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即此,无形的心神之力如水流般荡开,丝丝缕缕涟漪向玉石内渗透而去。
下一刻,越殊眼眸一亮。
在玉石中心,他竟然“看”到了一条细如绳状的影子。一眼看去似是长蛇,仔细感知却会发现这长蛇分明有角有爪,哪怕爪子还未长成,角只是鼓包,依旧不是凡品。
莫非这是未出生的龙种?
一个猜想从越殊心头浮现出来,他甚至于已经脑补出了堂堂龙种沦落至此的原委。
世俗界灵气匮乏,修士连筑基都不得,更何况天生神通广大的龙种。龙种身处此间便如搁置浅滩,恐怕连出生所需要的营养都无法补足,未出世便注定了步入死亡。
倘若果真如此,恐怕当年刚出生的龙蛋绝非现在的石卵大小和石卵模样,之所以变成现在这样,本身就已经灵气耗竭了吧?
越殊一边汲取天地灵气一边持续向石卵输出,雪白的石卵顿时散发出乳白色的光。而一阵阵莫名的渴望随之从石卵中传递出来,令越殊意识到这点灵气还远远不够。
石卵的反应似乎印证了越殊的猜测,这又进一步与灵云上人所说的内容对上了。
倘若百年前出海寻仙的船队并不是被风暴卷走,船队消失之处的确存在前往修真界的通道,那么,本不该出现在世俗界的龙种为何沦落于世俗界,也就找到答案了。
越殊一时心情大好。
倘若这是一个修仙小游戏,越殊有理由相信,此时自己的后台会应景地弹出提示,示意他进入修真界的任务前进了一大截。
手中的龙种也算是大功臣了。
奈何现在的越殊连自己筑基的灵气都无法满足,暂时当然也没有养活龙种的办法。
一日之计在于晨,眼瞅龙种暂时死不了,越殊将之收起,投入到新一天的修行中。
午后,见清源真人与旧友有约依旧停留在万年县,越殊索性与方谌一道乘车回京。
他这位大表哥说到做到,直接向书院请了假,这就要回去纠正解玉华的一厢情愿。
也不知方湛究竟说了些什么,当越殊再次在右相府中见到解玉华,后者态度已是大为转变,不再心心念念将女儿嫁给他,反而诚心诚意与他道歉。
“姑姑不该那般逼你……”看着眼前尚且青涩的侄儿,解玉华缓缓开口,“湛儿说得对,我只惦记着解家香火,全然不顾你和婉儿的感受,太过自私了。”
越殊知道并非如此。倘若只是为了香火,大可不必牺牲自己的女儿,广安侯又不是娶不到妻子……不过是见他孤零零的一个,于心难安罢了。殊不知,世人追求的美满,从来非他所愿。
越殊轻轻摇头,表示并不怪她:“我知道姑姑是好意,只是我有自己的路要走。”
他有太多手段可以摆脱解玉华,不过是顾忌伤了这份情谊,以及本身有兜底的手段,心中并不急迫,才顺其自然到现在。
“此事对婉儿最是不公。”
“不知姑姑可有想过,若你一意孤行,将婉儿嫁给一个不愿娶她的男子,岂非误她终身?况且你可曾问过她的意愿?”
解玉华惭愧万分:“是我错了。幸而此事我还不曾与婉儿提起,否则,她怨我是小,恐怕你们表兄妹的关系不复从前。”
之前她也是太过心急,总担心哪天一觉醒来弟弟留下的这根独苗苗就出家当了道士。现在虽然醒悟,这份隐忧依旧不解。
经过儿子的劝解,解玉华选择推心置腹与侄儿谈一谈。
说到底,这个侄子才是解家未来的家主,她身为长辈固然可以为他筹谋,将来的人生之路终究要他自己去走。
她既坦诚,越殊也不遮掩。
“小侄没有什么雄心壮志,不求功名利禄,只想遍游四海,做个物外之人。”
月华皎皎,这天家宴之上,素衣胜过月色的少年伸指点起一缕火苗,火光映照在他眼底,也映照出解玉华一家四口错愕的脸。
再三确定越殊没有变戏法,又看着他连续施展了好几道术法,错愕顿时变作狂喜。
仿佛传说故事在现实中成真。
这一刻,就像是井底的青蛙看见苍穹上的飞鸿,他们终于对越殊的想法有所明悟。
在人类的终极追求面前,世俗的名利财色又算什么?倘若说长生是无数人心上的白月光,那么繁衍不过是长生的“备胎”。
惊讶过后,解玉华大喜。
并不知道修行者距离长生不死的仙人有十万八千里的她,凭朴素的直觉发出暴言:
“我们解家这是要出仙人了?”
第174章 归一道主5
◎物外烟霞客,尘中求道人◎
以越殊自身的眼界而论,成神成仙离他还早得很,至少得先实现长生的小目标吧?
但就世俗界而言,凭越殊一身深不可测的神通,称一声“仙人”绝对没有问题。
历经转生,以魂为基的“神”道,越殊已经走出很远。本就是武道大宗师,前尘觉醒后他便第一时间重拾武道,如今又走上仙道炼气之路,算得上是精、气、神三修。
况且上一世的收获实在太大。
在那个法则活泼的无灵小世界,他几乎一生都投入修行与研究,借助“传法者”的悟性加持,几世知识积累都在上一世爆发。
全民普及的365道异术不过是冰山一角而已。此前他在鬼市上贩卖的练气期数法便是在前世所领悟的异术基础上改良所得。
一切修行体系本质上都是进化之道,明悟这一点,哪怕来到新的世界接触到新的体系,越殊也能第一时间将之“为我所用”。
这也是为何他一个小小的炼气修士,既无名师教导也无功法典籍的情况下,就能轻而易举化身炼丹师,自创一系列术法——表面修为只是练气境界的越殊,本质上境界未必低于站在修真界顶端的所谓大能。
知识就是力量,这个在他最初的世界便广泛流传的俗语,时至今日依旧诚不欺人。
当然,这些收获都不是最重要的。最可惜的是,神秘的金手指终于在他眼前揭开了云山雾绕的一角,不再是全然无法揣测。
越殊意念一动唤出光幕。
[真名:越殊]
[魂能:111]
[寿数:?]
[功德:0]
[声望:2735]
[插件永恒终端:待唤醒]
[备注:你走在正确的路上。]
声望数值高得出乎意料。转念一想,解家三代从军报国,接连战死沙场,身为最后一根独苗苗的越殊身上岂会没有半分声望?
相较于合情合理的声望数值,[寿数]一栏直接就是未知,这才是最大的异常。
——永恒终端分明处于待唤醒状态,暂时借用不了它的力量,本该时刻悬在“越殊”头顶的“必死之劫”,却消失得无影无踪。
在“献祭功德”与“燃烧声望”外,上一世才找到的另一条破劫之路这么快就没用了。
越殊对其中缘故心知肚明。
盖因他已洞悉功德与声望的本质,于是连金手指都判定必死之劫不再是他的困扰。
这还要从当初他意外发现声望源自心灵之力,世人的心灵之力足以炼假成真说起。
发现这一一“真理”后,越殊顺着这条思路继续思索,何以海量声望便能助他免死?
说到底,他之所以会遭遇必死之劫便是没有走正规手续转世投胎,不受小世界接纳,等于是一个没有合法户口的偷渡者。
既然如此,声望的作用大概就是助他获得合法户口。一旦将声望与众生的认知和心灵之力挂钩,这个猜测就无限接近事实。
心灵之力能炼假成真,众生认知能改写现实,将偷渡改成合法户口也不算难事吧?
一旦悟出这个道理,世界观必然颠覆。因为人生于世,无需天地认可,只需众生知名——“认可”说来并不准确,因为恶名同样是声望——就能堂堂正正、坦坦荡荡地活着,这岂不是“人道胜于天道”的实证?
既然如此,献祭功德之光获得命运眷顾,难道走的是另一条“获得天道认可”路线?
越殊怀着谨慎的态度继续求知。
随着他对天地大道的认知越来越深刻,随着他头脑中的智慧之光愈发明亮,在某个平平常常的夜晚,越殊不知不觉顿悟了。
修功德走的依旧是“人道胜于天道”的路径。毕竟他的功德从来都来自于救国救民,而不曾从飞禽走兽中获得一丝一毫。
于天道而言,万灵众生有何不同?因此越殊所修的功德从一开始就是“人道功德”。
一如将“声望”这张牌翻过来,发现背面原来是“心灵之力”;当越殊终于翻开“功德”这张牌,这才发现密密麻麻的因果之丝。
每一个直接间接因他受益的人,与他之间都有一缕因果之丝,而千千万万的因果之丝终于将本该暴露于天道注视中的外来偷渡者包裹成了从头到脚腌入味的本地人。
如果说心灵之力是强行改写现实,给他颁发本地户口,那么因果之丝就是直接欺骗世界,替他做假证。不仅如此,假证上直接就是“京城户口”,有种种特殊优待,名下还有一连串的荣誉标兵称号,这就是他献祭功德之光获得命运垂青的背后真相。
——如此说来,假使越殊不刷功德而是走上四处烧杀抢掠的大反派之路,同样可以结下众多因果之丝,获得一张假证。只是假证上写的究竟是什么,就很难保证了。说不定原定的必死之劫都会因此提前呢。
明白金手指为他强行改命的真相后,越殊都忍不住同情各个小世界的天道一秒钟。
一时间竟然不知道是被恶霸强行给偷渡者上户口更惨,还是被骗子忽悠得团团转,把外来偷渡者当成自家气运之子更惨……
从好的方面来看,每个世界最后不都发展得欣欣向荣,走上了更加辉煌的道路吗?
……什么叫合作共赢啊!
总之,一番深入研究的越殊得出结论:来历不明的金手指涉及心灵与因果两道,且与人道有关。无论是从前还是往后,他走的路从来不是顺天应命,而是人定胜天。
既然如此,只要越殊自身领悟心灵与因果之道,哪怕金手指某一日突然消失,他也能在不知可有止境的转生之路上走下去,而不必担心随时降临的必死之劫。
上一世越殊主修的便是心灵之力。
而这一世,来到一个炼气修仙的世界,越殊自然而然打起了研究天机命理的主意。
前代上清观观主是此道高手,清源真人虽然天资愚钝,却也认真学过许多年,哪怕照本宣科与越殊交流,亦令他受益匪浅。
此外,他又在鬼市上淘到一篇不知真假的上古望气术。反正守孝期间不便四处行走,一身修为又受限于灵气浓度提升缓慢,越殊有充足的时间发展他的爱好,其中就包括习武、炼药,自学望气之术。
不受灵气限制的神魂之道同样没有落下,他的心神就在不间断的锤炼中日益纯粹。
春去秋来,日月如梭。
越殊深居简出、沉迷修行的日子里,与他或熟悉或陌生的人也走在自己的轨道上。
方湛顺利考取举人功名,身上多了一门来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约;方婉晴经越殊鉴定,虽有修行天赋但资质一般,在越殊牵线下拜入灵云上人门下为记名弟子;清源真人得越殊指点,修为更上一层楼;而大魏王朝似乎一如既往地太平安定……
越殊就是在这个时候出关的。
广安侯府正门大开,身形抽条般生长的少年脱去一身孝衣,换上一一身道袍,与生俱来的贵气中便多出一股飘渺脱俗之气。
他举目四望,眸光如渊。
天地间种种无形之气映照在他眼底,而遥远的东海之上,一道裂痕横亘天际。从前的他看不出来,现在的他一眼即可洞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