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卷王的六零年代_分节阅读_第23节
小说作者:九紫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4 MB   上传时间:2025-07-24 18:53:08

  许大队长一愣:“爹,也不用省成这样吧?”

  平时红薯叶子煮粥也就算了,这都要过年了,总得让村里人吃点好的吧?

  其他村里的干部们闻言也不赞同地说:“老叔,报纸上都写了亩产万斤了,还怕没吃的?就算没粮食了,国家还能不管我们?平时喝红薯粥和煮莲藕也就算了,这过年过节的,总要我们吃顿干饭吧?”

  一年到头的吃红薯饭、红薯粥,吃的他们的脸都黄的跟红薯粥一样了。

  老村长没好气的往地上戳了下拐棍说:“你也说了报纸,我活了这么多年,就没见过亩产万斤的粮食!人家是人家,你是你,等你什么时候种出亩产万斤的粮食了,你天天吃干饭我都不管你!”

  老村长在村里德高望重,就是大队长都听他的,谁让他是他爹呢?

  村里其他干部也都是老村长的小辈,从小听惯了老村长的话,谁也不敢反驳。

  原本村里人都在期待冬至的艾草粑粑呢,结果换成了老的啃不动的艾草团子。

  许明月万万没想到,自己还有啃艾草团子的一天,这艾草团子,和她在超市里买的青团可不一样,那是面做的,里面混了被舂成泥汁的青艾叶而已。

  冬季的艾草叶虽然也是绿色,可和春天的嫩艾叶子完全不同,吃在嘴里就跟吃草一样,干涩、苦的难以下咽,还拉嗓子。

  最难接受的是许凤莲,吃了一年的红薯粥,以为到了过年过节,就能吃到点好的了,谁知道居然啃艾草团子,粥也稀的见不到几粒米,原本的期待全都化为了浓浓的失望。

  原本就被村里人说的话搞的有些不开心的她,望着手里难以下咽的艾草团子,心里更难受了。

  难受,想哭。

  她心里害怕又委屈,不自觉的就用可怜巴巴的眼神看向许明月:阿姐,求抱抱。

  许明月莫名的就看懂了她的表情,伸手原本想在她头上摸摸,动作一顿,就改为了拍她肩膀:“晚上来荒山。”

  刚才还难过的许凤莲立刻喜笑颜开,身后就像有只大尾巴在摇。

  很多和她一样的年轻人都很不解,觉得冬至吃的粮食,是不是给大队部的人吃了。

  有人不敢问,有人就直接嚷嚷开了。

  大队部的人就出来解释说是老村长说天气不对,怕来年有灾,粮食要省着吃。

  这话一出,就让许明月愣住了。

  她在网上看过这个时代的资料,这一年是最铺张浪费的一年,因为吃大食堂的缘故,很多地方的大食堂,都是敞开了吃,将原本能吃到来年的粮食提前吃完,等到灾害来临的时候,大食堂已经没有了粮食,等大食堂解散后,那些上交了粮食,家里已经没有粮食的人,就只能饿死。

  她没想到,在灾害没有来临之前,临河大队居然已经提前有了准备。

  难怪她爷爷说,旱灾期间,无数的难民来到他们这里讨饭吃,除了他们临近竹子河,河圩里有大量的野生莲藕外,估计也和他们临河大队提前有了预防有关。

  原来她没深想过,为什么同是旱灾,同样生活在河边,奶奶家那边,她全家除了她和她的幼弟,全都饿死了,她爷爷年轻时家中这样贫困,她太奶奶、爷爷、小姑奶奶、小爷爷,全部在三年干旱中活了下来,爷爷还娶了奶奶,养活了她的幼弟。

  此时听他们说是老村长要求的,才知道村里有个德高望重又有智慧的老人是多么重要。

  真真是村有一老,如有一宝。

  她原本还想着怎么提醒村里,大旱要来了,现在都不用她提醒,村里就已经在预防旱灾了。

  只是谁都没有想到,这场旱灾能持续那么长时间。

第25章 自从大食堂开始一日两顿……

  自从大食堂开始一日两顿稀粥之后, 村里一片哀嚎,他们还不敢反对什么,因为这是老村长和许大队长做的决定, 老村长和许大队长在村里威望极高,这也是为什么许明月被休离回了娘家, 村里人明明很不待见, 却很少有人在明面上找许明月麻烦的原因。

  她在荒山的宅基地和自留地, 是许大队长划给她的。

  许明月是三房的人。

  许大队长虽说是整个临河大队的大队长,是他们许家村的领头人,同时, 他也是三房的人。

  明目张胆去欺负许明月,不就是在打大队长的脸吗?

  现在面对老村长和许大队长的减少食堂供应的决定,哪怕无数人不满, 他们饿的心头发慌,于是都默默在家煮莲藕吃。

  可莲藕总有吃完的时候啊, 这一天两顿的稀饭,还不知道要吃到什么时候, 他们虽然家家都存了几百斤的莲藕,可一家那么多口人吃,也吃不了多少天, 没办法, 只能继续去河圩里挖莲藕。

  原本已经空了的河圩里, 再度出现了许家村人的身影。

  许家村的动静, 隔壁的江家村自然也看到了,他们都是一个大队的,还是相邻的邻居,许大队长不只是许家村的人, 他还是整个临河生产大队的生产队长,统管整个临河大队的生产问题,现在老天不下雨、不下雪,影响的不止是一个许家村,也影响整个临河生产大队。

  大队书记是江家村的人,见到许家村的动静,就问许大队长发生了什么事,许大队长就把老村长的忧虑说了。

  其实哪里只有老村长一个人发现了再不下雨的后果,很多擅农事的老人都发现了此事,只是他们大多数都是被领导层,都是底层的老农民,已经习惯了听从村里和大队部的指挥,即使他们忧虑,也没什么用,不像许家村的老村长,是当了一辈子的村长,发号施令惯了,发现老天不对劲,就立刻采取了行动。

  大队书记是统管整个大队的精神思想,维护生产大队的秩序稳定,处理矛盾纠纷,所以大队书记一般是由退伍的老兵们担任,这样既能解决退伍老兵的职业问题,也能将精神思想传递给生产大队的村民们。

  他们半辈子都在战场打仗,管理大队没问题,但在农事生产上,相对专门管理整个生产大队农事生产的大队长来说,就弱了一些,所以江家村就没有马上发现这个问题。

  但大队书记能够是整个生产大队一把手,自然都不是笨人,一看到许家村人的动作,就把大队长和各个村的生产小队的小队长喊到大队部开会。

  会议内容,不只是组织村里人去挖莲藕,还有挖的莲藕是统一集中给各村的大食堂,还是谁挖的归谁。

  他们这里其实不缺食物,但实行农业合作化后,村里人干多干少都吃一样的粮食,搞得原本很勤快的人,现在干活也偷懒,不好好干,明明河里都是莲藕,也没人去挖。

  现在许家村,许大队长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村里人挖的莲藕,全被他们自己挑回了家,他也不管。

  大队书记是管上面安排下来的精神思想、落实上级领导们安排下来的政策和任务的,落实农业合作化,搞大集体这样的大政策,就是他必须要管的事。

  各村的小队长们当然是支持大队书记的话,都是要集体送到各村的大食堂。

  许大队长懒洋洋的坐在那里:“送食堂就送食堂嘛,又不是好大的事,还值得专门开个会说?”他用手戳着桌子,表情十分的不耐烦:“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开春的春耕,假如到时候不下雨,春耕怎么搞!”他的手来回的在自己和□□之间指着:“我们两个村子临河,水还好搞,他们几个村子都在山上,到时候给田灌水就是个大问题!”

  他要不是临河大队的大队长,统管整个大队的生产,许大队长根本不想废这个话。

  许家村一向‘独’的很,只管自己村里的事。

  各村的小队长,都是原来各村的村长,他们都是小村子,夹在江家村和许家村两个大村子中间,基本没他们说话的份,此时听到许大队长的话,也着急起来。

  他们的村子在江家村的上面,靠石涧大队的方向,距离许家村还有些路,要是下来挑水灌溉田地的话,要累死个人。

  大队书记虽也会种田,却不是什么老手,对此自然没有许大队长精通,他也不虚,皱眉平静的问许大队长:“那你说怎么搞?”

  许大队长靠在椅背上:“你们离竹子河远,离山不是近吗?我记得你们山上有个塘吧?趁着现在山上还有水,先组织人,把水库挖出来,能积多少是多少,不光是眼下,有个大水库在,以后你们山上的人灌水是不是也方便些?”

  几个村的小队长面面相觑。

  这个事情,过去他们还真没想到过。

  毕竟成立公社和生产大队也就三年时间,过去他们各村与各村之间,都是各管各的,不存在什么合作关系,他们都是只有几十户甚至十几户的小村子,村里人手本就不足,更别说去挖什么水库了。

  也就是成立生产大队后,才将他们与江家村、许家村绑成了一个整体。

  施家村的小队长迟疑地问许大队长:“挖水库的话,那许家村和江家村出不出人?”

  光是施家村、万家村、胡家村的人,还是太少了,如果可以的话,他们自然是希望江家村和许家村的人一起加入进来。

  他们面对许大队长和大队书记为什么这么弱势?他们施、胡、万三个村子加起来,都不到许家村和江家村的一半。

  由此也可见,许家村和江家村有多大,在这十里八乡有多强势。

  大队书记还没说话,许大队长的暴脾气就忍不住先开炮了:“就挖一个小小的水库,你们三个村子的人加起来还不够?那还要多少人?”

  许大队长当坏人,大队书记就当好人,他平静地对许大队长说:“你说话就说话,拍什么桌子?我们现在是一个整体,都是临河大队的人,他们要挖水库,我们不帮衬着点怎么行?你是生产大队长,施、胡、万三个村子的生产问题,你也要负起责任!”

  许大队长也不客气:“主意都跟他们说了,我还不负责?要不要我把饭喂到他们嘴边给他们吃?再说了!”许大队长身体往椅子上一靠:“你们江家村跟他们离的近,走到施、胡、万十来分钟就到了,我们许家村离的有多远?”

  大队书记没好气地说:“有多远?十万八千里?”

  许家村和江家村走路五分钟就到了,能离的有多远?

  许大队长说:“你也别说这些虚的,山上的水库施、胡、万三村负责,你要是想帮,叫上江家村的人,你们江家村大房离他们不到十分钟的距离,帮起来也方便,剩下的人都跟我下河挖莲藕!”

  大队书记看向施、胡、万三个小队长。

  施、胡、万三个小队长也没指望过许大队长,毕竟许家村的霸道和蛮横,是在十里八乡出了名的,他们刚刚会提出来,主要是挖水库的主意是许大队长提的,他又是整个大队的大队长,自然是要问问的,有枣没枣打一杆子再说,他们主要期望还是放在江家村。

  江家村的大房与他们比邻而居,而且江家村一直以来做事都比许家村温和许多,也好说话些。

  施、胡、万三个小队长都表示:“我听□□的。”

  许大队长差点把笔摔了。

  大队书记看拉拢三个小队长成功,也笑着说:“那行,那老许你带着大队的人去河圩挖莲藕,我叫大房的人去山下帮他们挖水库!”

  这个时代的人行动力特别强,尤其是临河大队的一二把手,一个是退伍老兵,一个本身做事就果断,事情一决定好,就立刻行动起来,大队书记组织人手去山里挖水库,许大队长带着两个村剩下的人去河圩挖藕。

  一听又是要交给集体,很多勤快的人,就不太乐意。

  许大队长一下子就看出下面人的心思,说:“一家派出一个壮劳力,壮劳力们挖的藕都送到集体仓库去,家里女人、孩子、老人也挖不到什么东西,挖的莲藕估计只能填饱他们自己的肚子,就不收上来了。”又说大队里的那些懒汉:“有些人也别想着偷懒!每人每天能挖多少,我心里都有数!到时候我就拿个大秤杆子坐在那里称,谁要给我交的少了,被我撅了到时候别怪我没提前说!”

  听到老人、女人、小孩挖的,可以自己家吃,众人都是喜笑颜开,说是说女人、小孩没力气,挖不到藕,实际上,他们也只比家里壮劳力差一点点罢了,那挖到的莲藕可全是他们自己的。

  就有人开玩笑说:“大队长,那要是有人故意把莲藕都糊上烂泥过秤怎么办?”

  许大队长没好气的说:“怎么办?我让他把烂泥吃下去!”

  这话是对许家村人说的,众人都笑了起来。

  江家村的人朴实本分一些,虽是大村大族,却鲜少听到什么欺负人的事,干活也老实,反倒是许家村,各种懒汉、打架、斗殴、刺头、混子,都集中了。

  也亏的大队长就是许家村自己人,不然真管不住。

  其实莲藕挖上来,想要保存的长久,莲藕表面的泥巴是不能洗掉的,他们挖上来的莲藕也从来不洗,前面人说的情况,是故意往莲藕上糊上大块的厚厚的泥巴。

  每家每户都要出一个壮劳力,许凤台自然跑不掉。

  剩下的人中,只有许凤发能跟着一起去挖莲藕。

  老太太是个小脚,走路都晃晃悠悠走不远,她要去挖莲藕,陷到河泥里,拔都拔不上来,她脚使不上力气啊。

  许凤莲倒是想去,可一来,家里柴火不够,她和许明月还要继续上山砍柴,二来,她刚来了生理期,女孩子最受不得寒,这寒冬腊月的,要是受了寒可能影响一辈子,老太太和许明月自然也不能让她去。

  其实最好的,是许明月去。

  许明月有过孩子了,又离了婚,年龄上也正是壮年。

  不过许明月才不会去呢,冷死个人,她车里又不是没吃的,伤了腿她要后悔一辈子。

  许凤台和老太太也不让她去:“你之前孬,大冷天的往河里跳,都还没养好,这要是再在河里受了寒,你这一生都毁了!”

  许明月还年轻,老太太是希望过两年,事情的影响消下去了,许明月还能找个男人嫁了的。

  她自己就是一个寡妇拉扯几个儿女,要不是那时候她大儿子十二岁了,主动用他稚嫩的肩膀帮她撑起了家,他们一家子早就见阎王去了。

  所以没有男人的女人日子过的有多难,她自己是深有体会的。

  许明月不知道太太的想法,她主要是担心许凤台,这才刚泡热水脚,睡了暖屋没多少天,又要去河里挖莲藕了,还不挖不行。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95页  当前第2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3/29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卷王的六零年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