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赵大人真留这么久,林秋然也不能待这么久,那就不是干活,而是结仇了。
孙氏点点头,“那晚上做凉面我做吧,你也歇歇。”
孙氏怕林秋然累着,林秋然也知道孙氏的心意,但她摇了摇头,“还是我来吧,娘你给我切切菜就行。”
孙氏做出来是常菜,林秋然要看着是家常菜,吃起来却不一样。
别人若做凉面,多会在卤子上下功夫,多弄花样,吃着味道是好,也不错。
但林秋然觉得不够,她不打算只管卤子,今儿她还要在面上也下功夫。上午吊的高汤还剩些,可以用鸡汤和面,辅以鸡蛋和菌菇鲜加入面中,做面条的不仅筋道,味道也好,哪怕空口吃都好吃,更别提准备好吃的卤子了。
*
太阳落山,虽然到了八月份,可是下午出门还是热。
尤其李大人带着赵大人他们去了河渠,还看堤坝。官路尚且还能坐轿子骑马,但是去河边,都是草,只能顶个大太阳走着。
好在赵大人还算满意,“堤坝的确加固了,前些日子下雨,水位也涨了,下游良田无事,都是你们的功劳。你看天上的云,过几日恐还有大雨。这两日要把堤坝再加固,疏通田地里的沟渠,避免淹坏庄稼。就算不下雨,也不能掉以轻心。行了,今日就到这儿,先回去。”
一行人忙了一下午,口干舌燥,人都给晒红了。
赵大人直接回驿站,他中午吃得多,晚上没什么胃口,李县令也跟着过来,按理说他该回府,可是担心饭菜不好还是过来看看安心。
当然,李县令还有自己的私心,中午尝林娘子做的菜的确比家里的好吃。给她的工钱可不少呢,按天算又不是按人头算。他多吃点,就是给县城省钱。
李县令一行人一回来,陈仓就跑厨房去,“林娘子,他们回来了,赶紧煮面吧。”
林秋然:“陈大哥,你先把这给端上去。”
这是林秋然下午让陈仓买了梅子干、山楂、陈皮……熬的酸梅汤,出去半天肯定又热又累,这个既能解暑还能开胃。
有时候吃得不多是胃口不好,和菜的味道没关系。
林秋然中午看见饭桌上几人并未饮酒,如果是明日还有正事,恐怕今晚也不会喝酒,光吃面咸,配着酸梅汤正好。
陈仓点点头,他下午也想清楚了,林秋然既然不会留在儿这,他也趁着这几天多露脸,不能啥都不干。
陈仓把酸梅汤端上去,给几人一人倒了一杯,赵大人看着酸梅汤,是用白瓷杯子装的,琥珀色很喜人。
出去半日,的确口干舌燥,他喝了一口,酸甜的汤落入喉中,顿时消暑解热。李县令也喝了,酸酸甜甜,恰到好处。
驿站没冰,林秋然是用井水冰的,凉却不冰,沁人心脾。
李县令连喝两大口,也是开了胃,这会儿肚子饿了,他道:“饭菜好了吗,你去催催。”
陈仓点点头,刚出去转个弯,孙氏就端着大盆面来了,“还有菜呢。”
陈仓去端菜了,总共三样卤,一盘黄瓜丝。
等面、卤都来了,孙氏给几人盛面。一人一个大碗,盛一碗就问问吃什么卤。赵大人要的豇豆肉丁,李县令要的肉酱,还有要肉末豆腐的,总之都是凉面常吃的卤子。
除了炸酱里要多放黄瓜丝和豆芽外,其余的直接放卤就好了。
盛好,孙氏又把酸梅汤给满上。
做好这些她就退了出去,陈仓跟出去道:“你和林娘子先吃,我在这儿伺候着就行。”
孙氏点点头就回了厨房,林秋然又煮了两碗面,面条还有,陈仓都说了,剩下的菜随便吃,吃不完的也会坏,林秋然就想着既然都做了,那就多做些,他们也一块吃凉面得了。
这面条入口是极其的筋道嫩滑,和上次林秋然在家里做的鲫鱼豆腐汤中的面还不一样,要爽口得多。拌上用高汤炒的卤,一口面下去,当真是回味无穷。
陈仓下午帮着煮了酸梅汤,还管择菜洗菜,态度好了不少,林秋然就把他的也给做了,但这个要现煮才好吃,林秋然没急着煮。
就让火烧着,随时都能下面。
等了一会儿不见陈仓回来,林秋然打算先把灶里的火停了,天也热,还废柴火。
不过她刚要起身,陈仓就急急忙忙跑回来,“林娘子,面不够,得再煮点。”
第十七章 买调料
屋里几位大人一人先吃了一碗,而后李县令先吃完,陈仓眼力价不错,要帮着盛,李县令却说自己来。
陈仓看他第二碗盛得更多,面恐怕不够,赶紧出来了。
几位大人得吃一会儿,现在煮好,一会儿正好续上,陈仓道:“林娘子,屋里八个人,一人得再来一碗。”
林秋然是想着几个大男人,得多做点,没想到还是不够。她点点头,干面条还有,水开着煮面也快,等面煮好陈仓又给送了去。
人走了,孙氏和林秋然继续吃。说实话,孙氏就没吃过什么好吃的面条,炸酱也好吃得紧,里面放些黄瓜丝、豆芽,每一根面上裹满了肉酱。
说实话,这面哪怕不配着酱吃,就算用清汤煮煮肯定也好吃。面条很筋道,在凉水里过一遍,多放一会儿也不烂不散。
又过了一刻钟多,陈仓回来了,还带回来了一大筐碗筷,“大人们吃完了,林娘子手艺没得说,就是这个!”
陈仓伸出个大拇指。
林秋然也高兴,做厨子的就是愿意自己做的菜被人夸,不过得谦逊,她道:“我这也是胡乱做的,陈大哥,面没多少了,不过卤子还有。”
陈仓一个男人,肯定不够吃。
陈仓不太在意地摆摆手,“没事儿,我再下点面片拌着吃就行了。你明天早上还得做饭,先回去休息吧,碗筷我刷就行。”
林秋然点点头,“那陈大哥慢慢吃。”
陈仓催林秋然赶紧回去休息,等人一走,他又和了点面,擀了面条,每样卤子都还剩些,每一样他都拌面仔细尝了。
卤子很香,尤其肉酱,以前没吃过,这个剩的最少。
林秋然做的面条就剩了小把,陈仓也给煮了,还跟自己做的面条对比了一番,倒不是他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他做的跟林秋然的比,的确差很多。
陈仓先把林秋然做的面吃完,完了把筷子撂下,“哎,咋就不一样呢!”
他干瞪着眼,心理甚是不解。今儿林秋然做面条,他看是看了,可一堆东西往里放,林秋然还放了上午熬的汤,真是,几根大骨头鸡鸭全用上,但饭桌上没见着,都不用到正经地方。
按理说李县令会怪罪,可陈仓说了之后,李县令不仅没怪罪,反而高兴,说林秋然聪明,知道怎么做菜。
这法子他下回也可以试试,但是,他还看见林秋然往面、菜里面放了别的东西,那不是驿站厨房的,看着是个罐子,里面装的是棕褐色的粉末,却不知是什么,人走东西也带走,还藏着掖着的。
那到底是啥东西?
陈仓把剩下的面都吃完,碗筷都收拾干净,也没想出个所以然来,从菜里他是吃不出,只是觉得好吃。砂锅里还有炖的鸡和鸭子,汤已经没了,留着也会坏,他就给带走了,不过炖汤剩的肉,没味道,不咋好吃。
一个晚上,陈仓依旧没弄明白林秋然往菜里放了啥东西,反而因为夜里想东想西,睡不着,早上没起来。
一早,林秋然来厨房做早饭了,孙氏吃完饭就回萧家庄,估计中午前就能回来。
陈仓不在,林秋然看了看厨房的东西,菜还有昨儿剩的,肉还没买回来。
没肉也成,昨天晚上赵大人他们吃得多,这个时代睡得早,估计早上不饿,吃些清淡的就好。
肉松还有,林秋然又做了疙瘩汤,还烙了几张鸡蛋饼。她不嫌费事,做鸡蛋饼前还是先炸了葱油,做出来的也比一般的饼香。
赵大人几人吃过早饭就出门了,王主簿还抽空过来一趟,给林秋然送了工钱,昨儿加上今日的,总共是八钱银子。
还嘱咐林秋然好好干。
拿钱办事,林秋然很是尽心,琢磨了一下中午做什么,等陈仓过来,就让他去买菜肉了。
五花肉一大块儿,这个做扣碗蒸肉,鸡和棒骨熬汤,鲤鱼两条,菜就买茄子和黄瓜就行了。
陈仓很快就把东西买来,孙氏还没回来,他在厨房给林秋然帮忙,也顺便好好看看林秋然是怎么做菜的。
他问林秋然今天要做什么,林秋然道:“蒸酱肉,炒几个家常菜,再做一条糖醋鱼吧,还吃米饭。”
茄子是好东西,有好多种吃法,夏日最热的时候直接蒸,调个蘸料,林秋然能一顿饭光吃茄子。
如果明儿赵大人等人还在,林秋然打算做个铁锅炖,今日就先做家常菜,毕竟昨儿的效果好,她不想立马就改,做太新奇的容易出错。
林秋然说道:“我先吊高汤,陈大哥,你帮忙把鱼给杀了吧。”
杀鱼好说,陈仓一个大男人肯定不会让林秋然动手。
手起刀落,陈仓一边收拾鱼,一边看林秋然动作。
这汤不是用来喝的,要的是鲜美的底味儿,所以除了葱姜什么都不放。小火慢炖,一边炖一边把上面的油末撇了去。得熬上一个半时辰,熬出来汤就是淡黄色,清清亮亮。
这是在驿站,若是有钱能买来别的,汤里还会放鸽子、河鲜、海鲜、上好的菌菇,会更鲜美。
陈仓看了半天,把做汤给学会了,只不过做别的菜的时候,他又不会了。
林秋然刀工好,做菜的火候他也学不来,每道菜依旧放了那两罐粉,有的多放有的少放,炖肉的时候也放了。
忍了好半天,陈仓才开口,“林娘子,你刚才往里面放的是啥东西呀。”
林秋然正在炒茄子,她还没放调料,十三香是林秋然自己改良的,增香去腥,香料味不会那么重。
既然陈仓问了,正好给他看看,林秋然是觉得她最多在这儿干三日,时间长了县令不满,估计还会让她多干活少拿钱。倒不如让陈仓买些香料,菜的味道好了,也不会强留她。
林秋然依旧赚钱,这还是个长久的生财之道。
她没说话,捡出一块儿茄子装碗里,“陈大哥尝尝。”
陈仓有些狐疑,不过还是吃了,这茄子也不知道是怎么做的,一点都不烂,没那么多水气。
的确好吃啊。
林秋然看他吃完,又往里面放了些香料,等炒干炒匀又夹了一块出来,“陈大哥再尝尝。”
陈仓吃完,这回眼睛都瞪大了,他把茄子咽下去,“林娘子,你这里不会放了大壳粉吧!”
这东西他听过,吃了会上瘾!
林秋然一愣,哑然失笑,她无奈道:“陈大哥,这是给大人们吃的,我怎敢。况且我就算有这个胆子,我一个村野妇人,上哪儿弄那东西去。这是我家秘传的香料,做菜放上会好吃许多。总共两样,今儿也就和你说说。”
陈仓神色有些复杂,家里秘传的香料,他想打听去哪儿买都不行。问林秋然能不能卖,陈仓又拉不下这个脸。
林秋然也不急,看时间差不多了,她把菜盛出来继续做下一道,笑笑道:“陈大哥,你先上菜吧。”
林秋然去盛饭了,今日的米和昨日有些许不同,早上,她看厨房有糯米,蒸饭的时候便放了点。蒸出来的饭粘糯油润,闻着比昨日的香。
李县令几人也在,中午吃的是蒸酱肉、糖醋鱼、炒茄子、炸茄盒、炒豇豆、拌黄瓜,总共六道菜,还有昨儿晚上的酸梅汤,菜的数量不多,不过每道菜的份量很大。
家常菜不就这样,份量足,看起来不那么精致,但赵进山觉得,家常菜才让人宾至如归。
这一顿赵进山吃得又甚是满意,米饭还比昨日多吃了一碗,今日的饭真是太香甜了。
他想要的菜就是这种,有肉,但却不是大鱼大肉,鸡鸭鱼肉都摆上,像什么样子。他们是父母官,若借着巡查的名义奢靡享乐,那便是对不起百姓。
至于为何好吃,赵进山没细想过,大约就是厨子手艺好吧。
吃过饭,赵进山道:“余安山清水秀,便是厨娘手艺都要比一般人好,李县令,你治理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