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珊心里五味杂陈,她养着他们兄弟三个,对他们好并不是为了以后他们能给她养老或是改了玉牒在名分上成为她的孩子。
有他们在咸福宫,她枯燥的生活多了很多乐趣和幸福,她已经心满意足了。
尤其是敏贵人和卫贵人,只有胤禩和胤祥一个孩子,若是再改到她名下,这两人不知要难过成什么样。
辛辛苦苦生下的孩子不能自己养在身边还可以安慰自己是老祖宗的规矩,日后孩子大了还可以回来,老了也有儿子奉养,如今却成了别人的儿子,设身处地地想如果是她肯定也不会答应的。
所以她想了想,斟酌着说:“要不然额娘去和皇上说你们三个都不必更改玉牒,由我出面皇上有个台阶应该就下来了。”
她这个当事人都这么说了康熙完全可以就坡下驴。
胤禛和胤禩自然也明白文珊怎么想的,胤禩说道:“额娘,如今木已成舟,皇阿玛既然已经答应最多只是拖一段日子,何况这也是太皇太后的遗愿,出于孝道皇阿玛也不可能反悔的,你这时候去说反而会让皇阿玛觉得你是在以退为进,逼迫他赶快下决定。”
“……”
他们这些人心思真是九曲十八弯。
“我和四哥还有十三弟已经商议过了,尽力让皇阿玛把四哥的玉牒改到您名下。”
这消息一传出来兄弟三个就迅速开了个小会,如今最好便是顺水推舟把四哥记在额娘名下,这样等到日后四哥登基便不必再尊德妃为皇太后,毕竟上一世德妃为了老十四闹出了不少风波来,哪怕四哥登基都拒不承认他的皇位当众表示不愿意做这个皇太后,倒不如趁此机会彻底和德妃断了关系。
他们商量出这个结论的时候,胤禛沉默了一会随后便点头同意了。
“儿子几个会想办法的,额娘您就不用操心了,待给乌库妈妈服完丧您好好歇息几天。”胤禩看着文珊的样子也心疼地不得了。
康熙现在也在头疼这事,出于帝王心术他是不愿意让文珊有自己的皇子的,她的出身摆在那里,改了玉牒就相当于有了亲生的孩子,这个皇子再有两个从小养在一起的兄弟帮衬真是宫里独一份了。
宜妃虽然有三个亲生的儿子,但是五阿哥自小养在太后那,而且也不出色,康熙都已经默认了这以后就是一个只要别犯什么大罪,便吃喝玩乐一辈子的儿子就成。
九阿哥和十一阿哥年纪太小,可以再看看。
十三阿哥虽然年纪更小,但是胤禛和胤禩平心而论已经算是他最出色的两个儿子之一了,况且从小关系亲密。
康熙寻思着既然一定要给文珊一个孩子,那不如就把胤祥抱到别处去养着,这样能稍稍平衡一些。
而且康熙在胤禛和胤禩之间还是更偏向把胤禩给文珊的,毕竟德妃刚没了六阿哥,再把胤禛的玉牒改了康熙有几分于心不忍,而胤禩生母出身低微,也算是提一提这个孩子的身份。
康熙越琢磨越觉得这样是最妥帖的,把胤禩记在文珊名下,再把胤祥抱到别处去养着,这样就没什么不妥了。
然后胤禛几个就预判了他的预判。
“从大局考虑,皇阿玛必定会将我记在额娘名下。”胤禩说。
三人在咸福宫的东偏殿开会,桌上还放着不少点心,如今太皇太后的丧期已经过了,他们不用再日日去守灵。
“而且可能会将十三弟抱到别的嫔妃宫里养着,这才符合皇阿玛一贯的行事作风。”
胤祥一听立马表示拒绝,他在咸福宫和四哥,八哥待在一起挺好的,还能时常去看望敏贵人,不想去别的娘娘那啊!
胤禛略想了想,也觉得胤禩说地很切实,皇阿玛大概率真的会这么打算。
这些日子以来只要从尚书房回来,胤禛便抓着胤禩和胤祥梳理上一世的事,这两个也是没想到竟然会被迫把上辈子的事又从头到尾梳理了一遍。
胤祥说地慷慨激昂,把自己前世和胤禛两个人是如何互相扶持地在九王夺嫡中脚踩八哥,拳打太子拼出一条血路来的故事说地慷锵有力。
而胤禩……他上辈子对四哥暗地里用的招数有点难说出口。
于是胤禩就开始试图把一些事给遮掩过去,然后被胤祥无情揭穿。
他在四哥面前的乖巧弟弟形象啊!
可恶的老十三!
所以胤禩和胤祥又暗戳戳地结下了梁子,两个人又开始掐架。
所以此时连走路都还不利索的胤祥知道自己有可能被送走,马上就开始和两个哥哥求助。
“四哥,八哥你们两个想想法子啊。”
胤禩托着下巴瞅他,故作为难:“十三弟,你自己心里清楚地很,这事很难有回旋的余地了。”
胤禛无奈,八弟这是逮着机会就逗十三弟。
“你就安心地去吧,我和四哥都会记得你做出的牺牲的。”
胤祥:“……”
八哥不靠谱,胤祥欲哭无泪地看向胤禛:“四哥……”
胤祥直接上手把他的小脸掰过来:“看四哥干吗?这事不归四哥管,说几句好话八哥就给你想想法子。”
自从胤禛知道了上一世的事之后对胤禩的宠溺就更无以复加了,所以现在也只是无奈地看着他们两个胡闹。
胤祥脑袋里划过三条黑线,他现在是看明白了,原来真正不靠谱的是四哥!
没办法,胤祥只能学着文珊平时夸他们的模样,只能木着一张脸说:“八哥,你是世界上最好的哥哥,我最喜欢你了……”
“停停,打住!”
胤禩搓了搓胳膊,“爷怎么听着瘆得慌呢?”
胤祥哼了一声,都要挟他了还指望他多有感情吗?
“老十三,八哥教你一个道理,人要察言观色能屈能伸,喜怒勿为人知,不要什么事都挂在脸上。”胤禩捏了捏他的小脸:“因为我是你哥所以我会帮你,若是你去求别人帮忙呢,到时候比我态度恶劣的可还有的是。”
老十三上辈子就栽在这个直来直去心里想什么都挂在脸上的亏才让皇阿玛给圈禁了那么多年,后来四哥登基他被放出来和四哥这个更耿直的人一拍即合,到死也都是这个脾气。
老十三最看不上的就是这些虚以逶迤的作风,但是他也不是糊涂人,知道胤禩是在为他好,难得虚心地接受了这个教导。
但是接受归接受,做不做就是两码事了。
反正他是最小的,这一世有八哥帮忙周旋,他更可以坦坦荡荡做自己想做的人了。
胤禩还不知道自己苦心孤诣想把小弟的性子掰一掰结果在胤祥的心里已经变成专业收拾烂摊子的了。
太皇太后的祭礼一直持续到转过年来的四月,棺椁被暂时安放到了暂安奉殿中,这也是康熙为难过后才做出的决定。
太皇太后不愿和文皇帝合葬昭陵想要葬在先帝的孝陵旁边,可这与礼数大不合,朝堂上因为这事已经吵的天翻地覆也拿不出什么章程来,最后还是康熙拍板先不下葬,棺椁安置在暂安奉殿,至于太皇太后到底在何处起陵既然现在议不明白就日后再议。
精明的官员们心里已经一清二楚了,皇上这意思就是想按照太皇太后的遗愿葬在孝陵,可是既然有这么多朝臣反对也不好强行去办,所以就拖着,直到拖了时间够久这事慢慢没那么紧要了,就可以就近在孝陵安葬了。
太皇太后在何处下葬的事被拖住了,康熙答应把一个阿哥的玉牒划到文珊名下的事也拖住了。
足足几个月过去康熙都没提起这事。
胤禛几人被康熙的拖字诀给整懵了,他们想过无数种可能性却独独没想到康熙会把这事按下不提。
反正当时康熙答应太皇太后的时候说的是容后再议。
自然是可以等到所谓的时机合适了再议。
但是虽然改玉牒的事被拖住胤禛几人没料到,但是康熙想把胤祥抱到别的宫里去养确是被他们给预料到了。
出了孝期以后康熙就开始宠幸后宫了,没过多久德妃和敏贵人就相继有孕了。
文珊不禁感叹德妃的体质真的是有点厉害,但是这样频繁的怀孕生子,中间还夹杂着孩子夭折也是挺不容易的。
这一胎就是鼎鼎有名的大将军王十四阿哥胤祯了。
后宫两位妃嫔有孕也冲散了因为太皇太后薨逝而带来的阴霾,加之前朝如今也一切顺遂康熙心情也好了不上,有一日见完朝臣之后突然有了兴致便带着马齐,明珠,索额图等人去了尚书房看皇子们读书。
大阿哥本来定下的是今年大婚但因为太皇太后薨逝要守三年国丧所以推迟了婚礼,加上前段时间暗中收受贿赂的事被康熙知道了禁足完之后便先不让他上朝听政了,说是让他重新好好读读圣贤书就又把他赶回来了尚书房,剩下的阿哥们一直到十阿哥都满了岁数在尚书房读书。
今日在尚书房讲学的是张英,见康熙带着一大串朝廷重臣们过来了赶忙和诸位皇子们一同行礼问安。
“不必多礼,都起来吧。”康熙随意地挥了挥手,走到上首坐下:“朕今日带着这些个大臣们来看看你们如何读书,不必拘谨,张英啊,你继续讲你的。”
“是。”
太子私下也和索额图对视了一眼,索额图轻轻点了点头,示意今天没什么事,确实是皇上临时起意带着他们一帮大臣过来看看。
明珠和大阿哥目前的联系还都在底下,所以人前尤其是在康熙面前还是装不熟。
剩下的佟国维几人现在倒还真是哪边都没有下注,皇上正直壮年他们没有明珠心那么大现在就押宝下一任皇帝,家族里有没有女儿生育皇子所以他们干脆先做一个纯臣,只忠于康熙。
张英面色如常地拾起书,和往常一样开始授课,似乎真的没把坐在上首的康熙还有边上杵着的那一溜朝廷重臣当回事。
但在开口之前却又被康熙给打断了。
“今天是讲到了《明史》?”康熙翻了翻桌子上放的那本明史,正好看到了靖难之役那一篇。
从康熙十八年开始康熙就任命翰林院学士徐元文监修开始整理明史,只是一直都没完工,所以这本明史也只是定稿的前半本。
张英拱手道:“是。”
“好,学明史好啊。”康熙拿起那本明史在诸人面前拍了拍,“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读明史更能让你们知道明朝是怎么一步步失了民心最后亡朝灭国,而我们大清又是如何能一统天下收复中原的,这里头的学问大着呢。”
“皇阿玛说地是,儿臣们都觉得从中受益良多。”大阿哥见状连忙恭维了一句。
康熙把书撂下,看他一眼:“是吗?既然大阿哥有感,那就说说都从中读出什么道理来了。”
大阿哥虽然这里面有些飘飘然但是读书还算用功,康熙问地也不刁钻,当下就侃侃而谈起来。
“皇阿玛不是说让张师傅讲课吗,怎么又问起大哥史书了?”五阿哥压低声音在后头拉了拉胤禛的衣袖,和他吐槽。
他本就于这些史书典籍上不通,平常听了就犯困,上课也是能偷懒就偷懒,今天不巧碰上了康熙来查堂被迫得挺直腰板老实听讲让他难受地像身上有蚂蚁在爬一样。
胤禛低声说:“别出声,好好听着就是。”
他们两个说话间大阿哥已经答完了,显然今天康熙不是来给大阿哥为难的,所以也意思意思夸了几句,索额图等人也见风使舵夸奖了大阿哥一番。
大阿哥回答完康熙就又看向了太子。
“胤礽,你也来说说。”
这种程度的问题难不倒大阿哥更难不倒太子,讲地也是鞭辟入里很有些见解。
到这为止在座的众人还都以为今天只是康熙想要来炫耀炫耀自己的儿子们有多出色,直到胤禩突然被点名了。
越过了中间的胤禛,胤祺和胤祐,康熙直接把排在后头的胤禩提起来了。
第45章
胤禩觉得有些不对劲, 敏锐地察觉到今天皇阿玛过来可能是冲着他们咸福宫来的。
但是目前还看不出什么端倪来,所以他也只能先规规矩矩地答了问,不算出挑也不算平庸。
康熙听地连连点头,对一旁的几个大臣说道:“朕这个八阿哥胤禩自小聪慧, 学什么都是一点即通, 除太子外朕最爱之,且为人恭顺谦和堪为诸皇子之表率。”
康熙的话一说完胤禩就感觉到大阿哥不满的目光投了过来。
胤禩也没搭理他, 大哥就这个脾气跟个炮仗似地一点就炸, 偏偏听话只听音,皇阿玛这明显的意有所图他都听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