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卷王的六零年代_分节阅读_第236节
小说作者:九紫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4 MB   上传时间:2025-07-24 18:53:08

  她爹在饭桌上直接就对着她弟弟许石头宣布,“明儿养鸡场上工,你替你大姊去!”一句话说完,就开始吃饭。

  江荷花作为长女,在家里的地位还是不同的,她愣了一下,反驳道:“爸,这样不行吧?”

  对于江荷花的反驳,她爹倒是不生气,而是夹了一口煮成烂糊糊壮的干豇豆,说:“咋不行?你都十六了,还能在家里待多久?城里工作都是家人接替的,咱自己大队的,咋就不能让你弟弟接替了?”

  江荷花心里不愿意,她咬着唇,“那假如不行吗?”

  她爹看了她一眼没说话。

  家中年龄最小的五岁小姑娘脆生生地问:“那是阿姐的工作!”

  被正在夹缸豆的中年男人用筷子唰一下抽在了小姑娘的脸上,吓得江荷花忙过去抱住被抽的吓到了的幼妹又哄又抱,那一筷子明明是抽在小妹脸上,却仿佛抽在她心脏上,因为她知道,父亲抽的不是小妹,抽的是她!

  正在厨房出来端菜的中年女人看到小女儿脸上红肿的筷子痕,忙把手中碗筷放桌上,埋怨道:“你有什么话不能好好说,打幺女作甚?”

  她忙抱起了小姑娘,小姑娘到了母亲怀里,才像是找到了主心骨般,疼的嗷嗷大哭起来,女人看到小女儿脸上红肿的筷子印,心疼的脸上直抽抽,嘴里‘哦哦’地哄着,小姑娘哭的直抽噎,脸迅速红轴了起来。

  江荷花同样虚抱着妹妹,低着头眼里含泪,被中年女人看到。

  中年女人好不容易哄的小女儿不再嗷嗷大哭了,趴在她怀里哽咽抽泣的时候,这才看向自己的大儿子,“工作是你姐考上的,她现在还没嫁人呢,想接她工作至少也得等她嫁人了再说!”她眼睛只看着大儿子,却不看中年男人,下巴往荒山方向点了一下说:“人家许书记还在临河大队待着呢!”

  谁不知道许书记最维护她们这些命苦的女人?

  许书记自己嫁人后就受婆家折磨,后来母女俩被逼的没了活路,深秋季节跳河,更是差点没了命,被救后就跟换了一个人一样,从此后就再也看不得女人受欺负!

  中年男人听到妻子的话,沉默着不做声。

  坐在他下手的半大少年也说:“爸,阿妈说的是,我还在学校里读书呢,等我到十五岁,毕了业,我也去考记工员,以后说不定还像许书记一家一样,能当干部呢!”

  中年男人脸上这才露出笑脸来,说他儿子:“就你还能当干部?”他嘴上说着怀疑的话,眼里却满满都是等着大儿子小学毕业后,将来当干部的期望。

  这时代的小学,分为初小、高小、完全小学。

  比如去年进入学校完整的学完了一年的十五六岁年纪,今年没再来的学生,如江荷花,她就相当于学完了一二年级的内容,完成了初小毕业。

  高小则是三四年级,完全小学是五年。

  临河小学开办总共才一年多,可随着学生入学的年龄不同、接受程度不同,在第一个半年之后,原本的一年级,就逐渐分为了快班和慢班,最快的班现在都进入三年级教学了,最慢的现在也已经进入了二年级。

  少年今年十四岁,本就是学校里接受教育能力最快的年纪,他人也不笨,现在三年级,等到明年,他差不多就能到五年级,将整个完全小学五年的内容学完毕业。

  他也将会成为临河小学第一批学完完全小学的学生,将来在临河大队有记工员位置或其它岗位空缺的时候,他们这些第一批完成了完全小学毕业的学生,肯定会成为大队部的第一选择。

  比如说现在许凤发成为了养鸡场厂长后,现在他的记工员位置就空了下来,必然需要新的人去考试,去补上。

  和临河小学招聘老师,面对整个大河以南,乃至于五公山公社的知青们都包含进来不同,临河大队空出来的工作,基本上只招收本大队的人。

  目前为止还没有招收过外来的知青作为大队干部。

  中年男人终于没说出让大儿子去顶替大女儿的工作,一家人看似喜气洋洋,风平浪静,只有江荷花晚上抱着幼妹睡觉时,小姑娘窝在江荷花身边,满是不解地问江荷花:“阿姐,为啥你考上的工作,嫁了人就要给大哥呢?能不给大哥吗?”

  她小小的脑袋还想不明白这样的问题。

  江荷花却在黑暗中沉默着,摸了摸她的头,又轻轻碰了碰她还红肿的脸:“还疼吗?”

  小姑娘乖乖地说:“疼,疼滴狠!”

  江小三家也不平静,他们也不敢相信,家里一向透明人一样,三棍子打不出一个闷屁的三小子,居然不声不响的就给自己考了个工作,工作啊,只要养鸡场不倒,从此以后三小子就和他们不一样了,成人工人阶级了,从此以后就再也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了!

  一向在家里透明的他,头一次被家里所有人都注视着,就连一向喜欢躲懒,喜欢偷奸耍滑的二哥,都回来把手搭在了他的肩膀上:“小三能当上养鸡场的工人,还得谢谢我啊!”

  全家人全都莫名的看向他,不知道这个老二脸皮怎么这么厚,什么功劳都往自己身上捞。

  江小二大言不惭地说:“要不是我小时候贪玩,把养鸡养鸭的活给了老三,哪有老三的现在?要我说,这工作活该是我的才对,这工作是我让给了老三的,老三,你说你是不是该歇歇我?”他的手搭在江小三的肩膀上,十分亲密。

  江母闻言啐了他一口,“要这么说,他还该感谢他大哥呢,不是他大哥没养鸡养鸭,哪里轮得到你们?”

  江大壮是老大,是家里要订立门户的,养鸡养鸭这样的活哪里能叫老大来做。

  江小二小时候就是见老大不干,他也不干!

  一个家庭中,从来都是更听话更有责任心的那位要多吃亏些的。

  对于江家来说,生的前四个都是儿子,工作给哪个都一样,反正挣到的工分还是归到家庭中去的。

  只是现在是工分,等到以后养鸡场有了效益,给的就是钱票了。

  第二天一早,晁立伟和江荷花、许红菊、江小三等七个人来养鸡场办理入职手续,许二丫带着她大哥一起来养鸡场,说要把工作转给她大哥。

  听到许二丫要把工作让给她大哥,过去一向沉默不爱说话,近几年才稍微活泼开朗些的许凤发抬起头,看着兄妹二人,面无表情:“我们养鸡场招的是有饲养鸡鸭鹅经验的饲养员,这工作你要是不想要,我们可以重新招。”

  “哎!不是!发哥,发哥,我们不是不想要这个工作!”仗着是同村的,许二丫的大哥连忙给许凤发递了一根烟:“发哥,都是一个村子的,通融通融,工作谁做不是做?二丫过不了两年就要嫁人了,到时候工作不还是给我吗?”

  许凤发推开他递过来的烟:“我不抽烟。”推开后才说:“她嫁人后,她要是愿意继续回来上班也可以,要是不愿意回来上班,我们就重新招有经验的饲养员,要是都是跟你家似的,妹妹来考试,哥哥来上岗,那我们养鸡场还开不开了?鸡苗要是出了问题,你负责还是我负责?这都是公家财产,谁担得起这个责?”

  旁边站着的晁立伟立刻支持许凤发,在一旁帮腔说:“到时候养鸡场要是出了啥问题,搞不好就得去蒲河口走一遭喽!”

  他一个外乡来的知青一开口,立刻让许二丫大哥怒目而视!

  许凤发懒得搭理这两个拎不清的人,神色不耐地看向许二丫:“这工作你到底要不要?不要我们就换人!”说着就在书桌上那一摞试卷中翻找起来。

  晁立伟立刻有眼色的上去帮忙:“我来,许厂长,你要找什么试卷,我来!”

  “找她下面一个名次的人是谁,这个工作她不要,就换下一个。”

  许二丫有些害怕的看了眼她大哥,赶忙说:“要的要的,发哥,工作我要的!”

  “要的就好好做,别想搞一些有的没的,当养鸡场是你家的?你哥他养过鸡鸭吗?就换人?”

  见许凤发毫不留情,许二丫的大哥也有些讪讪的,把烟收了回来,说:“这不是听说城里的工作都可以换人来做吗?”

  许凤发冷着脸:“你是进过城咋地?从哪儿听来的无稽之谈?工作要是什么人都能换,误了事算谁的?别的地方不说,就吴城的纺织厂,那机器叫你去开,你会开吗?你会织布吗?啥都不会你说换工作就换工作,谁要你?”

  说的许二丫大哥一句话不敢说,灰溜溜的走了。

  许二丫这才高兴的办了入职手续,开始了她在养鸡场的第一天上班。

  几个人别的不会,对饲弄鸡鸭,却是从小做到大,心得经验都足足的。

  其中,江小三和许红菊被分到了养鹅场,江荷花和许二丫留在了养鸡场,晁立伟则是目前两个厂子的会计。

  养鸡场和养鸭场才刚开始,他们具体也没有分工,说是清洁工,饲养员,实际上他们做的事情都差不多,甚至因为一个老头儿,一个中年妇人,他们有更多的养殖鸡鸭鹅的经验,他们不是饲养员,却起到了一个顾问的作用。

  当然,养鸡场的饲养方式,和他们过去在家中的饲养方式不一样,这里按照许明月前世看过的书籍,和她家小时候开养鸡场的经验,更科学规范一些。

  江荷花、许二丫他们第一次进入到养鸡场,才发现,养鸡场和她们过去的养鸡方式完全不同,过去她们在家里,都是散养的鸡,鸡小时候打小鸡草剁碎了给它们吃,日常将它们放出去,打一些稗子给它们吃,有时候会摸些螺蛳、河蚌回来,砸碎了给它们吃肉。

  她们以为来到养鸡场,和家中的区别,只是打更多的小鸡草回来喂鸡罢了,没想到来养鸡场给她们上的第一课,就是让她们保持养鸡场的卫生,要定期消毒,避免养鸡场的病菌滋生。

  “这是你们在养鸡场的工作服,在养鸡场就穿工作服。”许凤发给他们每人都发了一身干净的麻布衣裳,黄白色,穿在身上跟穿了身孝服似的,让几人感觉都十分不自在,还好没让他们头上也带给麻布帽子,不然真成了披麻戴孝了。

  许凤发和他们说了很多养鸡场的规矩,比如禁止带外人来参观养鸡场,每天的上班时间等等,养鸡场居然还给他们安排了宿舍,宿舍建的和知青点一样,同样是一个男宿舍,一个女生宿舍,大通铺,一个房间大约能住十个人。

  现在养鸡场的饲养员只有她们两人,相当于十人宿舍,现在只住了她们两人。

  男生宿舍那边,清洁工老头儿家就在江家村,他身体还硬朗,但他的儿女们都大了,家里本来就不够住,现在能住在养鸡场宿舍这么好的房子里,可以把家里一个铺位让出来给孙子孙女住,他自然是要搬到养鸡场来的。

  晁立伟这两年因为没有考上教师岗位的缘故,他早已失去了当初五公山二十几个知青的领头人的位置,甚至随着去年张树鸣、李欣先考上了教师岗位,男生中,隐隐换了张树鸣作为他们这些外来知青的领头人。

  现在晁立伟终于考上了养鸡场的会计,地位不比他们在学校当老师的人差,自然不愿意搬离学校?他不在知青们当中炫耀够,哪里舍得走?

  湖建某偏远山区的录左大队,邮电员骑着自行车,骑了一个多小时,翻越两座大山,终于来到了一个满是黄土夯实的土屋地方,将一个包裹和一些信件送到了录左大队。

  录左大队的大队长看到还有这么大一个包裹寄过来,还有些意外,待看到上面名字:“张济生。”

  他妻子出来,看到这么大一个包裹,好奇地把包裹扯过来,问他:“谁的啊?寄这么大一个包裹过来?”

  他们这里又偏又远又贫瘠,除了那些反右□□运动中被下放来的一些‘黑五类’,就是一些知青,这两年除了一些信件,已经很少有人寄东西过来了,还是这么大一个包裹。

  她当下就动手拆了起来,待看到里面好大的两条晒干的大鲤鱼后,不由惊喜的叫了出来:“哎哟,这两条大鲤鱼呢!”一条起码有四五斤重!

  拎两条大鲤鱼,下面还有一袋子小鱼干,也是大队长的媳妇高兴不已,再翻下面,一捆干笋,一捆蕨菜干,她就没什么意思,东西一扔,就喜滋滋的拎着两条大鲤鱼和一网兜的小鱼干进屋了,这才想起来问:“谁的包裹?”

  大队长一把将她手里的小鱼干拿了回来,装回到袋子里说:“人家张医生的,你也别给人拿光了,留一点!”

  人家张医生虽是下放来的,毕竟有着一手医术在,他们这里偏僻的鸡不生蛋鸟不拉屎,还要靠着人家呢。

  简单的检查了下,发现除了鱼干和笋干,还有一封信外,也没有其它什么违纪的东西,他就把蛇皮袋子用绳子系起来:“我给人把东西送去。”

  张医生这批最早下放来的人,住在距离他们大队数里外的一个黄土夯实的土屋内,十几个平米的昏暗土屋,住着当初一起下放来的十几个人,现在这些人大多数都在外面干活,远远的看到大队长过来,心里就是一悸,怕有什么不好的事情。

  录左大队的大队长拎着一袋子不算重的干菜来到土屋前,朝着不远处正在干活的人群喊:“老张!老张!有你的包裹!”

第334章 干活的其他人目光全都……

  干活的其他人目光全都往头发半白身材干瘦的男人看去。

  被喊名字的男人有些木然地起身, 抬头往黄土屋那里看。

  他并不是一个人被下放的,当初被下放的是他们一家人,除了他在下放前被狠狠折磨了一番外, 妻子孩子境况还算好,路上也多亏有妻子照顾。

  像他们这样全家都被下放的下放人员, 在当地有个专称, 叫‘下放户’, 最典型的特战,就是由原来的城市户口,进行了‘非转农’, 随着他的下放,连带着他的孩子们也一起失去了城市户口,农村户口, 不仅意味着他们无法享有国家给予城市户口的各种待遇,同时不再享有国家定时定量的商品粮供应。

  这也是一个家庭中, 出现了一个下放人员,家里其他成员就立即与这人断绝关系, 离婚切割的主要原因之一,有时候跟着下放容易,想让孩子再进城拥有城市户口, 除了等待国家政策的变化, 基本就没了希望。

  这也是临河大队的张医生被打为黑/五/类后, 她的丈夫孩子和她离婚断绝关系保全自身, 她并不恨他们的原因,只是也无法原谅。

  也正是因为他的家人当初都和他一起下放过来了,被喊做老张的男人听到有人给他寄了包裹,他握着锄头, 站在田里好一会儿,都缓不过来神的原因。

  他想不出来会有谁给他寄包裹。

  他父母已去,还存世的亲人只剩一个妹妹,可妹妹的境况比他还差,他父母刚出事,头七还没过,妹夫一家就把他妹妹也举报了,并登报离婚,连带着两个孩子一起和她断绝了关系。

  他被批斗下放,他妹妹同样如此。

  这几年他在湖建,至少还有妻子照顾,有孩子在身边慰藉,他妹妹独身一人,他都难以想象,她的情况会有多么差,若是被下放到偏远地区,她只有一个人,可能遭遇的情况,他都不敢深思,每每想起,心脏都跟着揪着疼。

  难道是妹夫寄来的?

  可想到妹夫当初是如何举报的妹妹,如何快速与妹妹离婚,他就摇头否定了这种想法。

  见他站在田里头不动,他身边的一个年迈的老人羡慕地催促他:“老张,有你的包裹呢!”

  “快去看看吧。”

  其他人也催着他,对于他们来说,能够收到一封信件,能够有家人朋友的消息,就是难得的慰藉了。

  事实上,他们下放过来三年多,今年都是第四年了,也从未得到过只字片语的消息,出事之后,全世界都抛弃了他们,只有嫌落井下石不够快,不能从打倒他们的行动中捞到足够的好处的。

  张济生转头看向黄土坡,他的妻子带着孩子在另一边的山上干活,他心想会不会是小舅子他们寄过来的。

  这么多年没有收到过老家的任何消息,他也能理解他们的顾虑,在这个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年代,稍稍与他们沾上一点关系,可能就是万劫不复,其实想也能知道,和他们家相关的人家,日子应该也不太好过。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95页  当前第23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36/29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卷王的六零年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