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远珩碰了碰汤圆的小手,汤圆咧嘴一笑。
林秋然微怔,这孩子不闹人,但笑的时候却少,多是林秋然逗,而后亲近孙氏、奶娘、林夏。
徐远珩笑着从袖袋里掏出一把金锁,“看来这孩子与我有缘,贺他满月。”
林秋然道:“这万万不成,太贵重了。”
徐远珩:“今日汤圆满月,你说了可不算,他喜欢最要紧。”
徐远珩低头看着汤圆,汤圆长得白,眉眼和嘴巴很像林秋然,笑起来时眼睛弯弯的,还有酒窝,很是讨喜。他把金锁塞到汤圆襁褓里,汤圆笑个不停,嘴巴张着,露出粉粉的牙床。
汤圆都没这么笑过,林秋然也没法昧着良心说他不喜欢。
徐远珩道:“我能抱抱吗?”
林秋然点了下头,“一手托着脖子脑袋,一手托着腰就好了。”
徐远珩动作有些生疏,林秋然有些担心,一怕徐远珩抱不好,二怕汤圆尿了。
好在,徐远珩还是稳稳把汤圆抱在了怀里,“倒是乖巧。”
一个多月,林秋然她们也能摸清汤圆的脾性,不爱哭,高兴了才笑,谁都能抱,但是高兴了才能抱久,不然会哭。
林秋然道:“今日是有些不一样,以往虽不哭,但也没这么笑过。”
徐远珩觉得挺有意思,他抱了一会儿,就还给林秋然了,吃饭的时候孩子由孙氏林夏轮流抱着,让奶娘好好吃了顿饭。
每桌十几人,一桌十六道菜,凉热都有。对史掌柜他们来说,这些菜也常吃,今儿光喝酒了。萧家村的族老们吃得满意,里正还说:“萧家不错,萧家村几十年来终于出了个当官的。”
没人说萧家祖坟冒了青烟,因为萧大石早就分了出来。老家的白氏和萧老头子偏心另外两个儿子,也不知会不会后悔。
萧寻不在,所有人都灌萧大石,萧大石这屋喝完那屋喝,最后喝得脸通红,走路都不利索。
若是以前孙氏肯定会劝少喝点,但今儿实在高兴,反正下午也不做生意,由他去吧。
吃过饭后客人们就回了,于婶儿家还得做生意,走得早,伙计们留下收拾,不然孙氏他们得收拾到啥时候去。
萧家村的人自己回的,没用管。
林秋然送完他们又出来送徐远珩,二月中旬,已经开春了。
街边冒了嫩草,远看柳树是毛茸茸的黄绿色,就早晚有些冷,这会儿正午时分,很是暖和。
徐远珩道:“看你请了奶娘,是打算继续做生意?”
林秋然点点头,“这些日子琢磨了些新菜,若是能也想开个分店。”
说实话,有了孩子考虑得就多。尽管现在汤圆还小,可林秋然不知不觉就想到以后。
何时启蒙,何时上学,是不是胥州的私塾比余安的好,京城的书院比胥州的更好。
汤圆有奶娘照顾,她想好好做生意。食肆两层,跟萧家以前的小摊子比已经很大了,可和那些大酒楼比还是不太够看。
徐远珩点了下头,“若为了照顾孩子,就不管食肆,很是可惜,毕竟这是你的心血。对了,我看你爹喝醉了,孩子小,坐驴车回受寒,我送你们回去吧。”
林秋然:“多谢二公子。”
晚上不做生意,林秋然也想早点回去,汤圆头一次出门这么久,外面不如家里舒服,有辆马车肯定更方便。
林秋然:“劳二公子等会儿。”
徐远珩先上了马车,徐管事打发车夫过去帮忙。
二人在车内等着,徐管事不由叹了口气,这林娘子什么都好,只是成婚了。二公子何必执着,按理说不该他这个下人插嘴,可是若弥足深陷,只会惹老爷不快。
不过现在的徐家徐远珩管事,估计别人说什么都没用。
徐管事只能隐晦地提两句,“今儿没见林娘子的夫君。”
他想提醒徐远珩,林秋然是有夫君的人。
徐远珩看了徐管事一眼,“你从前可见过?是个什么样的人。”
徐管事远远看过,他在心里琢磨着,最后说道,“是个看起来靠得住的人。”
徐远珩:“世间许多男子,都望妻子屈居自己之下,相夫教子孝顺父母,无能之人更是如此,妻子平庸不成,能干不成,丑陋不成,貌美也不成。林秋然……她聪明、心思缜密、能在萧家最难过时挑起大梁,不是只会依靠男子之人。若是她夫君因我有怨言,阻拦她飞向更高处,那不正好。”
那样的人,何必要。
徐管事傻眼了,“可若他不是二公子口中那些人呢?”
万一就是个大度,一心为林秋然考虑打算的呢。
徐远珩笑了下,“那我为她高兴。”
*
林秋然去喊奶娘了,“一会儿我们先回家。”
这边得收拾一会儿,林秋然和孙氏说了声,孙氏点点头,“你爹这还睡着,你们早点回去也好,我们把猪耳朵做了再回。”
明儿还得做生意,这些都得提前做好,要是等暖和了,就不能提前做了。
林秋然嗯了一声,让奶娘先抱汤圆上车。她和车夫把贺礼往马车上搬,这边弄好,林秋然就带着奶娘坐车回家了。
到了萧家,车夫和徐管事往家里搬东西,林秋然和徐远珩道谢,“今日多谢二公子了,你也早些回去。”
徐远珩点了点头,他进车厢前回头看了一眼,林秋然还在门口站着,他道:“快回吧。”
林秋然还是目送徐远珩离开才回家,她走了两步脚被硌了一下,低头看,是小块碎银子。
第六十四章 回归食肆
徐管事和车夫搬东西的时候林秋然在旁边看着的, 不是二人丢的。可以问问来过萧家的人,是不是他们丢的。
她把银子捡起来,一小块, 大概有个一两多重, 家里如今不缺钱, 可捡钱也代表今儿运气好。
林秋然把银子装怀里, 到家之后她先去看汤圆,一路上他都没醒, 这会儿睡得很香。
白日奶娘一个人足以照看,林秋然回了屋子, 把今儿收的礼好好看了看。
萧家村那边礼不似县城重, 里正等人都是带着东西来的,有带鸡鸭的,有带鸡蛋的, 还有人拎了鱼, 不管轻重都是心意。请萧家村的众人也有好处,以后还回村种地,里正能给行些方便。毕竟是族老,也省着老宅那边的人以后闹事。
这些东西都留在食肆了, 做菜用得上。
赵广才随了一两银子, 他虽然不知萧家买宅子的钱是赚的还是借的,但萧家日子蒸蒸日上是肉眼可见的,今儿林秋然头上都戴了金钗, 还有手腕,也戴了金镯子。
再有经过这边时,看食肆客人不少,估计过不了多久林秋然就打算买些什么了。
今儿赵广才还问了林秋然, 榆林街那边要不要租出去,反正他们现在也不住。
林秋然暂且不想租,若是开分店肯定还要买人招人,人一多家里就不够住,那边先放着吧。不过她倒是从赵广才这儿听到了个好消息,那边宅子的价钱因为各种原因涨了,当初三十七两买的,如今能卖到四十两。
相当于不动产增值,也是好事一桩。
赵广才还说县城宅子涨幅不大,要是投资房产,得去京城州城,林秋然没那么多钱,要是以后有需要再问赵广才好了。
现在住着的不会卖,林秋然就没问,不管是涨是降都跟她没太大关系。
她记完礼单,把史掌柜几人合送的长命锁拿出来看,还称了一下,一两二钱重,做工精致小巧,就是汤圆还小,戴这些东西出门太过招摇,万一有心怀不轨的人谁盯上就不好了,林秋然给他收着了。
于婶儿送的长命锁有二两重,林秋然觉得过意不去,打算再想想别的小吃。
但也不能白给,亲兄弟还明算账呢,能不能她投资,少占分成,这样两边都赚钱,每月拿的钱就够请奶娘、负责奶娘吃喝了。
再有就是徐远珩送的金锁了,林秋然称过,也是二两重,做工更精美,连链子都是金的,上面刻着长命百岁福寿无忧,比她买的还要重。
那把林秋然是在金如意买的,一两多点儿,用红绳绑着的,还花了二十两银子呢。只是过个满月,就多了四把金锁,不过这些也是长辈对汤圆的祝愿爱护。
东西她妥帖收好,都记在礼单上。
徐远珩还送了别的,一套漂亮杯子,一些干货,还有给汤圆的玩具,有拨浪鼓布老虎什么的,林秋然把这两样拿出来,其他的像九曲连环这会儿还用不到。
干货林秋然给放到了库房里,杯子清洗干净,把原来的洗净放好,以后就用新的了。
孙氏他们还没回来,林秋然顺便看了看账本。这些日子她不在食肆,二楼也不接待客人,每日差不多有一两五钱的利润。生意一般,但大体是赚钱的。
从年后到她坐完月子,差不多持续了四十天,期间请了大夫、稳婆、奶娘,今儿汤圆满月,林秋然给奶娘另包了一两银子的红封,还有办满月宴、买鸡蛋……零零碎碎也花了不少钱。
今儿给汤圆买的金锁是林秋然的私房钱,她想拿自己的钱置办间宅子,日后和萧寻过不下去,也有个去处,这边就留给孙氏他们住。
她算了算,家里还有一百四十多两银子,林秋然自己这儿有二百多两,她这儿多是香料分成,五芳斋的少一点。
跟食肆收入比,香料和五芳斋的分成还占大头的。林秋然又从家里的钱划出一笔去,今儿收了礼,是给汤圆的,但家里得回礼。礼尚往来,就是这个道理。
家里存钱不少,林秋然暂且不想置办田产地产。萧家村有田地二十多亩,足够用,林秋然不懂种地,听说要春种,她又拿出来十两银子给萧大石买种子找人。宅子够住,前院还空着呢,她也不想搬家了。
剩下的钱就留着为开分店做准备,要是二楼还弄成食肆这样,装潢也是一笔钱。人肯定是要买,只是菜品太多,都不知何时能出师。
账本看完,林秋然按了按眉心,她在屋里走了两圈,就去看汤圆了。
汤圆刚醒,才喝了奶,看起来特别高兴。
许娘子道:“许是喜欢热闹,这么大的孩子见东西新奇。”
林秋然:“天暖和了,中午可以抱着出去转转,别总闷在家里。”
汤圆嘴张着,不时露出酒窝,林秋然抱回屋逗了会儿,还给他看了看金锁,他竟然会伸手够。
不过这么大孩子一天大多时间都在睡觉,林秋然就把门关上,她也睡会儿。
中午的时候暖和,过了正午,太阳稍偏一边,天又有些阴寒。
春寒料峭,屋里却暖和,尤其汤圆,好似火炉。
林秋然睡了半个多时辰,是听着外面动静醒的,孙氏他们回来了。汤圆也醒了,但忍不住打哈欠。
家中只她和奶娘的话,林秋然都是带着汤圆一起睡,若是干活,也会分出心神听着那边的动静。
别看她知道奶娘的住处、家里情况,都是余安人按理说不会出事儿,可小心谨慎些总没坏处。
萧大石刚醒了酒,一身酒气,孙氏嫌弃得不行,看见林秋然抱着汤圆出来,嫌弃之色更是一览无余,“你快离远点,可别熏着汤圆。”
孙氏变脸也快,过来拉拉汤圆的手,“哎呦这是睡醒啦。”
萧大石看了眼孙儿,没往这边凑。
他去喂鸡了,今儿带回来了点剩饭剩菜,因为不多,就没找养猪的收。
如今家里很少吃这些,除非是自家剩的,不过可以喂给鸡吃。这也暖和了,争取多下几颗蛋。
林夏过来带娃,林秋然这也刚出月子,能歇还是多歇会儿好。