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卷王的六零年代_分节阅读_第252节
小说作者:九紫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4 MB   上传时间:2025-07-24 18:53:08

  孟福生也是希望小闺女长大了性格能多像她妈妈些。

  阿锦只稀罕了一会儿,就拉着许小雨,姐妹俩一起写作业去了。

  赵红莲留在荒山给许明月做饭,但做饭有孟福生来做,倒也不需要她,她见这里没事,就喊许小雨回家:“你大姑姑生了小妹妹,家里忙着呢,走,跟阿妈回去!”

  许小雨三四岁大就来大姑姑家里常住,根本不想回去,躲着身体往后缩,不想回去。

  对于大女儿常年住在大姑姐家里,赵红莲也没当回事。

  大女儿和大儿子之间年岁只差了一岁多,农村孩子本就是放养居多,哪怕是许爱国、许爱党两兄弟出生后,她也是放养的,两个孩子大多时间都是老太太在管着,她自己是这样长大的,自然也就没觉得大女儿喜欢在大姑姐家待着有啥奇怪的。

  主要是看她大姑姐乐意不乐意,大姑姐家的阿锦一个人,喜欢许小雨,许明月也乐意许小雨在自己家待着,吃喝穿的,她都不在意的帮许小雨一起买,赵红莲见自家大姑姐是真的不在意,把许小雨当自己姑娘一样养着,时间长了也就无所谓了。

  她自己和许凤台都有工作,都要干活,许凤台现在还是临河大队的小队长,她自己现在在蒲河口后勤,每天早上出去,晚上回来,也忙的很,三个孩子她是一个都没法自己管。

  但现在许明月坐月子,再把许小雨放在大姑姐家就不太合适了。

  可许小雨是真的不想回去。

  阿锦见大舅妈要带许小雨回去,也是舍不得,对赵红莲说:“大舅妈,你就让小雨在我家待着呗。”

  赵红莲道:“你妈妈刚生了小妹妹,照顾你都照顾不过来,还多一个小雨……”她拉着许小雨:“乖,跟妈妈回去,妈妈给你做小鱼干吃!”

  在农村,最好的的食物也不过是小鱼干了,这还是临河大队独有的,别的大队想天天吃小鱼干都吃不到,即使是临河大队,也不能天天吃小鱼干的,也就是前断时间双抢,大家都累的很了,这段时间才能每天都闷几根小鱼干,补补身体。

  屋里头许明月听到外面的对话,朗声对赵红莲说:“嫂子,你就让小雨在这吧,她乖的很,你不用担心的哎!”

  赵红莲放开拉许小雨的手,走到许明月的房间门口说:“我哪里是担心她?她在你这我有什么担心的?也不知道有多放心!我是怕她不懂事,吵了你休息,你现在身子要紧!”

  要不是家里实在没地方住,她都想让阿锦也去她家住。

  这样想着,她不由想到已经成了婚的许凤发夫妻俩。

  随着家里新丁人口越来越多,家里房间也开始不够住了,现在孩子们小还好,要是再大点,把她和凤台的房间隔成两个都不够用。

  老太太的房间倒是够大,但这房子是大姑姐盖的,当初盖的时候就说好了,那个房间是老太太和小姑姐的,小姑姐现在日子虽好过了,可过年回娘家,总要有个住的地方,现在老太太还在呢,自然不好占了这房间。

  而且一直让凤发两口子住堂屋后面的小房间也不是个事,现在他们夫妻俩住一个房间,没孩子,自然也没矛盾,等孩子出生,人多了,地方小,摩擦自然也就多了。

  赵红莲就想着,家里的钱能不能凑一凑,他们出一些,凤发两口子自己出一些,给凤发两口子在隔壁重新盖个房子。

  老话说,树大分枝,人大分家,如今凤发也成家了,很快也将有自己的孩子,差不多也好分出去了。

  只是这话不能是她这个嫂子提。

第348章 赵红莲回去后,晚上夫……

  赵红莲回去后, 晚上夫妻俩躺床上时,就把这事和许凤台说了:“也是大姑姐生孩子,我看到小雨才想起来, 大姑姐有了二姑娘,以后肯定是要跟阿锦一块儿睡的, 总不能让小雨一直住在大姑姐家吧?这小时候还好, 两姐妹感情好, 再过个两三年,阿锦都十五六岁了。”

  十五六岁,在他们这里, 都要相看婆家了,那时候小雨再和阿锦住一块儿,就不合适了。

  许凤台愣了一下, 他在这个家中就相当于父亲的角色,下面的每个弟弟妹妹都是他要照顾养大的, 在他的概念里,一家人就是要团团圆圆的住在一起才热闹, 从未想过把弟弟弟妹分出去。

  且现在日子多好啊,过去他们几兄妹挤那么小的土胚屋里都过来了,如今他们住着砖瓦房, 睡着大热炕, 火炕大到再多几个孩子都睡的下。

  他不由道:“你要嫌爱国、爱党没地睡, 不如把这火炕给他们两小子睡, 我们俩在外屋隔一块一出来,弄个高架床,让小雨和妈去睡……”

  他们这边都是睡的高架床,也就是大妹心疼他腿疼, 给他弄了这个火炕,还别说,近十年的火炕睡下来,这些年他的腿没再受冻,冬天又经常泡脚,这两年天阴天冷,腿都没再疼了。

  作为一个家中顶梁柱大家长存在的他,本能的害怕分离,想要把弟弟妹妹都聚在一起,对他来说,这些都是他至亲的人,十分重感情的他,从未想过和弟弟妹妹们分开,在他看来,如今才是最幸福的,母亲康健,孩子活泼,两个妹妹一个在几步路的荒山,一个嫁在隔壁江家村,同样是几步路就能到,哪怕如今许凤莲夫妻俩搬到了公社去住,那也是水往高处流,许凤台只有替她高兴的。

  还有弟弟弟妹也成婚,一家人和和美美的住在一起。

  赵红莲死死的拧了他一把,低声说:“你也真是个死脑筋,你觉得好,春香觉不觉好?春香肚子都四五个月大了,我们俩住着正房,他们夫妻俩住后面的小屋子,现在孩子没出生,当然都好,等孩子出生后,他们那房间小的连张摇摇床都放不下,到时候还觉得好?”

  赵红莲也是以己度人。

  她自己从小是家中长姐。

  本地虽然都重男轻女,但对长女和其他女儿的态度还是不一样的。

  赵红莲也是从小管着弟弟妹妹长大的,在家中自有权威,现在嫁人了,也是家中长媳,和许凤台一样,也是作为家中管事的人,如果是她,她自然是受不了大房两口子和老太太占着两间大正房,自己和丈夫住在朝北的小屋内。

  可她却没想过,她和闫春香自小的成长轨迹却不同。

  她和闫春香虽她是在农村长大,闫春香在城市里长大,但她生长在河边,河边的姑娘自小就要洗衣、做饭、撑船、拉菱角菜,还要时不时的看护着弟弟妹妹,别让他们掉进河里淹死了,一旦年幼的弟弟妹妹靠近大河边,就要拿棍子驱赶,不听话的还能揍屁股一顿,在这个过程中,威信自然就建立起来了。

  而闫春香却是生在极度重男轻女的家庭,她连小学读下来,都是因为那时候城里的政策关系,她父母若不给她读书,每天都会有街道委员会的人上门去她家,找她父母,她在家中,是连饭都没吃饱过,自己床铺都没有的人,每天家中做事最多,挨打挨骂最大的人是她。

  嫁到许家后,住的虽是堂屋后面的小屋,但在嫁过来前,许凤发就和她说了家里情况,家中房子是许书记建的,建之前三兄妹还没有一个成家的,当时就分配好,哥哥姐姐住大屋,当时年龄最小的许凤发住小屋,没道理现在他们长大了,就要把老太太赶到小屋去,让他们夫妻俩住大屋,那他们夫妻俩成什么人了?

  当初她也是接受了许家的特殊情况,才嫁过来的,嫁过来后,虽和许凤发两人住在堂屋隔出来的小房间,可当时屋子建的就不小,堂屋本就比两边的房屋建的更宽敞些,即使是后面隔出来的屋子,也有二十平左右,温暖的大炕、炕柜、木箱,该有的橱柜全都一应俱全,两床崭新的棉花被,两床崭新的床上四件套,别人家里没有的热水瓶,还有独属于她的搪瓷盆和洗脚盆,这些全都是她过去不曾拥有的东西。

  她在城里的时候,家里不比她和许凤发的房间大多少,却住了七八个人,屋里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习惯了家中狭小的她,成家后,有了这么大的独属于他们夫妻俩的独立的房间,她不知道多满足,尤其是在村里还有那么多人家住着土坯房,还一大家子住在一起的时候。

  更别说丈夫体贴,嫂子也不是苛责人不说,有工作的她每天早出晚归,大伯更是忙的只有吃饭时间在家,她自己也是学校老师,午饭在学校食堂吃,见得少了,摩擦就更少了。

  是以至今为止,她在许家的生活,都是前所未有的幸福和满足,她就感觉自己像一个飘忽在空中流浪的蒲公英,从出生起,就一直在漂泊,直到遇到许凤发,在许家落了地,才算是生了根,生活终于平静安定下来。

  再没有比这更安稳的生活了。

  至于生了孩子后,房间里放不下摇摇床,就更不怕了,她和凤发的大炕足够大,别说睡一个孩子了,就是再生两个孩子,都能睡的下。

  当然,此时的她还没往孩子们大了之后想,那是以后的事情。

  可惜赵红莲的话并没有让许凤台有感同身受的感觉,甚至他和闫春香的想法是一样的,有自己独立的屋子睡,有这么大的火炕,咋就不觉得好?

  他小时候,兄弟姐妹们挤在一张高架床上,等稍微大一点,阿娘带着阿妹住在连身都转不开的稻仓里。

  有时候许凤台都恍惚的觉得,前半生过的那些心酸凄苦的生活,恍若隔世,久到像是前世一般,每每让他想起,都不禁为现在的好日子感到满足和满满的幸福感,只觉得日子是越过越有盼头。

  他又是个极爱孩子的,每日哪怕工作的再辛苦,回来都是要抱起孩子到自己肩膀上坐着,和孩子们亲香一会儿。

  双抢虽然过去,但后续的秋季水稻,求红薯的种植,后面还有油菜和冬小麦的种植工作一直要继续的,许凤台虽是小队长,可每年至少也要在田地间劳作三百天,是以疲累的他,没一会儿就呼噜声响了起来。

  气的赵红莲忍不住笑着推了他一把:“跟你说着话呢,咋还睡过去了!”却也没有打扰许凤台睡觉,而是把这事放在了心上。

  让许凤发两口子分出去这事,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成的事,首先还要和老太太商量,也别让家里人误会是她这个嫂子容不下弟弟弟妹,真的只是人大分家而已。

  就在隔壁建个房子,两家共用一堵墙,这样既省了一堵墙的砖和水泥,两家还能在一起相互有个照应,过年过节的还能一起吃饭,多好。

  这简直就是赵红莲理想中的兄弟妯娌状态,可惜这个死脑筋半点不理解她,她又忍不住气闷,想着要不要和大姑姐说。

  她觉得这个家里,恐怕只有大姑姐能理解她了。

  这段时间许明月坐月子,赵红莲去蒲河口的时间便没那么早,晚上也能早点回来,回来她头一件事也不是回家,而是去荒山看看有没有能帮忙的地方,或者找许明月说说话也是好的。

  都是做过月子的,这年代,除了产妇外,人人都要劳作,人人都要干活,谁能没事陪着你嫌唠嗑啊,那产妇一个人在家里,可不就无聊嘛。

  她自觉孟福生一个大男人,估计是照顾不好许明月的,来到许明月家,又是帮着打扫,又是帮着烧饭,还要给阿锦说教几句:“你也大了,你妈妈现在身体不方便,你也要帮着干点活了,你都十二岁了。”又嘱咐许小雨,“在姑姑家可千万不能懒知道不?姑娘要是懒,今后都找不到婆家!”

  她是纯粹的这个时代的人,她的这些话都是这个时代的主流思想。

  阿锦听着有些烦,就去问许明月,许明月想了想说:“你能照顾好自己就行,你还是个宝宝呢!”

  阿锦立刻就笑了,赵红莲看着两个小姑娘在家里清闲的啥事都不干,忍不住唠叨的时候,阿锦就笑嘻嘻的回她:“我们还是个宝宝呢!”

  反倒是把赵红莲气笑了,一边挥舞着扫把扫地,一边笑着说:“行,你还是个宝宝!”

  她倒也不是真生气,只是这个年代的人都是这么教育儿女的,她小时候她父母这么教育她,她便也这么教育阿锦和许小雨。

  她嘴巴上说着要阿锦和许小雨多干点活,可阿锦要真的干活了,她又是第一个跑过来把活接过去:“你这么小的人,会干啥哦,快写作业去,这里有我就行了!”

  有时候许明月在房间里面听了都想笑。

  赵红莲干完活,就又进房间里看看小婴儿尿没尿,拉没拉,要是尿了,拉了,她又动作麻利的帮着换尿布,洗尿片,见许明月房间的窗户居然还开着,她又忍不住想要给她关起来。

  许明月总是很温柔的笑着,温和地说:“没事,就开着吧。”

  许明月的月子,简直颠覆了赵红莲以往对月子的认知,她是头一次遇到坐月子不是把自己捂的严严实实,不是把房间关的密不透风,还开着窗透气的产妇。

  她说不过许明月,也犟不过许明月,处理完小婴儿的尿布问题,她就坐在许明月的床头和她唠嗑,叹气地说:“你和你哥真一样是个犟种,产后哪里能吹风啊!”

  许明月就笑着说:“有席子挡着风呢!”

  赵红莲叹了口气,将自己心里藏的事和许明月说:“我也是想着他们两口子成家了,再过不久也要有自己的孩子,总窝在后面那个小屋子里不是办法,这不就和你哥商量,在我们隔壁再起一间屋子,两家离的近,和一家有什么区别?他们夫妻住的也宽敞些,不然来我们家的人看到他们两口子住小屋,我和你大哥住大屋,不是说我们欺负他们嘛?要是能再起个屋子,他们夫妻俩住起来也宽敞些,生了孩子老太太一样能带。”

  这一点,赵红莲还真没什么私心,兄弟俩短期的住在一起还好,长时间住一起,哪里有不吵架的?

  她看凤台和凤发两兄弟感情好,也是怕以后因为这样的事情闹了矛盾。

  许明月闻言也是点头,表示赞同:“那你和凤发、春香商量便是,你说的也有道理,是好事啊!”

  赵红莲一拍大腿,高兴地说:“是吧?到时候我和你哥出些钱,凤发两口子现在也都拿工资,也出些钱,房子不就建起来了?”

  闫春香是临河小学的正式老师,每天有十个工分的工资,这可跟大队里一些每天累死累活的壮劳力们的工资一样了,再加上许凤发,许凤发之前是记工员,每天也是十个工分,虽没有工钱,但到年底的时候,会多分一百个工分,现在还兼是养鸡场厂长,除了每天十个工分外,每个月还额外补助六块钱的工资,两口子吃饭要么是在学校食堂,要么是在家里,这些年攒下的钱也是他们两口子自己收着。

  赵红莲自己有工作,自然不眼红他们的工资,但仔细算一算,是真的能起一间大屋子了,而且现在大姑姐是公社书记,水泥厂的水泥都紧着他们临河大队用。

  他们不用多,不用少,下面一米多的防水墙,用水泥、红砖的砌墙也能够吧?

  他们现在住的屋子,下面就是水泥、红砖,上面是石头和土砖砌的。

  得到了大姑姐的肯定,赵红莲一拍大腿,就回去找许凤台商量了。

  和许凤台温吞的性格不同,她做事爽朗大气,风风火火,觉得行,就回去数他们夫妻这些年存下的钱去了。

  自从临河大队有了养鱼场和养鸭场,临河大队的工分就能兑换钱了,换的还不少,一个工分能换两毛钱,这在十里八乡的大队中,工分都算是值钱的了。

  许凤发作为小队长,每年年底能多两百到三百个工分不等的奖励,即使是两百个工分,也能兑换五六十块钱了。

  她怕许凤台那个死脑筋不同意,就先和放学回来的闫春香商量了这事。

  闫春香乍一听闻嫂子要把他们分出去,还以为赵红莲是对她有啥意见,忙说:“嫂子,可是我和凤发有哪里做的不好?”

  她长这么大,也插队下乡到临河大队才过了几年安稳的好日子,她是一点都不想打破现在平静的生活。

  赵红莲坐在她的炕沿上,用邻市的方言,着急地说:“你想哪儿去了?哪里是你们做的不好?这不是看你和凤发即将有自己的娃,再住在这后面的小屋不合适,我才想着我们两家一人掏一些钱,就在我们隔壁再起个屋子,到时候两家还是一家人,住在一起,等你孩子出生了,也有个地方住。”

  说到这里,赵红莲还真有些不好意思了。

  许凤发的屋子虽有窗户,却是靠北的,中间有个隔断,那是一年到头都见不到太阳,屋子里日常的光线也昏暗,不像她和许凤台的屋子,三面窗户,哪怕是不开灯,靠着这三面窗户,白天里面也亮堂堂的。

  赵红莲和闫春香说了她的想法:“我是这么想的,到时候这边这堵墙就不用令砌了,你们再按照现在大屋的隔绝,也砌一间带堂屋和两间正房的屋子,等以后你们有了更多的娃儿,你和凤发住正屋,后面隔出来的小屋是一个房间,那边的正屋还能隔断做两个房间,哪怕以后儿女们长大了娶亲,都有现成的地方住,不会打起来。”

  这真是赵红莲掏心窝子的话了。

  她今年二十九岁,这个年龄在这个年代,很多都已经步入中年了,有些结婚早的,再过个两年都当奶奶了,她会考虑到这些,真是丝毫不意外。

  但才刚满二十岁的闫春香就有些懵了。

  她和许凤发才结婚一年多,孩子都还没出生呢,咋就考虑到娃儿将来结婚的事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95页  当前第25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52/29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卷王的六零年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