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秋然决定直接换菜,她以前也去外面吃,关心的只有价格涨没涨。若是贵了就不愿意去了,甚至吐槽有些私房把人工水电甚至几年后孩子上学区房的钱都给算进去。
做生意能不能成还得看客人买不买账,也是没经验,日后等开铺子了,她也要把这些都考虑进去。
红烧鱼就先做豆腐卖,或是这两天想想能不能放别的菜进去。
天变冷后带出来的变化是巨大的,尽管没到冬天,可是各家各户出门的少了,只要没事儿的都忙着为入冬做准备,紧着赶着种芥菜腌菜做腊货。
林秋然莫名有种感觉,冬天肉很可能也会涨价。
隔壁的许娘子和陈娘子还过来问林秋然,要不要一块儿做腊货,林秋然过去看了看。
两家院子都翻地撒了菜籽,林秋然想,余安冷得也快,但较于前世的北方,气候还是更暖和些,位置偏南,但不算南方,因为地里种的芥菜就是做酸菜鱼的酸菜前身。
林秋然去买了些种子,把自家院子也能种上。
孙氏和萧大石种的,萧大石种了一院子,没过瘾,问:“要不要回老家种点?以后卖菜用得上不?”
在家里院子种些足够吃就行了,以后用得上还是买比较好,能买到的,尽量别自己做。
林秋然心情明媚了些,她道:“要是真用得上就去买吧,不然回老家还得请于婶儿看着。”
孙氏道:“那还是算了,她婶儿也想来县城试试呢。”
林秋然点点头,跟着说了于婶儿肯定不会拒绝,可又要来县城做生意,家里还费心看着菜,太麻烦人家了。而且,林秋然虽想到了酸菜鱼,但觉得这道菜现在肯定不好卖。
首先做成酸菜鱼有和做鸡鸭一样的问题,酸菜鱼是切片的,每块肉部位、大小不同,多给一块骨头,少给一块鱼肉,客人很容易不满。再有,本来鱼肉切片后煮容易散煮,运送的途中容易碎,在铺子卖,做好端上桌成,但摆摊卖就不如整鱼好看了。
这点不好,开铺子不知什么时候,各家各户都有种的,也用不了太多芥菜,先可着自家吃吧。
孙氏点点头,“院子里种点得了。”
林秋然道:“娘,咱们也买些鱼、肉腌着吃吧,现在应该还算便宜的,往年肉涨价多不?”
她想一直做生意,不过也得做好了天冷不出门的准备。
孙氏道:“这我不太清楚,往年家里也不咋买肉吃。”
林秋然明白了,吃肉有萧寻去打猎,多的能卖钱。县城涨价是涨价,但影响不到村里了。她点了点头,没再多问。
次日,孙氏和萧大石明显感觉生意好了不少,菜价涨了,摊子的价钱却没变,就显得这边更划算便宜了。
肉卖得好,素菜卖得更好,孙氏和萧大石一边卖菜,一边就跟人说明日要换新菜了,有些客人没买,却来问:“明天是做尖椒酿肉吧?”
尖椒一下贵了两文,与其自家做,不如来摊子这边,这边味道还好。
孙氏笑着道:“明儿不做尖椒酿肉了,摊子换新菜,给大家换换新口味。而且现在尖椒价贵,我儿媳一个人做不容易,但也不想涨价赚大家的钱,大家也体谅一二。天冷吃羊肉好,明儿可以来试试我儿媳做的羊肉,味道也很好的。”
“那红烧肉和红烧鱼呢?”
孙氏道:“这两样暂且还会做,不过菜价一涨,有些配菜会换。”
孙氏说这些的时候心里有些忐忑,也怕客人后头直接就不来了,不过大多数理解,菜贵了只是不做了,又没涨价,只要味道好还实惠,可以买别的。
也有少数觉得本来摊子卖得也不便宜,这回换了菜,未见得咋样,以后肯定不来这儿买了。
孙氏看今天生意挺好,比往日早两刻钟卖完呢,俩人没直接回家,而是留了一会儿和客人说明日换新菜。
要是生意一直好好的,就好了。
二人留到中午,这才回家吃午饭,下午萧大石就去买萝卜和胡萝卜了,两样各四十斤。还跟肉摊老板订了明日的羊肉,说好一早就过去拿,总共四十斤肉,要的腹腩和后小腿那块。
羊肉价贵,光买肉就得花一吊钱。
萧大石是真的心疼了,这要是卖不出去,可完完全全砸手里了,一吊钱呐,尤其这些日子花钱不少,买豇豆还花了八吊钱呢。
红烧肉卖得不错,但羊肉不知咋样,要是卖不出去,赔得可不少,因为除了羊肉还有其他配菜,番茄,几样香料,也是钱。
林秋然其实也摸不准这好不好卖,如果卖价定在五十文一斤,买一斤焖羊肉,都能买五斤猪肉自家做了。
都说吃羊肉暖身御寒,可有几个是靠吃羊肉御寒的,还不是靠烤火穿衣。
成不成,都得明日试一试。
次日一早,巷子还黑着,萧大石就把羊肉带了回来。
孙氏这就起来了,先烧了两锅热水,然后把羊肉和配菜洗净切块。做这些也费事儿,天冷水凉,要兑温水,萝卜还有泥,要先洗一遍,削皮后再洗两遍。
低头久坐就腰酸背疼的,俩人年纪大了,做这些不易,只不过平日都不和林秋然说。
孙氏做完这些,又做好早饭之后,才叫林秋然起床。
今天好像格外冷,夜里能听见风声。自从和天冷之后起床就费劲儿,因为外头是冷的,被窝里是暖的。再有肚子大了,林秋然睡觉的时候不太习惯,怕压了肚子,有时候半夜会醒过来。
孙氏看她这样有些心疼,“我一会儿看着火,你再回来睡会儿……”
林秋然缓了一会儿,没那么困了,“没事儿,就是犯困。都买来了,我烧菜去。”
孙氏点点头,“都已经洗好切好了。”
林秋然披上衣服去外头看了看,羊肉正在锅里焯着水,外面天色还黑着,厨房灶膛的火光是暖和的。
锅里放了姜片葱结,其他配菜也都码得整整齐齐。
林秋然对孙氏笑笑,“娘,你回屋歇着吧,这边我来就成了。”
孙氏大早起来,也忙活大半天了,林秋然能干的就自己干。
孙氏道:“我在这儿烧火呗,这儿也暖和,还能跟你说着话。”
她还能顺便看看学着,就算做不了给外人吃,等林秋然肚子大了,坐月子了,也能给她做菜。
林秋然点点头,这样自然更好。
羊肉多,还做罐焖羊肉家里没那么多罐子,还费事儿。林秋然把红烧和罐焖两种做法结合起来,把锅当成一个大罐子,拿这个焖肉。
如今有米酒,加上会带一些发酵的味道。还有番茄调味,能中和羊肉的膻气。
番茄在一定程度上能充当水果,做出来的羊肉更软烂入味。剩下的汤就用来煮胡萝卜和萝卜,两样都切成大块,煮的久了融入羊肉的鲜味,萝卜煮久化汤,一口咬下去,都不知是萝卜本身的水还是羊汤,全流入口中。
胡萝卜味道也不错,素菜林秋然打算依旧一斤卖六文。相比之下素菜做得也比荤菜多,客人来买,多是半斤肉搭一斤菜。
若是能卖得出去,卖羊肉更赚钱,因为依旧按定价两倍卖。羊肉更难处理,本身有膻味,本钱高,定价两倍并不过份。
做红烧肉一日能赚五百多钱,林秋然算着,今儿光把羊肉卖完,就能赚个八百文,再加上菜,是能赚一两银子的。
但得卖完,卖不完还得亏钱。
屋外寒风阵阵,厨房烧着火,不觉得冷。
林秋然看了眼外头,今儿是真冷,白天还兴暖和点儿。锅盖一直盖着,起到一个焖的作用,但沿着锅边冒出来热气好像让人置身仙境,光在这儿就觉得很暖和了。
这种图,林秋然就更愿意喝豆浆,不乐意吃包子。
天冷,暖和最吸引人,县城不是没有在吃上舍得花钱的人,得让人心甘情愿把钱掏出来。
天冷,吃羊肉暖身,喝酒也暖身,林秋然总觉得差点什么。
林秋然道:“娘,我再蒸点馒头吧。”
一直以来她家卖菜都是只管菜,不管主食。街上也有卖包子的,连烧饼都不缺。
客人来街上要么去饭馆,要么这家买点那家买点,带回家吃。
林秋然起身去看了眼木桶的米酒,这是用她自己做的酒曲酿的,酒味重,也更甜一些。吃羊肉哪儿有不配馒头的,要是他们方便搬锅过去,可以一边卖一边加热,但没办法,时间一长菜就凉了。假如做些馒头挨着放,用棉被盖着,想来凉得慢些。
算是加新菜,一掀开有白气,还能起到一个特效的作用。
林秋然想,要是她走在街上,看见热气腾腾的东西就想吃的。酒酿馒头有些酒味,味道也好,一口羊肉一口馒头一口酒,多好的搭配。
孙氏点了点头,林秋然说蒸她就去找老面。孙氏发面发得比林秋然好,林秋然看着比例,把酒酿也放了进去。
这米酒有用,但是酒酿太多家里又吃不完。孙氏见状也没说啥,米酒她喝过,酒酿吃起来甜甜的,放馒头里肯定好吃。她揉不动了,就林秋然来,多揉几次,蒸出来的馒头更光滑。
做出来的馒头跟包子铺卖得包子差不多大,发得好,做得也小,一斤面五六文,能做十个馒头,到时候要一文钱一个,不咋赚钱,主要是为了卖羊肉。
孙氏一向是发完就蒸,林秋然会二发,做出来的更大,等羊肉炖好,直接就着煮萝卜的锅着。等萝卜煮好了,馒头也好了。
锅盖一揭开,厨房满是白气,萧大石和孙氏把东西搬上车,林秋然给馒头拿棉被盖上,她拿的陪嫁的被子,还没盖过,干干净净的。
孙氏觉得这个是真可惜,等赚钱了,再给林秋然做一条。
天还没亮透,但俩人准备出门了,林秋然忍不住嘱咐,“娘,不好卖就回来,就在锅边站着,暖和。馒头可以给人试试,还有萝卜。”
馒头做得不多,一共就做了十斤面的。林秋然今儿有些累,以往做饭,就等着锅看着火就行了,今天她和孙氏还揉了馒头。
她看孙氏也有些累,打算歇一会儿过去替替。
孙氏:“放心吧,你快回屋吧。”
说完,俩人推着车走了。
今日天气也是真冷,俩人推车出门。这会儿天还没大亮,也就辰时三刻。
街上的人多是来吃早饭的、上工的、打杂的,还有早起去看铺子的,个个行色匆匆。
孙氏和萧大石还去了原来的摊位,旁边摆摊的就是那个卖包子的大娘,她就卖包子,在萧家旁边摆摊也是沾光,生意比以前好。
因为在萧家买完菜,再看她这儿包子热气腾腾的,大多会买上一两个。萧家卖菜,她家卖饭,正好。
一块儿摆摊也能说话,偶尔就剩一点菜孙氏和萧大石还会给左右的人分分,俩人年纪大,周围有力气的也会帮着搬东西,车上有装菜的木桶、小桌。到了就把车放好,先把桌子搬下来,再把两个大桶放桌子上,省着弄脏。
每日都是一个卖烧饼的小伙子帮忙,其他人偶尔搭把手。
孙氏过意不去,用筷子捡了个馒头给他,“先吃个,多谢啊。”
小伙子本不想要,看着馒头圆圆胖胖的,不禁接了过来,旁边卖包子的大娘愣了愣,“你家咋还做馒头了?”
孙氏笑着道:“做些卖卖,你要尝尝不?”
赵大娘摆摆手,“我就不用了,我一个做包子的,馒头还能没吃过。”
赵大娘语气不太好,孙氏并未多想,如果今儿蒸的是包子,摆在这边不合适,但只卖馒头,赵大娘又不卖馒头,有啥不合适的。
孙氏摆上摊,旁边卖烧饼的小伙子一边烤烧饼,一边咬馒头,他吃了一口,不禁道:“大娘!你这馒头真好吃。咋还有点酒味,还甜甜的呢?”
都知道糖贵,甜的肯定比白馒头好吃。这馒头虽不算大,但却很软,闻着就有一股甜天的酒香。
小伙子表现得太诧异,路人都看了过来。
孙氏笑了笑,赶紧把两个桶揭开,又把馒头给众人看。
一盆胖乎乎微黄的馒头,还冒着热气,一看就是新蒸的。两桶菜,还有香味,今儿风也大,风一吹,焖羊肉的香味飘了老远。
孙氏道:“这是家里做的酒酿馒头,大家快过来看看。今儿还换了新菜,是红焖羊肉,天冷吃些羊肉对身子好哎!”
孙氏这样吆喝着,萧大石也跟着吆喝。卖烧饼的小伙子几口把馒头吃完,看着羊肉浸在红彤彤的汤里,想买,他问:“大娘,都咋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