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卷王的六零年代_分节阅读_第237节
小说作者:九紫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4 MB   上传时间:2025-07-24 18:53:08

  他将锄头放在田埂上,缓步的往黄土屋走去。

  他五十出头的年岁,看着有六十多,几年前的批斗折磨,到底是伤了身子,这些年也一直没有好好休息调养,使得他原本就清瘦的身体,看着越发干瘦。

  录左大队的大队长却是满脸笑意的,将手里的包裹拎着放在一旁的石磨上,又掏出一封信来:“是你妹妹寄过来的,这是给你的信,别怪我拆开了你的包裹,肯定是要检查的!”

  张济生微微弯着腰,“理解,理解,多谢大队长照顾。”

  他郑重的用双手接过那张轻飘飘的信纸,拿在手中却又仿佛有千斤重。

  录左大队的大队长见他只急着看信,也不去检查包裹中是否丢失了消息,哪怕明知道这些人丢了东西,甚至他全拿了,他们也不会说什么,可毕竟拿了人家两条大咸鱼,录左大队的大队长还是有些心虚的,说了声:“老张,东西我给你放这了,走了啊!”

  “多谢大队长,辛苦,辛苦!”他们这些下放到这里的‘下放户’们,当初来的时候,除了一身被搜刮的干干净净的破衣裳,什么都没有,就连口粮都由他们下放的录左生产大队分配,就等于在原本粮食就不多的生产队,还要额外给他们这些下放的人,每年两三千斤的口粮。

  相当于他们的生死都依托在生产大队上,他们对生产大队的大队长不敢不恭敬,不敢不听话。

  他也是凭着从小学的一手医术,才能勉强带着一家老小,没在这个贫瘠偏僻的小山村里饿死。

  一直到目送大队长走远,他才拿着手中的信,手指不住颤抖着,打开了那叠薄薄的纸。

  信不长,连她下放的地方名字都没留,只简单的说了她下放到农场后,成了农场卫生所的医生,现在带了几个学徒,教授医术,万望兄长多保重身体,期待再续之类。

  心中一个劳改两个字都没有提,让看得人以为是普通的农场,让人想不到是劳改农场。

  可张济生又哪里会不知道?

  短短的一封信,张济生却是看了又看,他生怕眼中落下的泪滴到信纸上,忙用衣袖擦干泪,又怕被人看他这失态的模样,用两边肩膀的衣服,左右擦着眼睛,擦着脸,整理情绪,直到情绪平复了,他才忍不住脸上绽出笑容来。

  妹妹这封信表明了很多信息。

  第一点,也是他最在乎的一点,他妹妹没有发生他原本预估的最坏的情况,甚至从她能寄出信件和包裹出来就知道,她遇到了他们原本连想都不敢想的最好的情况。

  她在信中没有提任何她现在有没有家庭的情况,她下放的农场,并没有因为她是独身女人无依无靠就欺辱她,她是以一个医生的姿态立世!

  她带了几个学徒,那说明农场的负责人应该很看重她,或者说看重她的医术,应该有单独的卫生所,有医药,不是单独的卫生所,没有条件带那么多学徒。

  想明白了这些事,他脸上露出个释然的笑来,原本脸上的皱纹,此时在阳光下都仿佛舒展了几分。

  他小心的折叠起信纸,放入口袋中,这时他才有心思去看妹妹给他寄来的物品。

  刚打开包裹口子上的麻绳,他就察觉到了不对。

  包裹原本是装的很满的,封口处用弧形铁钎穿着麻线,将麻袋口袋缝起来的,缝线勒出的痕迹还在,麻绳却系在口袋口,口袋还跟冲天辫一样冒出来一大截。

  他只稍微闻了闻,就知道少了什么。

  他妹妹给他寄了干的咸鱼。

  省城和临河大队同出一省,做东西的口味大致类似,比如咸鱼的腌制,他一闻就能闻出味道,只是无法判断是什么鱼罢了,再通过袋子空出的位置,大致判断出少了多少东西。

  接着他又拎出一个网兜,居然是一网兜的小鱼干,每个小鱼干都有两指长,是他们当地最常见的鱼类。

  他捻了个鱼鳞在嘴里尝了尝,齁咸!应该是怕他们没有盐吃,特地做的咸了些。

  这却不是张医生想到的,而是许明月想到的,张医生早早就告诉了许明月哥哥的事,她也早就答应了会帮她寄东西,年底大队分小鱼的时候,许明月家在做小鱼干的时候,就和孟福生、张医生一起,特意给其中一些往咸了做。

  张济生忍不住又是一笑,还能寄大的咸鱼和小鱼干,看来妹妹的处境比他想象的还要好,这下他也能放心了,或许这也是妹妹想办法给自己寄这样一个包裹的目的,有时候寄了什么不重要,光是她能给他寄出东西的这一个行为,就已经说明了很多事情。

  拿出了这一网兜的小鱼干,下面还有一捆被摆放的很整齐的蕨菜干,再下面是一大袋子笋干。

  他不由失笑,难怪这一大袋子包裹能这么完整的到他这。

  在他眼中,能用几条咸鱼换来一个包裹,已经是很划算的买卖了。

  他将包裹袋子拎进了屋,屋子也没有锁,他们这样的下放人员,根本就没有隐私。

  等他回到地里,周围同是下放的人都羡慕的看着他,问他:“是你家人寄来的?”

  张济生也笑道:“是我妹妹寄来的。”

  他们同住一个屋子,根本瞒不住,也没有必要隐瞒。

  同样在地里干活的一个老人感叹地说:“家人没事就好啊!”

  能够寄东西过来,说明她是有余力的,有余力,就证明她是平安的,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好的消息呢?

  张济生笑着道:“我妹妹给我寄了些老家的笋干和小鱼干,晚上可以用笋干蒸些小鱼干。”

  此话一出,地里干活的其他人脸上难得的露出一抹笑来,“那真是托你妹妹的福了。”

  他们在这里连饭都吃不饱,更别说鱼了,他们都好几年没有占过鱼腥是什么味儿了。

  傍晚他妻子带着孩子从山上回来,听到小姑子给他们寄了东西,也十分惊讶,“玉生寄东西来了?有信吗?我看看!”

  她和小姑子张玉生从小一起长大,敢情很好,听到小姑子的消息,他妻子忙过来拿信,就着火把昏黄的灯光把信看完,看完忍不住又是一阵哭,哭完又笑:“这下不用担心了!”

  他们虽不知道小姑子下放后遇到了什么人,什么事,但很明显,她现在是平安的,只要知道远方的亲人还活着,光是这一个消息,就足够慰藉他们了。

  笋干被压的很实,他们十几个人吃饭,笋干还要不少,好在笋干泡发后会膨胀出很多来,只是在拿笋干的时候,张济生妻子发现不对,伸手在装着笋干的麻布袋子里掏了掏,居然掏出一个小玻璃瓶来,她也不敢声张,悄悄拿在手心里,放入口袋,直到第二天远离了人群,才悄悄将这个发现告诉了张济生。

  张济生打开瓶子,掏出里面白纸包的几包药,看到纸条外面写的字,才知道是西药。

  她怕他们下放的地方太过荒凉,又是带着孩子来的,要是有个头疼脑热找不到药,特意在笋干里面藏了些特效的西药给他们。

  此时也不拘药放久了会不会过期了,真到了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有药总比没有药强。

  “看来妹妹在那边真的不用担心了。”张济生感叹地说。

  只希望这样黑暗的日子能够都熬过去,兄妹俩还有再见面的那天。

  可惜,他回不了信。

  张医生一直在等她哥哥的回信,她虽下放到了临河大队来,却不知道大西北、湖建、更偏远地方是什么模样,她哥他们会有什么样的遭遇,明知道她可能等不到回信,可总是忍不住等待,又担心她寄过去的东西她哥能不能收到,又怕她藏在笋干中的药瓶会不会被人发现,给许明月带来麻烦。

  一日日的没有消息,她就一日日的着急。

  “也不知道哥哥嫂子他们收到了信没有。”她心里着急,还不能表现出来,她怕让许明月看出来,许明月又要冒着风险帮她寄东西。

  那一袋子的笋干和蕨菜干不值什么,那两条四五斤重的大鲤鱼和小鱼干在这时代可是难得的好东西,只是为了让她的包裹顺利到她哥哥手中,哪怕明知道这些咸鱼和小鱼干会中途被人拿走,她还是放了那样大的两条晒干的大咸鱼在里面。

  等了一个多月,她日日目光眺望大河的另一端,像是要透过这条波光粼粼的大河,穿过远处的山脉,翻山越岭,到达世界的另一端,看到她亲人的近况。

  随着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白杏的肚子一天比一天的大,眼看着应该是快到预产期了。

  两个月的时间,临河大队卫生院总算是建起来了,为了方便临河大队的人来临河卫生院来求医,卫生院的地址也是建在了荒山上,一来是荒山的位置足够的大,二来是荒山正好处于江家村和许家村中间的位置,不论是隔壁建设大队的汪家村,还是江家村上面的施、胡、万、小江家村,乃至更远些的石涧大队,过来看病的话,位置都十分合适。

  卫生院建的还不小,为了防止洪水,卫生院特意建了小两层,一楼是看诊室、输液室、手术室,二楼有病房、药房。

  是的,手术室,两个多月时间,江天旺分为了好几次,陆陆续续的,终于将这个年代手术室能够送来的东西都送齐了,最重要的是,临河大队终于有了生产用的产钳。

  产钳的出现实际上很早,它的出现对产妇和初生儿来说可以说里程碑式的的进步,可在这年代的普及却很低,许明月是问了张医生后,才知道临河大队这边根本没有产钳,张医生自然也没有产钳。

  在张医生没来临河大队前,临河大队都是用最原始的接生婆接生,使用的接生方法用的是玄学方法。

  比如如果产妇产道狭窄,不好生产,就用斧头去砍绳索,去井边砍井口,意为砍断孩子的脐带,砍开产妇的产道,助产妇生产。

  消毒这种事情更是没有,通常接生婆用抹布擦擦手,更有甚者,直接在衣摆上随手擦两下,就伸手进入产道里进行接生。

  这些过去许明月并不知道,哪怕是她嫂子赵红莲生产,她没有进产房,也是不知道本地接生婆是怎么接生的,还是老太太、赵红莲怕她多年未生产,又看到白杏那样子紧张,和她说起女子生产之事,她才知道本地接生婆的可怕之处。

  当初赵红莲第一次生产时,张医生不在,是许明月坚持让她每天用她带来的碘伏消毒。

  后来她生长子许爱国,次子许爱党时,张医生来了蒲河口,给她接生,赵红莲才明白张医生和接生婆的不同,过来和许明月说。

  许明月听到此事,连忙去炭山那边照着产钳的模样,打造了好几把产钳,和张医生商量,让她推广一下本地的接生常识,为此还在张医生的口述下,帮忙写了一份《接生守则》,贴在卫生所的的走廊上,还将接生守则印成册子,组织起本地的接生婆去扫盲班进行扫盲,不论是原来的接生婆,还是愿意去学这门技术的人,都可以去学。

  原本本地接生婆还想着自己一把年纪了,不知道接生过多少孩子,还用得着去学?

  俗话说,儿奔生,母奔死,女子生产本就是在鬼门关前奔命,女人生产意外死亡,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又哪里需要特意去学习?

  可看到以前没接生过,想学接生知识的人,都能去学,本地的接生婆们就坐不住了,也进了扫盲班系统学习接生守则。

  接生守则第一条,就是要消毒!

  剪刀要用开水煮过,禁止伸手进产妇阴门及戳破阴门等等。

  张医生怕这些中年妇人们记不住,还特意总结出六要,六不许,让她们背下来。注①

  就在张医生给产妇们科普和普及教学接生守则时,白杏的生产期也终于到了。

  由于白杏怀相极差,卫生院一建好,张医生和她的学徒们,就带着白杏和另一位孕妇住到了卫生院里。

  卫生院是有张医生单独的房间,她的学徒们也有一间十人间的宿舍,白杏和另一位知青孕妇就暂时住在医院的病房内,为了方便白杏生产时能及时救治,白杏的病房就临时放置在手术室的边上,一旦她发动,就能立刻送入手术室兼产房。

  好在白杏是上午发动的,张医生的几个学徒中,有两个学徒经过三年的学习,已经有三个年龄已经十五六岁,可以作为张医生的助手来帮她了。

  许明月还想去帮忙,被赵红莲等人拦住,生怕她因为白杏生产的事情吓到,影响到她自己。

  毕竟张医生都说了,白杏这一胎极为凶险,怕她出什么事。

  别人不敢拦,赵红莲作为她的嫂子却不怕,拦在她面前抱着她,不让她出荒山的院子,喊着:“我滴姑奶奶哎,你现在有身子,冲撞到了怎么办?你不想想你自己,你还想想你肚子里的孩子啊?你和大姑爷这么多年才怀了这一胎,你也心疼心疼大姑爷,心疼心疼阿锦!再说了,你又不是医生,你过去不是添乱吗?卫生院里有张医生,你就安安心心的在家坐着吧!”

  她强硬的把许明月摁在椅子上坐下,不许她去。

  孟福生同样坐在她身边,拉着她。

  赵红莲见有孟福生守着她,她干脆起身把前后门都关了起来。

  许明月无奈,“我只是去院子里坐着,看有没有帮忙的地方。”

  “没有!没有你能帮忙的地方!”赵红莲斩钉截铁地说:“你能帮的最大的忙,就是坐在家里,照顾好你自己!”

  许明月就坐在家中,透过玻璃窗,看向窗外如今已是郁郁葱葱的枸杞疼。

  张医生见许明月家院墙墙角处种了枸杞,也在卫生所的院子的墙角边还种了不少本地的野生枸杞,想着到了六七月份,枸杞果子长出来,既可以当做水果零食,也能采摘了,制成枸杞干,泡水喝益精明目。

  和许明月家、知青点不同的是,卫生院从里到外,墙面全都是刷成了石灰白,楼梯、地面、院子则全都铺上了水泥,日常在院子里晒一些草药也清爽干净。

  此时白杏和张医生她们都在产房内,等待着白杏生产。

  该做的准备她们都已经做好,要是真运气那么不好,遭遇到最坏的那种情况……

  一直到天黑,拉到产房内的几个百瓦大灯泡全都亮了起来,照的整个卫生所的产房都亮如白昼。

  直到晚上十点多的时候,随着一声婴儿的啼哭生响起,不多时,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兴奋的跑到许明月家来报喜:“生了!生了一个男娃!”

  已经坐在屋檐下等待了许久的许明月终于忍不住站了起来,走到院子门前问小姑娘:“白杏呢?白杏怎么样了?”

第335章 小姑娘就是临河大队的……

  小姑娘就是临河大队的, 跟着张医生当了三年学徒,性子活泼了很多,一双眼睛亮晶晶的, 用力点头:“人没事呢,平安!”

  许明月点头, 笑着说:“那就好, 辛苦你们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95页  当前第23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37/29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卷王的六零年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