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的寻仙之船就消失在那个方向。
越殊下意识摸了摸腰间的玉石。
缝隙的另一端,会是他想的那样吗?无数人苦寻的修真界,在他天机术算之道小有成就之后,竟然就这样袒露在他的面前!
,这可真是……
“众里寻他千百度……”
越殊脑海中蓦然浮现出一句熟悉的词。此情此景,用在这里竟然无比恰到好处。
“既然如此,那就去看看罢。”
他说走就走,洒脱到了极点。
于是,一些等着广安侯出孝,好奇这位新任广安侯打算如何行事的好事者傻眼了。
……身为偌大侯府之主,甚至都没上书拜见天子一回,就这么留书出走、四海为家去啦?
第175章 归一道主6
◎物外烟霞客,尘中求道人◎
东海之滨,白浪滔天。
暴雨将海天连成一线,一时间,不知是天河滚落人间,还是汪洋倒灌苍穹,天地之间唯有水龙狂舞,出海的渔船几乎是一个照面就被掀翻,被水龙撕扯得只剩骨架。
落水的渔民在大浪中奋力挣扎,又被接连几个浪头狠狠砸下,又腥又涩的海水直灌口鼻,浓郁的窒息之感从肺中扩散开来。
渐渐的,他们的四肢已无力,身驱开始下沉。昏黑的视线中,只有铺天盖地的大水,无边的浪潮似要将天与地齐齐颠覆。
偶有幸运儿抱住散架的渔船残骸,凭借一股求生的执念,还在风雨中苦苦支撑……而这也不过是让死亡拖延几息降临而已。
这份幸运并不能让他们逃出生天,顶多只是为他们争取到些许留下遗言的时间。
然而大海茫茫,杳无救兵,他们纵有千般懊悔与遗憾,又有谁替他们向家人传音?
手边最后的浮木被一波高过一波的浪头卷走,黑暗降临的最后一刻,兴风作浪的“恶蛟”突然被一股难以形容的力量击溃。
众人即将闭上的眼睛猛地睁开,隔着水幕,他们似乎看见一只如玉石雕琢的手掌,根根分明的五指在半空中虚虚一握,无与伦比的“气”便将漫天风雨尽数定住。
浸没于海中的众人也被无形的气托举而出,而后被一股脑丢到附近的海岛上。
被掷上浅滩的众人顾不得难受抬起头,只见一人凭虚而立,在漫天风雨中巍然不动。他广袖飘飘,天地间无形的气流随之而起,不知不觉,肆虐的风暴渐渐平息。
在妖武乱世因天地元气之变而被废弃的上古真气武道,今日于越殊手中重现。
于是,修为不过练气九层的他实现了其他练气境修士不可能实现的凭虚御空之梦。
这就是多体系兼修的好处。
武道的诞生就是用来与妖兽搏斗,向天地抗争,让人类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去。
此番凭一己之力荡平风暴,活人性命,恰合当初武道开创之真意。越殊一时顿悟,只觉周身内外之气愈发如臂使指,他顺势向前挥出一门掌风,暴雨竟然为之断流。
哪怕下一刻雨帘便重新续上,那一瞬间“天下无物不可断”之感,尤胜刀光剑气。
越殊在哭声中回过神来。
他御气而下,如流星般急速坠落。脚尖却在落上浅滩时轻轻一点,如轻羽般落地。对肉身的控制,武道之造诣,可见一斑。
海滩上横七竖八躺着十余条人影,其中一半奄奄一息,还有一半已经彻底毙命。几个境况稍好的渔民趴在尸体前呜呜哭着。
劫后余生的喜悦与痛失亲朋的伤悲,同时在他们面上交织,谱写成海风中的呜咽。
这帮人乘着几条小小渔船就敢出海,彼此不是骨肉相连的兄弟就是肝胆相照的伙伴,眼见同伴横尸于此,纷纷悲从中来。
越殊*顾不上理会他们,径自走过去,三两下将那几个奄奄一息的渔民救活,转过身来,面前已经扑通跪倒了一排人,一个个涕泗横流,口呼“仙人”,连连朝他叩头。
越殊应对起来驾轻就熟,心知这群人现在茫然无措,他直接开口指挥他们动起来。
从生火取暖到捕鱼捉野鸡为食,又指挥他们搜寻草药,凿石为锅,煮药汤以御寒,最后是掩埋同伴尸体,助其入土为安……一通忙活下来,渔民们渐渐恢复了精神。
直到此时,越殊才一一问起他们的姓名、籍贯,得知众人都来自东海边的龙泉乡,此番是被恶吏逼得没有活路,不得不冒险出海捕鱼,险些落得“全军覆没”的境地。
这还是所谓的太平盛世……
越殊轻轻一叹,语气煦地开口:“此岛不乏野物,却无猛兽,诸位且在这里待上几日,待我返程之际,再捎上你们一程。”
将总计十一名获救渔民安置妥当,越殊驾起轻舟,继续向视线中的“天之痕”前进。
此时距他离京已有一年之久。
这一路他并不着急,在大方向不变的情况下,沿途游遍山水,踏遍名胜古迹。一路诸多寺庙道观,无一不曾留下他的足迹。
降生于此世十七载岁月,过去十六年的见识,都远远不及这短短一年的所见所闻。
士人口中的太平盛世,民生依旧多艰,大部分百姓不过有衣穿,有饭吃,勉强待活。而远离红尘的深山中,他所见最多的并不是隐居世外的修士,而是猛兽大虫。
只能说上清观与万年县的鬼市拉高了越殊对此界修士的期待。出门一趟下来,他才发现世俗界修士的数量和质量着实堪忧。
此界灵气无不集中于名山大川,凡人聚居之处,本就贫瘠的灵气更是堪忧,故而但凡有心于大道的修士都在世外离群索居。
混迹于市井中的修士,有一个算一个,不是寿命将尽,就是前进无路。越殊甚至还拆穿过几个靠术法招摇撞骗的低阶修士,为免他们报复凡人,他都是当场废弃修为,而后送进官府,让官府依律处置。
以这些人修行者的身份,本不用在普通百姓之中招摇撞骗,随便寻个痴迷求仙的王公贵族露两手,就能混上一辈子的饭碗——识趣如后者,越殊便是见了也不会拆台——却偏要榨干百姓本就不多的身家。
这样的人,在越殊“二元化”的世界观中,自然被分配到“丛林法则,弱肉强食”之列。身为强者的他,支配其人天经地义。
见多了市井中不入流的修士,越殊之后的路线便深入荒郊野外、山川水泽,也拜访过庙宇道观,倒是遇上过几位有道真修。其修为或许不高,求道之心却甚是坚定。
以越殊如今的境界,和他们交流好比那科学家与幼儿园小朋友交流学问。要说能从他们身上受益匪浅是假的,但幼儿园小朋友的童言稚语未必不能给大科学家以启发,便是“愚者千虑”,都“终有一得”呢!
他就这样且走且停,一路游玩自然风光,一路与同道交流,足足过去一年才抵达东海之滨,首先就撞上了出海遇险的渔民。
考虑到渔民们归家心切,越殊加快速度,以真气推动轻舟在海上乘风破浪,一日一夜远行千里,终于抵达了此行的目的地。
此时正是黎明。
一轮红日从汪洋尽头升起,粼粼波光泛起金红色的光辉。轻舟上,越殊睁开眼睛,日光穿透晨雾,在他眼底氤氲万千霞彩。
他的视线一眨不眨落在不远处。
“……海市蜃楼?”
第176章 归一道主7
◎物外烟霞客,尘中求道人◎
薄薄的雾气在海面上飘荡,但见丝丝缕缕云雾之间,巍峨仙山若隐若现。瑞气千条,霞光万道,有仙人御剑乘风而去……
出现在眼前的景象如此真实,仿佛另一个世界的投影,因缘际会映照在此方天地。
换作旁的修士,譬如清源真人,定然深信不疑,从此全副心思都用来追寻那仙山。只因仙缘在前,任谁也难以维持冷静。
越殊却是淡然以对。
他没有被眼前的“海市蜃楼”迷惑,反而第一时间观照己心,洞察出真相:“不,不是海市蜃楼,是我内心深处对修真界的幻想……被某种力量具现了出来?”
……不然的话,出现在眼前的诸般景象怎么可能与他过去脑补中的画面一般无二?
“所以……这是幻境?”
意识到这一点的瞬间,越殊凝炼而磅礴的心神之力化作无形之刃,猛然荡向四方。
霞光黯淡,瑞气消散,仙山破灭,重重仙人之影消失,只余眼前空旷寂寥的海面。
一道若隐若现的裂缝悬于海面上空,淡淡空间波动流转,宛如一扇半掩的无形门扉,“勾引”着每一个有能力看见它的人。
越殊身形未动,隐秘的心神之力已充当先锋,向无形的门扉中探去。伴随心神之力的漫入,越殊的一缕意识悄无声息降临。
下一刻,一枚硕大的龙瞳与他相对,赤金色眼瞳中流露出的无匹威严,足以将任何未经允许潜入的不速之客震得心神失守。
这其中当然不包括越殊。
他只是惊讶一瞬,便打量起眼前的物事:以龙躯为墙,两具不知死去多久的龙骨一左一右拱卫着大开的宫门,宫门之上,不腐不朽的龙瞳睥睨着来此的人。
这还真是货真价实的“龙门”……越殊在心中打趣一句,意识长驱直入闯过“龙门”。
出现在他眼前的是一方空旷的宫室,虽无摆设,但只凭其空间之大,便如同巨人的王宫,衬得人类在此渺小如蚁。
空无一物的宫室四壁上涂满壁画,画中主角均是一位青年。
他时而化作白龙,游荡于云海之间,兴云布雨与兴风作浪皆在一念之间;时而化作人身,华服锦衣,乘车出游,如君王銮驾经天而行,群妖俯首。
而这间宫室就是他昔日的行宫之一。宫门前的两条龙尸同样在壁画中出现,身份是行宫之主所斩杀的两条即将化龙的蛟龙。
……杀死敌人之后还将其尸体用来看守宫门,千千万万年如此,此举可谓“杀人诛心”!
从东到西依次看完四面“歌功颂德”的壁画,越殊目光终于落到旁边的廊柱上。
其上刻有一行复杂无比的上古文字,分明是第一次见副,但心神相感便能明白其含义——
[南海钓叟镇孽龙于此]
九个大字从上到下一气呵成,深深凿入在形如白玉的玉柱,杀气经年,依旧不散。
越殊立刻收回方才的评价。
一个“镇”字已经说明一切。将人家的地盘变成囚牢,以行宫囚犯行宫的主人,简简单单的一行字配上耀武扬威的壁画,反差感未免太强……这才是真正的杀人诛心!
只是……环顾周遭空荡荡既没有“活龙”也没有“死尸”的宫殿,越殊只有一个疑问:不知本该被囚于此的囚徒去了哪里?是被镇得灰飞烟灭,还是另有机缘转劫重生?
龙宫水府之外,越殊把玩着掌心中蓦然滚烫的“石卵”,眼底露出淡淡的思索之色。
他的意识继续在行宫中游荡,寸土不曾放过,几乎将行宫内外上上下下翻了一遍。
这处行宫形同独立洞天,与如今灵气稀薄的世俗界格格不入。要么是此方世界上古仙神林立,只是如今灵气衰落渐至末法,要么龙宫水府本就来自另外一处地界,最大的可能便是众多修士所追逐的修真界。
第一种可能暂且不论,只论第二种可能,若是他能找到此方洞天从修真界来到世俗界的“路径”,岂不是可以“原路返回”?
只是这处行宫简直比耗子翻过还要干净,简直令人疑心那南海钓叟“镇压孽龙”的目的究竟是为民除害,还是趁机合法抢劫。
以上乃是笑谈。据越殊估计,大部分物品不是战斗中被毁便是被光阴所侵蚀。翻手镇压真龙的仙人作风不至于如此离谱吧。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翻到最后一间仓库时,越殊终于发现这里不是完全空空荡荡。仓库的角落里尚有一堆杂物,莫非是当初那位南海钓叟不屑一顾的战利品?
越殊如今运用心神之力比真气还要熟练,隔空御物不成问题。很快,他便将这一小堆杂物分门别类整理清楚:一类是奇珍;一类是晶莹剔透、内蕴浓郁灵气的圆形晶石,每一枚晶石大小形制都一模一样,越殊怀疑这是某种类似“灵石”的通用货币;最后一类则是以龙文写就的书籍,看不懂的越殊准备先收起来,日后慢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