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卷王的六零年代_分节阅读_第45节
小说作者:九紫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4 MB   上传时间:2025-07-24 18:53:08

  老天一天不下雨,旱情就一天比一天严重,按照许大队长的想法,就是赶紧先把河沟挖出来,把水引过来,至于深和宽,能引水就行。

  许明月却是从更深远的角度,和许大队长说这个问题:“河沟太浅,储存水量有限,怕难以覆盖整个临河大队的灌溉不说,还容易被人给断了。”

  许大队长眼睛一瞪:“我看谁敢!”

  许明月:……

  许明月继续对他说:“从长远的经济角度,我们今天在水埠镇码头看到的普通船只宽度一般在三到五米左右,吃水深约一到三米,河对岸炭山的煤炭和水泥现在主要就是靠船运,如果我们这里的河沟足够宽,那今后我们村如果有了水埠公社柴油船,冬季河水下降时就不需要停靠到渡口,可以直接到村里,后续我们建筑堤坝时所需要的水泥砖瓦,也可以直达我们临河大队,不需要再去花更多的人力去挑砖瓦和水泥,甚至泥土和石头,都可以靠船来运输,而不是纯靠人挑!”

  拥有一艘柴油船,应该是所有河边人的梦想。

  许明月对许家村能拥有柴油船的设想,和最后一段话,直接让许大队长心动了。

  只有身在这个时代的人,才知道挑堤坝有多累。

  许大队长虽然是大队长,他也是要跟着干活的。

  他之前只想挖条水沟引水,完全没有想过,还可以利用这条河沟运输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一旦这条河沟挖成,今后他们通向外面的水路就全然打通,冬天就而不需要再走一个小时的泥巴路,去渡口坐船。

  每次出行,还得扛个小船在头顶上,放到河里,回来还得扛个小船回到村里。

  如果船能直达村子,船在村口,哪里会担心被人偷走,去哪儿都要扛着船走?

  许大队长说:“这事就交给你吧,你说怎么搞就怎么搞,挖多深,挖多宽,你看着办!”

  在这类事情上,真不是许大队长擅长的,但他能听劝,能放权。

  这事和大队书记说了后,大队书记也不禁感叹许明月目光之长远,把这事彻底交给了许明月。

  有了大队长和大队书记的支持,许明月在村里的地位一下子就水涨船高,原本她还少在村子里走动,现在直接和大队长、大队书记一起走到了村尾大水沟处,站到了明面上来。

  挖河沟这事,是一点没有遭到村子里的人抵制和反对,因为已经四月份了,老天依然一滴雨都没有下,这下再乐观的人,都开始着急起来,今年的旱情已经不再是猜测,而是实实在在被所有人都真切感受到了。

  老天不下雨,灌溉农田的水,就纯靠村人一担一担的从竹子河里挑上来灌溉,农活本就劳累,这种重体力活,更是加重了这种辛苦。

  他们这都还算好的,更里面的山里,除了干旱外,还得面临可能随时会发生的山火。

  于是,许明月给许大队长和大队书记提了个建议,到现在一直不下雨,要提防山火,最好安排巡林员,每天敲锣打鼓去宣传防火的重要性,防止山火爆发。

  一旦山火爆发,他们这些临河的人还能躲的掉,生活在山里的大队和公社,真的只有死路一条。

  大队书记想到这个问题也是背后惊出了一身冷汗,惊讶过后,于是又赶紧上报这个消息,这可不是一个村子,一个大队的问题,他们这座山连绵不知道多少里,一旦一个地方发生山火,可能整片山都要烧光,到时候给国家造成的损失,就不是一点两点了,而是成千万计。

  公社书记报上去的消息一下子引起了上面的重视,很快,整个吴城、邻市、乃至更远的县市,都要求下面靠山的大队,都增设一个职务:巡林员。

  有巡林员,就得在山上有房子住,光是草屋还不行,防不住野猪和虎狼,得在山上建砖瓦房,即使不能是砖瓦的,也至少是水泥石头房,不然谁敢在山上住。

  更重要的是,巡林员是有正式工资的,一个月一块钱,一年十二块钱正式工资,还有一把老猎枪。

  别看十二块钱好像不多,但在这个一年也就存个十几二十块钱的农村,不用辛苦挑堤坝,不用干繁重的农活,还有工资拿,每日只是看守山林的巡林员工作,已经是这个时代的农村人梦寐以求的工作了。

  而有了猎枪,巡林员也可以正大光明在山上打一些野物,回去给家里添点油水。

  一时间,许多人都带着藕粉到大队长,或者大队书记家,想要争取这份工作。

  如果许凤台不是已经当了记工员,他是一定要争取一下这份工作的,现在他不需要了,而许凤发还太小,干不了巡林员的工作。

  在许明月的建议下,这份工作最终被江家村一个困难户拿到,大队书记也赶紧安排人到水泥厂搞来了水泥,到山上建石头房。

  亲身经历了这个时代的许明月也终于深刻的体会到了,这个时代的人有多累,稻谷发芽撒入稻田中,半个月就要插秧,插秧之后就是马上又要灌溉,因为不下雨的缘故,水田的灌溉,是纯靠人力去下边的竹子河里往上挑。

  插秧、挑水灌溉、挖沟渠、挑堤坝,几乎件件都是重体力活,他们还吃不饱,几乎完全没有油水。

  于是许明月又向大队长和大队书记提出疑惑,在运输这一块,为什么不用独轮车?纯靠人肩膀挑,这谁吃的消?

  大队长比她还要疑惑:“啥独轮车?”

  村子里板车有了,没有过独轮车。

  独轮车出现的时间在我国已经非常的悠久,可为什么那么早出现的独轮车,在农村挑堤坝的时候却很少出现,要全靠人力去挑?

  这就是见识所限了,以临河大队为例,整个大队识字的人都不到双掌之数,下面的老百姓,都是上面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干,上面说挑,他们就挑,上面说抬,他们就抬,一条大河、一座大山,将他们永久的封堵在了这里,让他们看不到外面的世界。

  许明月提出独轮车后,大队长说:“独轮车真要有你说的好用,可谁知道这东西怎么造呢?又哪来的钱?”

  真不是你上下嘴皮一碰,东西就能变出来的。

  独轮车的原理很简单,几乎是看过的人一眼就知道,但问题是,谁来造?找木匠?木匠也不能免费给你造这东西啊?

  还有造独轮车的木头。

  山上的树木是公家的东西,是不能随意砍伐的,如果要造独轮车,就不是一辆两辆,需要的木头也不是一棵两棵。

  许明月照着板车的模样,画了个大致的独轮车的图纸,大队书记又带着这个图纸,去公社找周书记。

  水埠公社有钱啊!

  那么大一个炭山在那呢!

  大队书记回来后,周书记又去了趟吴城。

  其实外面好些地方,早就用上了独轮车这些东西了,可临河大队太封闭了啊,隔着大山大河,又偏远,上面领导视察都视察不到他们这,他们不到这边的河滩上去看,自然就发现不了这些基层的问题。

  许明月所在的临河大队是第一个用上独轮车的大队,很快水埠公社区域内的很多大队和村子,也都用上了独轮车。

  但其它公社就要迟一些了。

  尤其是隔壁的石涧大队,别看石涧大队与临河大队相隔不到五里路,却是实实在在两个公社,隔壁公社又是在山里,越往山里越穷,反而是同属于水埠大队的建设大队,不久后也用上了独轮车。

  虽然还是离不开人力肩膀来抬一些东西,但运输石头和泥土这些,终于不用纯靠肩膀挑了,可以用独立车推,劳累程度一下子减轻了很多不说,施工进程也加快了不少。

  对于临河大队的人来说,河堤都可以先放放,当下最重要的,是先把河沟给通了。

  六月份,这条河沟总算是通了,竹子河的河水灌入河沟的那一刹那,临河大队的村民们,顿时爆发出一阵欢呼声!

  终于不用辛辛苦苦跑那么远去竹子河挑水了,水在家门口,他们灌溉农田就没那么辛苦,前期累是累了些,在河沟通水的那一刻,什么都值了。

  随着竹子河河水的灌入,还有很多的大鱼一起灌进了河沟中,好多人都拿着大竹筐,下去捞鱼。

  许明月也没有闲着,她车里的帐篷有三面网纱窗户,还有一层网纱门,她将这些网纱全部从帐篷上拆了下来,用针缝起来,再从山上砍两根细竹,交叉在一起,弯成四角状,将网纱围在四角竹竿三个方向,做了一个渔网。

  接下来的事情就不用许明月操心,交给许凤发就行了!

  之后就是一条条大鱼。

  隔壁的建设大队等临河大队的河沟通了水,才知道,他们为什么从原本许家村的河滩,调到这里来挖河沟。

  原本建设大队的人还觉得临河大队的人抢了他们的河水,可临河大队的河沟是一点没过他们大队的线,河沟也是通竹子河深处,他们即使不同意,河沟也挖好了,他们还能再去给河沟填了不成?

  别说那河沟那么宽,那么深,花了整个临河大队好几个月才挖成,只临河大队的许家村和江家村,两个村子加起来一千多人,哪个敢惹他们?

  这些事,目前对于许明月的影响,就是河沟通水的那天,大队书记把许明月喊去,让她提交一份入党申请书。

第45章 大队书记怕她不会写入!……

  大队书记怕她不会写入!党!申!请, 还特意细细的跟她说了要怎么写。

  许明月从头到尾都态度十分端正且感激的看着大队书记,像一个认真听讲的好学生。

  虽然这申请她已经写过一次,并已经入过一次党了。

  大队书记果然很满意她端正的学习态度, 加上这次的河滩化田的事情要是做成了,他估计也要往上走一走了。

  上面已经漏了口风, 临河大队成立没几年, 现在还没妇女主任, 他当时就听出来意思,推荐许明月当临河大队的妇女主任。

  许明月也表忠心:“多亏您和大队长教导,我一定尽心尽力, 为大队部做事,为人民做实事,为党做实事!”

  第二天她就把入党申请交给了大队书记。

  大队书记看到许明月写的字和申请, 也不由的感慨这姑娘聪明,没有正经上过学, 却能脑子开阔,想出练他们这些大男人都想不出的法子, 不说这个良田计划能给临河大队带来多少亩可以种植口粮的水田,光是她提出的防山火的事,都在全省范围内都引起了重视。

  这山火不是只有他们这一处有山, 不是他们这一处干旱, 这是全国大面积的自然灾害, 不是这里大旱, 就是那里大涝,反正雨它就是不下在它该下的地方!

  但防止山火这事是只有许明月一个人提到了吗?倒也不是,而是这段时间的社会大方向就是搞集体,搞生产, 同时旱情的事情也是现在领导们要解决的首要事情,防止山火这样的小事情,不是身在山区的村民,谁又会立刻注意到呢?

  此外,她提出的独轮车,现在给了水埠公社多大的帮助,真的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大河沟通水后,河沟还要持续挖。

  这次不是往临河大队方向挖,而是往预备做农田的河滩引水储水。

  现在已经是六月份,俗话说‘毕竟西湖六月中’,他们这里虽不是西湖,可这个季节,河滩上已经是一片碧绿景象,为了防止干旱影响今年野生莲藕的生长,引水往河滩去,保证野生莲藕的生长也是很必要的事情,现在河滩还不是农田,河滩下面生长的野生莲藕,很可能就能成为解救旱情的口粮。

  所以哪怕要照顾农田,哪怕要顶着烈日,临河大队的村民们已经很累,他们的任务依然没有放松,河沟依然要挖。

  临河大队因为有老村长镇着,提前做了部署,又挖了大河沟引水,江家村和许家村两个村子的水田灌溉情况基本都得到解决,加上施胡万三个村子去年就挖了水渠,积蓄了一些水,足够他们村子浇灌农田,哪怕旱情还是对他们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影响却还不算大。

  现在真正着急的,是临河大队以外的公社和大队。

  包括和临河大队一样,生活在竹子河周围的人,也同样受到的影响,其中最大的影响,就是自去年到今年开始,他们每天顿顿胡吃海塞,导致村里的口粮急速下降。

  往年还能凭借山里、水里的野菜,也能撑到双抢结束,粮食到仓,可今年从惊蛰那天下了一场小雨后,就再也没下过雨,没有雨水,野菜也生长不出来,山上、地里都已经干的开裂,粮食不够他们支撑到新粮成熟了。

  而且因为是大集体的缘故,别的大队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大队书记和大队长撑着,很多人干活不积极,导致哪怕他们临近竹子河,旱灾依然严重影响了他们这一年的禾苗生长,看情形,影响这一年的收成是肯定的。

  可周围的公社和大队依然没有太在意,而是向上面汇报,请求拨粮赈灾。

  原因也很简单,报纸上都写了,很多地方的粮食已经达到亩产万斤,人家一亩地的粮食,都足够他们撑过今年的灾情,到稻谷成熟了。

  上面的人头都大了,不仅没有什么赈灾粮食,还接到了外调粮食支援其它各县市的通知。

  这通知一下来,也让许明月脸色大变。

  之前她始终想不通,即使是遇到了旱灾,周围方圆百里的人,都靠这一个竹子河的莲藕养活,怎么生活在竹子河边的奶奶全家还能饿的只剩她姐弟两人。

  现在她算是明白了。

  这才是大灾第一年呢!

  看到这通知,大队书记想着临河大队受灾不算严重,也将大队部的人组织起来,看外调多少粮食上去合适,毕竟再过一个多月,稻谷就能成熟。

  可许家村的老村长看到这个通知,却是大发雷霆,强硬地说:“没有!我们许家村自己都没粮食吃,天天苦荷叶子煮粥吃,村里一个个的人脸都吃绿了,骂我骂的再难听,我都不松口,还想把我们牙缝里省下的口粮拿去给别人!”老爷子拐杖在地上戳的嘎嘎响,喷的口沫横飞:“想都不要想!”

  但这件事却不是他想不想的问题,上面既然下发了文件下来,这事就是一定要做的,加上大队书记心底有数,这次他们计划的事情要是真能做成功,公社书记肯定要往上升一升的,周书记已经给他漏了口风,要是他调走了,他就向上面推荐由他来担任公社书记,只是孙主任这次支持临河大队扩田计划,功劳也不小,加上孙书记也是公社的实权人物,大队书记想要直接升到公社书记的位置上来,还是有点难度的,首先得把他调到公社上去,等其它事情都落实了,他再往上调动。

  所以在这次的粮食支援这件事情上,大队书记是最积极的,他十分明白,这对他意味着什么。

  可这些是老村长他们所不知道的。

  大队长其实心底也很不满,他本身就是个有些‘独’的人,有好处只想往自家饭碗(许家村)里扒拉,现在叫他们许家村把好不容易省出来的粮食支援出去,他也很不乐意,父子俩态度一致,坐在大队部里沉着脸,摆出一副绝不同意的架势,实际上不过是为了讨价还价罢了。

  其实大队长父子俩心底很清楚,他们下面的人是胳膊拧不过大腿,上面让你支援你还能不支援?可用老村长的话说就是:“总不能粮食都支援了别人,把自己饿死了吧?”他们抗争的,也不过是多与少的问题。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95页  当前第4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5/29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卷王的六零年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