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心,头一次心动,就跟老房子着了火,心里眼里全是眼前的少女,真挚又热烈!
他们在大队部待了整整一个上午加一个下午,一整天时间,江建国都完全没有注意到,平日里一直戴着口罩的孟技术员,此刻把口罩摘了,胡子刮的干干净净的,背对他们,嗓音低沉好听。
下午离开大队部的时候,他愣是连孟技术员长什么模样都没有记住,眼睛就只顾着看许凤莲,傻笑着送许凤莲回家了。
第102章 接下来几天,许凤莲每……
接下来几天, 许凤莲每天都要去大队部复习,江建国去给许凤莲补习,原本这么冷, 不用去大队部的许明月,就要带着阿锦去盯着这对相亲成功的小情侣, 主要是怕他们两个小情侣独自待在一个会议室里, 到时候传出来好说不好听, 但如果有同样在上课的阿锦,和等着阿锦的许明月在一旁看着的话,情况就要好得多。
一周后, 大队书记媳妇见自家小儿子每天早起,天天不落的去给未来儿媳妇去补习功课,心里已经有了数, 找了个时间,私下问江建国:“你和许主任的妹子相处的怎么样了?要是确定了, 我和你爹就要提东西上门,先给你们把婚事定下来了, 可不能一直这么不明不白的拖着人家!”
江建国红着脸,唔唔的点头。
这事得他们男方主动,如果明知道两个小年轻相亲成功, 男方这边还装着不知道, 不闻不问, 一点说法都没有, 对于女方是十分不尊重且看不上的。
这份亲事,是大队书记亲自截胡了江家村别的小青年,给他小儿子争取来的,江家人自然上心的很, 在确定两人都看上了眼,不会出变故后,很快就请了有分量的媒人上门。
这个媒人,就是许主任的媳妇赵秀云。
邀请媒人说媒,首先要给媒人一个红封,一斤红薯粉,然后再找个好日子,许主任媳妇再带着拎着礼物的江家人,在腊月二十六这天,来到了许家正是说亲。
大队书记和他一家人,是从来没有来过许凤台家的,看到他的家下半部全是水泥和红砖砌成,墙体中间全是石头与水泥,房顶是瓦片,房子建的不说多高大,但十分坚固,再住个几十年都不成问题,再听说了右边的大房间,是许凤莲和老太太在住,心底对许凤莲更是看重几分。
一般情况下,在小儿子已经长到十五岁,过两年也要娶亲的情况下,右边的大房间都是给小儿子娶亲用的,睡的肯定是儿子,姑娘一般就在后面给个小房间就行了,更甚者,还有把老人、姑娘赶到下面老屋子里去住的,村里多的是这样的老屋子,别人都住得,没有许老太太和许凤莲住不得的道理。
可许家的右边大屋却是老太太和许凤莲在住,小儿子反而住了堂屋后面隔出来的小房间,由此也可见许家人对许凤莲的看重。
娘家对姑娘的态度,往往也决定了她未来婆家对姑娘的态度,只这一面,江家人对许凤莲更是抬高了不少。
本来三年旱/灾刚过,结亲对很多人家来说,就是十斤粮食那么简单,可大队书记家却不一样,大队书记家里有两个吃公粮拿工资的干部,许明月家同样是两个干部,虽说许凤台不入级,没有工资,可许明月目前的级别却比大队书记高一级。
甭管大队书记的实际权力是不是比许明月高的多吧,但干部级别在那,就由不得江家人不重视,所以他们还是凑了六样礼过来,分别是大队部刚分的猪肉一斤、红薯粉六斤、藕粉六斤、鸡蛋六个、红糖一斤、丁香银耳坠一对。
这么厚重的礼,在这个年代的农村,能够拿出来的,真的只有大队书记家了。
这六样礼,无论哪一样单拎出来,都绝对是厚礼了!
尤其是那对丁香银耳坠子。
所谓丁香耳坠,就是银耳钉上挂着一颗比米粒大不了多少的银坠子,值不了什么钱,可在这时候,江家能够拿出来这样的东西,本身就是对许凤莲的看重,由此也可以看出,江家人有多重视许凤莲。
大队书记的媳妇也终于光明正大的看到了许凤莲。
许凤莲的相貌在这时代,实在是得长辈们的喜欢,在人人都面黄肌瘦的时候,许凤莲一张脸面若银盘,大眼睛、双眼皮,双目囧囧有神,身材更是没得说,看着就粗壮有力的很,把大队书记的媳妇看的喜欢的不得了,当下就拉着许凤莲的手,一个劲的夸:“闺女真好看!体体面面的!”
再打量许凤莲身上穿的衣服,比他小儿子穿的都好,她小儿子身上的军大衣还有两个补丁,今天许凤莲因为是定亲,把棉袄外面的破外褂脱了,露出里面一个补丁都没有的土黄色的棉袄,别看这羽绒服的颜色在许明月眼里,简直又黄又土,还衬的人脸色发黄,可这在农村,已经是难得的亮色了。
在这个灰不溜秋的时代,亮色就是好看的颜色。
她打量完许凤莲,这才注意到,她拉着的许凤莲的手上,居然只有一点轻微的冻疮,和时下普遍的手背冻的红肿开裂流血流脓不同,许凤莲因为每天早晚都要涂抹许明月送她的木瓜膏,所以手背、脸上、耳朵上的陈年老冻疮,都缓解了很多。
要不是她的手心依然是摸的粗糙满是老茧,知道这是个同样要干活的农村姑娘,大队书记的媳妇,都快以为眼前的姑娘是地主家娇养出来的姑娘了。
她手心摸着许凤莲只有些轻微红肿的手背,心底对这个小儿媳妇的重视程度,是一升再升,满意的不得了!
这六样礼一过,两家的亲事就定下来了,接下来两个小年轻相处,就不需要像原来那样偷偷摸摸避着人,虽然还是不能太过亲密,但像去大队部补习功课这事,就可以大大方方的补课,不怕被人看到说嘴了。
小儿子定了亲后,大队书记的媳妇难得的对小儿子大方起来,让他去给许凤莲补课的时候,悄悄的给他塞了一个巴掌长的红薯,让他哄未来儿媳妇的。
江建国这才想起来,这段时间他每天在大队部,都要喝一碗许明月带过去的米粥。
他把事情跟他娘说了,大队书记的媳妇这才狠狠在江建国胳膊上拍了一巴掌:“你这孩子,咋现在才和我说,幸亏我定亲礼给的厚,不然你这说出去叫人家怎么看我!”
主要是怕许家人笑话。
这年头大米多珍贵啊,自家这小子这些天天天喝亲家姨姐带过去给孟老师和未来儿媳妇的粥,居然回来也不说一声。
江建国也知道自己错了,挠挠后脑勺不好意思地说:“阿娘,我这不是忘了吗?”
“下回可不能这么失礼了,不然人家还以为我们不重视人家姑娘!”自家儿子吃了亲家姨姐好几天的米粥,大队书记的媳妇也不能不表示了,从原本的一根红薯,改为了一根红薯加一个鸡蛋,把她心疼的心里直抽抽。
这些鸡蛋是她攒了好久的,这冬天到了,鸡也不下蛋了,家里余的这点鸡蛋,每天给小崽子们补营养都不够,现在要拿一个给小儿子带走,简直让她心疼的不行,扭过头挥手说:“赶紧走,走走走!”又叮嘱自家傻小子:“这是给你媳妇儿吃的,你要敢给我偷吃了,看我不锤死你!”
江建国悄悄把鸡蛋揣在口袋里,无语道:“阿娘,我是那样儿人吗?”
虽然他很想吃,他都好久没吃过鸡蛋了,可他还是忍下了那股对鸡蛋的渴望,揣着这难得的鸡蛋,兴冲冲的往大队部赶,期待着小莲看到鸡蛋时激动的模样。
这个年代养鸡鸭鹅是受限制的,城里是一只鸡都不许养,农村按照每户人家的人口算,每家每户养鸡数量最多不可以超过五只,养鸭数量不能超过四只。
之前三年干旱,人都吃不饱了,哪里还有给鸡吃的东西?
也就是他们这里临河,有大片的河圩,他们在饿的没吃食的时候,便去河圩里捞浮萍和河蚌、螺蛳回来吃,撬开的河蚌里面一些不能吃的脏东西,螺蛳尾部的肠子和‘屎’,就甩出来喂给鸡鸭吃,原本已经不下蛋的鸡鸭,吃了螺蛳和河蚌里面的肠子和屎后,居然开始下蛋了。
这也是大队书记家还有鸡蛋的原因。
可家里的这点鸡蛋,是个家里的壮劳力和几个年龄小的娃儿吃的,哪里轮得到已经十六岁,还在公社读书的江建国吃?江建国握着的这颗鸡蛋在江建国眼里,诱惑力比人参果还大!
他握着那可还温热的鸡蛋,激动的给许凤莲的时候,许凤莲也是惊讶不已,问他:“你哪儿来的?”
这时候的鸡蛋可太精贵了!
江建国让她快点把鸡蛋吃了,低声说:“我阿娘给你吃的!”
许凤莲第一反应是不信,她可看太多村里婆媳间的龌龊了,哪有婆婆对儿媳妇好的?也就她阿娘和嫂子关系亲和些,也是她阿娘和嫂子都是性子好的人,尤其是她阿娘,性子软不说,还是个小脚,干不了重活,在家里做不得主,不然哪家的婆婆不是把儿媳妇压制的死死的?
她早看透了!
这也是她抗拒嫁人的原因。
媒人来提亲时,都对新娘子说:“大锅的饭,小锅的肉,让你吃的嘴滴油!”
狗屁!除了她阿姐烧菜舍得放油,她就没见过谁家吃过油!吃个肉片片都要在嘴唇上抹了又抹,满村的炫耀,三天都不舍得擦一下嘴!
许凤莲心里这样想着,嘴上却不说出来,而是珍惜的将鸡蛋接过来,放在了自己口袋里。
江建国见她放在口袋里,不立刻吃掉,有些不解:“你咋不吃啊?快吃掉,一会儿冷了。”
许凤莲白了他一眼,哼哼道:“亏你吃了我阿姐那么多天米粥!”见江建国脸涨红了,她才说:“我阿姐说,这鸡蛋黄里,有那什么磷脂,小孩子吃蛋黄会聪明,一会儿阿锦要来了,我把蛋黄留给阿锦。”怕他不乐意,斜眼看他说:“你这些天可没少吃我阿姐带的米粥,不会连颗鸡蛋黄都舍不得给我外甥女吧?”
江建国生怕她生气,忙摆手说:“不会,不会!”
他只是没想到这个罢了。
转念又一想,小孩子吃鸡蛋黄会变聪明?难怪阿姐的女儿那么聪明,原来是吃鸡蛋黄吃的,看来开春他也要抓几只小鸡回来养了,等鸡养大了,他和小莲也要成亲了,老母鸡下了鸡蛋,刚好可以给他和小莲的娃娃吃蛋黄。
他已经想到小莲抱着他们的娃娃,喂娃娃们吃鸡蛋黄的场景了,到时候蛋黄给娃娃们吃,蛋白给小莲吃!
第103章 江建国和许凤莲订了婚……
江建国和许凤莲订了婚没几天, 就到年三十了。
和前两年有人在荒山的路上烧香烧纸不同,今年难得的下了大雨,又下了大雪, 自入冬后,连绵的雨雪基本就没有停过, 如此丰沛的水量, 已经让临河大队的人知道, 明年定不会再旱下去了。
三年没有上山祭祖,这次祭祀,可以说是整个大河以南都出动了, 一时间,漫山遍野都是人。
就连在公社,或是县里工作的人, 也都回来了。
王根生也回来了。
这三年,王家要不是靠着王根生, 肯定要饿死人的,王根生在城里工资也就那样, 可他胆子大,敢倒卖纺织厂里的物资,这物资全是紧俏之物, 他全是靠着倒卖的物资, 才换的一些红薯, 过了这三年, 绕是如此,这三年他日子也不好过。
本来他的钱就被许明月讹走大半,好不容易赚了点钱,到荒山下的裤子都被扒了, 剩下的完全是靠着哄他二婚的妻子和老丈人家,加上继续倒卖纺织厂的布匹,这才回了血。
他平时都吸家里几个姐姐的血习惯了,可这三年大旱,他几个姐姐的日子过不下去,全都得靠他,他这人自私自利惯了,自己爹娘都不想管,以前许凤兰还在的时候,是许凤兰子养活着他爹娘,许凤兰没了后,他爹娘就靠着嫁在村子的大女儿,和嫁在隔壁村的小女儿管。
两个闺女都是伏地魔,自然是不能不管老子娘的。
可他们都大女儿王盼弟是个恋爱脑,她虽然想往娘家扒拉东西,可因为她当年嫁到婆家的方式不光彩,哪怕她一连生了两个儿子了,她婆家还是不待见她,平时把她使唤的团团转,别说往娘家扒拉东西了,还整天被她男人哄着,从娘家把东西往婆家扒拉。
王老头和王老太想使唤一下大女婿,那是比登天还难。
他大女婿在自己家都懒到什么事都不想干,什么事都指望着王盼弟,只一张嘴巴会哄人,怎么可能愿意去给老丈人家干活?他又不傻?
拿捏不了大女婿一家,王老头和王老太就只能被大女婿一家拿捏。
也幸亏他们还有小女儿夫妻俩。
小女儿王招娣看着厉害,却是个实实在在的伏地魔,愚孝女,她不光自己愚孝,还带着她丈夫谢二牛一起。
她自己被娘家爹娘弟弟拿捏的死死的,她则将从小一起长大的谢二牛拿捏的死死的。
娘家所有的事,都被王招娣夫妻俩包了,自己都没得吃了,还要摸河蚌,给老子娘送去,将晒干的河蚌肉给在县城工作的弟弟送去,生怕他在城里没东西吃。
但人就是贱的,大女儿恋爱脑,被大女婿一家拿捏的整日回娘家哭着往婆家扒拉东西,他们反而对大女婿一家客客气气的,王老太更是觉得大女儿可怜,被亲家一家欺负,大女儿回来打秋风纯属无奈。
反而是对养活他们老两口的小女儿夫妻俩,大约是谢二牛实在太老实太好说话了,王老头反而是对小女儿非打即骂。
动不动就被王老头抽耳光的王招娣,明明恨王老头恨的要死,发狠的时候简直想跟王老头同归于尽,可她老娘的两滴泪,就让她心软了,整天嘴巴上发狠的对王老头说:“我再管你一次我就是狗!”
可只要她老娘过来抱着她哭两句:“我滴儿哎,是娘没用,是娘对不起你们几个嘛!阿娘的命就是苦,一辈子受苦的命,怎么办呢?儿哎,你别怪他,他是你爹,他就是这么个狗脾气,一辈子都这样了!”
哭的王招娣流泪不已,然后又任劳任怨的拉着谢二牛去给娘家干活。
问题是,谢二牛他也愿意。
王招娣从小就看着自家老子是如何打她娘的,所以这找对象上,她找了和她老子性格截然不同,对她言听计从予取予求的谢二牛。
她明明很痛恨她爹,可就像是被洗脑洗进了灵魂一样,一边抗拒,一边逃脱不了。
她逃脱不了,拉着谢二牛一起给娘家当牛做马,可她公公婆婆却不是傻子。
她公公婆婆恨死了王招娣,却拿二儿子一点办法都没有。
有句话叫有了媳妇忘了娘,在谢二牛身上是彻底践行了这一点。
她公公婆婆没办法,只能把谢二牛一家分了出去,和大儿子一家住在一起,把他们分到村子的另一头,眼不见心不烦。
可两个村子只隔了一条山涧,自己儿子整日把丈人丈母娘当亲爹娘养着,比亲爹娘还亲,她公公婆婆看着心里又怎么是滋味?只说这个儿子说白养了,心底无比后悔,当初同意二儿子娶了王招娣。
实际上,他们不同意也没用,谢二牛就认死了王招娣。
真正让王根生日子不好过的,是他被卖到大山里的二姐王来娣。
原本被卖到大山里的王来娣,是和娘家老死不相往来的,可这次大旱,旱情最严重的,便是大山里面,他们种地面积本来就少,取水本就困难,三年大旱,让山里的人颗粒无收,死的人不计其数,且死的大多数都是女孩,女人。
王来娣一连生了六个女儿,才得了一个儿子,日子逐渐好过了起来。
虽然她之前生的女儿,除了大女儿和二女儿外,生一个便被婆家人扔到粪坑里溺死一个,可到底还有两个女儿是活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