出事后,石涧大队的大队主任就换了人,换成了谢家村的村长,把谢家村的利益彻底绑在了丁书记这边,不然老王庄也是个大村子,没有谢家村的帮忙,丁书记光是和那些小村子联合,最多只是与老王庄打个平手而已,谢家村一旦倾斜于老王庄的王主任,上一次被抓走批斗的事,恐怕还是会发生。

  负责指挥抓鱼的人是生产主任许红桦,江建军则带着木匠在学校里安装桌子板凳,他们这里背山面水,最不缺的就是树木,三年干旱期间又干死了太多树,很多书在死了十几年后,都还能枯木逢春,这些枯死的树在没经过允许的情况,都没有被砍伐,如今一些还未重新发芽的树,便被临河大队的人组织人手砍回来做成了桌子和长凳。

  桌子是按照许明月前世的两人一桌,桌子下面有个可以放书本的抽屉,桌子两端还各有一个挂钩,可以挂放书包之类的东西。

  至于板凳,就是农村常见的双人长条凳,长度和课桌保持一致。

  这已经是目前的临河大队能够打造出来的最好的桌凳条件了,已经胜过外面不知道多少学校。

  只是养鱼场捕捞鱼实在太热闹了,江建军在学校窗户那里看还不过瘾,把安装桌椅板凳的事情都交给木匠和十几个知青后,江建军也忍不住跑到河圩的堤坝上看热闹。

  知青们其实也都想过去看热闹,尤其是叶甜,好久都没有吃过肉的她,看着远处捕捞鱼的热闹场面,馋的口水都要流下来。

  丁书记找上的,便是站在堤坝上同样在看热闹指挥的江建军。

  江建军一听是要过来换鱼的,也没有拒绝,说:“今天肯定换不了了,你看现在哪里有时间?这一天的功夫恐怕都捞不完。”

  丁书记也不是马上就要,闻言点头说:“我们也不多要,换些小鱼就成。”

  在说这些的时候,他看着石涧大队方向冬日里已经干涸的河沟,脸上露出了苦涩的笑容。

  当初为了快速的解决引水灌溉荒地的事情,在水埠公社的会议室内,许明月提出的,最好是挖一条大河沟来引水的提议,五公山公社的领导们并没有同意,他们当时只想着快速的引水灌溉,先拥有更多的田地,有了田地才能种更多的粮食出来。

  学着临河大队一样挖大河沟,要多花两倍甚至三四倍的时间,才能完成对那些荒地的开发。

  现在引水的水沟全都挖完了,堤坝也建的差不多了,这个时候再想像当初未动工时那样计划挖大河沟作为像临河大队一样的养鱼场,已经来不及了。

  要是当时五公山公社的领导同意了许明月的提议,哪怕暂时多花三四倍的时间挖大河沟,才能完成对整片荒地的开发,但从长远的利益上来说,哪怕拥有只有临河大队一半养鱼场大小的养鱼场,今后石涧大队好多年,至少都跟临河大队一样,不缺鱼吃了。

  现在只能眼睁睁看着临河大队的队员们兴奋的捞鱼,他们只能干看着。

  不过这事也说不上是好还是坏,至少当时的石涧大队用最短的时间开发出了三千多亩荒地,种植出了更多的红薯,解决了当时他们面临的粮食不够的问题。

  临河大队捕捞鱼的事情,持续了整整一整天,一直到晚上都还没停下,因为天太冷,他们不可能每天都过来捞鱼,只能将里面能捞的鱼都先捞了,然后各个临河大队的各个村子、小队开始分鱼。

  会计特意将大队部称公粮时的大秤给拿了过来,用直径一米多的大竹筐,将菱角盆里的鱼称重,称的鱼被一堆一堆的放着,称好后,再被装进菱角盆里。

  这些菱角盆里都放了水,有些鱼不经折腾就死了,大部分鱼都还活着。

  死掉的鱼就堆在一旁,一堆一堆雪白的鱼堆在雪地里,宛如小鱼山。

  当初许红桦刚当时临河大队生产大队长(生产主任,同一职位,为区别许金虎的革委会主任,以后称许红桦为大队长)的时候,许明月当时就明确说过,今后临河大队年底分鱼,全部按照各个小队的工分多少和表现来区分选择的顺序,工分高表现好的小队有优先选择的权利,工分最低,平日里记过最多的小队,则最后选。

  别看都是一样的鱼,可谁不知道选大鱼、选活鱼?

  最后选的肯定都是别人挑剩下的小鱼,死鱼!

  为了这个优先选择权,整个临河大队的队员们干活特别的勤快卖力,哪怕有懒汉,都被各自小队的小队长们、队员们管的死死的。

  谁都不能影响我们优先选鱼的权利!

第227章 可看的再严,一个大队……

  可看的再严, 一个大队十一个小队,依然还是分出了高低,其中工分最高的是江家村第二小队。

  江家村的人本来就比许家村的人勤劳、老实一些, 干活很少有偷懒的。

  工分最低的,是许家村第一小队, 也就是原许家村大房。

  许家村一下子出了两个十八级以上的干部, 许金虎还是革委会主任, 可把许家村给牛笔坏了,尤其是一直自认许家村老大的大房,在十里八乡走起路来都恨不能横着走, 过去有许金虎当大队长压着他们还好,许金虎去了水埠公社后,又不常回来, 许红桦年纪轻,辈分小, 许多大房与许红桦同龄的人,辈分都比他大, 自然不服他管,还仗着自己辈分大,时常在干活的时候偷偷懒, 哪怕有小队长管着也依然有偷懒的。

  现在工分对比一下子就出来了, 江家村的人先选。

  许家村第一小队的人还不服气, 想要闹事, 被已经上岸穿了厚衣服的许红桦挑中其中一个和他同辈的,指着鼻子骂:“当初怎么说的?都提前告诉过你们了,今后分鱼分肉,都按照小组工分高低, 工分搞的小队先选,你自己平时偷奸耍滑,带累了你们整个小组都后选,你还有脸了是吧?”

  他骂的是第一小队的和他同辈之人,实际上把整个第一小队都骂了,只是碍于辈分,他没指名道姓罢了,可他的眼睛却是看着整个第一小队的。

  鱼是许红桦和江建军带着会计称的,每个鱼堆除了一条条大鱼外,很多不到巴掌大的小鱼,许红桦称都没称,直接用桶舀,装满一桶就放到鱼堆里当做添头,有些超过巴掌大的鱼,还有刺少的汪刺鱼之类,他都单独挑出来,放在前面的几堆大鱼里面,剩到最后几堆,斤数都是一样的,可鱼小的多,还有一些已经奄奄一息,一些手指头长的小鱼也都倒在了这几堆鱼里。

  这些事情都是许红桦这个生产大队长负责的,他分好鱼,直接喊江家村的二房:“今年工分最高的是第六小队,第六小队先来挑鱼!”

  其实前面八个鱼堆的鱼大小都差不多,随手倒的一些小杂鱼也是差不多大小,毕竟许红桦又不是傻,把好的都分给江家村和施、胡、万三个村子。

  是的,施、胡、万三个村子因为坐落在山脚下往山里入口的地方,没有成立生产大队以前,他们地少粮少鱼少藕少,成了临河大队的队员,走集体分粮后,三个村子的人生怕被许家村和江家村欺负,到时候分给他们最少的粮,平时干活特别卖力,属于闷头干活还话少的类型,这次排名前八的小队中,这三个村子所在的小队,全进了!

  光是一个江家村就进了仨!

  剩下的两个一个是许凤台带着的第三小队,和许家村的第四小队。

  许家村的第四小队是原许家村的四房,属于老祖宗的幼子,年龄和大房的长子年龄差的有些多,所以四房和大房的同龄人基本上都差了最少一个辈分,再加上有些小孩可能是大房的人老来得子,也就是说,大房的一个小屁孩,就可能是四房的二十多岁大小伙的爷爷辈。

  因为辈分很小的事,许家村四房一直都是被许家村的大房、二房压着的,也是属于平时干活最多,最勤快的小队。

  许凤台的第三小队就不用说,许金虎、许明月所在的小队,许明月是许凤台的亲妹妹,十八级干部,有这两尊大神在,哪个敢偷懒?哪个敢欺负许凤台?

  许红桦正是因为知道工分排名,前面八堆鱼的数量、重量、大小才差不多,真要让人挑,最多也就在死活上还有个挑头。

  挑鱼的时候也很热闹,各队的队员们都眼尖的,随着各队被报到名字的小队长上前挑鱼堆,各队的队员们也都纷纷激动的大叫:“队长!挑这堆!这堆的有六条大黑鱼!”

  “队长,挑这一堆啊,这边汪刺鱼多啊,胖头鱼有什么好吃的,都是头,又没肉,要这堆啊!”

  “这一堆!这一堆有好几个大鲤鱼!”

  “鲤鱼腥气重,谁要吃那个,要草鱼啊!”

  “你懂个屁!鲤鱼大补!能补身子!”

  一堆人围绕在各队的小队长周围指指点点,指挥着小队长选鱼,各个都有自己的看法。

  天太冷了,刚才在捕捞、分鱼干活的时候身上还冒汗,现在停下来了,许红桦便觉得冷了,不耐烦地说:“快点选!不选让后面的先选了,天都黑了!”

  他们是从早上一直干到了晚上,养鱼场的鱼还没有被捞完,不过大鱼基本都捞上来了,肯定还有漏网之鱼,明后天再来捞两天,差不多就结束了。

  排在后面的也都在催:“就是,你们不选我们就先选了啊!”

  被指挥的小队长赶忙跑到自己事先看好的那堆鱼前:“就这堆了!”

  有不满意的队员就遗憾的‘啊呀’了一声:“哎,听我的,选那堆啊,都说了那堆黑鱼多,这堆都是鲢鱼有什么好吃的?”

  他们平时吃的最多的就是鲢鱼了,鲢鱼腥味重,在缺油少调料的这时候,是本地人最不爱吃的一种鱼了。

  但是鲢鱼和胖头鱼相比,鲢鱼头小肉多,更适合腌制做成咸鱼干,没有调料的时候,光是蒸着吃味道也不错。

  被怼的小队长也不客气,用方言笑着说了句骂人的话,说:“黑鱼一股子泥腥味,也就你喜欢吃,你这么能,小队长让你来当!”

  一句话怼的人家再讪笑不已,不敢再说话。

  人小队长可是正式入级的干部呢,他可不敢怼!

  后面各队小队长选鱼的时候都差不多,全部是来指指点点的队员,有个性比较强势有主见的,是丝毫不听别人劝的,自己看中哪堆选哪堆,要是提前被人选走了,就选别的,有的性格比较犹豫,耳根子软的,则犹犹豫豫,觉得哪堆都好,选择了后,又觉得别人的更好。

  许凤台是属于比较能听得进劝的小队长,他之前就听到有人说鲤鱼大补,轮到他的时候,他就选了大鲤鱼最多的那堆鱼。

  他第三个孩子就要出生了,听说鲤鱼补身子,他就想多分几条大鲤鱼,给赵红莲坐月子时补身子吃,况且老太太年龄也上来了,也需要鲤鱼补身子。

  剩下最后的三堆,被许家村的第一、第二小队和江家村的第二小队给分走了,他们分到的鱼堆虽然重量相等,可死掉的鱼多,他们要是想吃新鲜的,想把鱼养在自家的大水缸或者门口挖的小水池内,年后带着走亲戚的话,就要差上一筹,内部不由骂骂咧咧,尤其是各小队的小队长,狠狠骂那几个拖了整个小队后腿的几个人,这几个人被整个小队的人不待见。

  各队分完鱼后,还不能走,各小队趁着大队部称粮食的大秤和会计还在,要继续分鱼,各小队也是按照之前的,每家每户工分最多的先挑,工分最少的先挑。

  这一次就不是许红桦分鱼了,而是将权利交给了各小队的小队长。

  许红桦分鱼还算公平,哪怕是最后的三堆鱼,也是尽量分的公平,在数量上是一点没少了他们。

  可各小队的小队长就不一样了,他们多多少少还存了一点私心,尤其是对那几个拖全小队后腿的几个人更是看不顺眼,在给每家每户分鱼的时候,前面的都是大鱼、活鱼,分到最后,几乎全是死鱼、小鱼了,虽都是今天刚从河里捞上来的新鲜的鱼,可鱼死了,在心理上,就是会让人觉得,死鱼不如活鱼。

  但是没办法,谁让他们家工分最少,只能挑选最后挑选剩下的鱼。

  还有几户是家里人口少,人口少,也就意味着家里不兴旺,哪怕再能干,总工分也不会太高,也被分在了最后,不过他们这种人丁不兴旺的家庭,除非兄弟子侄多,不然平时在村里也处于人人都能欺负的类型,就好比过去的许凤台家。

  许凤台因为经历过这样的事,他在分鱼的时候和许红桦一样,是尽量大小分的均匀公平,哪怕是人丁稀少的人家,最后分的鱼也不会差太多。

  当然,因为他所在的小队是排名前三的小队,分到的基本上都是大鱼、活鱼,哪怕是工分最少得人家,分到的都差不到哪儿去。

  他们分到了死鱼、小鱼也不在意,只要分量是对的就行,现在日子越来越好了,能吃饱,年底还有鱼和肉,鱼死了有什么关系?现在天这么冷,又不会臭?明天全部拿盐腌了,还不都是一样?他们拿到活鱼最后还不是要杀了腌制?

  他们欢欢喜喜的用大竹篮子、大木桶,挑着的,抬着的、拎着的,抱着他们的鱼回家。

  到家还不能歇息,家里的女人、老人、女儿早就为他们烧好了大锅的艾水,要让这些白天下河捞鱼的壮劳力们好好的泡个艾水澡驱寒。

  此时天都已经黑透了,堤坝上燃着几个熊熊燃烧的大火堆照明。

  一直到晚上十点多,这些鱼堆才全部分完了,只剩下大队的干部们还在河堤上善后。

  许红桦按照过去许金虎在时的惯例,将剩下的两菱角盆的小杂鱼,叫人用大葫芦瓢,一瓢一瓢的往一个个竹篮子里面装,然后指着今天下河捞鱼的壮汉:“你们今天也辛苦了,这些鱼你们一人提一篮子回去!”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95页  当前第16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64/29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卷王的六零年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