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幸运的是,这一世的孟……
幸运的是, 这一世的孟福生是个很贴心的人。
可能是将她的不安与害怕都看在了眼里,日常孟福生承担了家中更多的杂事,不需要她操一点心。
阿锦大约也是长大了, 她本身就是个很贴心的小姑娘,知道妈妈怀孕, 身体状态不好, 主动化身为贴心小棉袄, 恨不能一日三顿的问候,生怕妈妈哪里不舒服,连带着还不大懂事的小雨都跟着一起对她嘘寒问暖, 看到她站着,就会立即搬来竹椅让她做,看她手里拿着东西, 就会立即贴心的帮着拿,不让她操心一点。
很多人说, 没怀孕之前,你永远不知道你的枕边人是人是鬼, 这话是一点没错的。
也是怀孕之后身边人对她的照顾,让她一日一日的放松下来,脸上的笑容也增多了, 孟福生明显的察觉到了她情绪上的变化, 到了晚间, 会轻抚着她的背, 问她有没有哪里不舒服,洗脚后,会帮她按按脚和腿,尽量让她感到舒适。
察觉到他的贴心, 许明月也放松了自己的神经,尽力的照顾好自己。
往年的年夜饭都是她和孟福生在做,她做的多,孟福生通常只洗菜备菜,今年却是孟福生和阿锦在做,许明月坐在火桶里,就着不算明亮的灯光,坐在堂屋里看书,时不时的去厨房看看他们做的怎么样了。
阿锦被她宠的不太会做饭,但她却十分乐意尝试,不让她做她反而不乐意,偶尔才被允许做一次的饭的她,做菜做饭于她来说就像是一场好玩的游戏,哪怕烧的不尽如人意,依然被许明月夸的天上有地下无,仿佛天底下什么难得的美味佳肴,把阿锦夸的小胸脯挺的,得意的下巴快要翘到天上去。
第二天,逢人就说:“昨天晚上我做年夜饭了!我妈妈说我做的饭可好吃了!”她立刻转头找许明月:“妈妈你说对不对?”
周围人都是一言难尽的表情,偏偏阿锦半点也看不出来,许明月还笑眯眯的点头表示赞同:“是呀,我们阿锦长大了,会体贴爸爸妈妈,做的年夜饭比大厨都好吃!我们阿锦长的好看又聪明又勇敢就罢了,做饭还这么好吃,妈妈真的太幸运了,拥有这么心灵手巧的宝贝。”
把阿锦给美的呀,嘴角的笑容简直被AK还难压!
周围听的长辈们全都乐的哈哈大笑,如今再没人敢在许明月和阿锦面前说,她这么惯着阿锦,当心她以后嫁不出去之类的话了,全都是捧着母女俩说话的。
许明月去许凤台家,不论是嫂子赵红莲还是老太太,全都拿她当玻璃人一般,到了就立刻让她做到火桶里,用冬季幼童厚尿布一样的薄被,将她的下半身裹的严严实实的。
因是过年,家门口贴了红色对联,窗户上也都贴了红色‘福’字,年初六因为许凤发要结婚,家里家外打扫的干干净净,许凤发的房间更是里里外外都做了清洁。
别的地方大年三十和年初一都不放假,临河大队却是放了假的。
许明月见许凤发不在,问他去哪儿了,赵红莲脸上都是为人长嫂的喜悦,用邻市方言喜气洋洋地说:“一大早就去炭山买东西去唻!”
她自己成婚的时候,婆家东西给的多,给的体面,对于小叔子结婚给弟媳妇买东西,她自然不会觉得眼红,反而觉得理所当然。
她当初结婚可有大姑子给的一件大红色袄子,至今还是村里头一份呢,弟媳妇结婚可没有!
倒不是许明月不想给,而是一模一样的款式的羽绒服,再给出一件,怎么都说不通,她车里刷新出来的,她上次带到省城,全都卖到省城工厂家属区去了。
省城的姑娘最喜欢这种鲜亮的颜色,这款羽绒服还有一条收腰的腰带,最得城里小姑娘们的喜爱,一件羽绒服三十块钱,不要票,好卖的很。
新人不在,家里的话题全都是围绕着许明月的肚子说的。
赵红莲高兴地说:“可算是苦尽甘来了,一次抱个大胖小子,儿女双全了!”
许明月就笑着问:“那假如是姑娘呢?”
赵红莲立刻爽朗地笑着说:“姑娘也好,你和大姑爷长的体面,姑娘生下来像父母,也和我们阿锦一样长的体体面面!”
许明月这个原身长得好看,王根生也长了一副好相貌,阿锦尽挑父母优点长,大眼睛、高鼻梁、鹅蛋脸,除了夏季天天游泳,皮肤黑了点,妥妥的就是一个小美女。
许明月喜欢阿锦,听赵红莲说生下的孩子和阿锦一样好看,也笑了,伸手拉过阿锦,抱着她坐在自己腿上:“要是能长的有我们阿锦一半好看,我也满足了!”
阿锦被许明月从小到大各种花式夸奖已经夸的免疫了,虽然被夸的高兴,却一点也不害羞,毕竟她长得好看是事实嘛。
她看看妈妈,又看看爸爸,大声说:“弟弟妹妹长的和我一样好看!”
她这番不知谦虚的话又逗的周围大人们哈哈大笑。
许明月在阿锦脸颊旁亲了两下,让她自己去和小伙伴们玩。
老太太则拉着许明月的手,抹着眼泪又哭又笑:“罢了罢了,你和福生有了孩子后,我死了也闭眼睛了,你们日子好好过,别欺负福生晓得不?”
说的许明月哭笑不得,“我和福生日子过的好好的,我欺负他做什么?”
老太太笑着擦了擦眼角的泪花,嗔怪道:“那哪里一样?”
她没有孩子前,她总觉得大女儿的日子过的是飘的,是浮在云端上的,脚没落到实地,如今有了孩子后,才像个正常的家,孟福生好似也真的在他们这里落地生根了。
中午这一顿他们是留在许凤台家吃的,赵红莲早已得到许明月的厨艺真传,又从蒲河口带了一小瓶花生油回来,趁着大姑姐大姑爷都在,中午这一顿做的极其丰盛,有鱼,有肉,有许明月爱吃的冬笋、小米虾炖腊肉。
过年的鱼是不能吃的,代表着年年有余,就这么一盘鱼,是很多人家过年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好菜,通常要从年三十摆在桌子上,摆到年初十,摆到再不吃掉就坏掉了,才会吃掉,要是客人吃了桌上的鱼,是极为失礼的行为。
但现在临河大队有养鱼场,就没了这个限制,许明月不吃鱼,赵红莲动手将年三十晚上烧的鱼肚子夹给许明月:“你现在是双身子,一个人吃,两个人补,要多吃点!”
不怪赵红莲对许明月好,哪家媳妇也没有像她嫁人后这么快活的,嫁的男人是干部,家里小叔子小姑子个个都是干部,小叔子马上要娶的弟媳也是自己拿满工分的老师。
每次她回娘家,娘家村子的人不羡慕她日子过得好?
年初二许凤台陪着赵红莲回娘家,许凤莲因为坐月子回不来,来的是江建国。
江建国不知从哪里买的两瓶糖水罐头,两包酥糖,两包桃酥,一份给老太太,一份送到荒山来给许明月。
知道小舅子要结婚,又给许凤发留下了礼金,这才走了。
过年江天旺夏云芝都得回村子过年,水埠公社只有许凤莲一人在,他得赶回去照顾许凤莲母子,不能在临河大队久留。
临河大队虽不像外界‘三十不停战,初一接着干’,可到年初三,天晴了,各个大队还是忙碌起来了。
年前就被拉到临河大队的制砂机、钻孔机等机械已经被拉到了山上采石场,年前就已经安装好,就等着新年开工了。
蒲河口会点机械工程的专家们都被喊到了采石场,在村里一个年轻人摇动了柴油机后,随着柴油机发出的突突声,一块又一块的大石头被送到了粉碎机里,将一块块人头大小的石头,压碎成一颗颗的石子、瓜子片和石粉,再通过过滤铁筛,分别将石子、瓜子片、石粉输送到它们对应的位置。
随着机器的响声、压碎石子的响声、筛石子的响声四起,周围人也都好奇的观看且欢呼起来。
有了爆破机、钻孔机等这个机械后,以后他们采石子,就不再只需用锤子砸和铁钎子敲了。
到年初六,许家喜气洋洋。
许明月因为当地风俗,双喜不能相遇,许凤台和许凤发他们都让许明月去参加婚礼,许明月自己不在乎这样的风俗,却不想大喜的日子,让新人心里留什么疙瘩,并没有去参加许凤发的婚礼,只在和孟福生一起在荒山看着许凤发和他的一群小伙伴,热热闹闹的推着自行车去临河小学接新娘子。
这是知青们出嫁的第一个知青,都是年轻人,一个个都关着学校大门不让进,要喜糖。
喜糖许凤发和闫春香早就备下了,是公社供销社买的水果硬糖,也没有多的,每人一颗,才终于打开了临河小学的大门。
等到了女生宿舍,又是一番热闹,才终于又打开了女生宿舍门。
闫春香今天难得穿上了新衣服,是灰色床单布料做成的新棉袄,胸口别着许明月当初从红色羽绒服上拆下来的大红色蕾丝做成的绢花,梳着两个粗粗的麻花辫,含笑坐在暖炕上,静等着许凤发。
在所有知青和临河大队的人的共同见证下,许凤发背起了闫春香,让她坐到了自行车后座上,在周围小伙伴们的起哄声中,稳稳的推着她,走进了许家大门,又在老校长和许红桦等人的见证下,向毛主席宣誓。
没有酒席,没有烟花爆竹,只有一把一把撒出去的喜糖,婚礼便成了。
第307章 闫春香与当地人的婚姻……
闫春香与当地人的婚姻, 并没有在女知青中引起太大反应,更多的知青都是把目光放在临河小学的教师考试上,马上又是新的一年招生考试, 男知青那边也没有任何想要在当地娶个女孩子,减少自己劳动的想法, 整个临河大队、和平大队、建设大队的知青们, 全部心神都在关注新的一年, 还会不会招新老师。
知青们的目光整天都是在往校长室那边瞟,他们已经为新一年的老师招聘考试准备了一年之久,都在摩拳擦掌。
校长这边目前也不清楚, 之前说了,今年招生,会招隔壁五公山公社的学生, 但五公山公社很大,下辖的几个生产大队, 远的,丝毫不比临河大队距离水埠公社近, 很多还在更远的山里,想要到临河小学来读书非常难,且消息不一定能通到大山里面。
近一点的, 就是隔壁石涧大队。
趁着过年, 休息了十来天的许明月也在思考, 她当上了公社书记后, 要怎么带领公社发家致富的问题。
为此她在家里休息的日子也没有闲着,白天无事的时候,就自己在房间窗前的书桌上写写画画,将自己的想法一项一项的写在信纸上, 哪些可行,哪些不可行,都纪录下来。
他们这里最大的资源,除了大河以南的这一片一望无际的大山外,就是家门口的这条竹子河。
竹子河不论是养殖各种水产品,鱼、虾、蟹、珍珠,还是菱角、莲藕、芡实等水生植物,都是一条发家致富的路子,只是竹子河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它太大了,它途经的地界并不只是水埠公社,也就是说,它的所有权不在水埠公社,水埠公社想要发展竹子河,还要得到邻市政府的支持。
竹子河暂且无法利用,就只能利用大河以南的大山。
大河以南就有一座现成的茶山,只是现在这座茶山因为特殊年代的原因,几近荒废。
许明月想把这座茶山再利用起来,再栽种开发新品种,请专家过来科学种茶,培育管理。
上班第一天,她就将自己的想法先给许金虎提了,土生土长的许金虎对于种植水生植物并没太大的信心,从他出生以来,这些水生植物于当地人来说,就是平常到再平常不过的东西,他们很难想象,外地人是吃不到这些东西的,是需要买的,在他们眼里,这些都是没人吃的东西。
“你坐你坐,你赶紧坐。”许金虎生怕她累着了,对肚子里娃娃不好,赶紧让她坐下,给她倒了杯热水:“叫你在家里多休息几天,你也是闲不住。”
许金虎如今对她提出的任何意见都不反对,而是认真思考是否能实施的可行性。
“竹子河不是我们一个水埠公社的,想要用起来,隔壁公社,邻市他们怎么想还不知道。”许金虎沉吟地说:“你想种茶,我倒是不反对,可这么多茶叶种出来,要往哪里销,这个问题你考虑过没有?”
茶叶和水稻小麦不一样,茶叶树种下去,并不是马上就能见到收成和效益的,短时间内看不到收成和效益,社员们不一定愿意在繁重的农活之余,还去种茶,打理茶园。
许明月说:“销量这个问题,我会去跑,先去市里看看,市里不行再去省里,省里不行再去外省,茶叶在我国有上千年的市场,没道理现在种出的茶叶就销不出去了。”
他们本地人依然保持着喝茶的习惯,就比如许金虎,一天不喝一杯浓茶,吃东西都没味道。
可本地人吃茶产茶,就是想不到去卖茶。
在许明月的规划蓝图中,不光是大河以南的三个大队作为试验点,她还想拉着整个五公山公社一起进来种茶。
当地真正适合种茶的地方,还是五公山!
许金虎对于五公山怎么样,并不太关心,他只关心水埠公社。
他道:“这样,我先把五公山的人召集起来,问问他们的想法。”
于是开春的第一件事,就是召集水埠公社和五公山公社两个生产大队长,来水埠公社开会。
五公山公社现在的革委会主任是许金虎的大女婿陈正毛,陈正毛是以许金虎马首是瞻,五公山公社书记之前被王根生等一群人搞下去批斗后,心气一下子就散了,凡是明哲保身,也不跟陈正毛争权。
许明月说开会,他便通知下辖的十几个生产大队,去水埠公社开会。
对于五公山公社的大队长去水埠公社开会这事,五公山这边也没什么意见,过去五公山公社就是归属水埠区管辖的,没点地位的大队长想去水埠区开会都去不了,现在水埠区虽成了公社了,也是方圆几十里首屈一指的大社。
会议室里,许金虎依然坐在长桌的主位,手边一个散发着茶香的搪瓷缸,他身边坐着的是许明月。
五公山公社的很多大队长,都是第一次见这个新上任的水埠公社书记,也吃惊于她年纪轻轻就已经是一个大社的一把手。
不过很多人都没有把她当回事,主要心神还是放在许金虎身上,都默认许金虎才是水埠公社的一把手,一言堂。
许金虎见人都到期了,这才重重的咳嗽了一声,单手放在会议桌上,手指敲击了两下:“今天把大家召集到水埠公社来呢,主要有两件事,一是,公社娃儿们上学的问题;二是公社生产建设问题。”
“现在是新社会了,不是过去的旧社会,上面普及扫盲班也有小十年了。”他目光落在陈正毛身上:“徐书记,你来说说,你们五公山这些年的扫盲工作做的怎么样了?整个五公山公社的识字率如何?除去大人的扫盲行动外,对于孩子们的扫盲、学习这事,你们又是怎么安排的。”
被点到名字的徐书记一愣,抬头看看许金虎,又看看许明月。
他大约五十岁左右,两边鬓发几乎全白,脸上的精气神也没有了,整个人给人一种提不起干劲的感觉,说:“我们公社扫盲班一直在搞,这些年也没停下来过,至于识字率嘛,这还要下面各个大队的大队长他们来汇报,毕竟这不是公社生产上的事,我们公社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生产、开荒,解决社员们的口粮问题。”
他这话没有正面回答,也正面回答了,主要精力在抓生产,至于生产之余,大家还有没有精力去扫盲班上课,扫盲班现在都快成村里老人带孩子的集中地了,村里已经做不动事情的老人,在扫盲班聊聊天,纳纳鞋底,看看娃,谁还有工夫识字?
整个五公山公社的扫盲班就像是一个摆设。
不光是五公山公社,越是大山里面的公社,对于扫盲识字这事,做的就越少,识字率就越低,尤其是冬季,大山里温度普遍比外界要低好几度,在缺衣少食的情况下,大家窝在家里能度过这个冬天不饿死冻死就已经很不错了,肚子都吃不饱,哪里还有精神去学习认字?
在本地土生土长长大的许金虎也了解这种情况,临河大队日子好过些,也就近十年罢了,过去临河大队和大山里相比,也就多了个竹子河可以打鱼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